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无限责任公司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0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秋季开学,一位家长领着学生去学校报到。一见到班主任,家长便开始美言奉承了:“今天虽初次见面,但你的名气早就知晓了,虽然年纪轻轻,可责任心强、能力高、业务棒,孩子交给你,我们就放心了。”说着便把孩子推到班主任面前:
  “从今往后,我的孩子,就是您的孩子,只要他能学好,要打要骂随您!”听着这番舒心可意的话,年轻教师的脸上春风荡漾,笑意盈盈,颔首连连。
  上述场面,相信教师们屡见不鲜。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风乃人之常情,说几句恭维与希望兼具的话似乎也是人之常理。但不知我们仔细掂量、深入思考过没有?这番话里可是潜藏着的一个命题判断:我把孩子交给你,他的学业、人品可就全靠你了!学生家长把教师当成了无所不能、包打天下的盖世英雄了!如果洞察知晓了学生家长们的这番良思深意,我判断,没有几个老师还敢受用家长这样的雅言美意了!无论家长怎样对教师充满期待,也无论是社会怎样对教育充满希望,教育不是无限责任公司!教师不是包治百病的妙手神医!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恐怕永远也不是!
  教育不是无限责任公司,之所以会萌生这样一个既不讨业外各界青睐,又不招业内人士喜欢的判断,是基于影响、左右、制约教育的因素实在太多的考虑,而这些因素又是学校与教师所不能掌控把握的。比如:学生性格、智能、心理等因素将会影响其学业进展程度;学生家长的素养及家庭教养也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育;丰富的娱乐媒体、现代的网络信息与复杂的社会环境也能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治学管理、图书仪器设备、教师专业品质的好坏优劣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进德修业……这些良莠混杂、真假交错、美丑相迭、善恶皆具的环境与现实同时作用于学生身上,试问:世上有哪一所学校能真正屏蔽掉世上一切伪善、邪恶、粗俗的东西,还学生一个洁净、纯真、美好的教育环境?世上有哪一位教师能够彻底清除所有学生身上的缺点与不足,确保学生都能积极向上、努力有为、奔赴正道呢?面临教育的作用与能量处于如此有限的窘境,加拿大教育学者迈克尔·富兰也不由自主地感慨道:“教师不能确定如何影响学生,甚至不能确定他们自身是否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老师把学生作为特定环境中的个体予以对待,这些学生正受到不同的和多元的力量的影响,因此普遍化在此时是不可能的。”
  当然,对教育功能有限的认识与判断,并不表明我对教师不主动、不努力、不作为等行为的认可。相反,在职业理想主义、事业信仰主义和专业品质主义的旗帜下,我依然觉得学校应当尽自己最大的热忱与激情去影响和培育学生,教师应当尽自己最大的投入与努力去感染和唤醒学生。在此,我觉得去逝不久的台湾著名高僧圣严法师的四句话,对教育者积极而又清醒、热情而又理智地实施教育,有一定启迪借鉴作用。
  一是要面对它。圣严法师认为,世间万物,千形百态,无论是优是劣,是好是坏,都须承认它、正视它,不能回避,不能绕开。来到学校的学生,聪明的有,愚钝的也有;乖巧的有,怪戾的也有;好学的有,厌学的也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不能改变,也无法改变。作为教师,都愿意教好学生,不愿意教差学生,但这也仅是在心里设想一下,永远无法实现。现在看来孔子说的一句话是很深刻的,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就是说教育不是万能的,有两种人我们教师发挥不了主体性:一种是上知之人,上知之人就是指在实践中可以自己培养自己,自己让自己提高到很高的水平,我们教师没法达到,没法教育。譬如爱因斯坦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培养不出爱因斯坦,那是爱因斯坦自身特有的禀赋、自身特别努力的结果。但是下愚也不行,没法教育。“生而知之者”“教而知之者”“困而学之者”这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还有一种是“困而不学者”,他遇到了问题,有了成长的需要,他仍然不去学习,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教导,更不愿意向书本和教师学习,这样的人是很难教育好的。对此参差不齐、良莠不一的教育对象,教师必须要面对。
  二是要接受它。自主选择、双向选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明标志。如朋友交往、恋爱婚姻、职业工作等,都是一个双方自由选择的过程。但也有不尽然的事情,如孩子无法选择父母,教师无法选择学生,学生无法选择教师等,既是不能选择,那就只能坦然接受。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教师,在他三千弟子中,有些学生令他欣喜满意、称赞连连,也有学生使他头痛恼火、批评不断。如樊迟就经常受孔子的批评,樊迟想学稼,孔子说:“你要是学种庄稼,去向农民学习吧,这点我不如老农。我这儿就是教你怎么做人,怎么有广阔的社会知识,怎么看待社会,这就是我的学生学习的内容。你要想学专门的技术,就到别的地方,别在我的地方。”但是樊迟听了批评以后,没有生气,他觉得孔子是比自己更高尚的人,孔子批评他,不是为了要害他,而是为了要他成长。所以在《论语》中,樊迟问的问题最多,这次受了批评,他下次又问了。有时候受到批评,有时候受到赞美,但始终也没有说孔子和樊迟两个人之间有矛盾,这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这就是教育。正由于学生年幼无知、性情不全,他才来到学校接受启蒙,他才走近教师聆听教诲。理解了这个必然,无论是开朗的、聪明的、踏实的学生,还是孤僻的、笨拙的、急躁的学生,教师都要接受他们。在心理上接受全体学生时,有两点需要教师特别注意:一是在与学生相处时,老师应和每一个学生保持同等距离。尤其对那些你喜爱的学生,不要缩短这个距离:对那些你不喜爱的学生,不要拉长这个距离。二是当学生出现麻烦和问题时,教师一定要耐心、静心,就像小原国芳先生所叮咛的那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爱的关系,与继母和继子之间的关系相同。忍耐是必要的。爱是思索、是意志、是十字架。倘若人格不行,则感到学生可怕,地位可忧。”
  三是要处理它。面临各种纷繁复杂的教学事务,教师都要面对它和处理它。事务的处理方式需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但有几点是我们教师应当知晓和掌握的:一是处理于细微之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魔鬼就在细节之上,天使也在细节之中。学生的成功与失败,都是由最初的一滴一滴的小水珠组成最后的汪洋大海。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当从细微处、从点滴处注意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从不忽略和放过每一个看似细小却有可能产生重大后果的问题。二是处理于适当之时。“人冷了才知道穿衣的必要,饿了才知道吃饭的必要,他若不觉得冷和饿,我们无论如何花言巧语劝他去穿衣吃饭,都完全是没有效果的。”大量教育实践表明,恰当的时机、合适的环境与温馨的氛围,往往能够增强教育的效率功能。三是处理于宽容之处。某种意义上,教师的胸怀与气度应当是天底下最宽阔、最宽厚、最宽容的。教师言行的不谨 慎,都会伤害学生脆弱的心灵。三毛是一位成功的女作家,但其上学时却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数学考试得零分是家常便饭。有几次,她的数学老师竟然用毛笔在她的眼睛周围画了两个黑眼圈,然后罚她到操场上跑步,让全校的师生都看见这个笨学生的黑眼圈。恐怕正是由于童年的心理挫伤,导致她成年以后心理不健全,最终酿成她的人生悲剧。爱因斯坦曾谆谆告诫过我们:“我们不仅应该容忍个人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差异,而且我们确实还应该欢迎这些差异,把它们看成是对我们存在的丰富。这是所有真正的宽容的要义;没有这种最广泛意识下的宽容,就谈不上真正的道德的问题。”
  四是放下它。教师要有胆识、有勇气地将自己无法决定、无法主宰、无法改变的事项、事务、事情果断地放下,有些东西本不是自己能够履行和担当,如要硬去勉为其难,越权侵权、劳而无效之憨傻尚且不论,自以为是、自我膨胀亦是违反师道的一件蠢举。同时,教师当从内省检视、反思检讨的角度,将一些不切实际的意念与行为放下。一是放下抱怨。月有阴晴圆缺,玉有瑕疵斑痕。教育不是富贵显赫之业,教师不是富贵显赫之族,教师所面临的永远都是不完美的现实、不完美的学校、不完美的学生、不完美的职业……如果真的能从心底里意识到不完美乃是世间之道、人生之道和教育之道,那么我们既可主动化解消除一些无聊无用的牢骚埋怨,还可以热忱主动地尽自己所能所智,去逐步改进、改变、改善不完美的现实,从而使自己心态健康、积极有为。二是放下奢望。希望学生个个努力上进、学业优异、品格端正、身心健康,这大概是每一位教师善良而美好的愿望。但客观实际往往并非如此,即使教师付出再大的辛劳、热忱、努力和智慧,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如教师所设计、所期待的那样出色、那样令人满意。因此,为避免教师本人因愿望与实际、努力与回报落差悬殊而产生认知与心理不适,为避免学生因能力与目标、付出与收获不相称而产生过度焦虑或郁闷消极,教师应当懂得放下完美主义的“奢望”,降低不切实际的标准。诚如加拿大教育学者马科斯·范梅南所告诫的那样:“教育者的力量是有限的。即使在最好的环境中你也不能肯定孩子会达到对世界某方面以学校的学科(不论是数学、文学、社会研究、科学、艺术、健康教育、或个人生活技巧)为媒介所期望的理解或积极的态度。但是,认识到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和个人成长的十分有限,这同时也暗示我们需要相信孩子自己生活的能力。”三是放下补短。有一则小兔子上学的寓言故事:小兔子上小学的第一天课程是学跑步,运动场上小兔子第一个跑到了终点。第二天课程是学游泳,水池里小兔子连呼救命。第三天课程还是学习跑步,小兔子刚想重振雄风,谁知老师将其拦下:跑步课你就不用上了,以后专门学习游泳,把你的弱项补上来。小兔子听了,当下瘫倒在地上。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领域、强项的长处,也有自己厌恶的事情、薄弱的短处。我们是充分挖掘、精心培养其强项长处,还是全力以赴、努力弥补其薄弱短处呢?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者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为此专门提出自己的见解:“人与人心理智能不同的观点,已经广为接受,教育方法的确立,就应该反映这个差异。我们不能忽视,不能假设每个人都拥有(或者应该拥有)相同的心理智能,而是应该努力确保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有助于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智能潜力。”
  受限制的是人,不受限制的是神。盖世英雄拿破仑,纵横捭阖、驰骋欧洲,自视无人可挡、威猛无比,结果还是兵败被俘,孤岛终老残生: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曾不无豪气地讲道: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我可以将其培养成科学家、工程师、文学家……但其临终之时,也未曾兑现这个诺言。拿破仑、华生等人杰俊豪们的壮志未酬,并非天运不济,实因人力有限。有限与局限是世间的基本法则,想要打碎冲破它,到头来的下场往往不堪目睹。假如我们能够明白上述道理,丢掉无限的幻想与妄举,遵循有限的法则与规律,学生幸焉,教育幸焉,教师亦幸焉。
  
  (栏目编辑 王皓)
其他文献
作为班主任,每当我们送走一届学生时心里总会感到非常的轻松,欢乐也罢,怨诽也好,那根因为他们而好长时间都紧绷着的弦终于可以“松懈松懈”了。可是当短短的两个月假期弹指挥去,回过头来接新一届学生时我们心里总会犯“怵”:这又是一个折磨人的“轮回”,又得一番斗智斗勇的煎熬。这或许是当下大多数班主任心头挥之不去的精神负担。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老师都坚“辞”班主任,乐得一身轻松,于是不少学校都苦于班主任“资源稀缺”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之间有冲突,因为如果人的精力是一桶水的话,多给了班主任工作,就会“早”了授课。曾听说一个担任班主任的历史老师,在讲到陈胜吴广起义时,联系班里工作:“有的同学不服从管理,顶撞老师,你以为你是陈胜吴广吗?”接下来,他把教案一扔,训斥起班里的“陈胜吴广”。下课铃响,班里的“陈胜吴广”更多了,因为他的授课任务没完成就得拖堂,学生很反感。也曾见到有个担任班主任的数学老师,一到开主题班会
期刊
在一堂班会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内容:打开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了“16种受人欢迎的品行:正直、礼貌、诚实、守信、孝敬、宽容、节约、进取、合作、敬业、守时、慷慨、坦率、责任感、独立性、平等待人”;“14种不能容忍的不良品行:欺骗、浪费、自私、依赖、吝啬、霸道、懒惰、迷信、不守时、不负责任、不守信用、歧视他人、欺软怕硬、虐待动物”。我让学生把这30种品行端端正正地抄在作业本上。  “同学们,这节
期刊
现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而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他们多数从小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子女与父母不是同时代的人,在对待人、事方面存在着分歧。面对学习压力和父母对其学习成绩的严格要求,学生对父母有一种或抵触或敬畏的情绪,他们大都反感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忍受父母的“不理解”,易出现沟通障碍。因此,主题班会上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调
期刊
“老师,安排座位的时候把我安排在最后一排好了。”在2007年9月高一刚开学时,一名学生这样对我说,我感到很意外。因为作为学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把自己最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希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而这位同学却如此与众不同。  我没有马上答应他,而是开始观察这名学生。他个子不高,坐在后面明显对他的视线有影响。以往都是学生抢着往前坐的,还从未有学生主动要求坐在最后的角落里的。我心里顿时感到很沉重,
期刊
班容班貌布景是每个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之一,怎样做到“让墙壁说话”,这是班主任在班容班貌布置时追求的目标。我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班容班貌布置中要考虑的一些心理学的效应,仅供大家参考。    一、重视班容班貌的教育潜力——安慰剂效应    “五一”长假到了,平时忙碌于工作的一群朋友组织到野外郊游,乡间的美景和泥土的气息令大家心旷神怡,眼前清澈的泉水、碧绿的草地,迷人的风景深深吸引了他们。休息时,其
期刊
周三下了晚自习,一个男生急匆匆地跑来找我,人还没进办公室就喊上了:“老师!我的五十元钱被人偷了,老师!刚偷的,你帮我找……”那是七(五)班的冯建,五十元钱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意味着一周的生活费,怪不得那么急切,我心想。“先坐下,有事慢慢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为了缓解他激动而又紧张的情绪,我给他倒了一杯开水,看着杯口的水汽云雾升腾,稍稍坐定的他情绪稳定了,慢慢向我诉说丢钱的经过。  
期刊
那天我走进教室,突然发现玉湘的座位空着,心里顿时来了气:“这孩子,怎么这么随意,有事连假都不请!”这时,梦天匆匆地跑过来告诉我:“老师,玉湘的父亲昨天晚上好像出车祸了!”我心里一惊,连忙走出教室,拨通了玉湘的电话,电话接通的那一霎那,里面传来震耳的哭声,我心里顿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难道真的出事了?果然,玉湘在电话里哽咽地说:“老师,我父亲去世了。”虽然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我依然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
期刊
杨老师是我的高三语文老师,同时担任班主任。他办事不思变通,略显迂腐。同学们私下称他“老杨”,虽然那时他还未满四旬。  高三开学后不久。一天,老杨在班上宣布,说是上级主管部门拨下来一点助学资金,他想改作奖学金。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忧参半。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本不宽裕,那时又遭遇了一起火灾,更是雪上加霜。我的伙食费都是向亲友借的。生性好强,挺爱面子的我,不愿将窘迫的境况公开示众。因此对老杨的自作主张表示
期刊
那是一段美妙的时光,那是一个故事,不,应该说那是一段情怀。  我上高中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是个农家孩子,带着泥土的纯朴和小草般的羞涩走进县城重点高中。  那时我们喜欢读汪国真的诗歌。特别是那一句,“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情”,我总是颠来倒去地读着。我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可是我并不勇敢;越不勇敢,我就越喜欢这句诗。  高三上学期,班上转来了一位漂亮的女生,熊雨露。熊雨露就坐在我的前面。隔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