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原生态民歌“活态传承”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re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湖南省聚集着大量的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湖南省特有的地方文化,这其中便包括原生态民歌文化。一直以来,对于湖南原生态民歌保护传承与发展都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湖南原生态民歌概况以及分类,指出湖南原生态民歌活态形式,并结合当前湖南原生态民歌活态传承遇到的瓶颈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帮助社会各界提高对于湖南原生态民歌的认知,并提高保护力度。
  【关键词】湖南;原生态;民歌;活态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92-02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湖南原生态民歌融入高职音乐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立项编号ZJGB2020229)。
  一、湖南原生态民歌概况简介
  (一)历史发展。湖南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七百万余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湖南总人口的1/10以上,湖南也是全国瑶族、土家族、苗族等主要分布聚集区,这些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湖南原生态民族特色。由于湖南境内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呈现出大范围杂居、小范围聚居的特色。少数民族众多为湖南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和兴起带来了绝佳条件。民歌最大的特色便是创造主体的多样性和广泛性,而湖南省少数民族的聚集则为民歌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类智慧和生活经验。早在我国的战国时期,湖南就已经形成了特有的民歌文化,战国后期许多著名诗人也对当时湖南民歌文化进行了广泛的收集和整理并加以创新,形成了以《楚辞》为核心的各类重要的民歌作品。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不仅有效的保留了湖南当时的民歌艺术风格,更寄托着湖南人民丰富的思想情感,承载着湖南特有的原生态文化特色[1]。
  (二)文化背景。湖南最具特色的文化背景便是辣文化,湖南之所以能够形成特有的辣文明,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所铸就:其一,湖南地处我国内陆地区,四面环山,冬季会受到寒流影响较为寒冷,进入到夏季,则酷暑难耐,春秋两季呈现出气候变化多端的特点。由于冷热交替鲜明,进而铸就了湖南人特有的火辣性格;其二,湖南省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一直以来都是兵家必夺之地,尤其自元代以后,湖南战乱频繁,逐渐铸就了湖南人刚烈、坚强、勇敢的性格特点;其三,在湖南省的饮食文化上,由于湖南省总体而言气候湿热,而辣椒具有良好的祛湿功效,所以湖南人长期喜爱食用辣椒,在湖南各个民族中都有着鲜明的喜欢吃辣的特点,而这也在无形中铸就了湖南省辣的文化;其四,湖南省内一些少数民族大多信奉楚巫,楚巫最大特点便是信奉火神,对火崇拜至极,进而使湖南省逐渐形成了突出的辣文化,湖南人民性格也会表现得爱憎分明,较为火辣[2]。
  二、湖南原生态民歌分类介绍
  (一)劳动之歌。湖南省人民是我国优秀的劳动人民代表,在历史舞台上,勤奋的湖南省人民曾创造出各类优秀的人类文明成果,而湖南原生态民歌作为体现湖南省劳动人民勤奋向上的重要艺术表达形式,许多民歌作品都涵盖着鼓励劳动、促进生产的意义,这些便可以称为湖南原生态民歌中的劳动之歌。湖南原生态民歌中的劳动之歌其特点是气势磅礴,常常采取合唱的方式进行表演,而曲调上节奏感十分强烈,歌词上有一定的即兴性,演唱时一般会以真声为主,对于演唱者要求较高,演唱者气息必须保持充沛,声音洪亮,呼吸沉稳,力道控制灵活,同时也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表现力,在音色和音域上要有突出的影响力[3]。劳动之歌在演唱过程中会与劳动状态紧密相关,但是演唱内容往往是即兴性的,所以内容并不固定。
  (二)嘹亮山歌。在湖南省原生态民歌中,另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便是嘹亮的山歌。这些山歌往往是为了表达湖南人民内心情感所创作的曲目,因此,山歌最显著的特点便是具有抒情性。演唱的环境往往是田野或山间,湖南山歌的艺术风格是多样性的,既有自由、嘹亮的山歌,也有悠扬、奔放的山歌,更有曲调柔和、节奏舒缓的山歌,而且会随着不同的演唱者呈现出不同的表演风格。一般成年男子可以通过真声和假声的灵活转换实现高腔、平腔和低腔之间的平稳过渡,也有由少年来进行演唱的放牧山歌,这一类山歌更加自由、速度轻快、音调高亢。能够给人带来别样的艺术感受。总体而言,湖南原生态民歌山歌作品十分丰富,而且由于湖南省许多少数民族杂居,产生出多种类型的桑植民歌,都值得人们进行深入研究。
  (三)民风小调。湖南原生态民歌中的民风小调主要诞生于湖南省人民娱乐休闲和节日庆典之中,而且广泛流行在湖南省人民群众之间。在田间地头、街角小巷都能够随时听到湖南省民风小调。这些小调旋律动听,优美婉转,歌词更是细腻、感情充沛,在演唱技巧上也几乎不会受到太多限制,十分灵活多样,能够勾起人们无限遐想,更能够带来鲜明的感染力,使人在聆听过程中深受感动。民风小调更多的是反映湖南当地社会生活,但是主要突出的是快乐或悲伤的情绪,在湖南一些节日庆典上,许多民风小调都能够发挥出渲染氛围的作用[4]。
  三、湖南原生态民歌的活生态
  对于湖南原生态民歌进行研究和传承的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民歌背后的文化传承和音乐艺术发扬上。湖南民歌作为特殊的音乐艺术形式,也包含着充满活力的生态文明,所以需要对这些生态文明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有效提高湖南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力度。
  (一)活的魅力。湖南原生态民歌具有鲜明的活的魅力。一方面湖南原生态民歌是当地文化的标志。它对于湖南本地文化而言,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更是与本地生活息息相关的情感表达途径,民族的特色、人口的结构、地域环境的特征,甚至是地理结构都会对当地文化要素造成影响,原生态民歌受到这些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而这导致了在聆听湖南原生态民歌时,往往能够感受到强烈的画面感,使人们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当地风土民情;另一方面,湖南原生态民歌具有优秀的美学价值。湖南原生态民歌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南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对于美学财富的铸造和积累。湖南原生态民歌因其通俗性可以广泛地让世人所接受和理解,它的美感来自情感表达,展现于舞台之上,是对湖南劳动人民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美学价值。   (二)活的情怀。湖南原生态民歌扎根于当地文化和地域的土壤上,并且伴随着湖南社会发展进步以及湖南人民精神文化力量提升而逐渐发展,在特有的湖南地域文化环境之中,湖南原生态民歌占据着极为特别的生态地位,是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对湖南本土情怀所进行的抽象而动态的表现。湖南原生态民歌深入在湖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不是孤立于人群之外,更不是孤芳自赏的文艺作品,它穿梭于湖南人民群众、普通百姓之间,描述的是湖南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深切情怀,湖南原生态民歌是表达生活观念的重要途径,对湖南人民人文生态环境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湖南人民通过民歌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生活方式进行了艺术上的凝聚,进而也使得湖南原生态民歌呈现出活的情怀魅力。
  四、湖南原生态民歌传承瓶颈
  (一)传承人逐渐减少。随着湖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人口流动频繁,人们物质文化生活变得更加多元化,进而导致原生态民歌生存和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许多传承原生态民歌的艺术家随着城市文明建设,逐渐失去了表演机会,越来越多的后继之人则在城市建设之中,放弃了继承和传扬原生态民歌的责任,而去追求更加直接的物質财富。与此同时,现代年轻人也更加喜欢快节奏的、时尚化的文化作品,对于原生态民歌却缺乏普遍关注,甚至缺乏兴趣,进而导致湖南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人逐渐减少,使其难以传承。
  (二)传承环境受到抑制。由于湖南原生态民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进行表达时,往往需要依托很强的文化背景,如果这一文化背景失去了原生态特色,在进行传承过程中只能使湖南民歌作为一种音乐形式进行技术上的继承,而无法实现文化和情感的有效传承,这一问题就会导致湖南原生态民歌在继承和传扬的过程中受到传承环境变化抑制,而失去本来意义,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人类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将导致原汁原味的民歌传递逐渐失去原有的意味。
  五、湖南原生态民歌“活态传承”建议
  (一)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声乐艺术发展一直有着高度重视,通过积极建设各类音乐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音乐专业人才,我国在进行音乐教学过程中实际上已经具备较好的物质基础和硬件条件,凭借着这些基础条件可以帮助湖南原生态民歌得到更好的继承和传扬。应该采取各类措施和手段,努力让湖南原生态民歌走进学生课堂,拉近学生音乐世界与本土原生态民歌之间的距离,通过科学专业的教育,帮助湖南原生态民歌在民族音乐复兴道路上得到有效的传承。
  (二)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用。随着国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越来越多优秀的原生态民歌和原生态民歌演唱者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和保护,许多专家也提出了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发挥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用,可以建立起属于湖南原生态民歌自己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内对民歌相关的各类文化资料进行有效保存和展示,突出当地生活特点和风土人情,并将其历史文化特色进行充分展现,以博物馆为渠道来吸引社会各界对于湖南原生态民歌的保护与关注。
  六、结语
  总而言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对湖南原生态民歌进行继承和传扬的过程中,必须依托本土活态特点,结合现代文化特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才能够真正实现对于湖南民歌的保护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舒艺.浅析湖南民歌的艺术特点[J].大众文艺,2012,(13):22-23.
  [2]张志敏.论湖南民歌之“辣”[J].艺术百家,2010,000(A02):371-374.
  [3]彭静.从文化衍生的角度看湖南民歌的演进[J].艺术评论,2010,(06):71-75.
  [4]李静.辰溪茶山号子的活态传承研究[J].艺术品鉴,2019,(26).
  作者简介:
  龙开义,男,苗族,湖南绥宁人,讲师,硕士研究生,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变化使现代人们在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同时,逐渐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一些历史文化遗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其传承发展的问题却在当今社会中很难延续下去。风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产物,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也见证了我国各个王朝的兴衰盛亡,时至今日它依然存在我们的生活中,但是由于生活的变化,风筝的历史文化正在被人们遗忘,风筝文化的传承发展
期刊
【摘要】民国时期,波兰亡国史的出版量大幅下降,国人学者对此的关注程度亦相应降低。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国人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持续高涨,“亡国史鉴”重新为我国学者所关注,国人书写波兰亡国史再度出现高峰。波兰亡国史在中国的传播,使得“波兰”成为“亡国”的代名词,学者对于波兰的认识也从最初的“亡国”,逐渐转变为“国亡民不亡”。波兰亡国史的书写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及功利性,主要集中于中国出现民族危机的时刻。  
期刊
【摘要】豫剧作为传统文化资源中一部分,凝聚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容与价值主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1]豫剧凝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观,作为精神文明的豫剧发展到今天具有历史意义,更能反映时代特征,豫剧文化以其思想与表现在进行文明价值观培育方面有着优越性,对于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推进作用,从而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加快精神
期刊
【摘要】《金瓶梅》中有大量关于头饰的描绘,头饰作为女子生活中缺一不可的日常用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髻作为头饰的一种,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彰显阶级结构,展现明代社会生活的百态。本文从《金瓶梅》文本出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专著,探寻在《金瓶梅》中?髻的象征作用以及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特色等方面的作用,展现了明代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金瓶梅》;?髻;社会生活   【中图分类号】I
期刊
【摘要】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本文针对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发展现状以及开发利用策略进行设计探究,提出传承和保护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手工艺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9-00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设计行业也获得了极为明显的进步,在快速发展的当下,兼顾创新的时候,也应该意识到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统图形元素的有效融入,使其具有极强生命力的时候,也应该将文化的艺术性和传统性考虑在内,着重体现民族文化的精髓。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接着重点从汉字图形、吉祥图案和图案色彩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运用策略,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我國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这种多民族的局面追溯到古代便已经出现了。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北方很多少数民族创造了自身特有的历史文化,这些文化与汉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就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进行了简单的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  【中图分类号】K28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戏剧表演在国内文艺界中的地位显著,是一种传统艺术门类,集合戏曲、歌舞和表演艺术等于一身。所谓的戏剧表演,是依据剧本的内容,在戏曲编排者指导下,塑造出富于鲜明个性、真实、典型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致力于探究戏剧表演程式與人物塑造的关系,首先指明戏剧表演程式地位,通过分析戏剧表演艺术的主要特征,结合起学习与革新途径,最终详细地阐明人物塑造和戏剧表演程式化间的关系,以期能够实现舞台表演效果最优化。
期刊
【摘要】贵州省六盘水市少数民族众多,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苗族蜡染在这里世代传承,保存较为完好。在文化旅游背景下,六盘水苗族蜡染在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开发方面面临新的机遇,在现代社会中不同传承主体对苗族蜡染的传承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承担起民族文化传承的使命。  【关键词】文化旅游;苗族蜡染;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沂蒙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在文化强国背景下,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予以创新开发。要加大保护力度,形成品质高、形态新的红色文化资源特色;要深度挖掘其文化价值,发挥品牌效益;要创新开发形式、传播机制,扩大影响力;要以文旅融合为契机,助推红色研学。全面提升沂蒙红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当地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焕发活力与生机。  【关键词】沂蒙文化;红色文化;产业化;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