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宗教改革与16世纪英格兰民族国家的构建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j1990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教改革前的西欧社会是一个宗教普世主义下的二元政治体制社会,传统的阶层制国家只有边陲而无国界,中央政权对地方控制有限,因而君主一直处于与教权和地方贵族分权的政治斗争中。都铎王朝时期的宗教改革破除了基督教神学大一统的局面,将宗教事务变为民族事务,创建了民族教会,推广民族语言从历史、文化、语言、心态上推动了英格兰民族认同,催化了民族意识,构建了整合性的英格兰民族。伴随宗教改革而来,英王亨利八世来及其后继者不断健全国家机器以及法律实践,在民族与国家的共同建构、互动中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这种新型政治共同体。
其他文献
“理念”在哲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也是重要的哲学研究问题。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理念论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两人都对“理念论”有过阐释和发展,只是基于各种外界和自身
在唐传奇《枕中记》中,“黄粱梦”实现了落魄文人的所有愿望,娶高门女,中进士,建功业,享尽荣华;自此,按照自己的理想对“黄粱梦”加以创造和阐释的文人不绝如屡,《枕中记》、《吕洞宾
《懋斋诗钞》收录了宗室诗人敦敏1759年至1763年间的两百多首诗作,主要创作于解职闲居期间。表面多是酬赠应和、山居田园之作,但是其间隐含着挥之不去的沉郁悲凉之感。诗歌所描
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需要时刻被关注,但同时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因而,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术界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多分为两派,即赞扬和不认同,本文结合一些宋朝和明清时期名人志士的意见和看法,对王安石变法尤其是青苗法、免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蒙苏联营额尔登特采选公司(对外法人)(地址:Erdenet,Mongolia)和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总公司(对外法人)、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技术负责单位)于1992年6月5日在北京签署了“KYF-16
一、引言  禁忌在人类社会中非常普遍,它制约着每个社会成员的语言、态度以及行为等诸多方面。世界各地都保留着一些独特的民俗禁忌,如果触犯了这些禁忌,轻则引发误会,重则招来
一位老通讯员为一名新手改稿子时,指出稿中某些地方说得有点儿过,这样就不真实了。可这位年轻人却不以为然地说:“不这样写发表不了”。在基层通讯员中,持这种想法者不少。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全唐文》收其文十二篇,其文集《刘随州文集》及后人编
孔子说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显然克己复礼,是天下归仁的方法和手段,实践“礼”其实就是对“仁”的一种实现。一般说到“礼”人们往往只会想到具体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