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教育是“学中做”的教育,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来发展其对环境的意识、理解力和各种技能。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必须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并根据这些教材的特点,将语文教学和环境教育适当结合。针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如下:
一、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课文、课后练习及单元训练等,与环境教育主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二、各类型教材的教学要点
1.第一类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涉及风景名胜、动植物等,教师除了完成教学目标之外,还要在环境教育方面,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及人文环境,愿意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只有当学生对自然、人文景观、非人生命体产生接受或喜爱之情时,他们才能对环境或其他生物遭受的破坏或伤害产生强烈的同情,并近而对造成这些破坏或伤害的人或行为自觉加以抵制。这类教材的教学重点在“情”而不在“理”。
2.第二类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并在分析和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类教材的个别篇目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等,围绕这些课文可进行一些扩展性的环境教育活动。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一文,主要介绍黄河怎样从一条滋养两岸人民的“母亲河”,逐渐演变成泥沙滚滚、洪水泛滥的“坏”河。河南地处中原,黄河两岸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考察今天黄河的主要问题,并与课文描写的状况进行对比。黄河今天的问题恐怕已不再是“水太多”,而是“水太少”。为此,我组织学生通过查资料或实地调查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短短几十年,黄河就从一条经常洪水泛滥的河流变成了今天的“季节性河流”,每年断流200多天?黄河断流对两岸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人们从中应吸取哪些教训,应采取什么对策?
3.第三类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是一些记叙文和听说读写练习。对其中与环境教育目标相符合的教材内容,如:不许摘花、节约用水等,除根据语文训练目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外,可引导学生把教材所反映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及认识进行比较,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环境教育的要求。
虽然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蕴含了相当的环境教育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特别是直接反映环境问题的第二类教材,无论是数量、体载,还是涉及的环境问题,都非常不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我们还有必要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视听材料,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围绕这些材料进行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练。如让学生就这些教材所反映的环境知识展开讨论;根据自己从自然或社会课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给家长或社区成员写建议书、对他们进行游说;记叙自己参加的环境调查或环境保护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深他们对文体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教师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环境行为,并对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带来一些积极影响。
一、现行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课文、课后练习及单元训练等,与环境教育主题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二、各类型教材的教学要点
1.第一类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涉及风景名胜、动植物等,教师除了完成教学目标之外,还要在环境教育方面,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及人文环境,愿意并乐于善待其他生命体的情感和意识。只有当学生对自然、人文景观、非人生命体产生接受或喜爱之情时,他们才能对环境或其他生物遭受的破坏或伤害产生强烈的同情,并近而对造成这些破坏或伤害的人或行为自觉加以抵制。这类教材的教学重点在“情”而不在“理”。
2.第二类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是用于阅读教学的课文。在环境教育方面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环境科学术语,并在分析和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有关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这类教材的个别篇目直接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如《黄河怎样变化的》、《只有一个地球》等,围绕这些课文可进行一些扩展性的环境教育活动。例如,《黄河怎样变化的》一文,主要介绍黄河怎样从一条滋养两岸人民的“母亲河”,逐渐演变成泥沙滚滚、洪水泛滥的“坏”河。河南地处中原,黄河两岸的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考察今天黄河的主要问题,并与课文描写的状况进行对比。黄河今天的问题恐怕已不再是“水太多”,而是“水太少”。为此,我组织学生通过查资料或实地调查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短短几十年,黄河就从一条经常洪水泛滥的河流变成了今天的“季节性河流”,每年断流200多天?黄河断流对两岸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有哪些影响?人们从中应吸取哪些教训,应采取什么对策?
3.第三类教材
这类教材主要是一些记叙文和听说读写练习。对其中与环境教育目标相符合的教材内容,如:不许摘花、节约用水等,除根据语文训练目标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外,可引导学生把教材所反映的行为与自己的行为及认识进行比较,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环境教育的要求。
虽然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蕴含了相当的环境教育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特别是直接反映环境问题的第二类教材,无论是数量、体载,还是涉及的环境问题,都非常不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我们还有必要为学生补充一些以环境问题为内容的视听材料,如广播录音、影视录像、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围绕这些材料进行课内外的听说读写训练。如让学生就这些教材所反映的环境知识展开讨论;根据自己从自然或社会课中了解到的环境知识,编写故事、公益广告词,给家长或社区成员写建议书、对他们进行游说;记叙自己参加的环境调查或环境保护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加深他们对文体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教师了解学生的环境意识状况,引导学生积极实践环境行为,并对家庭和社区环境的改善带来一些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