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x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针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
  一、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课文、课后练习及单元训练等,与环境教育主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二、各类型教材的教学要点
  1.第一类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涉及风景名胜、动植物等,教师除了完成教学目标之外,还要在环境教育方面,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及人文环境,愿意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只有当学生对自然、人文景观、非人生命体产生接受或喜爱之情时,他们才能对环境或其他生物遭受的破坏或伤害产生强烈的同情,并近而对造成这些破坏或伤害的人或行为自觉加以抵制。这类教材的教学重点在“情”而不在“理”。
  2.第二类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并在分析和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类教材的个别篇目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等,围绕这些课文可进行一些扩展性的环境教育活动。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一文,主要介绍黄河怎样从一条滋养两岸人民的“母亲河”,逐渐演变成泥沙滚滚、洪水泛滥的“坏”河。河南地处中原,黄河两岸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考察今天黄河的主要问题,并与课文描写的状况进行对比。黄河今天的问题恐怕已不再是“水太多”,而是“水太少”。为此,我组织学生通过查资料或实地调查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短短几十年,黄河就从一条经常洪水泛滥的河流变成了今天的“季节性河流”,每年断流200多天?黄河断流对两岸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人们从中应吸取哪些教训,应采取什么对策?
  3.第三类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是一些记叙文和听说读写练习。对其中与环境教育目标相符合的教材内容,如:不许摘花、节约用水等,除根据语文训练目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外,可引导学生把教材所反映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及认识进行比较,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环境教育的要求。
  虽然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蕴含了相当的环境教育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特别是直接反映环境问题的第二类教材,无论是数量、体载,还是涉及的环境问题,都非常不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我们还有必要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视听材料,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围绕这些材料进行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练。如让学生就这些教材所反映的环境知识展开讨论;根据自己从自然或社会课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给家长或社区成员写建议书、对他们进行游说;记叙自己参加的环境调查或环境保护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深他们对文体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教师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环境行为,并对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
期刊
信息社会中教师一般用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备课,如教案、课件的准备,在此过程中如何利用教材呢?怎么样才能发挥教材的作用,让教材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呢?下面笔者以怎样在教学备课中更好的发扬牛津版教材的特点,并就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充分利用,结合笔者的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小小心得。  一、调整教材内容顺序  牛津版教材的编写者很注重教材内容的结构,编排非常科学合理,听说读写面面俱到。教师在实际操作中,
期刊
如果多媒体技术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那么,新课程教学则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中被广泛运用,它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知识在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等各方面互相转换。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不仅拓宽了语文教学天地,还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了许多教师努力尝试的教学模
期刊
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新课改,对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很多种教学方法,适应新课改,其中情景教学就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主题设置跟当时相同的情景,师生融入这种情景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具体形象,形成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积极的情
期刊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苏教版教材中编入了为数不少的古诗词,编者旨在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的热爱。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词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风土人情、人物思想感到十分遥远,更谈不上情感的积淀,因而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它自己独有的特点。它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同样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宽松、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
期刊
“拼音、识字、古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三大难关,运用多媒体教学对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的处理,能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同时发挥作用,让学生接受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文字、图形、视频和音频等的媒体信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学校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和完善,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利用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改变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张嘴、从头到尾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满足英语教学所要求的培养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俱全的学生,本文就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英语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1.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和渴望,才会愿意学。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根据教学内
期刊
汶川地震犹如一枚惊雷,震响了人类,震响了我们,它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也让我们懂得要珍视生命、善待生命。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三生教育”,包括“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让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  “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  “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关心他人和集体”,  “生态教育”,强调
期刊
一、 关于学习方式的理解  学习方式(Learning Approach或Learning Style)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  观点1: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观点2:简单说来,学习方式就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