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在建筑工程持力面的选择、基础构建、工程地质灾害防范等工作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工程勘察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与岩土构成的相关水文地质情况了解清楚,对地下水给岩土层和建筑工程带来的的影响和作用,针对勘察结果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整治措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通过对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分析内容以及水文条件带来的危害进行讨论,为提高工程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 水文地质 岩土
[中图分类号] P34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31-1
1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
建筑物是修建在地表的,而地面以下的土层分布情况,土质强度,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水质都会对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在以前的工程地质勘察中,由于对地下水岩层情况分析的忽视,造成地下水引起建筑基础下沉,建筑物松动裂缝等安全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解决起来非常棘手,为此应该加强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地下水文地质情况做详细勘察,对于水文情况做出评价,具体的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1预测危害。在勘察过程中要注意本地地下水对岩土层和建筑物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地下水可能给工程带来的的危害做出预测,并提出预防措施,避免因考虑不周给施工质量带来影响。
1.2详细的水文资料。工程勘察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需要,对地下的岩土层和水文条件做详细的勘察,对得出的数据信息进行仔细分析,形成完备的书面材料,为工程施工选型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信息。
1.3针对建筑特点进行水文分析。因为施工建筑物的作用不同,相应的修建方式也不一样,水文地质勘察应该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做出具体分析如:有的建筑物地基部分埋在地下水位以下,这时就要分析地下水中砼的含量以及砼对钢筋的腐蚀性;对于选择软质岩层、风化岩、堆积土等岩土层作为地基的建筑场地,应该着重分析地下水活动对于岩土层可能造成的移动、软化、分解、膨胀的作用;当地基下部处于承压含水层时,水文分析应该对地基开挖后承压水可能会对基坑底部的冲击做出分析和评价;如果要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地基则要对地下水的渗透性以及富水性进行试验,并且要分析因为降水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岩层下沉、边坡移位对建筑物稳定性造成的危害。
2岩土层的水理性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和地下水之间相互作用所显示出来的特性。岩土的水理性质和物理性质是岩土工程的重要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决定着岩土层的强韧度与张力,而且某些性质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在以前的的工程地质勘察中,往往比较重视岩土层的物理性质,却忽视了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勘测,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因为岩土的水理性质是由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决定的,所以要研究岩土的水理性质首先要了解地下水的赋存形式,然后再研究岩土水理性质产生的影响。
2.1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地下水的分类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以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与重力水三种形式,其中结合水还可以分成强结合水与弱结合水。
2.2岩土的主要水理性质以及勘测方法
2.2.1软化性。岩土软化性是指岩土在受到水份浸泡后,力学强度下降的性质,一般使用软化系数作表示,这一指标是考察岩土耐风化、耐浸泡水平的标准,当岩层中存在易软化的岩层时,在受到地下水的作用后往往会变成软化夹层。很多土质如:黏土层、页岩、泥沙岩等均有成为软化岩层的可能。
2.2.2透水性。透水性是指水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岩层允许水从自身经过的特性。在松散的砂砾岩颗粒愈细其透水性愚弱,坚硬的岩石上的裂缝愈大,其透水性愈好。岩层的透水性一般使用透水系数来表示,透水系数一般可以通过抽取样本试验得到。
2.2.3崩解性。崩解性指岩层浸水变湿后,因为背部粘结性被破坏,使岩土本身变得松散易分解。岩土的崩解性与岩层的物理特性、矿物成分及结构有关系。
2.2.4给水性。指的是岩土的饱水状态后可以从空隙或裂缝中排出一定水分的性能,通常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水文地质的重要测量参数,对于场地的疏水时间有较大影响。
2.2.5胀缩性。指的是岩层在吸水后本身体积胀大,排水后体积缩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经常是发生地质裂缝、底层变动的重要因素。勘察岩土的胀缩性的指标包括:膨胀率、体缩率、自由膨胀率与收缩系数等。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3.1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可能是人为因素,也可能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但是无论哪种原因,都会对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水位上升的危害。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这与岩层结构、岩层透水性、季节性降水、人工增雨、工程施工等都会造成地下水位上涨。地下水上升对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岩土沼泽化,土壤中盐分增加,岩土中水分对工程地下结构的腐蚀性增强;处于斜坡与河边的岩土层发生移动或坍塌现象;土壤中的细沙及粘土吸水液化形成流沙、管涌现象;地下空洞冲水上浮,使建筑物根基不稳。
3.1.2地下水下沉的危害。地下水的水位一般比较平稳,如果出现下降多为人为因素造成,比如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过程中矿床疏干、修建水库阶段下游地区水量补给等。当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时,常常出现地裂、地面下沉或塌陷等灾害,地表植被因为根系得不到水分也会枯死。
3.1.3地下水升降频繁造成危害。地下水的频繁升降会引起岩土膨胀性的变化,岩土经过反复收缩膨胀的结构变化,会引起岩层松动变形,进而出现地裂、塌陷等现象,对工程建筑的破坏力很大。地下水的频繁升降会引起地下水内部积极交替,这会将岩层中的胶结物质——铁、铝等成分流失,岩土层失去这些胶结物就会变得松软、内部空隙变大、承重能力降低,使建筑物的基础松动,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
3.2地下水动压力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地下水在自然条件下的动水压力作用一般比较小,不会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在人们施工过程中,由于认为的改变地下水的状态,使地下水失去了天然动力平衡状态,引起地下水的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早成动力压力,这也会对工程造成一定的损害,如形成流沙、管涌等现象。
4总结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大型工程会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显得越发重要,而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会大大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在工程勘察和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好水文地质的测量工作,这直接关系到施工土层的稳固性,做好水文勘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安全保障系数。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查 水文地质 岩土
[中图分类号] P345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131-1
1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评价
建筑物是修建在地表的,而地面以下的土层分布情况,土质强度,地下水的流动规律和水质都会对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构成威胁。在以前的工程地质勘察中,由于对地下水岩层情况分析的忽视,造成地下水引起建筑基础下沉,建筑物松动裂缝等安全质量问题时有发生,解决起来非常棘手,为此应该加强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地下水文地质情况做详细勘察,对于水文情况做出评价,具体的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1预测危害。在勘察过程中要注意本地地下水对岩土层和建筑物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地下水可能给工程带来的的危害做出预测,并提出预防措施,避免因考虑不周给施工质量带来影响。
1.2详细的水文资料。工程勘察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建筑物的地基基础需要,对地下的岩土层和水文条件做详细的勘察,对得出的数据信息进行仔细分析,形成完备的书面材料,为工程施工选型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信息。
1.3针对建筑特点进行水文分析。因为施工建筑物的作用不同,相应的修建方式也不一样,水文地质勘察应该针对建筑物的特点做出具体分析如:有的建筑物地基部分埋在地下水位以下,这时就要分析地下水中砼的含量以及砼对钢筋的腐蚀性;对于选择软质岩层、风化岩、堆积土等岩土层作为地基的建筑场地,应该着重分析地下水活动对于岩土层可能造成的移动、软化、分解、膨胀的作用;当地基下部处于承压含水层时,水文分析应该对地基开挖后承压水可能会对基坑底部的冲击做出分析和评价;如果要在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地基则要对地下水的渗透性以及富水性进行试验,并且要分析因为降水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岩层下沉、边坡移位对建筑物稳定性造成的危害。
2岩土层的水理性
岩土的水理性质是指岩土和地下水之间相互作用所显示出来的特性。岩土的水理性质和物理性质是岩土工程的重要性质。岩土的水理性质不仅决定着岩土层的强韧度与张力,而且某些性质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在以前的的工程地质勘察中,往往比较重视岩土层的物理性质,却忽视了对岩土水理性质的勘测,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因为岩土的水理性质是由岩土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决定的,所以要研究岩土的水理性质首先要了解地下水的赋存形式,然后再研究岩土水理性质产生的影响。
2.1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地下水的分类按其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可以分为:结合水、毛细管水与重力水三种形式,其中结合水还可以分成强结合水与弱结合水。
2.2岩土的主要水理性质以及勘测方法
2.2.1软化性。岩土软化性是指岩土在受到水份浸泡后,力学强度下降的性质,一般使用软化系数作表示,这一指标是考察岩土耐风化、耐浸泡水平的标准,当岩层中存在易软化的岩层时,在受到地下水的作用后往往会变成软化夹层。很多土质如:黏土层、页岩、泥沙岩等均有成为软化岩层的可能。
2.2.2透水性。透水性是指水体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沉,岩层允许水从自身经过的特性。在松散的砂砾岩颗粒愈细其透水性愚弱,坚硬的岩石上的裂缝愈大,其透水性愈好。岩层的透水性一般使用透水系数来表示,透水系数一般可以通过抽取样本试验得到。
2.2.3崩解性。崩解性指岩层浸水变湿后,因为背部粘结性被破坏,使岩土本身变得松散易分解。岩土的崩解性与岩层的物理特性、矿物成分及结构有关系。
2.2.4给水性。指的是岩土的饱水状态后可以从空隙或裂缝中排出一定水分的性能,通常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水文地质的重要测量参数,对于场地的疏水时间有较大影响。
2.2.5胀缩性。指的是岩层在吸水后本身体积胀大,排水后体积缩小的特性。岩土的胀缩性经常是发生地质裂缝、底层变动的重要因素。勘察岩土的胀缩性的指标包括:膨胀率、体缩率、自由膨胀率与收缩系数等。
3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3.1地下水位的升降对岩土工程的危害
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可能是人为因素,也可能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但是无论哪种原因,都会对工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水位上升的危害。地下水位上升的原因有很多,这与岩层结构、岩层透水性、季节性降水、人工增雨、工程施工等都会造成地下水位上涨。地下水上升对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岩土沼泽化,土壤中盐分增加,岩土中水分对工程地下结构的腐蚀性增强;处于斜坡与河边的岩土层发生移动或坍塌现象;土壤中的细沙及粘土吸水液化形成流沙、管涌现象;地下空洞冲水上浮,使建筑物根基不稳。
3.1.2地下水下沉的危害。地下水的水位一般比较平稳,如果出现下降多为人为因素造成,比如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矿过程中矿床疏干、修建水库阶段下游地区水量补给等。当出现地下水位下降时,常常出现地裂、地面下沉或塌陷等灾害,地表植被因为根系得不到水分也会枯死。
3.1.3地下水升降频繁造成危害。地下水的频繁升降会引起岩土膨胀性的变化,岩土经过反复收缩膨胀的结构变化,会引起岩层松动变形,进而出现地裂、塌陷等现象,对工程建筑的破坏力很大。地下水的频繁升降会引起地下水内部积极交替,这会将岩层中的胶结物质——铁、铝等成分流失,岩土层失去这些胶结物就会变得松软、内部空隙变大、承重能力降低,使建筑物的基础松动,带来很大的安全威胁。
3.2地下水动压力对岩土工程的危害。地下水在自然条件下的动水压力作用一般比较小,不会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在人们施工过程中,由于认为的改变地下水的状态,使地下水失去了天然动力平衡状态,引起地下水的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早成动力压力,这也会对工程造成一定的损害,如形成流沙、管涌等现象。
4总结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时期,大型工程会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显得越发重要,而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会大大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在工程勘察和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好水文地质的测量工作,这直接关系到施工土层的稳固性,做好水文勘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安全保障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