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五环节”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xueying0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把一堂课设计成精彩课堂,需要做到五大环节:疑、思、辩、悟、行;三种课型:自学课、探讨课、实践课;一个中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三个充满: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充满智慧;体现动感:努力使学生启动思维,主动探究,感知、感悟、感谢知识;教师角色:大智若愚的“牧者”,察言观色,相机而动,以学定教。
  关键词:动感五环节
  “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又成绩优秀”。学生个个都是自信、快乐,充满阳光,个个都处于一种主动、竞技的状态,对事物有着执著的探索精神。这样的学生是幸福的。这样的课堂是生动的。有没有培养出这样学生的精彩课堂?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尖锐地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郭思乐教授认为,儿童不是“零起点”,每个生命都具有高级本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激扬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当前儿童学习的动力源所在,“动力机制不是来源于对学习效果的体悟,而是来源于人类需要对周围世界有所了解,以躲避危难,发展自我的本质需求”。“对于自身活动的价值的感知,以及人的从潜能转化为价值的欢快感,构成人的自我激励机制。”找准了学习动机,课堂教学方式才能应运而生。所以,尊重、信任、依靠和爱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因此,能够做到尊重、信任、依靠学生,让课堂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充满智慧的课堂就是精彩课堂。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恰是阐明了这一点,我们就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参考生本教育思想摸索出一套给学生带来幸福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正如郭思乐教授主张的生本教育所述,“‘学习是学生的本能’,并不表明这个本能就会自动地、强壮地生长、起作用。相反,人的本能如果受到忽略,就如‘刀不磨要生锈’的道理一样,会逐渐消退;如果再受到另一种外来力量的打压,则更易挫伤。”那么教师究竟具体应该做什么?“教育教学的本质特征并不是师生互动,而是学生有效的、自主的、生长式的发展。要把人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知识放在第一位。为此,教师必须帮助、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支持下,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它区别于过去的教学概念”。所以,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是学习者亲历探究。施瓦布认为:“儿童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科学概念;继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学习看成生命过程,是生活必不可少的内容,才能主动好学善思。生本教育实验成功案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因此,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的课堂应是最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课堂。为此,我设计推出的课堂教学模式是:
  “动感五环节”生本教学模式
  五大环节:疑、思、辩、悟、行
  三种课型:自学课、探讨课、实践课
  一个中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
  三个充满: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充满智慧
  体现动感:努力使学生启动思维,主动探究,感知、感悟、感谢知识
  教师角色:大智若愚的“牧者”,察言观色,相机而动,以学定教。
  教育目标:快乐学习,健康成才
  指导思想:素质教育
  指导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陶行知教育理论、郭思乐生本理论
  具体内容:
  第一环节、“疑”预设问题,激发兴趣(课题引导)——小 (问)题大(动)作。
  1、人有揭秘的好奇心理,儿童更是急切,有问题就想急于解答。所以设疑激趣是最容易的,而且利用生活中的现象设疑,制造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为完成课题内容做铺垫。郭思乐教授主张教师要做“牧者”的角色,“牧者不去包办羊群的食物,而是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他们自由地吃草”,“教师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点燃火把,而不是像过去的观念那样是灌满一壶水。”
  2、问题创设要把握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3、通过教师的问题预设,逐步激发学生“想问”;设法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好问”;渗透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第二环节、“思”搜集材料,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学)生(主)动(情感)活泼。
  1、儿童获得知识信息认知层次与接触信息的感官方式密切相关——听易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可喜的是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如今能够得到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的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当前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3、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用作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的认知工具。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多种情境,或有问题使人困惑、或有刺激令人兴奋、或有场景引人入胜、或有悬念引人深思。在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光、形、色、声的特点,把影视、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以及文字等各种多媒体信息引人教学过程,色彩丰富的画面和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第三环节、“辩”探究学习,释疑设问(展示交流)——(问题)自生自灭,(知识)生(成)生(动)不息。
  1、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
  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4、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适时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即学习目标)。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5、学生可探究的问题很多,探究的方式方法也很灵活,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究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可对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进行探究;可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探究;有时在学生质疑问难处探究;还可以在事物的求新、求异、求变化上探究。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自学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要相信学生,放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学生自学探究水平肯定会迅速提高。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要避免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让学生生生合作、小组合作、集体合作探究,充分表达。然后教师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6、有些知识内容,由于各种原因,不易于设计成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因此,对于特定的学生来说,一些内容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不仅效率太低,而且效果往往不如直接学习。
  第四环节、“悟”感悟生成,茅塞顿开(自我肯定)——(成功的)激(情)扬(起)生命(远航的风帆)。
  1、人固然可以训练,但动物也可以训练,而感悟、创造则只有人才能做到。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鼓励感悟,是最优化的学习之道,也是我们不断形成自己的、使之与众不同、享受我们自己的存在的那样一种行动方式。“实践和研究表明悟感现象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大量存在,而且起着我们过去难以注意但却极为重要的作用。悟感是我们解决问题、有所创造的核心因素;悟感是生命的底蕴,并在人的活动中发展,而不是靠教;悟感的培养是今天教育改革中十分值得注意的新领域,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对它的研究,将为教育走向以学生为本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正因为儿童拥有悟感这一强大的底蕴,而悟感又是‘教’所不及的,外界的力量难以企及生命深处,只有靠儿童的自身的精神生命活动才能发展它,这就意味着儿童拥有教学进程的最重要的资源。”;“依靠悟感,发展悟感,是现今教育的重要策略。”
  2、有利于学生的感悟和依靠学生的感悟应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显著特征。
  3、生本教育中很少限制、很少说教,就只是引导他们观察、活动、阅读、思考,儿童们从中自己感悟了,这就成为他们头脑中最稳定的精神财富。生本教育强调“重读做、缓说破”,就是期待学生充分感悟,悟明白了,才算真正掌握了。
  4、以每节课的成功不断积累成就感,达到学习的自信、快乐和幸福感。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培养独特的创新能力。
  第五环节、“行”实践检验,内化提升(走进生活)——心(里)想(要解决的)事(问题)成(功解决)。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我们的教育应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善思考、能创新、会创造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增砖添瓦,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听答案的书呆子。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的哲理勿用赘言,中国的学生与欧美相比实践操作能力差,就是一直以来的重视纸上谈兵式教育,而疏于实验操作,重空谈思想理论,而脱离生活实际,才容易促生知行不一的消极、浮躁心里。为了净化儿童的心灵,“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应该从校园启蒙和践行,教育少了实践这一关,就如同在岸上学游泳,结果只有两种:要么只会说不敢下水,要么敢下水被淹死。
  3、学以致用,而且能够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的重要性和成就感自然激发深造的潜意识,学习的本能受到激励,学习的兴趣将会更浓厚。
  一个中心: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中心
  1、依靠自身生命本能,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展,鼓励特长培养,追求“生活”精彩,激励人人成才。
  2、尽可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3、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需尽量做到: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三种课型:1、自学课(激情点燃)——1、情景设疑 2、搜集资料3、小组探讨、分工协作等
  2、探讨课(激情飞扬)——1、小组展示2、协作探讨3、释疑问难4、感悟、激扬等
  3、实践课(激情创造)——1、创编短剧2、操作实验、制作3、调查、解决实际问题4、自编习题5、巩固训练等
  课堂三个充满: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充满智慧
  三个充满是课堂生动与否的基础,是激发学生情感与智慧的关键,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否精彩的标准。
  教师角色:大智若愚的“牧者”,察言观色,相机而动,以学定教。
  1.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协助者’,主要的工作必须是靠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来完成”。观察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根据学情灵活掌握要讲的内容。
  2.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
  3.郭思乐主张教师的工作应该是:“成为规划儿童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帮助儿童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组织儿童的学习生活”。“把作为教育者的所有的活动,都变成学生得以自学的辅导力量。”
  教育目标:快乐学习,健康成才
  快乐是人生追求,学习中感到快乐才能积极学习;成才的前提是身心健康。
  关于课堂评价:1.给予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赏识、公正的评价。
  2.鼓励敢于大胆思考、善于质疑辩解、勇于实践。
  要充分运用好评价的武器,把课堂评价变成催化剂,使之在学生身上起到化学反应,把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使学生敢做、敢讲、敢表达、敢质疑。讲就要讲精彩,写就要写漂亮,做就要做踏实,使之成为学生内在的动力和需求。
  关于组织学生:分组教学
  1.分组学习,每组4—6人,小组内相互学习指导、分工协作贯穿教学始终,小组是一个团队,具备团队精神,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学习。
  2.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学习竞争,争当首席演讲团。出现疑难,教师相机启发诱导。
  3.表现最落后的组要受罚,形式为出一个节目,如果拿不出节目,必须为全班提供一次公益服务。
  结语:
  牧羊歌
  羊儿爱吃草,天生自己跑。
  羊儿吃到草,牧者帮着找。
  羊儿吃得饱,耐心做引导。
  羊儿消化好,反刍少不了。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而我想说,当教育符合学生的学习愿望时,课堂就是享受学习,教学模式才成为“合脚的鞋”。这一天的到来,我们期盼着。
  环环相生,螺旋上升,小小旋风,大成台风。
其他文献
工程造价审计,是指工程审计人员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要求对工程建设项目自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与工程造价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的审计活动。因此,如何规避风险,做好工程造价审计工作,是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   一、当前工程造价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工作范围存在局限性   按照规定,其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立项等前期准备情况审计、建设计划审计、工程招标审计、合同审计、工程管理审计
期刊
摘 要: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就是在满足项目合理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在项目的各个阶段把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的限额内,力求在各个建设项目中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建设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始终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      工程造价对项目建设单位而言是指一项工程预计开支或实际支
期刊
摘 要:以政府宏观调控的两大目标入手,简要回顾分析我国政府宏观调控背后的目标指向。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以效率为首要目标的政府工作使我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但是面临发展阶段的演变,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故而以往的政府宏观调控在目标定位上、在调控方式上都要有所转变。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宏观调控;转变      一、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目标   (一)效率目标   现代经济学中所说的效率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品市场也随之繁荣,消费市场也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但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而使他们的一些权益在遭受损害的时候,现有的法律无法给与救济。我国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即,将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使其从约定权利上升到法定权利,从而更好的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关键词:消费者;反悔权制度;实质正义    
期刊
摘 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因此,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着手,努力建设和形成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和谐社会,完善保障以人为本的体制机制和政策
期刊
摘 要:为适应农村人畜饮水的需要,配合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建设,在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实现饮水安全目标,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在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管理上实行规范化管理,加强工程建后管理   关键词:农村;饮用水条件;饮用水质量;安全;管理     一、 农村供水水源与水质现状   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的地区多属交通不便,村寨分散,文化经济比较落后,人畜饮水多采用地面水和地下水及降水。  地
期刊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到,单项填空题设计类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构型、语法型、语境型、习语型、搭配型、逻辑型、交际型、综合型试题。下面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高考单项填空题的设计类型进行探讨,旨在使广大考生掌握此类题设计特点,提高答题正确率。  一、结构型试题  正确理解句型结构和把握对语言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就会对句子产生歧义,因此,高考中对句型结构考查的目的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正确区分某
期刊
摘 要: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流学生群体,本文在“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所呈现出自我为中心,责任知行分离,角色定位趋实,集体意识弱化,家庭责任观念模糊,自我角色责任意识弱化,社会公德意识与角色的不完全匹配等特点进行研究。   关键词:“90后”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     “90后”大学生,指1990年至1999出生的在校大
期刊
摘 要: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这个话题便逐渐走向大众生活。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如何用思想政治教育抵制“三俗”文化的负面影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抵制“三俗”文化中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抵制“三俗”文化的滋长,是当前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三俗”文化滋长的主要原因,并且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抵制“三俗”文化之风中的路径选择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三俗”文化
期刊
摘 要:中国陶瓷的诞生与发展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而改变,其外在的形态和内在的功能能够反映出各个时代的特色。其中,梅瓶是中国传统陶瓷造型中最常见到的瓶式之一。本文论述的对象主要是宋元、明清时代的陶瓷梅瓶。最终通过对中国古代陶瓷梅瓶的发展整合,以及对梅瓶造型与装饰艺术特征的比较,分析中国古代陶瓷梅瓶艺术风格的成因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梅瓶;造型;装饰;发展演变      一、梅瓶的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