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当前课改大潮中,课堂教学呼唤师生和谐。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没有任何压力获取知识。教师在这过程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引领其抵达乐学境界,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和谐之乐;善教之乐;学习之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几千年前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就给我们总结了这一做学问的方法,它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确实,在快乐中学习,学生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内容,忽略学生个体经验和感受,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引领其抵达乐学境界,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融入和谐之乐,营造乐学氛围
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平等、民主、愉悦、和谐应是重要标志。课堂教学的使命是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只见物不见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的发展。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注重学生的未来,应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当前课改大潮中,课堂教学呼唤师生和谐。师生和谐,既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才智,又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1、教师尊重和赞赏学生是师生和谐的前提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努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既要把知识带进课堂,又要把爱心融入课堂,既把关怀真诚地给予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把呵护慷慨地给予品学兼差的学生,既在学生取得成绩、进步时给予信赖和赞许,也在他们萌发缺点、错误时给予理解和期望。要赞赏每个学生,赞赏每个学生的独创性,赞赏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赞赏每个学生对教科书和教师提出的质疑。
2、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师生和谐
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调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切积极因素,把紧张、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把教学变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语文。通过读读、说说、写写、比比、做做、演演、动动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在自主的实践中趣味盎然地学习,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自尊和自信,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3、学生尊重教师也是师生和谐的必要条件
只讲教师尊重学生,而不谈学生尊重和信任教师显然有悖于师生和谐的。作为教师也特别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师的辛勤劳动也需要情感的补偿,当教师站在讲台,看到全班同学都聚精会神听课,他会有成功感、幸福感,更能激发教师的才智,教学效果会更好。反之,糟糕的课堂气氛将影响教师教学情绪,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可见,学生尊重和信任教师也是形成和谐课堂的基础。
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心中有学生,使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始终处于和谐状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去。
二、体现善教之乐,激发乐学兴趣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得有趣,学生就会学得有味。教师的教学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就会主动,收效才会大。那么,如何实现呢?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仪表,凭借美的教态和动听娴熟的语言,风趣幽默的个性来激发学生,要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老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无声的肢体语言来调节学生的心理,哪怕只是教师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都能使学生感到无比的轻松与愉快。教师上课笑容常驻,充满激情,给学生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大增,热情就会高涨。
其次,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首赞美诗。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再次,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放下架子,变传统的“教书匠”为“促进者”,成为学生的伙伴、学生的知己。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教会学生思。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如在讲授《孔乙己》时,课前可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盎然地深究其名。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体验学习之乐,创造乐学新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在课堂改革中就必须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要舍弃以往那种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分而读的观念;消除传统教学中读书、感悟少,分析、练习多的现象;改变学生自主发现少,讲解求同多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语文观,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进取精神。
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既关注自己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并要求在课堂上做到“五个一”:争取一次发言的机会,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发表一个不同的见解,获得一次愉快的合作,得到一次成功的体验,从而让每一位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一层次的学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乐起来,乐中学,学中乐,让每一堂课活起来,成功的愉悦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从教学中吸取丰富新鲜的营养,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我们的需要。这“三乐”,我们又何乐不为呢?
【关键词】 和谐之乐;善教之乐;学习之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几千年前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就给我们总结了这一做学问的方法,它强调了“乐学”的重要性。确实,在快乐中学习,学生的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随之大幅度提高。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内容,忽略学生个体经验和感受,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引领其抵达乐学境界,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融入和谐之乐,营造乐学氛围
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平等、民主、愉悦、和谐应是重要标志。课堂教学的使命是使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但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只见物不见人”,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的发展。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注重学生的未来,应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当前课改大潮中,课堂教学呼唤师生和谐。师生和谐,既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才智,又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1、教师尊重和赞赏学生是师生和谐的前提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努力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既要把知识带进课堂,又要把爱心融入课堂,既把关怀真诚地给予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把呵护慷慨地给予品学兼差的学生,既在学生取得成绩、进步时给予信赖和赞许,也在他们萌发缺点、错误时给予理解和期望。要赞赏每个学生,赞赏每个学生的独创性,赞赏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赞赏每个学生对教科书和教师提出的质疑。
2、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师生和谐
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调动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切积极因素,把紧张、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为愉快的学习活动,把教学变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可能带领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语文。通过读读、说说、写写、比比、做做、演演、动动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在自主的实践中趣味盎然地学习,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自尊和自信,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3、学生尊重教师也是师生和谐的必要条件
只讲教师尊重学生,而不谈学生尊重和信任教师显然有悖于师生和谐的。作为教师也特别希望得到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师的辛勤劳动也需要情感的补偿,当教师站在讲台,看到全班同学都聚精会神听课,他会有成功感、幸福感,更能激发教师的才智,教学效果会更好。反之,糟糕的课堂气氛将影响教师教学情绪,也会影响教学效果。可见,学生尊重和信任教师也是形成和谐课堂的基础。
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萌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就要求我们每位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心中有学生,使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始终处于和谐状态,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自主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去。
二、体现善教之乐,激发乐学兴趣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教得有趣,学生就会学得有味。教师的教学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就会主动,收效才会大。那么,如何实现呢?
首先,教师要注意自身的仪表,凭借美的教态和动听娴熟的语言,风趣幽默的个性来激发学生,要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老师在课堂上要灵活运用无声的肢体语言来调节学生的心理,哪怕只是教师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关爱的眼神,都能使学生感到无比的轻松与愉快。教师上课笑容常驻,充满激情,给学生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大增,热情就会高涨。
其次,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一首赞美诗。教学中要着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真正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再次,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放下架子,变传统的“教书匠”为“促进者”,成为学生的伙伴、学生的知己。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教会学生思。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迸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如在讲授《孔乙己》时,课前可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一下子难以回答的问题,很自然地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兴趣盎然地深究其名。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利导地让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也解决了本文的教学难点。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体验学习之乐,创造乐学新境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要全面实现课程目标,教师在课堂改革中就必须摒弃以往的教学观念,要舍弃以往那种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分而读的观念;消除传统教学中读书、感悟少,分析、练习多的现象;改变学生自主发现少,讲解求同多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语文观,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进取精神。
如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把教学重心从“教”转到“学”上来,促进学生“学”,教会学生“学”。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既关注自己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并要求在课堂上做到“五个一”:争取一次发言的机会,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发表一个不同的见解,获得一次愉快的合作,得到一次成功的体验,从而让每一位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让每一层次的学生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乐起来,乐中学,学中乐,让每一堂课活起来,成功的愉悦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从教学中吸取丰富新鲜的营养,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我们的需要。这“三乐”,我们又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