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烧马棚》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从成年沙里多斯的回忆视角再现了小沙里多斯跟随白人农民父亲阿伯纳在美国内战后的生活经历。童年时期父亲的冷漠以及发生冲突就采取烧别人马棚的暴力方式给沙里多斯造成了无限创伤。本文将从小说的回忆叙事切入,深入探究沙里多斯的创伤记忆,并分析主人公如何在回忆中塑造自己的社会身份。
关键词:《烧马棚》 回忆叙事 创伤记忆 社会身份
一.《烧马棚》的回忆叙事
如果说对过去事件的言说可以看作是一种历史叙事的话,回忆则是从人思想的角度去界定这些叙事的时间段性质。叙事的内容不是当下即时发生的,而是经过叙事者的意识思考再呈现出来的,并且这个思维过程距事件发生还具有一定的时间段,人们才能将其称为回忆性质的叙事。[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烧马棚》是一篇回忆式小说。小说叙事利用沙里多斯十岁的儿童视角在感知轴上的细微敏锐,将记忆中的生活细节细化。成年的沙里多斯几乎是隐身的,在童年回忆中不以行动、言语甚至思维显示自己的存在,只是在对父亲的回忆中偶尔联系起成年的感悟与经历,如“爸爸爬到赶车的座儿上,在哥哥身边坐了下来,拿起去皮的柳条,朝瘦骡身上猛抽了两下……这脾气,正仿佛多少年以后他的后代在开动汽车之前总要先让引擎拼命打上一阵空转一样。”[2]和“到年纪再大些以后,孩子也许就看出真正的原因来了……因此对火应当尊重,用火也应当谨慎。”[2]等处的叙述。但小说以“沙里多斯”回忆治安官判案的场景开篇,通过线性的时空叙事手法,再次呈现了自己在出逃前跟随父亲的生活状况。其中,“穷白人”父亲阿伯纳以烧马棚为发泄方式表达对战后美国南方生产关系变革的不满,从而导致了自己在父亲三番五次烧马棚毁掉了自己的“安定梦”后终于选择出逃。
此外,《烧马棚》中,十岁的沙里多斯对场景描述得细致入微,包括治安官判案现场在场人物的一言一行以及时间,如文中各段开头的“两小时以后”、“那是星期三的事”、“转眼到了星期六”……这是因为回忆本身是一种构建的过程,因为叙述者不仅要在脑中回忆,还要以文本的形式进行叙事,并且不管是在回忆时还是在叙事时,那些随着时间渐渐淡忘的部分,总需要靠想象来补充。所以叙述者必须对回忆进行适度的创造,才能使小说的叙事以完整的方式呈现。《烧马棚》的叙事结构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沙里多斯的创伤记忆
众所周知,创伤不仅局限于历史重大创伤事件,如战争、屠杀和集中营等经历,也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地震、洪水、火灾、车祸、家人死亡、病痛、欺骗等等。埃里克森(Kai Erikson)指出,创伤既可以来自“一系列人生经历,也可以来自一次不相关联的事件———既来自拖长的暴露在危险面前的经历,也来自一次突然的恐惧事件; 既可以来自不断的谩骂,也可以来自一次攻击; 既来自一段时期的压抑和倒退,也来自一个打击的時刻”。[3]
《烧马棚》中沙里多斯的创伤记忆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童年时期父亲留下的心灵创伤;二是自己背叛父亲造成的心理愧疚。
1.童年时期心灵受到创伤
沙里多斯童年总是处于艰难选择、崇拜父亲又惧怕父亲的困境中,有一个非常不快乐的童年。生于战后美国南方穷白人家庭,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经济地位地下。父亲从来是冷冰冰的形象,而沙里多斯自己也缺乏教育,不认得半个大字,而且还经常挨打。
然而这些都只是外在环境带来的不幸,更痛苦的是来自父亲精神上的创伤。“他就是在那种绝望的心情下暗暗地想:那可是我们的仇人,是我们的!不光是他的,也是我的!他是我的爸爸啊!”[2]是父亲屡次违背仁义烧马棚的行为导致小沙里多斯出于伦理道德被迫要撒谎,使他内心万分挣扎,痛苦不堪,甚至还被贴上“烧马棚的贼”这样的标签……他内心十分渴望父亲不要再用烧马棚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在后来造访德斯班少校家的时候,他天真地以为爸爸惹不了这住在“大得像官府”的宅子里的人。“他别想去碰一碰;在他们的面前他只是一只嗡嗡的黄蜂,大不了把人蜇一下罢了。这个安宁而体面的世界自有一股魔力,就算他想尽办法放上一把小小的火,这里大大小小的马棚牛棚也决烧不掉一根毫毛。”[2]豪华的府邸、光洁幽雅的铺毯回梯、熠熠耀眼的枝形吊灯、描金画框的柔和光彩以及贵妇人穿的光亮柔滑的灰色长袍都使寒酸的小沙多里斯眼前一亮,他对美食与富裕生活充满了向往,也以为自己从此以后可以常住在这里,幸福安定。
然而,父亲再一次利用烧马棚来表达愤怒的做法让他的梦想彻底破灭,陷入绝望。最后他出于对想象中的“幸福”、“安定”、“物质”的维护,在万般无奈下,决定告发父亲保住自己所喜爱的宅子。最后头也不回地向山下走去,从童年的创伤走向另一种创伤。
2.背叛父亲内心愧疚
虽然在沙里多斯的记忆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不是“硬邦邦的黑外套”就是“身穿铁甲似的大礼服”这样冷冰冰的形象,而且多次提到因为父亲被迫撒谎陷入痛苦。但他也崇拜父亲,觉得只要事情有一半以上的把握,爸爸干起事来就泼辣而有主见,甚至还颇有些魄力。同时爱戴父亲,在听到枪响后,失去父亲的那一瞬间撕心裂肺。“他在心里念叨:爸爸呀,我的爸爸呀!他突然叫出声来:他是好样儿的!这话他说出了声,好样儿的!到底打过仗!不愧是沙多里斯上校的骑马队!”[2]不仅如此,在出逃之前他还主动维护父亲尊严,试图帮助父亲改过自新。当父亲向法官诉说罚款不公时,沙里多斯还没等父亲发话,就向法官哭喊道那不是他干的,他没有烧,父亲不让他插话,让他回到马车上,但是他却退到一边,听父亲和法官的谈话。这次父亲并没有强迫他站出来,然而他却出于本能主动在众人面前替父亲抱不平。这说明了无论父亲怎样对他,他还会在关键时刻维护父亲的颜面。[4]无论是出于血统还是习惯,本能上他爱父亲。父亲在沙里多斯心中占据很高的地位,并且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所以在不忍看到心中向往的“安乐所”被烧毁时,他那腔古老的血让他选择去举报父亲,并最终离家出走,愧疚因而也就伴随了他的人生。
关键词:《烧马棚》 回忆叙事 创伤记忆 社会身份
一.《烧马棚》的回忆叙事
如果说对过去事件的言说可以看作是一种历史叙事的话,回忆则是从人思想的角度去界定这些叙事的时间段性质。叙事的内容不是当下即时发生的,而是经过叙事者的意识思考再呈现出来的,并且这个思维过程距事件发生还具有一定的时间段,人们才能将其称为回忆性质的叙事。[1]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烧马棚》是一篇回忆式小说。小说叙事利用沙里多斯十岁的儿童视角在感知轴上的细微敏锐,将记忆中的生活细节细化。成年的沙里多斯几乎是隐身的,在童年回忆中不以行动、言语甚至思维显示自己的存在,只是在对父亲的回忆中偶尔联系起成年的感悟与经历,如“爸爸爬到赶车的座儿上,在哥哥身边坐了下来,拿起去皮的柳条,朝瘦骡身上猛抽了两下……这脾气,正仿佛多少年以后他的后代在开动汽车之前总要先让引擎拼命打上一阵空转一样。”[2]和“到年纪再大些以后,孩子也许就看出真正的原因来了……因此对火应当尊重,用火也应当谨慎。”[2]等处的叙述。但小说以“沙里多斯”回忆治安官判案的场景开篇,通过线性的时空叙事手法,再次呈现了自己在出逃前跟随父亲的生活状况。其中,“穷白人”父亲阿伯纳以烧马棚为发泄方式表达对战后美国南方生产关系变革的不满,从而导致了自己在父亲三番五次烧马棚毁掉了自己的“安定梦”后终于选择出逃。
此外,《烧马棚》中,十岁的沙里多斯对场景描述得细致入微,包括治安官判案现场在场人物的一言一行以及时间,如文中各段开头的“两小时以后”、“那是星期三的事”、“转眼到了星期六”……这是因为回忆本身是一种构建的过程,因为叙述者不仅要在脑中回忆,还要以文本的形式进行叙事,并且不管是在回忆时还是在叙事时,那些随着时间渐渐淡忘的部分,总需要靠想象来补充。所以叙述者必须对回忆进行适度的创造,才能使小说的叙事以完整的方式呈现。《烧马棚》的叙事结构正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沙里多斯的创伤记忆
众所周知,创伤不仅局限于历史重大创伤事件,如战争、屠杀和集中营等经历,也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地震、洪水、火灾、车祸、家人死亡、病痛、欺骗等等。埃里克森(Kai Erikson)指出,创伤既可以来自“一系列人生经历,也可以来自一次不相关联的事件———既来自拖长的暴露在危险面前的经历,也来自一次突然的恐惧事件; 既可以来自不断的谩骂,也可以来自一次攻击; 既来自一段时期的压抑和倒退,也来自一个打击的時刻”。[3]
《烧马棚》中沙里多斯的创伤记忆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童年时期父亲留下的心灵创伤;二是自己背叛父亲造成的心理愧疚。
1.童年时期心灵受到创伤
沙里多斯童年总是处于艰难选择、崇拜父亲又惧怕父亲的困境中,有一个非常不快乐的童年。生于战后美国南方穷白人家庭,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经济地位地下。父亲从来是冷冰冰的形象,而沙里多斯自己也缺乏教育,不认得半个大字,而且还经常挨打。
然而这些都只是外在环境带来的不幸,更痛苦的是来自父亲精神上的创伤。“他就是在那种绝望的心情下暗暗地想:那可是我们的仇人,是我们的!不光是他的,也是我的!他是我的爸爸啊!”[2]是父亲屡次违背仁义烧马棚的行为导致小沙里多斯出于伦理道德被迫要撒谎,使他内心万分挣扎,痛苦不堪,甚至还被贴上“烧马棚的贼”这样的标签……他内心十分渴望父亲不要再用烧马棚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在后来造访德斯班少校家的时候,他天真地以为爸爸惹不了这住在“大得像官府”的宅子里的人。“他别想去碰一碰;在他们的面前他只是一只嗡嗡的黄蜂,大不了把人蜇一下罢了。这个安宁而体面的世界自有一股魔力,就算他想尽办法放上一把小小的火,这里大大小小的马棚牛棚也决烧不掉一根毫毛。”[2]豪华的府邸、光洁幽雅的铺毯回梯、熠熠耀眼的枝形吊灯、描金画框的柔和光彩以及贵妇人穿的光亮柔滑的灰色长袍都使寒酸的小沙多里斯眼前一亮,他对美食与富裕生活充满了向往,也以为自己从此以后可以常住在这里,幸福安定。
然而,父亲再一次利用烧马棚来表达愤怒的做法让他的梦想彻底破灭,陷入绝望。最后他出于对想象中的“幸福”、“安定”、“物质”的维护,在万般无奈下,决定告发父亲保住自己所喜爱的宅子。最后头也不回地向山下走去,从童年的创伤走向另一种创伤。
2.背叛父亲内心愧疚
虽然在沙里多斯的记忆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不是“硬邦邦的黑外套”就是“身穿铁甲似的大礼服”这样冷冰冰的形象,而且多次提到因为父亲被迫撒谎陷入痛苦。但他也崇拜父亲,觉得只要事情有一半以上的把握,爸爸干起事来就泼辣而有主见,甚至还颇有些魄力。同时爱戴父亲,在听到枪响后,失去父亲的那一瞬间撕心裂肺。“他在心里念叨:爸爸呀,我的爸爸呀!他突然叫出声来:他是好样儿的!这话他说出了声,好样儿的!到底打过仗!不愧是沙多里斯上校的骑马队!”[2]不仅如此,在出逃之前他还主动维护父亲尊严,试图帮助父亲改过自新。当父亲向法官诉说罚款不公时,沙里多斯还没等父亲发话,就向法官哭喊道那不是他干的,他没有烧,父亲不让他插话,让他回到马车上,但是他却退到一边,听父亲和法官的谈话。这次父亲并没有强迫他站出来,然而他却出于本能主动在众人面前替父亲抱不平。这说明了无论父亲怎样对他,他还会在关键时刻维护父亲的颜面。[4]无论是出于血统还是习惯,本能上他爱父亲。父亲在沙里多斯心中占据很高的地位,并且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所以在不忍看到心中向往的“安乐所”被烧毁时,他那腔古老的血让他选择去举报父亲,并最终离家出走,愧疚因而也就伴随了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