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实验教学是指师生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模拟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制成模型,通过操作和观察,认识地理事物的特征、规律、成因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地理实验,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没有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和现有资源。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中没有地理实验的要求,学校也没有地理实验的场所和设备。地理课堂教学中实验教学既能实现教学目标与任务又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新课标中首次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考中也出现了实验类试题,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实验来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就是广大高中地理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对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作一些探讨。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功能
“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高中地理实验是以学生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地理技能与能力为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多种教学功能。
1.在地理实验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验,学生的操作兴趣得到满足,探究兴趣、创造兴趣又被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平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转化。
2.在地理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地理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它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并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3.在地理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地理实验虽然不能全部再现自然界的真实情况,但作为科学实验,必须尽量接近实际,这就需要控制好实验条件,如使用的材料、气温状况、水分情况、实验时间等,从而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有些实验需要经历很多困难才能得到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高中地理实验课的类型
1.教师演示实验。例如利用三球仪演示地月系绕着太阳公转而产生的现象,辅助地球公转以及地月日三者的运动关系等知识教学,而且可以延伸出日食、月食等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主动去探究。
2.学生动手自主操作实验。如讲“定向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后,学生取一快餐杯,放茶叶少许,充满开水,等茶叶泡开后,向快餐杯的茶水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表层水会在气流的作用下运动,而周边和底部的水也会相应地運动)结论:定向风是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动力。
3.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如季风的形成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运用PowerPoint制作成东亚季风成因动画图,让高低压中心动起来,让冬季风和夏季风吹起来,还在夏季风图中设计下着雨,冬季风图中下着雪,从而让学生一目了然,掌握季风的形成。
4.课外实践性实验。指利用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 在教师的指导下, 应用一定的仪器或工具设备, 利用课外时间, 通过学生独立作业或实地操作, 引起要观察认识的现象或使其变化, 获得对地理事物亲身感受来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由于该类实验通过学生的独立作业或实地操作来完成实验, 因此具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 也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某些“发现”真理的训练。
三、高效实施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三大措施
1.围绕新课标要求和学科特点实施实验教学,突出地理实验的科学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以及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课程目标。地理教师应真正树立重视实验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究与实施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教学。
2.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编实验,突显地理实验的针对性
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地理实验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各异,他们需要的实验不同,能完成的实验也不同,教师要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修改和编制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有所收获。例如:有一则模拟流水侵蚀作用的实验(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对平原地区、干旱地区和城市学生而言,可以做此实验;但对西南山区、黄土高原等地区学生而言,则没有做的必要。
3.促使全体同学主动参与地理实验,关注实验教学的主体性
教师要着力构建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实验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引导所有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合作、互动的实验活动中。例如,通过科学分组,使每个小组的规模适中、人员构成合理,并通过协商分工,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进而促成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默契配合;引导不同小组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和交互磋商,使全体同学置身于全员参与、相互促进、多重互动的课堂交往中,进而不断强化合作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功能
“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高中地理实验是以学生实践为主,以培养学生地理技能与能力为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多种教学功能。
1.在地理实验操作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地理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实验,学生的操作兴趣得到满足,探究兴趣、创造兴趣又被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平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转化。
2.在地理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地理实验教学强调演示与参与,它能够有力地改变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记录、实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得出结论并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3.在地理实验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地理实验虽然不能全部再现自然界的真实情况,但作为科学实验,必须尽量接近实际,这就需要控制好实验条件,如使用的材料、气温状况、水分情况、实验时间等,从而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有些实验需要经历很多困难才能得到结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高中地理实验课的类型
1.教师演示实验。例如利用三球仪演示地月系绕着太阳公转而产生的现象,辅助地球公转以及地月日三者的运动关系等知识教学,而且可以延伸出日食、月食等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主动去探究。
2.学生动手自主操作实验。如讲“定向风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后,学生取一快餐杯,放茶叶少许,充满开水,等茶叶泡开后,向快餐杯的茶水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表层水会在气流的作用下运动,而周边和底部的水也会相应地運动)结论:定向风是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动力。
3.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如季风的形成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以运用PowerPoint制作成东亚季风成因动画图,让高低压中心动起来,让冬季风和夏季风吹起来,还在夏季风图中设计下着雨,冬季风图中下着雪,从而让学生一目了然,掌握季风的形成。
4.课外实践性实验。指利用现实中存在的地理事物或地理过程, 在教师的指导下, 应用一定的仪器或工具设备, 利用课外时间, 通过学生独立作业或实地操作, 引起要观察认识的现象或使其变化, 获得对地理事物亲身感受来掌握地理知识的一种方法。由于该类实验通过学生的独立作业或实地操作来完成实验, 因此具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 也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某些“发现”真理的训练。
三、高效实施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三大措施
1.围绕新课标要求和学科特点实施实验教学,突出地理实验的科学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以及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的课程目标。地理教师应真正树立重视实验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究与实施有价值的地理实验教学。
2.基于学生的具体情况选编实验,突显地理实验的针对性
只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地理实验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不同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各异,他们需要的实验不同,能完成的实验也不同,教师要针对所教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修改和编制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有所收获。例如:有一则模拟流水侵蚀作用的实验(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10厘米粗细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对平原地区、干旱地区和城市学生而言,可以做此实验;但对西南山区、黄土高原等地区学生而言,则没有做的必要。
3.促使全体同学主动参与地理实验,关注实验教学的主体性
教师要着力构建具有趣味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实验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引导所有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合作、互动的实验活动中。例如,通过科学分组,使每个小组的规模适中、人员构成合理,并通过协商分工,确保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进而促成组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和默契配合;引导不同小组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和交互磋商,使全体同学置身于全员参与、相互促进、多重互动的课堂交往中,进而不断强化合作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