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孩子从出生到离开父母能独立生活,少说也要和父母生活20多年的漫长时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孩子基本上是和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家庭的两个支柱——父亲和母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这就是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的未来首先是家长来设计,其次才是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影响。
我国历来都重视家庭教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是家庭教育的佳话。诸葛亮的《诫子书》,严之推的《严氏家训》,朱熹的《朱子治家格言》都是家庭教育的佳作,他们千古流传,启迪后人。
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为人父亲也有十多个年头。在家庭和学校,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我的职责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学校里,都要首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在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交往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个负责任的家长,这话说出来一点也不过分。
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行得端,走得正,有理想、有抱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学习;相反,有的学生却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些恶习如果不摒弃,将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一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他的心灵世界是一张纯洁的纸,他的行为习惯是一片没有被众人踩踏的洁净的雪地,谁去描绘这美好的图景,谁去指点他在雪地上踩出自己的人生足迹,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深思的问题。
在《中国家长该向西方学什么》一文中有一个观点说: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中的是日常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的家长往往脱离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实际,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这一观点包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做人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在《人性论》一文中指出:每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带有一些强弱不等的感情。他之所以变成对自己,或对他人有益或有害,乃是由于环境把他引向善或恶,也就是说,乃是由于人们给他的教育,他所见到的榜样,他所听到的言语,他经常接触的人,他所养成的习惯。我们从霍尔巴赫的观点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家长的榜样,家长的言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引领的作用。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尤其是在吃饭喂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变成家里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相反,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使孩子终身受益。
坏习惯一旦形成,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将很难改变,会使孩子终身受其害。因此儿童应及早好好训练,确实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一只瓶子新的时候,沾染的气味是可以保持很久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早期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以便用这一时期形成的好习惯,促进孩子认知、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终身持续发展,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那么他成为一个社会人之后就是一个鲜活、健康的社会细胞分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到了学校里,教师需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所以陶行知先生就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卡尔·威特是德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卡尔,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八九岁时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然而,谁会相信,这样一个禀赋极高的孩子出生后并未表现出怎样聪明,相反却被认为是痴呆儿。奇迹的发生全在他父亲的教子有方。卡尔·威特为了培养孩子“探究”的习惯,经常陪儿子散步。有时是采一朵野花,与儿子一起研究野花的生长特点,有时是在花园里捉住一个小虫,教给儿子有关昆虫的知识,有时会拾起一块石头,给孩子讲石头的组成成分。正是如此,小卡尔养成了探究的习惯,日后成为杰出人物。
教育孩子先从母亲开始。 历史上的伟人都拥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母亲只关心孩子的健康,而忽略孩子的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那就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卡尔·威特说,小卡尔的母亲勇敢和快乐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儿子,使儿子后来步入社会时,即使遇到困难,也无所畏惧,永不失望。卡尔·威特认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作法有失天性。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我们说“十年养一习”,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们没有理由以忙来逃避责任。不久前,报刊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家庭,为了培养女儿勤奋学习的习惯,父母装穷,直到女儿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考上重点大学,他们才“原形毕露”。试想,此种苦心天地能不为之动容?
常言道:“三岁看老”。的确是这样,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与他小时候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家庭中有四、五个大人宠爱着,一味的娇惯孩子致使孩子养成了各种不好的行为习惯。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
天下之大,众生芸芸,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成功,那么,你就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吧!
我国历来都重视家庭教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是家庭教育的佳话。诸葛亮的《诫子书》,严之推的《严氏家训》,朱熹的《朱子治家格言》都是家庭教育的佳作,他们千古流传,启迪后人。
我从事教育工作二十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为人父亲也有十多个年头。在家庭和学校,我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我的职责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不管是在家庭里还是在学校里,都要首先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在与学生及学生家长的交往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个负责任的家长,这话说出来一点也不过分。
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行得端,走得正,有理想、有抱负,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自主学习;相反,有的学生却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这些恶习如果不摒弃,将会影响学生的终生发展。一个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他的心灵世界是一张纯洁的纸,他的行为习惯是一片没有被众人踩踏的洁净的雪地,谁去描绘这美好的图景,谁去指点他在雪地上踩出自己的人生足迹,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深思的问题。
在《中国家长该向西方学什么》一文中有一个观点说: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中的是日常行为与习惯的培养。而我国的家长往往脱离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实际,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这一观点包含着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做人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
法国哲学家霍尔巴赫在《人性论》一文中指出:每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候,都带有一些强弱不等的感情。他之所以变成对自己,或对他人有益或有害,乃是由于环境把他引向善或恶,也就是说,乃是由于人们给他的教育,他所见到的榜样,他所听到的言语,他经常接触的人,他所养成的习惯。我们从霍尔巴赫的观点来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家长的榜样,家长的言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引领的作用。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尤其是在吃饭喂饭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变成家里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相反,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身心的健康、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它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孩子的一生,使孩子终身受益。
坏习惯一旦形成,没有十倍、百倍的力量将很难改变,会使孩子终身受其害。因此儿童应及早好好训练,确实是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因为一只瓶子新的时候,沾染的气味是可以保持很久的。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人生的第一课堂,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方面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早期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培养孩子各种良好的习惯,以便用这一时期形成的好习惯,促进孩子认知、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终身持续发展,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接受到良好、全面的教育,那么他成为一个社会人之后就是一个鲜活、健康的社会细胞分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6岁之前是人格陶冶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势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若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坏了不易变。这些儿童到了学校里,教师需尽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真是事倍功半。”所以陶行知先生就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卡尔·威特是德国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卡尔·威特的儿子小卡尔,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八九岁时能自由运用六国语言,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然而,谁会相信,这样一个禀赋极高的孩子出生后并未表现出怎样聪明,相反却被认为是痴呆儿。奇迹的发生全在他父亲的教子有方。卡尔·威特为了培养孩子“探究”的习惯,经常陪儿子散步。有时是采一朵野花,与儿子一起研究野花的生长特点,有时是在花园里捉住一个小虫,教给儿子有关昆虫的知识,有时会拾起一块石头,给孩子讲石头的组成成分。正是如此,小卡尔养成了探究的习惯,日后成为杰出人物。
教育孩子先从母亲开始。 历史上的伟人都拥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母亲只关心孩子的健康,而忽略孩子的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那就是错误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卡尔·威特说,小卡尔的母亲勇敢和快乐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儿子,使儿子后来步入社会时,即使遇到困难,也无所畏惧,永不失望。卡尔·威特认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作法有失天性。
古人云“十年磨一剑”,我们说“十年养一习”,为了孩子的前途,我们没有理由以忙来逃避责任。不久前,报刊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拥有巨额财富的家庭,为了培养女儿勤奋学习的习惯,父母装穷,直到女儿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并考上重点大学,他们才“原形毕露”。试想,此种苦心天地能不为之动容?
常言道:“三岁看老”。的确是这样,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与他小时候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当今独生子女的时代,家庭中有四、五个大人宠爱着,一味的娇惯孩子致使孩子养成了各种不好的行为习惯。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
天下之大,众生芸芸,为人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成功,那么,你就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