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这门课程以文字内容为主,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内容,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我国的国情,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文章对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高中政治教学现状,提出了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意义;现状;策略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被电子产品所充斥。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电子产品比较热爱,被各种app所吸引。互联网本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空间,其中充斥着很多不良的思想内容。高中生若吸纳到不正确的思想,就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我国的繁荣昌盛提供人才保障。
二、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是我国的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曾经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意识到,只有统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因此,必须要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但是如今仍然存在“台独”势力阻碍着国家的统一。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并不了解“台独”分子的破坏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不法分子的挑衅与破坏活动时能够做出理智的判断。
每个民族都有其基本的特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政治文化决定了其对各个民族多样化特征的包容。各个民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民族团结,必须要牢牢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才能够实现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然而在国际上阻碍我国民族团结的行为不在少数。高中学生的“三观”正在形成中,在面对这些不良思想时很容易被诱导。因此,必须要做好爱国主义的教育,渗透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价值观,才能够实现国家统一、和谐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积极构建宏伟蓝图,实现我们大家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位中国人的共同努力。青少年本是国家的希望。在高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我国的国情进行认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前我国人民一直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但是在此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学生基于对祖国的热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1]。
(三)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需要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这样的人才。政治这门课程承担着重要责任,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将爱国之心转化为爱国行为,使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提升个人价值
新课改明确提出,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于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来说,爱国主义精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个人、集体和社会之间存在的关系,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为促进整个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三、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高中政治課程虽然属于高考科目,但是相比于语、数、外这些课程而言,其受重视程度不高。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并不会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这门课程只需要死记硬背即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主要是教师“一言堂”。新课改以来,很多政治教师开始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例如在课堂中融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并未真正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只是将传统的教案内容转移到多媒体中,换了一种陈述的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课堂活跃度较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考试前临时突击[2]。
(三)未落实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政治知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即可,并不会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核心素养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思维也更加敏捷。政治教师一定要利用好网络的优势,优化课堂,提升课堂效果。多媒体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手段,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之后,我国领土被侵占,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体会当时中国的处境,继而在内心产生一种想要改变当时社会的想法,逐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在多媒体图像和视频的冲击下,了解当时的国情,从而树立起伟大的抱负,达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3]。
(二)基于名人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高中政治课的基本任务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逐步树立高中生的崇高理想。我国能有现在的辉煌和成就,离不开人民大众的共同努力,同时一些历史伟人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高中政治课程中涉及很多名人,教师可以挖掘这些名人背后的故事,以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例如在学习“伟大的改革开放”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以及最终成果,通过背景和成果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成就。接着,教师可以重点讲述邓小平的伟大贡献,以《春天的故事》为切入点,学生徜徉在歌曲中,想象改革开放给历史带来的巨大变革。随后教师可以列举出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如提出改革开放,建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三个有利于”以及“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理论,让学生了解今天祖国的繁荣离不开邓小平的领导。通过名人案例,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三)小组合作探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高中生的心智不成熟,各方面还在成长,教师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将小组合作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政治发展历程,逐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这节课时,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与完善的整个过程,以及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使学生建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理论自信,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教师在这一课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预习并探讨相关教学内容。如,问题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实践取得了哪些成果?”问题二:“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实践主题究竟是什么问题?”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从创立逐步走向完善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组内部相互探讨,了解了整个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树立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理想,培养了责任意识,激发了民族自豪感[4]。
(四)通过实践活动,落实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除了要通过课本传授知识之外,还应该善于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进行教育。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去革命老区进行实践,感受革命传统,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带领学生去红色故都江西瑞金,让学生了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就近选择实践活动地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递基础的政治知识之外,还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为我国培养更多合格的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石涛.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融入高中政治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163.
杨兆红.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路径[J].高考,2020(02):4.
倪晟瑜.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爱国情怀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10):79.
赵佳玉,王柏文.浅谈爱国主义资源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9(02):87.
【关键词】高中政治;爱国主义;意义;现状;策略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被电子产品所充斥。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电子产品比较热爱,被各种app所吸引。互联网本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空间,其中充斥着很多不良的思想内容。高中生若吸纳到不正确的思想,就会影响其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为我国的繁荣昌盛提供人才保障。
二、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是我国的根本利益,是中华民族儿女的一种共同期盼。曾经的历史教训让我们意识到,只有统一,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因此,必须要坚决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但是如今仍然存在“台独”势力阻碍着国家的统一。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很多并不了解“台独”分子的破坏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不法分子的挑衅与破坏活动时能够做出理智的判断。
每个民族都有其基本的特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政治文化决定了其对各个民族多样化特征的包容。各个民族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民族团结,必须要牢牢加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才能够实现各个民族的共同发展。然而在国际上阻碍我国民族团结的行为不在少数。高中学生的“三观”正在形成中,在面对这些不良思想时很容易被诱导。因此,必须要做好爱国主义的教育,渗透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价值观,才能够实现国家统一、和谐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积极构建宏伟蓝图,实现我们大家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位中国人的共同努力。青少年本是国家的希望。在高中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我国的国情进行认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前我国人民一直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但是在此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学生基于对祖国的热爱,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1]。
(三)有利于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需要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这样的人才。政治这门课程承担着重要责任,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将爱国之心转化为爱国行为,使学生积极努力学习,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提升个人价值
新课改明确提出,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于高中政治核心素养来说,爱国主义精神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素养。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有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个人、集体和社会之间存在的关系,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为促进整个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三、高中政治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高中政治課程虽然属于高考科目,但是相比于语、数、外这些课程而言,其受重视程度不高。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并不会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这门课程只需要死记硬背即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主要是教师“一言堂”。新课改以来,很多政治教师开始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例如在课堂中融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是并未真正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只是将传统的教案内容转移到多媒体中,换了一种陈述的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课堂活跃度较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考试前临时突击[2]。
(三)未落实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政治教师只要求学生掌握政治知识,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即可,并不会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等核心素养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思维也更加敏捷。政治教师一定要利用好网络的优势,优化课堂,提升课堂效果。多媒体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手段,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鸦片战争之后,我国领土被侵占,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体会当时中国的处境,继而在内心产生一种想要改变当时社会的想法,逐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在多媒体图像和视频的冲击下,了解当时的国情,从而树立起伟大的抱负,达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3]。
(二)基于名人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高中政治课的基本任务就是将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逐步树立高中生的崇高理想。我国能有现在的辉煌和成就,离不开人民大众的共同努力,同时一些历史伟人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高中政治课程中涉及很多名人,教师可以挖掘这些名人背后的故事,以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例如在学习“伟大的改革开放”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改革开放的背景、进程以及最终成果,通过背景和成果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的成就。接着,教师可以重点讲述邓小平的伟大贡献,以《春天的故事》为切入点,学生徜徉在歌曲中,想象改革开放给历史带来的巨大变革。随后教师可以列举出邓小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如提出改革开放,建立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三个有利于”以及“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理论,让学生了解今天祖国的繁荣离不开邓小平的领导。通过名人案例,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逐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三)小组合作探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高中生的心智不成熟,各方面还在成长,教师如果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将小组合作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了解我国的政治发展历程,逐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这节课时,需要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发展与完善的整个过程,以及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使学生建立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理论自信,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教师在这一课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预习并探讨相关教学内容。如,问题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实践取得了哪些成果?”问题二:“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实践主题究竟是什么问题?”问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从创立逐步走向完善的。”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小组内部相互探讨,了解了整个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政治的发展和变化,树立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理想,培养了责任意识,激发了民族自豪感[4]。
(四)通过实践活动,落实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除了要通过课本传授知识之外,还应该善于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进行教育。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去革命老区进行实践,感受革命传统,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带领学生去红色故都江西瑞金,让学生了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就近选择实践活动地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递基础的政治知识之外,还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为我国培养更多合格的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石涛.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如何融入高中政治课堂[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163.
杨兆红.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路径[J].高考,2020(02):4.
倪晟瑜.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爱国情怀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10):79.
赵佳玉,王柏文.浅谈爱国主义资源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9(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