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通过对校企合作、学校创客中心训练任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大学生毕业创新创业实践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应该修订课程体系,促使科教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对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问题 科教融合
基金项目:2017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问题研究”(课题编号:SGH17H465)。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问题研究
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确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问题研究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学校创客中心训练任务、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问题进行研究,修订了应用型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
1.研究目标
高校应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2.研究内容
第一,建设应用型课程[1]。建设应用型课程的关键是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与理论创新,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应用型技术人才能力包括项目基础知识、项目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三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依据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对通信工程人才的岗位要求,阐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明确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根据企业岗位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以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结合校企自身办学优势,以项目为载体[2],重复步骤,变化内容,创新课程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项目相关专业知识,掌握项目设计、实施和完成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表达与沟通能力等。
下面以通信工程专业“现代通信原理”课程为例,介绍工作过程系统化通信原理应用型课程建设。“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共设置56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践课16学时。依据实际通信系统应用,课程实施包括3个项目,共计9个子项目。“现代通信原理” 课程主要以模拟信号发声器的制作、基带传输系统的制作、话路终端信号发送电路的制作为教学内容,以实际项目设计与实施工作过程为载体,变学科体系为工作系统,化“章”为“项”,化“节”为“目”。
第二,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突出对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自主示范创业区,拥有众多一流企业,高新区充分利用科技、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促进科技创新与教育融合,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校企合作是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利用企业工程仿真教学平台帮助学生摆脱培训实操环境的制约,使其可以快速掌握设备的安装及开通技能。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教师可以将精心设计与制作的课程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并根据综合实践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校企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以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就业岗位为导向,内容包括“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移动通信基本技术”“终端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五个章节。其中,以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终端通信”和最常见的通信专业岗位要求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为重点项目,共20学时,占总学时62.5%。以“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和“移动通信基本技术”为辅,共12学时,占总学时37.5%。
第三,大学生通过完成学校创客中心(The Maker Center)团队训练任务,提高了自身的项目能力。学校创客中心是一个开放的、综合的项目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实践平台。创客中心采取“创意、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进行异于常规的“创客”项目孵化教学,积极吸纳各专业学科优秀师生个人及团队加入,强化实践培训,驱动学科交叉,帮助学生实现梦想。
学校创客中心注重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即专业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项目能力。学生以所学专业知识为基础,自主构思、设计实施项目,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3]。
第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项目能力。笔者从2016年至2017年的大学生创新训练实践问题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组主持人或成员参与了学校创客中心实践活动,并且申报了通信专业应用型理论基础课程。同时,依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通信专业应用型课程开课说明,进行查缺补漏,并列出需要补充的知识点。
第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国家级、省级设计大赛,项目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学生无论是进行学校创客中心任务训练,还是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都是基于团队的项目设计、实施和完成的。与专业相关的国家级、省级设计大赛,如“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团队之间的竞争,更能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项目能力。
第六,大学生毕业创新创业实践问题研究。笔者通过对往届大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毕业后的创业情况,进行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创新创业实践问题研究。研究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往往认真学习并修完了全部课程学分,参加学校创客中心任务训练并且有自己的代表作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能够立项并结项,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国家级、省级设计大赛并获奖的大学生,他们毕业后自主创业,从事的也是电子类产品或通信类产品的研发,且发展势头良好。
3.实践研究
笔者通过对校企合作、学校创客中心任务训练、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大学生毕业创新创业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应该修订应用型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课程单元设置。例如,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存在的问题,对“现代通信原理”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并补充“FM调制与解调”“PM调制与解调”和“2ASK调制与解调”等子项目,以便学生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完美地体现个人的专业知识和项目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应以人才就业为导向,安排学生进行课程实践训练。但是,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完成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涉及具体移动通信技术时,由于课程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辅,侧重实践教学,学生在完成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难免会出现专业知识点不清楚等问题,就会难以完成相关技能训练项目。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其中将“移动通信概述”章节课时由原来的4学时缩减为2学时;“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章节相关内容则可以删掉;将“移动通信基本技术”章节升级为重点内容,从原来的4学时增加为10学时,并相应增加 “GSM调制与解调”和“分集接收”等内容;在“终端通信”章节可增加现代4G通信“LTE手机通信”的相关内容。
结 语
笔者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校企合作、学校创客中心训练任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大学生毕业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应该修订课程体系,在保证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創新创业教育实践问题研究真实有效的情况下,促使科教融合[4],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4期,第66-70页。
[2]周云、曾明、鞠儒生、段红:《以项目为载体的仿真工程专业课程实验体系设计》,《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年第5期,第194-197页。
[3]朴仁淑、刘江彩、陈显刚、耿惊涛:《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第S1期,第29-30页。
[4]李茂国、周红坊、朱正伟:《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现状与对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第58-62页。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问题 科教融合
基金项目:2017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问题研究”(课题编号:SGH17H465)。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问题研究
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确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问题研究目标,基于校企合作、学校创客中心训练任务、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问题进行研究,修订了应用型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
1.研究目标
高校应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
2.研究内容
第一,建设应用型课程[1]。建设应用型课程的关键是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与理论创新,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的宗旨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为载体的人的全面发展。应用型技术人才能力包括项目基础知识、项目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三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依据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对通信工程人才的岗位要求,阐述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单元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明确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应根据企业岗位要求,突出应用性、针对性。以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结合校企自身办学优势,以项目为载体[2],重复步骤,变化内容,创新课程设计,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项目相关专业知识,掌握项目设计、实施和完成能力,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表达与沟通能力等。
下面以通信工程专业“现代通信原理”课程为例,介绍工作过程系统化通信原理应用型课程建设。“现代通信原理”课程共设置56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践课16学时。依据实际通信系统应用,课程实施包括3个项目,共计9个子项目。“现代通信原理” 课程主要以模拟信号发声器的制作、基带传输系统的制作、话路终端信号发送电路的制作为教学内容,以实际项目设计与实施工作过程为载体,变学科体系为工作系统,化“章”为“项”,化“节”为“目”。
第二,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突出对学生应用型能力的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自主示范创业区,拥有众多一流企业,高新区充分利用科技、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促进科技创新与教育融合,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机遇。校企合作是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利用企业工程仿真教学平台帮助学生摆脱培训实操环境的制约,使其可以快速掌握设备的安装及开通技能。同时,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教师可以将精心设计与制作的课程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并根据综合实践环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校企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以应用型通信工程人才就业岗位为导向,内容包括“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移动通信基本技术”“终端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五个章节。其中,以实际应用最为广泛的“终端通信”和最常见的通信专业岗位要求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为重点项目,共20学时,占总学时62.5%。以“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和“移动通信基本技术”为辅,共12学时,占总学时37.5%。
第三,大学生通过完成学校创客中心(The Maker Center)团队训练任务,提高了自身的项目能力。学校创客中心是一个开放的、综合的项目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实践平台。创客中心采取“创意、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进行异于常规的“创客”项目孵化教学,积极吸纳各专业学科优秀师生个人及团队加入,强化实践培训,驱动学科交叉,帮助学生实现梦想。
学校创客中心注重从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即专业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项目能力。学生以所学专业知识为基础,自主构思、设计实施项目,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3]。
第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项目能力。笔者从2016年至2017年的大学生创新训练实践问题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组主持人或成员参与了学校创客中心实践活动,并且申报了通信专业应用型理论基础课程。同时,依据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通信专业应用型课程开课说明,进行查缺补漏,并列出需要补充的知识点。
第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国家级、省级设计大赛,项目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学生无论是进行学校创客中心任务训练,还是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都是基于团队的项目设计、实施和完成的。与专业相关的国家级、省级设计大赛,如“中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团队之间的竞争,更能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项目能力。
第六,大学生毕业创新创业实践问题研究。笔者通过对往届大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毕业后的创业情况,进行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毕业创新创业实践问题研究。研究表明,应用型本科院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中,往往认真学习并修完了全部课程学分,参加学校创客中心任务训练并且有自己的代表作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能够立项并结项,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国家级、省级设计大赛并获奖的大学生,他们毕业后自主创业,从事的也是电子类产品或通信类产品的研发,且发展势头良好。
3.实践研究
笔者通过对校企合作、学校创客中心任务训练、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大学生毕业创新创业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应该修订应用型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课程单元设置。例如,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存在的问题,对“现代通信原理”课程体系进行修订,并补充“FM调制与解调”“PM调制与解调”和“2ASK调制与解调”等子项目,以便学生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完美地体现个人的专业知识和项目能力。
依托校企合作平台,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教学应以人才就业为导向,安排学生进行课程实践训练。但是,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实践问题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完成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涉及具体移动通信技术时,由于课程教学内容以理论知识为辅,侧重实践教学,学生在完成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难免会出现专业知识点不清楚等问题,就会难以完成相关技能训练项目。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对通信工程专业“移动通信技术”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修改,其中将“移动通信概述”章节课时由原来的4学时缩减为2学时;“移动通信发展历程”章节相关内容则可以删掉;将“移动通信基本技术”章节升级为重点内容,从原来的4学时增加为10学时,并相应增加 “GSM调制与解调”和“分集接收”等内容;在“终端通信”章节可增加现代4G通信“LTE手机通信”的相关内容。
结 语
笔者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校企合作、学校创客中心训练任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大学生毕业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应该修订课程体系,在保证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創新创业教育实践问题研究真实有效的情况下,促使科教融合[4],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第4期,第66-70页。
[2]周云、曾明、鞠儒生、段红:《以项目为载体的仿真工程专业课程实验体系设计》,《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年第5期,第194-197页。
[3]朴仁淑、刘江彩、陈显刚、耿惊涛:《行动导向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第S1期,第29-30页。
[4]李茂国、周红坊、朱正伟:《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现状与对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4期,第58-62页。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智能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