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为参照依据,借鉴全国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经验,以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为切入点,对钢琴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展开讨论与论述,以适应21世纪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发展趋势及就业市场化对新型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高校 教师教育 钢琴课程 教学改革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modern education idea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ference basis, using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musicology (teacher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iano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training targe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three aspect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piano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to discuss and introduced, and the 21 st century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employment marketing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talents.
Key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education piano course teaching reform
中圖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以下简称教师教育专业)的职能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也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进入21世纪,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化的形势下,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城市,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除了一部分能够充实到中小学音乐教育队伍以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特别是主修钢琴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了社会办学机构、私立的艺术中心,或者做了职业家教。正是在这种新就业形势的背景下,钢琴课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音乐理论水平和综合艺术修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教学改革将对高校音乐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在高校钢琴教学多年的经验,从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拓展和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想法和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
现阶段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中,除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大多数院校还纷纷设置了音乐表演专业。从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来看,“音乐学(教师教育)”与“音乐表演”这两个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和实际操作上还存在界限的模糊。笔者认为必须首先将培养目标区分开来,特别是教师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的规格不同、定位不同,普通高校应当扬长避短,充分突出其“师范性”的特色和优势,重视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要以服务于教师教育为前提,以培养中小学普通音乐教师和钢琴基础教育师资为目标,同时结合就业市场需求,一些专业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主修专业学生,毕业后也可以走进中等艺术院校、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以及担任中小学艺术特长生和职业中学的钢琴教师,或者根据能力兼任一些艺术团体的钢琴伴奏等。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上要有所创新,突出师范性“一专多能”特点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演奏实践、教学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要和就业市场变化。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
在钢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方面,要将钢琴技巧课与钢琴理论课有机融合,针对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钢琴课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技能技巧课、文献研究和教学法课、钢琴伴奏与钢琴合作类课程等。同时,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实践课程方面要包括钢琴教学实验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内容。
对于技能技巧课的教学内容要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高难度作品,这是由其生源基础和水平差异所决定的。钢琴主修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弹奏技能,但对于钢琴基本奏法、触键方法等基础部分缺乏系统的掌握;钢琴副修生(非钢琴主修专业的其他声乐、器乐专业学生),由于入学基础层次不齐,学习要以基本功练习作为入门阶段的重要内容。因此,基础性教学仍然是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曲目选择要广泛,可以采取精弹和泛弹相结合的方式,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并解决钢琴训练中的质与量的要求,深度与广度的矛盾。精弹要有一定规格,要求学生对每首作品认真读谱,掌握基本演奏技法,正确表达音乐内涵。而泛弹要有一定时限,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视奏能力,不拘泥于技术细节,以了解各种风格类型的钢琴音乐,开拓艺术视野。在精弹与泛弹曲目的比例安排上,应以学生实际程度为依据。
文献研究课,在教学内容上应当全面概括各时期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不仅有十九世纪以前西方钢琴音乐发展史、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展示,还应该包括近现代西方音乐和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也可以包括诸如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通过网络、多媒体、音像资料等现代多种技术手段,让学生们对钢琴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钢琴教学法课,是教师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关键与核心,要仅仅围绕着与钢琴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包括钢琴弹奏基本技法、钢琴学习心理、科学的练琴方法、以及钢琴教学方法运用与教材选择等内容。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不仅仅有教师讲解基本理论、教师示范演奏方式,也可以由学生发挥主动性,采取讲解、示范或者教学实验的方式。此门课程的意义就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们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另一方面,使得学生不仅“会弹”,而且“会教”,为今后可能从事钢琴基础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钢琴伴奏课的内容包括钢琴正谱伴奏与即兴伴奏两个方面,一般在正式的音乐会要求使用正谱伴奏的形式,学生通过正谱伴奏训练,提高合作能力的同时,在正谱内容的学习方面也可以对即兴伴奏有一种很好的借鉴,包括和声运用、织体布局等等。一般即兴伴奏的曲目更多运用于民歌或者创作歌曲,通过即兴伴奏的学习,全面地训练学生的和声编配能力、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众所周知,通常钢琴技巧课授课形式有:“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小组课或者钢琴集体课教学等形式。沿袭几百年教学历史传统的“一对一”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上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这种授课形式也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同时如果能够与“一对多”小组课或集体课相结合,将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集体课上要突破传统的微观分析方式,配合科学、规范的教材教法。将教学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解决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学生们之间互相观摩与交流,有利于彼此取长补短,体会作为演奏者和作为听众时的不同心理趋向,感知演奏时与听众交流的表现欲望,提高当众演奏的能力,这种体验与收获恰恰是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中无法实现的。
钢琴理论类课程总体上是以集体授课形式为主。对于钢琴教学法课中的“教学实验”环节,也可以采取“一对多”的小组形式展开,内容可以由教师命题讲授,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题讨论,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尝试转换“师”与“生”的角色,提高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而钢琴合作类课程,内容与作品类型包括了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协奏曲等等。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多种类型,除了一些必要的理论讲解、作品介绍,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必须通过艺术实践的形式展开。钢琴学习离不开舞台实践,定期或者经常性的举办演奏观摩、汇报音乐会,不仅激发学生们对钢琴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加深对钢琴艺术的感受与理解,还可以在舞台实践过程中使自我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对积累一定的表演经验也十分有帮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多一些演奏观摩与交流的机会,学习形式灵活多样,既活跃了学术氛围,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结语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在办学中要充分发挥“师范性”的特点和优势,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明确的培养定位、科学的课程设置、合理实用的教学内容。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创新,积极在工作中展开教育实践,最终受益的必将是学生,使学生提高技能技巧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软实力,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从长远发展来看,高校钢琴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的钢琴普及教育、基础教育以及全民素质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樊禾心 《钢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郭建民、赵世兰《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我国高师音乐学院(系)表演专业的现状与思考》,《人民音乐》,2005年第6期
[3]侯丽丽 《高校钢琴教学与课程改革散议》,《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
[4]王迎馨 《关于高师钢琴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及其对策的思考》,《艺术研究》,2009年第3期
关键词:高校 教师教育 钢琴课程 教学改革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modern education idea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ference basis, using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musicology (teachers education) professional piano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training target,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ode three aspect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piano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to discuss and introduced, and the 21 st century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employment marketing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talents.
Key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education piano course teaching reform
中圖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以下简称教师教育专业)的职能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也就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进入21世纪,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就业市场化的形势下,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城市,高校教师教育专业的本科毕业生除了一部分能够充实到中小学音乐教育队伍以外,还有一部分毕业生特别是主修钢琴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了社会办学机构、私立的艺术中心,或者做了职业家教。正是在这种新就业形势的背景下,钢琴课作为教师教育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音乐理论水平和综合艺术修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教学改革将对高校音乐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在高校钢琴教学多年的经验,从培养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拓展和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一些改革想法和建议:
一、明确培养目标
现阶段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院系中,除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大多数院校还纷纷设置了音乐表演专业。从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来看,“音乐学(教师教育)”与“音乐表演”这两个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和实际操作上还存在界限的模糊。笔者认为必须首先将培养目标区分开来,特别是教师教育专业与音乐表演人才培养的规格不同、定位不同,普通高校应当扬长避短,充分突出其“师范性”的特色和优势,重视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要以服务于教师教育为前提,以培养中小学普通音乐教师和钢琴基础教育师资为目标,同时结合就业市场需求,一些专业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教育”专业的钢琴主修专业学生,毕业后也可以走进中等艺术院校、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以及担任中小学艺术特长生和职业中学的钢琴教师,或者根据能力兼任一些艺术团体的钢琴伴奏等。这就要求高校在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上要有所创新,突出师范性“一专多能”特点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知识与演奏实践、教学实践相结合,以适应新形势下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要和就业市场变化。
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
在钢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方面,要将钢琴技巧课与钢琴理论课有机融合,针对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的钢琴课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技能技巧课、文献研究和教学法课、钢琴伴奏与钢琴合作类课程等。同时,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实践课程方面要包括钢琴教学实验与舞台表演实践的内容。
对于技能技巧课的教学内容要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高难度作品,这是由其生源基础和水平差异所决定的。钢琴主修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弹奏技能,但对于钢琴基本奏法、触键方法等基础部分缺乏系统的掌握;钢琴副修生(非钢琴主修专业的其他声乐、器乐专业学生),由于入学基础层次不齐,学习要以基本功练习作为入门阶段的重要内容。因此,基础性教学仍然是高校教师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曲目选择要广泛,可以采取精弹和泛弹相结合的方式,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并解决钢琴训练中的质与量的要求,深度与广度的矛盾。精弹要有一定规格,要求学生对每首作品认真读谱,掌握基本演奏技法,正确表达音乐内涵。而泛弹要有一定时限,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视奏能力,不拘泥于技术细节,以了解各种风格类型的钢琴音乐,开拓艺术视野。在精弹与泛弹曲目的比例安排上,应以学生实际程度为依据。
文献研究课,在教学内容上应当全面概括各时期的作曲家及其作品,不仅有十九世纪以前西方钢琴音乐发展史、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展示,还应该包括近现代西方音乐和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也可以包括诸如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通过网络、多媒体、音像资料等现代多种技术手段,让学生们对钢琴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钢琴教学法课,是教师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关键与核心,要仅仅围绕着与钢琴学习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包括钢琴弹奏基本技法、钢琴学习心理、科学的练琴方法、以及钢琴教学方法运用与教材选择等内容。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不仅仅有教师讲解基本理论、教师示范演奏方式,也可以由学生发挥主动性,采取讲解、示范或者教学实验的方式。此门课程的意义就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们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另一方面,使得学生不仅“会弹”,而且“会教”,为今后可能从事钢琴基础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钢琴伴奏课的内容包括钢琴正谱伴奏与即兴伴奏两个方面,一般在正式的音乐会要求使用正谱伴奏的形式,学生通过正谱伴奏训练,提高合作能力的同时,在正谱内容的学习方面也可以对即兴伴奏有一种很好的借鉴,包括和声运用、织体布局等等。一般即兴伴奏的曲目更多运用于民歌或者创作歌曲,通过即兴伴奏的学习,全面地训练学生的和声编配能力、合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等综合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众所周知,通常钢琴技巧课授课形式有:“一对一”、“一对二”、“一对多”小组课或者钢琴集体课教学等形式。沿袭几百年教学历史传统的“一对一”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问题,在技术和艺术两个层面上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这种授课形式也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同时如果能够与“一对多”小组课或集体课相结合,将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集体课上要突破传统的微观分析方式,配合科学、规范的教材教法。将教学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解决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学生们之间互相观摩与交流,有利于彼此取长补短,体会作为演奏者和作为听众时的不同心理趋向,感知演奏时与听众交流的表现欲望,提高当众演奏的能力,这种体验与收获恰恰是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中无法实现的。
钢琴理论类课程总体上是以集体授课形式为主。对于钢琴教学法课中的“教学实验”环节,也可以采取“一对多”的小组形式展开,内容可以由教师命题讲授,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题讨论,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尝试转换“师”与“生”的角色,提高学生自主性和积极性。而钢琴合作类课程,内容与作品类型包括了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协奏曲等等。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多种类型,除了一些必要的理论讲解、作品介绍,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必须通过艺术实践的形式展开。钢琴学习离不开舞台实践,定期或者经常性的举办演奏观摩、汇报音乐会,不仅激发学生们对钢琴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加深对钢琴艺术的感受与理解,还可以在舞台实践过程中使自我心理素质得到锻炼,对积累一定的表演经验也十分有帮助。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多一些演奏观摩与交流的机会,学习形式灵活多样,既活跃了学术氛围,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动力,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结语
高校教师教育专业在办学中要充分发挥“师范性”的特点和优势,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明确的培养定位、科学的课程设置、合理实用的教学内容。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创新,积极在工作中展开教育实践,最终受益的必将是学生,使学生提高技能技巧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竞争软实力,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就业空间。从长远发展来看,高校钢琴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的钢琴普及教育、基础教育以及全民素质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樊禾心 《钢琴教学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2]郭建民、赵世兰《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我国高师音乐学院(系)表演专业的现状与思考》,《人民音乐》,2005年第6期
[3]侯丽丽 《高校钢琴教学与课程改革散议》,《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
[4]王迎馨 《关于高师钢琴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及其对策的思考》,《艺术研究》,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