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下室渗漏的产生原因很多: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节点设计,工人操作等等。很多论文中都详细分析了防治措施,结合自己多年地下室的维修与工程管理经验,建议首先从设计阶段考虑如何简化节点,便于施工;其次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考虑改进、增强防范措施;最后应对施工中的难点加强交底,杜绝工人的不当操作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原因;预防措施
引 言
地下室渗漏如果是后期处理,那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而且效果不好。地下室长期渗水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这就要求在前期即做好地下室的防水处理,地下室出现漏水的状况地下室漏水一般都是以局部漏水形式出现的,地下室所处的地质不同,功能不同,设计与施工不同,其漏水部位和形式多样。
1、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分析
1.1设计原因
变形缝留设不合理 根据规范要求,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墙最大变形缝间距规定为20-45m之间,但实际中往往将范围放大1-2倍,甚至不留后浇带,而也不采取其他的技术措施,虽然给施工带来了方便,但也给渗漏留了隐患。设计配筋欠合理 由于设计配筋欠合理,使得其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减少,随着干缩的产生、温度变形、应力集中,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留下渗漏的隐患。设备安装需要穿过地下室结构的通道周围的漏水。设备安装穿过地下室结构时,都会做预埋套管,预埋套管均设止水环。套管与结构混凝土之间结合是紧密的,一般不会漏水,但防水层与套管的细部做法不当,使设备管与套管之间产生漏水通道,主要是柔性防水层与套管结合不合理,或设备管道与套管之间不严密产生穿水通道。在很多的土建工程中,都取消了附加防水层。认为地下室底板较厚,靠砼自身的抗渗防水就行,无需附加防水层,节省了一大笔资金。当然,地下室底板有渗漏点,以现有技术,完全可以进行局部堵漏处理,但由于底板受水侵蚀,其寿命缩短这一事实已是无法挽回的了。
1.2材料原因
地下室防水一般采用刚柔——复合防水层。即刚性防水材料和柔性高分子防水涂料的有机结合。刚性防水材料与地下室砼结构的牢固有机结合,渗透其内部,堵塞毛细渗水通道,因其同是水泥基材料,自成一体,互溶互补。柔性防水高弹、密封、整体,真正发挥材料自身的特性,充分利用材料各自的互补性能,达到其永久防水的目的。使用防水层材料不当引起。包括防水层选用的材料指标达不到要求,施工厚度不足;工艺不当;两种以上防水材料复合使用不当相互影响各自的防水效果等。
防水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不好,水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标号,水泥受潮,结块等,骨料不符合要求,含泥量过大已近外加剂不合格等原因,造成成品不达标。柔性防水层选材不当,市场上材料种类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高低不等,这就需要施工企业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产品,从原材料这一关保证防水的质量。
1.3施工原因
包括混凝土内外温差大、昼夜温差、日照下混凝土阴阳面的温差、拆模过早及气候突变等因素的影响。后浇带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施工构造不当引起的漏水。建筑的后浇带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构造方法要依地下室大小、深度、平面形状、地下水压力及周围土质而定,该部位的构造不当引起漏水的原因多是构造造型不当,用料不符,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严引起的。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经过检测,杜绝使用安全性不合格的产品,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对于地下室底板等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应遵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温度差。施工中施工缝清理不净,新旧混凝土未能很好结合;钢筋过密,混凝土捣实有困难等。首先施工缝应按规定位置留设,防水薄弱部位及底板上不应留设施工缝,墙板上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与变形缝相一致。其次施工缝的留设、清理及新旧混凝土的接浆等应有统一部署,由专人认真细致地做好。
2、地下室渗漏防治措施
2.1地下室底板渗水措施
后浇带的节点做法:后浇带中垃圾、积水处理不到位,会导致混凝土夹渣,强度降低等影响后浇带混凝土质量,增加渗漏风险,可以从后浇带的节点设计上来预防此类通病:多数图纸设计中仍采用图1所示的节点,此节点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建议采用图2节点,后浇带的底板加厚100mm以上,即使后浇带内有部分垃圾清不干净,但殘留垃圾沉积在底部,也不影响底板厚度范围内的混凝土质量。在底板施工时,后浇带内每隔20米增加200X200X400(深)集水坑,如图3所示,便于后期水泵能放入集水井中抽干积水。
后浇带设置位置:后浇带作为防水的薄弱点,应考虑避开配电房等高低跨交接位置。如图4所示,高低跨交接位置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混凝土疏松、根部裂缝,而且此处竖向构件后面为保留土层,后期无法做柔性防水层,渗漏危险性较高。
高低跨部位施工不当造成渗漏:高低跨侧模采用钢筋支撑,施工中钢筋穿透底板,或采用小木条支撑,未及时拔除并振捣密实,都会成为渗漏通道。高低跨混凝土浇捣方法很重要,应先浇低跨,等低跨混凝土基本丧失流动性时(初凝前),再浇捣竖向结构,否则容易出现混凝土疏松、蜂窝等质量问题。同时低跨后续施工时,不得扰动前面浇好的混凝土,以免造成根部裂缝。后期工序把关:地下室应及早清理,地面保持干燥,并检查渗漏情况,时间允许的,最好通过夏天水压较高时期的检验。例如我们杭州的某个项目在钱塘江边,虽然前面地下室渗漏修补都已完成,但8月份涨潮后水位达到最高点,底板承受的水压力比平时大很多,又发现局部渗漏点。
2.2顶板渗漏措施
控制管线位置裂缝:建议顶板施工时在管线位置增加Φ6@200钢筋网片,约束混凝土裂缝的扩展。顶板配筋设计时遵循细而密的原则,间距控制在150mm以下。同时考虑减少顶板中的预埋管线,尽量走地下室桥架,如:我们地下室的照明采用线槽灯,不需要在顶板内埋设照明电线管。顶板的养护、荷载控制:顶板混凝土养护对裂缝的控制非常关键,最好蓄水养护,防水混凝土要求养护在14天以上。而地下室顶板浇好后,很多施工单位马上作为材料堆放、加工场地,甚至后期顶板上未采取任何措施跑重型土方车、混凝土车等等,造成顶板相应位置的梁、板开裂并渗漏。建议在图纸会审时考虑后期施工道路的规划,要求设计对相应位置顶板进行加固。实际施工中有条件的,可以分批分阶段做防水,砌挡土墙并回土做临时道路,以便土层对上部集中荷载进行分散。条件不允许的,建议顶板通道位置保留支模架,同时控制重车停在地下室顶板范围以外,采用小车二次搬运。 后浇带位置的支撑和保护:后浇带的模板建议采用独立支模体系,便于顶板拆模时后浇带位置能保留原状。部分施工单位模板拆除后采用二次支撑,混凝土梁可能已经在自重下变形,出现裂缝。由于后浇带梁板处于悬臂状态,施工中应严格控制,不得在上部堆放荷载。支模不当造成渗漏通道:木工在梁侧模加固时采用铁丝穿透顶板钉在高跨模板上,而且侧模拆除时,工人直接撬断铁丝,造成此处混凝土松动,漏水。顶板混凝土浇捣时,建议采用铁板光面,柔性防水层直接做在结构面上。混凝土表面毛糙,不仅影响防水材料与结构的粘结,而且造成涂膜防水材料的浪费。部分防水方案要求在顶板防水施工前,采用砂浆找平的做法是不合理的,砂浆容易空鼓开裂,会导致防水层与基层脱开,中间形成渗水通道,只要一处防水被突破,水就能流向四面八方。顶板上尽量不要留洞,如不能避免的,如:塔吊位置等,则必须设置钢板止水带,建议留水平缝(即洞口四边一次性上翻),水平缝的混凝土与防水施工质量比垂直缝容易控制。
2.3墙板渗漏措施
地下室设计中外墙柱的位置,框架梁、墙板、柱、暗梁钢筋都交接在一起,钢筋非常密集,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振捣不密实,甚至空洞。建议地下室设计尽量采用三级钢,减少钢筋用量;适当增大梁、柱、墙板截面宽度,从而增大钢筋间距;减少钢筋直径规格,便于钢筋在支座位置拉通,避免两边钢筋直径不同而都在支座位置锚固的情况。部分施工单位在梁底钢筋下料时为施工简便,采用两边底筋断开下料,分别锚固的方式,不仅浪费钢筋,也大大增加了支座位置的钢筋密集度,建议采用套筒之类机械连接方式。地下室出墙管处也是容易渗漏的位置。常规要求采用钢套管,必须焊止水翼环,消防管等钢管可以考虑直埋,避免管道与套管之间因填塞不严导致的渗漏。
外墙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建议松模浇水,并带模养护7天,避免拆模太早对止水螺杆的扰动过大,导致墙板裂缝,并造成螺杆与混凝土之间松动[2],成为渗水通道。外侧覆土的部位必须做混凝土挡墙。我们某个项目采用下沉式景观庭院,因事先考虑不周,后期景观施工采用砖砌挡土墙,墙面外侧粉刷完成后做防水卷材,结果后期渗漏很难修补。图纸审查时应查找所有室内外交接位置,确保采用混凝土挡土墙。其他:墙板上盡量不要留设施工缝,如必须二次浇捣的,应设止水钢板,使用止水螺杆。防水施工前应注重基层的处理,螺杆位置割除钢筋凿出塑料垫块(或小木块),阴角位置粉刷成R角,墙面突出物应清理干净,注意防水施工的质量和搭接,成品保护等等,混凝土材料要求,及施工浇捣等相关论文阐述较多,不展开。
3、结束语
地下室渗漏问题的发生,除了材料选择、设计节点、施工工艺方面的原因之外,不少施工现场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预控措施,工人技能水平下降等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只有从设计、施工、材料等全方面入手,并加强现场过程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下室质量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莉萍,莫广周,黄日东,马黎进. 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6)
[2]李彩霞. 地下结构防水工程渗漏的分析与防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5)
[3]李兆雄. 地下室防水堵漏工程实例分析[J]. 广州建筑. 2002(02)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原因;预防措施
引 言
地下室渗漏如果是后期处理,那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而且效果不好。地下室长期渗水影响建筑的使用寿命,这就要求在前期即做好地下室的防水处理,地下室出现漏水的状况地下室漏水一般都是以局部漏水形式出现的,地下室所处的地质不同,功能不同,设计与施工不同,其漏水部位和形式多样。
1、地下室渗漏的原因分析
1.1设计原因
变形缝留设不合理 根据规范要求,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墙最大变形缝间距规定为20-45m之间,但实际中往往将范围放大1-2倍,甚至不留后浇带,而也不采取其他的技术措施,虽然给施工带来了方便,但也给渗漏留了隐患。设计配筋欠合理 由于设计配筋欠合理,使得其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减少,随着干缩的产生、温度变形、应力集中,使混凝土产生裂缝,留下渗漏的隐患。设备安装需要穿过地下室结构的通道周围的漏水。设备安装穿过地下室结构时,都会做预埋套管,预埋套管均设止水环。套管与结构混凝土之间结合是紧密的,一般不会漏水,但防水层与套管的细部做法不当,使设备管与套管之间产生漏水通道,主要是柔性防水层与套管结合不合理,或设备管道与套管之间不严密产生穿水通道。在很多的土建工程中,都取消了附加防水层。认为地下室底板较厚,靠砼自身的抗渗防水就行,无需附加防水层,节省了一大笔资金。当然,地下室底板有渗漏点,以现有技术,完全可以进行局部堵漏处理,但由于底板受水侵蚀,其寿命缩短这一事实已是无法挽回的了。
1.2材料原因
地下室防水一般采用刚柔——复合防水层。即刚性防水材料和柔性高分子防水涂料的有机结合。刚性防水材料与地下室砼结构的牢固有机结合,渗透其内部,堵塞毛细渗水通道,因其同是水泥基材料,自成一体,互溶互补。柔性防水高弹、密封、整体,真正发挥材料自身的特性,充分利用材料各自的互补性能,达到其永久防水的目的。使用防水层材料不当引起。包括防水层选用的材料指标达不到要求,施工厚度不足;工艺不当;两种以上防水材料复合使用不当相互影响各自的防水效果等。
防水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不好,水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标号,水泥受潮,结块等,骨料不符合要求,含泥量过大已近外加剂不合格等原因,造成成品不达标。柔性防水层选材不当,市场上材料种类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高低不等,这就需要施工企业选择质量好,价格合理的产品,从原材料这一关保证防水的质量。
1.3施工原因
包括混凝土内外温差大、昼夜温差、日照下混凝土阴阳面的温差、拆模过早及气候突变等因素的影响。后浇带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施工构造不当引起的漏水。建筑的后浇带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构造方法要依地下室大小、深度、平面形状、地下水压力及周围土质而定,该部位的构造不当引起漏水的原因多是构造造型不当,用料不符,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严引起的。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必须经过检测,杜绝使用安全性不合格的产品,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提供,并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对于地下室底板等厚大体积的混凝土,应遵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温度差。施工中施工缝清理不净,新旧混凝土未能很好结合;钢筋过密,混凝土捣实有困难等。首先施工缝应按规定位置留设,防水薄弱部位及底板上不应留设施工缝,墙板上如必须留设垂直施工缝时,应与变形缝相一致。其次施工缝的留设、清理及新旧混凝土的接浆等应有统一部署,由专人认真细致地做好。
2、地下室渗漏防治措施
2.1地下室底板渗水措施
后浇带的节点做法:后浇带中垃圾、积水处理不到位,会导致混凝土夹渣,强度降低等影响后浇带混凝土质量,增加渗漏风险,可以从后浇带的节点设计上来预防此类通病:多数图纸设计中仍采用图1所示的节点,此节点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建议采用图2节点,后浇带的底板加厚100mm以上,即使后浇带内有部分垃圾清不干净,但殘留垃圾沉积在底部,也不影响底板厚度范围内的混凝土质量。在底板施工时,后浇带内每隔20米增加200X200X400(深)集水坑,如图3所示,便于后期水泵能放入集水井中抽干积水。
后浇带设置位置:后浇带作为防水的薄弱点,应考虑避开配电房等高低跨交接位置。如图4所示,高低跨交接位置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混凝土疏松、根部裂缝,而且此处竖向构件后面为保留土层,后期无法做柔性防水层,渗漏危险性较高。
高低跨部位施工不当造成渗漏:高低跨侧模采用钢筋支撑,施工中钢筋穿透底板,或采用小木条支撑,未及时拔除并振捣密实,都会成为渗漏通道。高低跨混凝土浇捣方法很重要,应先浇低跨,等低跨混凝土基本丧失流动性时(初凝前),再浇捣竖向结构,否则容易出现混凝土疏松、蜂窝等质量问题。同时低跨后续施工时,不得扰动前面浇好的混凝土,以免造成根部裂缝。后期工序把关:地下室应及早清理,地面保持干燥,并检查渗漏情况,时间允许的,最好通过夏天水压较高时期的检验。例如我们杭州的某个项目在钱塘江边,虽然前面地下室渗漏修补都已完成,但8月份涨潮后水位达到最高点,底板承受的水压力比平时大很多,又发现局部渗漏点。
2.2顶板渗漏措施
控制管线位置裂缝:建议顶板施工时在管线位置增加Φ6@200钢筋网片,约束混凝土裂缝的扩展。顶板配筋设计时遵循细而密的原则,间距控制在150mm以下。同时考虑减少顶板中的预埋管线,尽量走地下室桥架,如:我们地下室的照明采用线槽灯,不需要在顶板内埋设照明电线管。顶板的养护、荷载控制:顶板混凝土养护对裂缝的控制非常关键,最好蓄水养护,防水混凝土要求养护在14天以上。而地下室顶板浇好后,很多施工单位马上作为材料堆放、加工场地,甚至后期顶板上未采取任何措施跑重型土方车、混凝土车等等,造成顶板相应位置的梁、板开裂并渗漏。建议在图纸会审时考虑后期施工道路的规划,要求设计对相应位置顶板进行加固。实际施工中有条件的,可以分批分阶段做防水,砌挡土墙并回土做临时道路,以便土层对上部集中荷载进行分散。条件不允许的,建议顶板通道位置保留支模架,同时控制重车停在地下室顶板范围以外,采用小车二次搬运。 后浇带位置的支撑和保护:后浇带的模板建议采用独立支模体系,便于顶板拆模时后浇带位置能保留原状。部分施工单位模板拆除后采用二次支撑,混凝土梁可能已经在自重下变形,出现裂缝。由于后浇带梁板处于悬臂状态,施工中应严格控制,不得在上部堆放荷载。支模不当造成渗漏通道:木工在梁侧模加固时采用铁丝穿透顶板钉在高跨模板上,而且侧模拆除时,工人直接撬断铁丝,造成此处混凝土松动,漏水。顶板混凝土浇捣时,建议采用铁板光面,柔性防水层直接做在结构面上。混凝土表面毛糙,不仅影响防水材料与结构的粘结,而且造成涂膜防水材料的浪费。部分防水方案要求在顶板防水施工前,采用砂浆找平的做法是不合理的,砂浆容易空鼓开裂,会导致防水层与基层脱开,中间形成渗水通道,只要一处防水被突破,水就能流向四面八方。顶板上尽量不要留洞,如不能避免的,如:塔吊位置等,则必须设置钢板止水带,建议留水平缝(即洞口四边一次性上翻),水平缝的混凝土与防水施工质量比垂直缝容易控制。
2.3墙板渗漏措施
地下室设计中外墙柱的位置,框架梁、墙板、柱、暗梁钢筋都交接在一起,钢筋非常密集,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容易出现振捣不密实,甚至空洞。建议地下室设计尽量采用三级钢,减少钢筋用量;适当增大梁、柱、墙板截面宽度,从而增大钢筋间距;减少钢筋直径规格,便于钢筋在支座位置拉通,避免两边钢筋直径不同而都在支座位置锚固的情况。部分施工单位在梁底钢筋下料时为施工简便,采用两边底筋断开下料,分别锚固的方式,不仅浪费钢筋,也大大增加了支座位置的钢筋密集度,建议采用套筒之类机械连接方式。地下室出墙管处也是容易渗漏的位置。常规要求采用钢套管,必须焊止水翼环,消防管等钢管可以考虑直埋,避免管道与套管之间因填塞不严导致的渗漏。
外墙混凝土浇捣完成后,建议松模浇水,并带模养护7天,避免拆模太早对止水螺杆的扰动过大,导致墙板裂缝,并造成螺杆与混凝土之间松动[2],成为渗水通道。外侧覆土的部位必须做混凝土挡墙。我们某个项目采用下沉式景观庭院,因事先考虑不周,后期景观施工采用砖砌挡土墙,墙面外侧粉刷完成后做防水卷材,结果后期渗漏很难修补。图纸审查时应查找所有室内外交接位置,确保采用混凝土挡土墙。其他:墙板上盡量不要留设施工缝,如必须二次浇捣的,应设止水钢板,使用止水螺杆。防水施工前应注重基层的处理,螺杆位置割除钢筋凿出塑料垫块(或小木块),阴角位置粉刷成R角,墙面突出物应清理干净,注意防水施工的质量和搭接,成品保护等等,混凝土材料要求,及施工浇捣等相关论文阐述较多,不展开。
3、结束语
地下室渗漏问题的发生,除了材料选择、设计节点、施工工艺方面的原因之外,不少施工现场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相应的预控措施,工人技能水平下降等等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只有从设计、施工、材料等全方面入手,并加强现场过程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地下室质量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莉萍,莫广周,黄日东,马黎进. 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问题分析及对策[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16)
[2]李彩霞. 地下结构防水工程渗漏的分析与防治[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25)
[3]李兆雄. 地下室防水堵漏工程实例分析[J]. 广州建筑. 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