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鸦出没的地方(短篇小说)

来源 :湘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2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叫苏米兰,大家叫我米兰,只有石小路一本正经地叫我小苏。石小路是我老公,实话说,他长得不帅,五官上半部分还可以,到鼻子以下就不行了。最难看的是嘴巴,牙齿乱七八糟,又尖又小,像啮齿动物。有的人很奇怪,一堆丑得不成体统的五官凑在一起,不仅不丑了,还很顺眼。石小路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和他是高中同学。上高中前,我们在不同的乡读初中,互相不认识。到了镇中学上高中,我们才成为同学。我和石小路在同一个班,第一学年我对他印象不深。他长得太大众化了。那时我们女生喜欢电视里的小鲜肉,宿舍的墙壁和蚊帐上到处贴着他们的头像。相形之下,班上的男同学太逊色了。我们是农村中學,大多数同学是留守儿童长起来的,胆子小,见到陌生人喜欢像受伤的黄鳝那样往后滑。我们正值豆蔻年华,情窦初开,眼里只有小鲜肉,没有男同学。直到第一年暑假结束,我们的目光才落到石小路身上。
   那个假期,石小路跟他一个亲戚去山上当了一段时间瓢匠。瓢匠在我们老家那边,又叫剜瓢匠,或者挖瓢匠。多数时间,人们叫他们瓢匠。瓢匠一般春天上山,伐好木,码在林子里干透。做瓢的木头以泡桐为主,轻便、好挖,有时也用刺桐、松木、杉木。后来我听石小路说,他们那次用的是桤木。桤木太脆了,不好挖,也卖不出价钱,整个暑假石小路都没挣到多少钱。隔了好多年石小路才知道,原来教他当瓢匠的亲戚觉得石小路能吃苦,一根筋,担心他喜欢上这一行当后会抢走自己的生意,才让石小路去挖挣不到钱的桤木。
   暑假结束后,石小路从山上回到学校。我们发现,他凭空有了一种模仿鸟叫的本领。学校再也不需要起床铃了,因为在起床铃响之前,我们就让大群鸟叫喊醒了。画眉、斑鸠、锦鸡、老鸹、喜鹊、麻雀和野鸡,它们交替出现,站在操场上讨论它们的看法。时间一长,我们慢慢知道,是石小路在学鸟叫。同学们说,你捣什么乱?石小路一脸无辜地说,我没捣乱,我听说清晨起来学鸟叫有益健康。同学们说,你啥时学会鸟叫了?石小路说,暑假我去山上当了两个月瓢匠,学会了鸟叫。
   石小路当过瓢匠,这条消息使他像一颗龅牙,活生生地从平凡的同学中间挤出来,成了最引人注目的那一颗。在我们老家,瓢嫖同音,真正的瓢匠为了避嫌,不会自称瓢匠,而是谦虚地称自己为挖木头的。石小路的诚实仿佛在同学中间落下了某种把柄。同学们一旦逮到了某个人的把柄,就会把好奇的目光肆无忌惮地聚焦在他身上,直到把他的秘密搞得尽人皆知。
   经过好事者的不懈挖掘和打听,像鸡爪下露出虫子的脑袋,石小路的隐私一点点暴露出来。他率先被曝光的是他父母离异多年,母亲改嫁了,他的产权归他父亲所有。他父亲好像对这份产权不太重视,也许是想尽快脱单,除了每年定期寄钱回家供石小路上学,他父亲很少在老家露面。同学们一般不会拿父母离异取笑人,大家有分寸,这太伤人了。有恒心者继续深挖,很快,他干爹被挖出来了。
   有干爹并不好笑,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为了小孩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奶娃时就会被拜寄给一个人,以便获得他的庇护。就像请孙悟空用金箍棒在地上画一个圈,孩子一辈子坐在圈里,百毒不侵,妖魔鬼怪奈他不何。石小路有干爹不奇怪,问题出在他干爹身上。他干爹是块石头。
   我们老家拜寄干爹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先挑选一个人。这个人一般要德高望重,家境殷实,身体健康,面相端庄。然后在家里备下一碗水,趁那人不备时,请他将碗里的水倒掉。从那一刻起,不管他愿不愿意,他就成了孩子的干爹。这有点像挖坑,不是很正大光明。另一种方式是撞拜。撞拜就是请人看好黄道吉日,拜寄那天抱孩子出门,在路上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孩子的干爹或干娘。这种方式相对公平,凭的是运气,像抓阄,逮到谁是谁。石小路投靠干爹时,用的就是撞拜。后来石小路给我说,他的性格像他干爹。他说,老子当时啥也没看清楚,就入伙了。我说,这也不能怪你。他说,当然不能怪我,要怪只能怪看黄道吉日的瞎子,他连路都看不清楚,怎么可能看清楚黄道吉日?
   替石小路父亲看黄道吉日的是个半瞎老头,他拄着点竿,靠帮别人测算未来谋生。别说吉日,他连天气预报都算不准,要不然,他也不会支使石小路的父亲在大雪天抱着石小路出门。那天鹅毛般的大雪像飞糠一般,呼呼的北风冻得狗都不爱出门,雪地上别说人影了,连只鸟影都看不见。
   石小路的父亲挂着一串冻出来的清鼻涕,抱着石小路在风雪中行走,像个孤独的无家可归的人。他在大路上来来去去走了两趟,眼看天就要黑了,按照习俗,他如果空手而归,对他亲爱的儿子很不吉利。万般无奈,他看见路边的一块大石头样子比较健康,就抱着石小路叩了头,烧了香,摆了猪头肉,让那块石头成了石小路的干爹。
   石头不会说话,它悄悄当着石小路的干爹,只要石小路和他爸爸不说,谁也不知道。可是,那块石头在石小路去学校的路边,他每周要从干爹身边路过两次,就有机会看到有同学往他干爹身上撒尿。撒尿的同学先不知道那块石头是石小路的干爹,他们像狗在路上标记号,随随便便解开裤子的门襟,往路边的石头兜头淋下去。石小路看见了,他说,不要淋那块石头。屙尿的同学说,为啥?石小路哼哧了半天,痛苦地说,那是我干爹。
   这一下惹大祸了。同学们不知道那块石头是石小路的干爹时,眼里只是一块石头。在上学路上,他们尿胀了,会淋那块石头,也会淋别的石头,还会淋灌木、泥土、荒草。自从他们知道上学的路边还蹲着一个石小路的干爹,他们就不淋别的东西了,情愿很难受地夹一泡尿走很远的路,也要过来淋石小路的干爹。石小路常常看见他干爹无缘无故地被人浇一身尿,样子异常狼狈。他站在石头边抗议,更加激发了撒尿者的热情,他们情绪饱满,越来越起劲,石小路只好用拳头替干爹解围。本来,他爸爸给他找个干爹,是想给他找个靠山,现在,靠山反倒成了他的累赘。
   石小路诚实,厚道,打架也不偷奸耍滑。他跟人干架时,主要是挨揍。每当周一早晨他从家里来学校上学,我们就能看见他像一条钻过树林的撵仗狗,毛发零乱,伤口乱挂,脸上的表情倒还从容不迫。没多久,我们全班都知道他干爹是块石头。男生们多了一个耍法,大老远专程去淋石小路的干爹,仿佛他们不去淋一下,对不起自己的人生。    差不多过了一个学期,同学们才渐渐对石小路的干爹失去兴趣,集中精力准备高考。说集中精力有些夸张,我们学校从来没人考起过真正的大学,最多考几个职业院校,多数不等拿到高中毕业证,就进城打工去了。我不在准备高考的人群之列,我病了,症状飘忽不定,难受得莫名其妙。我爸爸从打工的城市回来,请了个自吹能对怪病手到擒来的江湖郎中,念念有词地给我配了几副草药,让我煎服。江湖郎中提出,要我每天放生一条鱼作为药引子,否则草药无效。我家哪来那么多鱼放生呢?爸爸无计可施,把我丢在家里,又出门打工去了。由于没药引子,我拒绝服药。
   我的事很快传到学校,同学们除了派几个代表前来看望一番,也没法解决我的药引子。他们内疚地站在床头,像没做完家庭作业被老师逮到了一样,一脸愧色。慰问我的同学回到学校没两天,石小路带着一铺鱼网来到我们家,在小河边驻扎下来,很勤快地把鱼捞出来,又放回去。我看他忙得像只喜鹊,扶着板壁来到屋外问他,你在干啥?石小路全身搞得水淋淋的,他说,你不是要药引子吗?我给鱼放生啊。
   我觉得石小路太可笑了,鱼明明在水里活得好好的,他捞出来,搞得半死不活再放回去,算哪门子放生?我说,鱼本来就在水里,你捞出来又放回去,不是多此一举吗?他惊讶地说,小苏,你也太奇怪了,我不把鱼先捞出来,又哪来鱼放生呢?
   石小路很执着地在小河边搞那些鱼,我听他的劝告,把草药吃了。不知什么原因,几天之后,我的病竟奇迹般好了,弄得我一下子成了名人,那个江湖郎中以我为标本,到处宣扬他的医术有多厉害。他的药引子也越来越奇怪了,有三只脚的青蛙,三岁的地牯牛,蝉舔过的露珠,以及雄树叶。也不知道人们是怎样找到这些千奇百怪的药引子的,反正不断有消息传来,他们的怪病好了。
   正如同学们猜想的那样,我病好之后,到省城打了两年工,回来嫁给了石小路。我嫁给石小路时,他在县城一个工地打工。那个工地在郊外,离县城闹市中心很远。在城中坐上公交车,到终点站,再雇一辆三轮摩托车,穿过一条刚完工的没有名字的断头公路,就是那个被挖得开膛剖肚的工地。工地也没有名字,人们叫它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很模糊,也很含混,仿佛为了保密才这样叫的。离那个地方不远,有一片针叶林。针叶林外,有一个小村庄。小村庄里住满了猪、狗和麻雀。我之所以知道,是我跟石小路结婚后在那个地方住了一个月,常常看见这些东西穿过针叶林,晃到工地上来吃残羹剩饭。
   石小路去那个工地,是他当瓢匠的亲戚介绍去的。工地老板姓张,听说石小路当过瓢匠,以为他会木工,答应他到工地干活。石小路到工地干了几天,张老板发现,他不仅不会木工,连泥水工也做不好,好在他为人敦厚,张老板让他守仓库。仓库里堆满了工地的物资,一般人老板不放心。
   我去时,石小路已经守了一段时间仓库。为了显得更敬业,他从小村庄里领养了一条狗。没多久,那条狗丢了。石小路说肯定是它外出胡混时让人揍死吃了。我对石小路的说法将信将疑,时常瞭望工地外的针叶林,希望那条狗能在树林下出现。看过几次,我发现,树林里住了一群乌鸦,它们一会儿在天上盘旋、聒噪,一会儿又像发黑的茄子挂在树枝上。有一次,我指着针叶林里的鸟对石小路说,你看,那里有大群乌鸦。石小路往树林里看了一眼说,那不是乌鸦,是渡鸦。我说,你怎么知道那不是乌鸦?他说,你忘了我在树林里住过一个暑假?我认识好多鸟。我说,它们看起来像乌鸦。他说,看起来像,实际上它们比乌鸦大多了。
   渡鸦确实比乌鸦大,叫声也比较沙哑。我们老家很少有渡鸦出现,也不知那地方的渡鸦为何而来,靠什么立足。我在工地住了一个月,实在无聊,又回到省城,在步行街一家商场里当售货员。周末的时候,石小路会沿着断头公路跑到山上,跟我通一会儿电话,或者发一段语音。工地的位置太偏僻了,没有手机信号。石小路说,等工地完工之后,就能够接到信号了。我说,你傻啊,工地完工了,你还在那地方干啥?他说,哦,哦,也是。
   春节过后,石小路天天跑到山上跟我通电话。我知道,坐在山头上,能够看见断头公路、工地、针叶林和远处的小村庄。石小路在电话里说他在工地上太孤单了,一遍遍地劝我到那地方去陪他。他说,小苏,老板给我涨工资了,他答应每个月给我六千元钱,你放心,我挣的钱够我们两个人生活了。我说,老板为啥要给你涨工资?他说,也许是我的岗位太重要了吧。
   过了三八节,我又回到那地方,跟石小路住在一起。我开始不想回来,后来觉得石小路可怜,毕竟新婚嘛。加上网购的人越来越多,商场里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我索性回来休息一段时间。这一住,住了将近一年。
   我回到那地方时,正是春暖花开,针叶林上长出一层新绿,像一个人染了头发。林子里的渡鸦飞走了,上面空空荡荡的,衬托得工地更为荒凉。我到了才知道,工地早就停工了,因为有大量物资堆放在仓库里,石小路得留下来当看守。为了留住他,张老板不仅给他涨了工资,还郑重其事地将一张黑白照片交给石小路,说是老板的亡父,请他帮忙每天上上香。我走進工棚时,石小路正在给照片上香。我吃惊地说,石小路,你在干啥?他放下手里的香说,我在供奉老板的亡父。我说,他怎么可能是你老板的亡父?你忘了?这个人是香港一个演员的父亲,你帮我找药引子时,我给你看过一本画册,上面介绍说这个人是那个香港演员的父亲,他怎么可能是你老板的亡父?石小路迷惑地说,那老板是啥意思?我说,肯定是想让你相信他随时会回来,他回来过吗?他说,没有。我说,你让他骗了,我们走,不在这里干了。他说,不行,工地上这么多物资,我要是走了,东西被偷了我怎么赔得起?老板既然相信我,把物资和他亡父交给我,我就得替他看守好,如果让人偷了,我干爹也帮不了我。
   我觉得石小路说的也有道理。按照合同关系,老板欠他的工资,但他看守物资的责任还在,如果被偷了,老板真的可以让他赔。我妥协了,让他把那个假亡父撕下来,把香灭了,同意跟他一起看守工地。
   春天过后,工地外的断头公路渐渐热闹起来,有人在那里练习开车,慢慢聚起几个地摊。过了一段时间,有人陆续来到断头公路上,跟摆摊的小贩们做交易。他们骑着摩托车,或者搭乘电动三轮车,或者步行,像农村赶场那样,三五成群,熙熙攘攘,不出一个月,很快就在无名公路上形成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市场沿着公路,从一头到另一头,绵延数百米。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打死我也不会相信那个市场是自发形成的。随着交易增多,面馆和食摊也有了,卖馄饨的,卖小面的,卖豆腐脑的。游动摊贩们开着电喇叭,在断头公路上走来走去。电喇叭像个纠缠大人的孩子,一遍一遍地喊叫——凉皮、豆汁、豆腐脑啊,贱卖了啊,贱卖了啊。    在小贩游动的路边,有人用石块圈出一块地,开了旱冰游乐场。离游乐场不远,有一个耍猴戏的河南人。在河南人和猴子边上,有一个踢碗的人。踢碗的人看不出身份,操一口浓重的外地口音。他骑在一辆独轮车上,头上顶着一个碗,通过他的演示,围观者明白了,他将在脚尖上放一个碗,然后通过某种技术,把脚上的碗踢到头上的碗里。这个高难度的项目吸引了大量观众,一时连卖旧货的摊子前生意也冷清了不少,人们想亲眼目睹踢碗人把脚上的碗踢到头上的碗里。
   看着人们期盼的目光,踢碗人激动得满脸通红。可惜,他没能如愿,脚上的碗划出一道弧线,从他耳侧滚落下来,一直滚到公路下面。他不得不从独轮车上下来,追着满地乱滚的碗,把它拾起来,重新回到独轮车上,继续踢那只塑料碗。踢碗的人像所有身怀绝技的人那样,百折不挠,旁若无人。虽然他一次也没踢进头上的碗里,还是赢得了人们的赞许,获得不少小面额赏钱。
   石小路看过几次,受到很大启发。那时我们生活已经困难了,石小路的积蓄和我带来的钱都花光了,他觉得踢碗不失为一个挣钱的好办法,既可以看守工地上的建材物资,又可以到断头公路上挣钱。乐观的想法鼓舞了石小路,他到市场上买回大批塑料碗,在工棚外没日没夜地练习,期望练成独门绝技。还没等他练好,又被另外一件事岔开了。
   工地所在的地方,没名字,每天从县城买菜回来,我都要跟没来过的三轮车夫费一番口舌。我从县城坐公交车到郊外,找到城边的三轮车,跟他们说我要去那个地方。如果是来过工地的老师傅,他们一听就懂。如果是没来过的新师傅,要费很多口舌。由于城郊的三轮车全是无照经营,他们一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我碰到的基本上全是新师傅。我只要一开口说去那个地方,他们通常会说,那个地方是哪个地方?我说有渡鸦出没的地方。他们说,有渡鸦出没的地方又是哪个地方?我们像说绕口令一样,要说很久,他们才明白我到底要去哪个地方。
   进入五月,阳光已经很炽热了,路边的柳树上出现了蝉鸣。那天我进城买了几斤米,费尽周折回到工棚,石小路正站在梯子上踢碗。他没有独轮车,为了惟妙惟肖,他坐在人字梯上踢碗。别说把脚上的碗踢进头上的碗里,能把碗从头顶上踢过去就不错了。我看见他把碗踢到墙上,丢下手里的菜篮子,气呼呼地对他说,石小路,我今天非走不可了,你走不走?他说,我走了哪个看守仓库?我说,你老板不回来,你一分钱没有,你给哪个守仓库?反正我打定主意了,你不走我走。
   我话音刚落,针叶林边的渡鸦叫了起来。本来,我从省城回来时,渡鸦已经迁走了;前几天,它们又从别处迁了回来。可能是气温升高了,也可能是断头公路形成的市场方便了它们觅食。渡鸦迁回来,像过去那样挂在针叶林里,跟石小路守在工地上一模一样。在渡鸦的叫声里,石小路走下人字梯,他说,小苏,你为啥突然想起要走呢?我说,我们没钱了,快饿死了,你不知道吗?他说,你别着急,我有办法。我说,你有啥办法?他把人字梯靠到墙边,搓着手说,我准备把仓库里的钢筋卖一点。我说,光有生活费还不行,这个地方没个名字,我每次回来跟三轮车师傅说去那个地方,都要费很多口舌。今天那个家伙不怀好意,以为我是做皮肉生意的,吓得我换了几次三轮车才回到工地。石小路惊恐地说,这是个大事,这地方得有个名字。
   迫于生计,石小路暂时放下踢碗的事情,在县城和工地两头忙碌。他在城里找了几家愿意收购钢筋的人,领他们来看货,讨价还价。收钢筋的人认定他是监守自盗,按照贼货,把价格压得很低。石小路像当年维护他干爹一样,冒着挨揍的风险,奋不顾身地保护着自己的名声。他急赤白脸的样子让收购钢筋的生意人慢慢相信,他出售的钢筋确实是用于抵扣他的工资。
   石小路忙着用合适的价格卖工地上的钢筋,忙里忙外,不明究里的人,还以为他是老板。石小路不在工地上时,我靠听收音机打发时间。工地上没有手机信号,也没闭路电视,只能听收音机。如果运气好,能听到相声和音乐;如果运气不好,只能听到广告。我在工地上开着收音机,看着断头公路上晃动的人头,听着针叶林边渡鸦的叫声,一时死气沉沉的工地有了几分生气。
   卖了六千元钱钢筋的第三天黄昏,石小路从城里扛回来两块路牌。路牌蓝底白字,像一张对开日报大小,跟我看到的路牌一模一样。我看见路牌上有石小路三个字,觉得奇怪,关了收音机说,你怎么把自己名字印到路牌上去了?他得意地说,我为啥不能变成一条路?我说,路可以叫别的名字啊,比如,北京路、上海路、建国路。他说,这条路为啥要叫别的名字?这个地方除了你,就是我。你回来,到石小路,既是到一条路,也是到我这里啊。我是你男人,也是你的路,明白吗?
   当天晚上,石小路像个贼人,偷偷把两块路牌竖到了断头公路的两端。第二天早晨,我在渡鸦的叫声中起床,走出工棚,第一件事就是去看那条路。我看见工地外,阳光将石小路染成淡蓝色。阳光里,那两块路牌太真切了,它们像一开始就被命名的一样,与周围的景物融为一体。
   为了让新命名的石小路尽人皆知,石小路想了个办法,不停地往外写信,落款一样,石小路一号。石小路没有门牌号码,整条路除了临时地摊、游乐场和改装成摊位的三轮车,没有一个固定建筑。唯一的建筑是公路下方工地上的临时工棚,我们住在里面,石小路理直气壮地把这里命名为石小路一号。
   石小路卖掉一些钢筋,暂时没有衣食之忧,他放下踢碗,天天坐在工棚里写信。他给所有能找到通讯地址的亲戚朋友写信,请他们务必回信。由于亲戚朋友有限,也不能无休止地让他们回信,石小路又开辟出了一个新战场,天天给电台写信。有时写听后感、表扬稿,赞美电台节目办得好;有时也给电台提意见,告诉他们播音员在什么节目里把哪个字念錯了。他真不是瞎说的。为了写好信,石小路抱着字典,一天到晚在电波里穿行,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
   石小路的努力有了结果。一个月之后,天气变热了,针叶林边的渡鸦越来越聒噪。一天下午,在渡鸦的叫声里,一只手谨慎地拍了拍工棚的木门。那时我们午休刚刚起床,石小路的表情松弛而慵懒。听到敲门声,他警惕起来,迅速穿上衣服问,哪个?敲门的人说,邮递员。石小路说,啥事?邮递员说,这里有你的信。    石小路打开门,见到了穿绿色制服的邮递员。邮递员验明身份后,从邮包里掏出大捆信件,不下五十封。这些信件中,有亲戚朋友给他的回信,更多的是电台的公函。不同的电台在公函里字斟句酌,以拘谨的口吻感谢石小路的热心和忠诚,并提出希望,建议他继续收听敝台的广播。
   在石小路沉浸在阅读回信的快乐中时,年轻的邮递员一脸疑惑,丝毫没有离开的意思。他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陪石小路笑笑,一会儿又若有所思。我知道,石小路高兴并不是因为回信的内容,而是回信本身。他心里明白,只要他能收到回信,说明石小路已经被邮递员搞得尽人皆知了。
   我猜对了。邮递员说,他起先以为是恶作剧,怎么可能在一个叫石小路一号的地方,住着一个同样叫石小路的收信人?随着信件越来越多,寄信人花样百出,他才确信,或许真有这么一个地方,住着这么一个人。好奇心让他带着石小路的信件,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问遍了所有的人。这条寻找石小路的消息像涟漪,以石小路的信件为圆心,一波一波地荡开,直到整座县城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才陆续有消息传到邮递员的耳朵里,在县城郊外,真有一条路叫石小路。那是一条断头公路,地点在一个快要废弃的工地边,远处的针叶林里有渡鸦出没。
   邮递员讲起他寻找石小路的细节,石小路听了很开心,把他给这条路命名的经过说了一遍。邮递员听完,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他说,怪不得地址跟收信人名字一样,原来是收信人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路,真是天下奇闻啊,你应该把你的经历发到朋友圈,和大家分享。石小路说,可惜这里没有网络信号。邮递员说,这个好办,你继续写信,我来传播你的事迹。
   邮递员离开后,石小路继续给电台写信。电台仍然用谨慎的口吻回信,感谢他的耐心和忠诚。隔个两三天,邮递员就往工地跑一趟,给石小路送信,同时带来外面的消息。他说石小路用自己名字命名道路的事情成为网红了,很多外地人专程跑来参观。他说,你们没发现石小路上人越来越多了吗?
   真是的,我们发现,短短一个月,石小路上的旧货市场摇身一变,像个大市场了。上面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公交公司甚至新开辟了一条公交线路,终点站就是石小路。我出门去县城买菜,再也不用说那个地方了,我只要说去石小路,所有人都能准确地把我拉到有渡鸦出没的地方。
   在我们卖掉第二批钢筋时,麻烦来了。有一天,我们看见来了一伙人,表情紧张,样子鬼鬼祟祟,像偷食谷粒的鸡。他们到了石小路,迅速亮出手里的工具,把路牌拆下来,放到皮卡车里拉走了。没等旧货市场的人反应过来,叫石小路的那条断头公路又没名字了。
   来石小路的人处在短暂的迷惘和盲目之中,强大的生活惯性让大家根本没法摆脱石小路这个名字。当我和石小路知道有人给这条马路新命名了一个合法的名字,而造成旧货市场的人们到县政府集访时,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那时县城到处是蝉鸣,它们忘情的嘶叫搞得县城昏昏欲睡。我们不知道旧货市场的人到县政府搞了什么事,但效果很快显现出来了。他们集访一个月之后,在一个人影稀落的黄昏,有一个陌生人扛来两块路牌,重新竖在公路的两头。那两块路牌就是前不久被拆掉的,上面的三个字还是叫石小路。我看见陌生人竖好路牌,往工棚走来。陌生人是个大个子,走路一扽一扽的,步履迟缓、犹疑,像一个行走在雷区的技术不太熟练的工兵。
   陌生人进屋时,石小路正在人字梯上练习踢碗。他从人字梯上下来,花了好长时间才听明白,陌生人是民政助理。民政助理绕来绕去,啰里啰嗦,等他说完,我们总算听懂了。按照他所说,根据《地名管理条例》规定,只有县一级人民政府才有权命名地名,个人没有这个权利。石小路私自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条路,属违法行为,必须拆除,由县政府重新命名。由于石小路命名的石小路已经用了一段时间,被大家广为传播,形成了某种生活习惯,不愿意接受由县民政局建议命名的新名字。个别人借机从中鼓动,造成了集访,形成稳定压力,县政府领导批示让民政局妥善处置。民政局决定遵从民意,恢复石小路叫石小路,由县政府命名。但是,还是根据《地名管理条例》规定,不得以人名命名地名,经反复权衡,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请石小路改一下名字。石小路冲动地说,不行。陌生人说,为啥?又不用改得太多,叫石大路、石中路,或者,叫石小河、石小山、石小江,跟石小路有啥区别呢?石小路说,我改了名字,干爹以为我是另外一个人了,还怎么保佑我?
   陌生人听说石小路有个干爹,以为是大人物,吓了一跳。后来经过旁敲侧击打听,弄清楚石小路的干爹不过是块石头,他放心了,威胁说,你那是封建迷信,我警告你,你的名字已经被那条路占用了,是你自己搞出来的,你必须改名字,否则我就不客气了。石小路说,你怎么不客气?陌生人强硬地说,你以为我们不知道?你盗卖钢筋,如果你不配合,我就到派出所举报你。你自己掂量掂量,是改个名字重要,还是坐牢重要。石小路被吓住了。
   陌生人走了后,连续下了两天雷阵雨,石小路受到雷声惊吓,莫名其妙地拉起了肚子。以前,他从不拉肚子,只要是食物,进了肚子就能消化。现在,他变得娇气了,冒着大雨,一趟趟地往野地里跑。我认为,他是受到了陌生人的威胁。他不这样看,他认为自己的肚子是受到了雷声的影响。
   过了两天,石小路拉肚子的毛病还没痊愈,陌生人又来了。这一次,他带来了确切消息,他去派出所把石小路举报了,他甚至给我们看了一段他去派出所举报的视频。他这一招太毒了,吓得石小路像得了痢疾,奇迹般拉了一遍又一遍,也不知道他肚子里的东西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中午雨停了,到黄昏,针叶林上空出现了漂亮的晚霞,像一枚巨大的红枫叶罩在树林之上。我煮饭时,石小路又提着裤子往外跑,他抱怨说屁股都快拉掉了。过了一会儿,我听见渡鸦被惊飞,它们盘旋了一圈又一圈,很久没落回树林。我想,石小路可能在针叶林下拉肚子,把渡鸦惊跑了。
   那天晚上石小路没回来,我等了整整一夜,我相信他出门拉肚子时让警察抓走了。第二天,我觉得自己没办法,只能去县政府上访。接待我的人长得白白胖胖,样子不错,也有耐心。他让我喝着茶,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叫我隔天再去听消息。
   隔了一天,我再去,认定他是领导。因为他掰着指头给我讲了三点,只有领导才喜欢讲三点。他说,第一点,工地的情况已经搞清楚了,张老板没跑。之所以一年没开工,是他想转包。县政府已经安排有关部门找张老板去了,如果一个月内不开工,县政府就要收回开发权。第二点,《地名管理条例》规定,不以人名命名地名,主要是针对领导干部,石小路一个老百姓,被命名了一条公路,不影响他继续叫石小路。第三点,石小路卖钢筋是为了履行看守职责,迫于生计,不属于偷盗。经过查实,公安机关没抓石小路,可能是他胆小,给吓跑了。
   亲们,事情就是这样。我把它写出来,不是想当作家,只是想问问,你们见没见过石小路?他好几天没回家了。他离开时走得急,手机丢在工棚里,联系不上他。如果你们见到他,让他赶快回家,或者给我说一声。我叫苏米兰,住在石小路一号。那里没手机信号,有一路公交车。公交车终点站能看见一片针叶林,有一群渡鸦,林边有一個工棚。你们只要找到工棚,就找到我了。
  
   第代着冬,1963年生,重庆市武隆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在《十月》《中国作家》《民族文学》《山花》《上海文学》《长江文艺》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万字。有作品被《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新华文摘》《长江文艺·好小说》等刊物转载;入选《中国年度短篇小说》《21世纪年度小说选》《中国短篇小说100家》等选本及教辅读物。曾获《中国作家》年度短篇小说奖、《民族文学》年度短篇小说奖等文学奖。
  责任编辑 冯祉艾
其他文献
我认识许多文艺界名家和政界要人,老舍夫人胡青便是其中的一位。至今我还收藏着胡青生前亲笔写给我的30多封书信。蒙老人晚年厚爱,把我当成她的忘年挚交。  在胡青生命的最后几年,我每次赴京,总喜欢买上一束黄色康乃馨送到安定门外东河沿她的家中。她老人家跟我谈得最多的就是周恩来对老舍的关爱和他们之间的交往,而且总是强调说,周恩来对舍予的关怀,“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件大事。”    交往始于抗战之初     对于
期刊
2005年3月28日上午,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华灯璀璨,百花簇拥。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黄伯云领衔发明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一举夺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该奖项连续6年空缺的历史。当黄伯云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大红的荣誉证书时,人民大会堂里掌声如潮。这是课题组60多名成员近20年殚精竭虑的心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活跃着一支特殊的抗战队伍——中共中央南方局(前身为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下的抗敌演剧队。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和干扰,坚持到炮火纷飞的前线慰问将士,到后方宣传我党抗战政策,在湖南的抗战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到前线去”    抗战爆发后,文艺界爱国人士纷纷组织战地服务团、战地宣传队、歌咏队、演剧队等团体,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  1938年徐州失守后,“亡国论”再度甚
期刊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蔡自兴,是我国著名的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专家。在40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中,他为我国的智能科学技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学科的奠基者之一,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蔡自兴在潜心教学科研的同时,仍十分关注社会发展进步,他先后担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主委、民革中央常委等职,积极建言献策,关注文教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农家子弟上大
期刊
一   乍一看王国宝的大名,吃瓜群众一定以为又是哪个山野村夫、街头混混,像韦小宝一样,每天与一帮屌丝们厮混在一起,不是在李寡妇开的酒肆狂饮,就是在张寡妇开的茶馆赌钱。   其实不然,王国宝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出身于魏晋时期堪与琅琊王氏比肩的高门大族——太原王氏。如要溯源,太原王氏号称王姓的肇兴之郡,在西汉中晚期已经登上政治舞台,并迅速成为一流门阀士族。在门阀制度达于鼎盛的魏晋时期,太原王氏虽
期刊
一   北极村隶属于黑龙江省的漠河市,位于我国版图的最北端,面积不小却人口不多,安静而慵倦地躺卧于巍巍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七星山脚下。这里与俄罗斯的阿穆尔州伊格娜恩依诺村隔江相望,极度的昼长夜短,自古就有"不夜村"的称谓。   在村里溜达,目光所及的随便一个很普通所在,都可以冠之为中国最北,例如最北的小学、最北的乡政府、最北的边防哨所……甚至还会有最北的公共厕所。到这里旅游的客人不少,临走前大都
期刊
晚八点,微风吹,树荫黑。我和妻子散步到雁盟。发现底楼的店面都上了锁,部分被围挡挡上了。   妻子说,这要拆了吧?我说,最起码也是改换门庭。大动作。   这些年见的大动作太多了,可雁盟无论改成什么样子,都是要和以前做切割,都不再是“我的雁盟”。眼见他们给它穿上寿衣,八年的按部就班被拦腰砍断,我的心脏像拐了一个别扭的弯儿,回到家都没弹回原位。      雁盟的全称是雁盟酒店文化产业园,旧厂房改
期刊
1949年11月8日至27日,邓小平和刘伯承一起率领人民解放军二野部队挺进大西南时路过常德,在此停留近20天。我当时作为南下干部、常德支前司令部主要负责人亲自接待了他们,并聆听了邓小平的教诲。回想那段经历,至今还难以忘怀。  1949年8月8日,地委书记乔晓光通知我说,二野部队准备在常德住一段日子,要求成立支前司令部,做好服务工作。8月15日,支前司令部宣告成立,常德地区专员王含馥兼支前司令部司令
期刊
1   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布满了星光。灰黑色的花岗岩,坚硬、冰冷、粗糙,可当它像蛋壳那样突然裂开,从中蹦出一只布满黄黑条纹的老虎时,我只能庆幸自己是在梦中。醒过来的时候天还没亮,城市安静得好像被阵阵松涛覆盖的村庄。我按亮床头台灯,又从枕头下摸出手机,点开百度查阅花岗岩为什么会闪光。继而我又查询梦见老虎是什么预兆。没想到周公解梦竟然有官方版,上面说男人梦见老虎,表示在成功的路上会碰到许多困难。  
期刊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上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进步文艺团体,在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繁荣进步文艺创作中,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1936年,左联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宣布解散,成为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要解读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当时萧三从莫斯科寄回国内的一封信便是一把重要的钥匙。  1930年初,从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回国多年的萧三又重返莫斯科治病,同时在“东大”兼授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