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深入贯彻与落实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和要求,论文试图从文件释放的新理念、落实文件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和保障措施三个层面展开论述,以期帮助广大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在未来的发展中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着力点,力争将文件描述的蓝图转变成现实,推动中小学图书馆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开放 多元 融合 中小学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 发展理念
分类号 G258.69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6.002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d implement“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Work of Librar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New Period” issu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Radio and Television jointly,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document in three aspects: the new concept released from the document, psychological block which should be overcom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cument and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so as to help clearing up the thoughts of library professional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pecify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focus, transforming the blueprint in the document into reality,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ibraries.
Keywords Open. Diversity. Fus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ibrary. Librar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ncept.
2015年5月2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家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这是继200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图书(室)规程(修订)》后,又一次统领全局,聚焦中小学图书馆深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在思想和内容上都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中小学图书馆文件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必将成为中小学图书馆在新时期未来发展的总目标。
1 《意见》阐释的新理念
1.1 开放,释放中小学图书馆办馆活力
中小学图书馆办馆活力主要体现在中小学图书馆的利用率上,涉及师生到馆率和文献使用率两个维度指标。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受到应试教育和以馆为本的思想束缚,使图书馆固步自封,失去了原本可以在校园里成为师生知识的伙伴、精神的导师、智慧引路人的地位,师生到馆率、文献资源使用率均呈下滑趋势,使得陷入门庭冷落的僵局。中小学图书馆唯有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勇敢地敞开封闭已久的馆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方可为中小学图书馆寻找到一条新生的发展道路。
新颁发的《意见》分别从延伸空间、扩大服务半径、拓展服务功能、充实人员队伍四个方面启迪中小学图书馆在困境中焕发生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如《意见》中指出:将中小学图书馆的地理空间由馆内延伸至馆外,触及至学校、教室、走廊等边角空间,使整个学校都成为图书馆可以使用的空间,实现师生时时阅读,处处阅读;扩大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由向本校师生开放扩大到向社会、社区及学生家长开放,通过扩大学校图书馆的受众来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壮大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通过引入志愿者,本校教师及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各类型人群,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共同参与图书馆的建设;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由单一的阅读功能,拓展到学术讲座、师生作品展示、开展教师交流活动及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功能,使图书馆与更多的师生建立联系,提高师生对图书馆的关注度,进而吸引更多师生走近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1.2 多元,夯实中小学图书馆的办馆基础
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结构的优劣及馆藏资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师生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在众多中小学图书馆调研与访谈中发现,师生在学校图书馆中查找不到自己所需的图书是师生不再愿意使用图书馆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优质而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改变由中小学图书馆单方决定图书采购的现状,建立以师生为本的资源建设体系,是中小学图书馆亟待突破的瓶颈。
《意见》分别从采购主体、采购渠道、文献载体、资源评价及资源建设格局五个方面为中小学图书馆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的资源保障体系。在采购主体上,打破以往图书馆一言堂的采购模式,积极吸纳师生、家长、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共同为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出谋划策;在采购渠道上,中小学图书馆除了常规的采购方式外,还应通过社会捐赠及收集校本资源等方式,以形成本校的特色馆藏;在文献载体上,形成实体馆藏与虚拟资源相互补充,多元统一的馆藏资源;在图书评价上,建立师生读书反馈和评议推荐制度,广泛收集师生对图书馆图书采购的意见和建议,以便随时调整采购策略,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图书采购;在图书资源建设格局上,建立起省、市、县级的中小学图书馆网络体系,不仅要在纵向上实现教育系统内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纸质与电子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还要在横向上实现与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等馆际资源的对接,从而为中小学图书馆构筑起强大的资源保障体系。 1.3 融合,突显中小学图书馆的价值
中小学图书馆立身安命之本便是实现其育人价值。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在以馆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始终立足于自身的建设环境中,管理模式、服务手段均落后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的发展需求,导致其在学校中作用发挥有限而被逐步边缘化。
新颁布的《意见》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环境打开了思路,启迪中小学图书馆需要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通过挖掘自身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实现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与图书馆行业相对接、与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相贯通、与出版领域相协调的建设环境中。如《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要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目标任务,推进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深度融合,将图书馆资源纳入到教学资源中;基本形成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格局,带动全民阅读,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加强中小学图书馆适应相关出版领域的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的执行工作,不断推进图书馆建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让中小学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更广阔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2 落实《意见》需要克服的三种心理
2.1 守旧心理
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留给师生的印象就是死板、保守,图书馆人员安于现状,工作方法、管理模式、服务内容常年累月保持不变,“以馆为本”“被动等待”“功能单一”的服务理念让中小学图书馆与学校师生的需求、期盼渐行渐远,图书馆却依然我行我素。
《意见》阐释的开放、多元、融合的理念是对中小学图书馆原先僵化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使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原有的工作状态、工作模式、工作方法面临着瓦解与崩溃,让原本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图书馆人员失去了旧有的工作环境,并与长期形成的守旧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冲突,给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笔者认为,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应坦然直面《意见》,加强中小学图书馆专业理论修养,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同行图书馆的经验与成果,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整合和利用与自身发展相关的资源与技术,按照《意见》指引的路线与方向,化繁为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改变中小学图书馆一成不变的工作作风,使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的守旧心理随着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所呈现出的新面貌、新形象得以舒展,负面情绪得以缓解,推动中小学图书馆迈上奋进的轨道。
2.2 畏缩心理
害怕困难、害怕失败、害怕承担风险与责任是实施《意见》常见的心理阻碍,也是当下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在守旧之外,影响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第二大心理因素。畏缩心理让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去了挑战自我的勇气与毅力,失去了原本可与中小学教育发展随影同行的机遇。
《意见》提出的开放、多元、融合的理念为中小学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开启了许多先前尚未涉足的领域与项目,如网络图书馆建设、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开展协作建设、为学科服务等都有待于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积极地探索与尝试,并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正确认识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风险,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贯彻和落实《意见》的精神和要求。
中小学校也需要向本校图书馆这场改革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给予中小学图书馆宽松、包容的改革氛围,使中小学校成为本校图书馆改革的实验场所,允许试错,包容失败,从而让中小学图书馆人员放下思想包袱,减少畏缩心理,进而在工作中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勇于实践,促使《意见》提出各项精神和要求逐步落地、生根,成为现实。
2.3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
中小学图书馆赖以生存的母体环境是基础教育[2],这也决定了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要紧紧围绕与贴合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然而,现实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普遍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倾向,图书馆人员一心专注于馆内建设,全然不顾教育环境的变化,致使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偏离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轨道。
新出台的《意见》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内发展的价值取向,“使图书馆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成为学校信息资源高地和师生智慧中心、成长中心、活动中心”,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全面融合于教育教学环境中,浸润于师生的需求之中,嵌入到课堂教学主阵地之中[3],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资源、人力与专业优势,开展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使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中逐渐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幕后走向前台、由边缘走向中心。
中小学图书馆在开展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本馆的建设,还要关注与中小学图书馆相关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校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教学改革、科研需求等,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入到学校的各个领域中,使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重心由馆内向馆外拓宽,由注重资源收藏向资源利用转移,由注重管理向注重服务转移。
3 落实《意见》需要的保障措施
人、财、物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保障,也是中小学图书馆再发展的关键要素,落实与《意见》相配套的人、财、物,有助于提高中小学图书馆贯彻与推进《意见》目标的达成,提升各项改革举措落实的质量。
3.1 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主体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人的关键因素。新颁布的《意见》促使中小学图书馆从内涵发展和跨界发展两个维度上进行深入地探索,无疑对中小学图书馆人员队伍的构成和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小学图书馆人员队伍构成不能局限于馆内人员,不能局限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能囿困于低学历、低职称的水平线上,而应积极构建人才梯队,各施其长,各展其职。
3.1.1 馆长
馆长,是落实《意见》的主要责任人,承担着学校图书馆工作的策划、协调、组织之责,需要具备纵观全局、注重统筹与整合各方资源、善于发挥图书馆优势的能力。在中小学校中,馆长最理想的人选是由校长担当,站在学校的高度,在学校中践行书香校园,同时也为中小学图书馆助推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3.1.2 馆员
馆员,是落实《意见》的骨干力量,承担着为师生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之职。可以通过建立资格准入制,提升入职门槛;设立中小学图书资料系列职称,给予在岗人员应有的专业地位和相应的待遇;制订专职人员配比数,保证中小学图书馆人员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实践,从而使新时期赋予中小学图书馆的职责更好地得以贯彻。
3.1.3 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是实现中小学图书馆核心服务的中坚力量[4],承担着开展学科教学和为学科教学服务双重的任务[5]。中小学校的学科馆员最合适的人选是让学科教师兼任,由图书馆和教学处加强其业务培训、实行教学管理与考核,并给予学科馆员在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优先,使学科馆员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教学与服务之中,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
3.1.4 志愿者
志愿者,是中小学图书馆充实队伍,提升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6]。中小学图书馆的志愿者可由在校师生逐渐向家长、社区、社会扩展。活动的项目可从阅读做起,通过阅读项目的引领,让志愿者了解中小学图书馆,熟悉阅读活动的推广与组织形式[7],并充分利用志愿者的口碑传播阅读活动的效果,扩大阅读活动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中,最终在全民阅读中发挥图书馆独特的作用。
3.2 财,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经济基础
财,是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充足的财力投入有利于《意见》目标的达成。中小学图书馆的财源主要包括人员收入、采购经费和图书馆建设经费等。
3.2.1 人员收入
中小学图书馆在中小学校中处于教辅地位,使得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在职称的评聘、绩效的考核都逊色于教师,甚至出现了等同于后勤人员的待遇,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新颁布的《意见》在开放、多元、融合的理念指导下,需要中小学图书馆人员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劳动的收入和付出的成本不对等时,将会使中小学图书馆人员放弃改革的念头。中小学人员的收入分配需打破教师与教辅人员二元体制的束缚,应按照岗位贡献的大小、付出的多寡、效益的高低来设定收入,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从而激发起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的内生动力,促使中小学图书馆向《意见》所要求的方向转型。
3.2.2 采购经费
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采购经费是依据上海市中小学生公用经费中列支的学生人均图书经费乘以在校学生数换算而成。据统计,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每年可支配的购书经费在10 000~60 000元不等。就目前看,这笔经费能基本满足师生对纸质图书的需求,但要建设数字图书馆,尤其是引进、开发特定阅读需求的数字资源产品,经费还捉襟见肘。因此,大幅度增加中小学图书馆可支配的数字资源采购经费,才能让中小学图书馆自主引入数字图书产品,有机会与数字资源商开发适合本校需求的数字产品,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让中小学图书馆能更好地服务于本校师生,更好地向社区、社会开放,助推书香社会的建设。
3.2.3 图书馆建设费
图书馆建设费主要用于中小学图书馆空间改建、设施设备的添置、软件的更新与维护等。中小学图书馆由于长期缺乏建设专用经费,使中小学图书馆在空间改造、设备投入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建设缓慢。增设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专项经费,采用集约化的供给方式,由市区统筹,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加强项目实施前后的监管,最大化地发挥建设经费的效益。
3.3 物,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物质保障
物是指中小学图书馆在建设中所添置的各类设施设备。中小学图书馆在开放、多元、融合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将实现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的建设格局,不断拓展图书馆功能,满足师生个性化、多样化和泛在的阅读需求。
3.3.1 实体图书馆建设
实体图书馆是中小学图书馆的主阵地。开展实体图书馆的建设首先要配足配齐书架、书橱、报架、阅览桌椅等常规物件,并在颜色、形状、高度、大小的选取上满足师生良好视觉效应和舒适的阅读需要。其次,在开放理念指导下的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将得到拓展,中小学图书馆还需增配电子白板、投影仪、音响、电子屏等满足中小学图书馆多功能的发展需要。再次,为突显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小学图书馆还需充分利用墙体、墙角、桌面等空间配置字画、名人名言、花草、艺术品、沙发、空调等以更好吸引师生来馆阅读。
3.3.2 虚拟图书馆建设
虚拟图书馆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满足师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中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首先需要建设流畅的网络环境,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施;其次,配备满足需求的电子阅览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IPAD等实现在线或移动阅读;再次,增设用于师生自助服务的终端,如电子触摸屏、电子书借阅机、打印机等为师生提供使用虚拟图书馆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师生多样化的阅读需要[8]。
4 结语
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家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所折射出开放、多元、融合的发展理念将使中小学图书馆由原先在馆中办馆的模式向在学校中办馆、社会中办馆的模式转型,必将对中小学图书馆原有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产生深刻地影响与变化。中小学图书馆唯有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状态,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深刻领会《意见》所蕴含的理念,用新的理念统一思想、指导行动,克服思想上、心理上的不适应期,以扎实的专业理论、宽广的视角、勇于探索的精神,把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成为与现代中小学教育相匹配、与图书馆行业相融合,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社会化转型,助推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目标的达成。
各级政府、机关团体、学校也要在这场触及中小学图书馆深层次的转型与改革的进程中,积极地为中小学图书馆创设条件,加强顶层设计,促进相关领域的协调与沟通,切实保障中小学图书馆人、财、物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再上台阶保驾护航[9]。
参考文献:
[ 1 ] 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EB/OL].[2015-05-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moe_1793/201505./t20150520_189496.html.
[ 2 ] 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250.
[ 3 ] 罗亚泓.国内外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研究及主要观点[J].
图书情报工作,2014(6):124-129.
[ 4 ] 许思茵.国内外学科馆员制度比较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65-66.
[ 5 ] 李金芳.美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11):75-79.
[ 6 ] 白兴勇.关于图书馆志愿者的理论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5(2):40-45.
[ 7 ] 张丽萍,王延萍,杨琳,等.基于行业视角的图书馆志愿者行为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3):90-94.
[ 8 ] 魏大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十三五”规划思考[J]. 图书馆杂志,2015(6):10-16.
[ 9 ] 柯平.图书馆战略管理.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10-12.
吴 玥 上海市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图书情报中心主任、馆员。上海,200070。
(收稿日期:2015-12-10 编校:刘 明)
关键词 开放 多元 融合 中小学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 发展理念
分类号 G258.69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6.06.002
Abstract In order to carry out and implement“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Work of Librar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New Period” issued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of Culture and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Radio and Television jointly,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document in three aspects: the new concept released from the document, psychological block which should be overcom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cument and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so as to help clearing up the thoughts of library professional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pecify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focus, transforming the blueprint in the document into reality,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ibraries.
Keywords Open. Diversity. Fusi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ibrary. Library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concept.
2015年5月20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家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这是继200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图书(室)规程(修订)》后,又一次统领全局,聚焦中小学图书馆深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在思想和内容上都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中小学图书馆文件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必将成为中小学图书馆在新时期未来发展的总目标。
1 《意见》阐释的新理念
1.1 开放,释放中小学图书馆办馆活力
中小学图书馆办馆活力主要体现在中小学图书馆的利用率上,涉及师生到馆率和文献使用率两个维度指标。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受到应试教育和以馆为本的思想束缚,使图书馆固步自封,失去了原本可以在校园里成为师生知识的伙伴、精神的导师、智慧引路人的地位,师生到馆率、文献资源使用率均呈下滑趋势,使得陷入门庭冷落的僵局。中小学图书馆唯有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勇敢地敞开封闭已久的馆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方可为中小学图书馆寻找到一条新生的发展道路。
新颁发的《意见》分别从延伸空间、扩大服务半径、拓展服务功能、充实人员队伍四个方面启迪中小学图书馆在困境中焕发生机,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如《意见》中指出:将中小学图书馆的地理空间由馆内延伸至馆外,触及至学校、教室、走廊等边角空间,使整个学校都成为图书馆可以使用的空间,实现师生时时阅读,处处阅读;扩大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范围,由向本校师生开放扩大到向社会、社区及学生家长开放,通过扩大学校图书馆的受众来提高图书馆的利用率;壮大图书馆专业人员队伍,通过引入志愿者,本校教师及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各类型人群,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专业特长,共同参与图书馆的建设;拓宽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由单一的阅读功能,拓展到学术讲座、师生作品展示、开展教师交流活动及师生信息素养培养等功能,使图书馆与更多的师生建立联系,提高师生对图书馆的关注度,进而吸引更多师生走近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1.2 多元,夯实中小学图书馆的办馆基础
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结构的优劣及馆藏资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师生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在众多中小学图书馆调研与访谈中发现,师生在学校图书馆中查找不到自己所需的图书是师生不再愿意使用图书馆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优质而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改变由中小学图书馆单方决定图书采购的现状,建立以师生为本的资源建设体系,是中小学图书馆亟待突破的瓶颈。
《意见》分别从采购主体、采购渠道、文献载体、资源评价及资源建设格局五个方面为中小学图书馆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式的资源保障体系。在采购主体上,打破以往图书馆一言堂的采购模式,积极吸纳师生、家长、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共同为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出谋划策;在采购渠道上,中小学图书馆除了常规的采购方式外,还应通过社会捐赠及收集校本资源等方式,以形成本校的特色馆藏;在文献载体上,形成实体馆藏与虚拟资源相互补充,多元统一的馆藏资源;在图书评价上,建立师生读书反馈和评议推荐制度,广泛收集师生对图书馆图书采购的意见和建议,以便随时调整采购策略,更有针对性地实施图书采购;在图书资源建设格局上,建立起省、市、县级的中小学图书馆网络体系,不仅要在纵向上实现教育系统内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纸质与电子资源的共建与共享,还要在横向上实现与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等馆际资源的对接,从而为中小学图书馆构筑起强大的资源保障体系。 1.3 融合,突显中小学图书馆的价值
中小学图书馆立身安命之本便是实现其育人价值。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在以馆为本的理念指导下,始终立足于自身的建设环境中,管理模式、服务手段均落后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师生的发展需求,导致其在学校中作用发挥有限而被逐步边缘化。
新颁布的《意见》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环境打开了思路,启迪中小学图书馆需要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通过挖掘自身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实现与学校教育教学相融合,与图书馆行业相对接、与社会文化服务体系相贯通、与出版领域相协调的建设环境中。如《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图书馆要围绕深化课程改革目标任务,推进图书馆与学科教学有效结合,深度融合,将图书馆资源纳入到教学资源中;基本形成中小学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格局,带动全民阅读,助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加强中小学图书馆适应相关出版领域的行业标准和业务规范的执行工作,不断推进图书馆建设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让中小学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更广阔的发展领域和空间。
2 落实《意见》需要克服的三种心理
2.1 守旧心理
长期以来,中小学图书馆留给师生的印象就是死板、保守,图书馆人员安于现状,工作方法、管理模式、服务内容常年累月保持不变,“以馆为本”“被动等待”“功能单一”的服务理念让中小学图书馆与学校师生的需求、期盼渐行渐远,图书馆却依然我行我素。
《意见》阐释的开放、多元、融合的理念是对中小学图书馆原先僵化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使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原有的工作状态、工作模式、工作方法面临着瓦解与崩溃,让原本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图书馆人员失去了旧有的工作环境,并与长期形成的守旧心理形成了强烈的冲突,给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压力。笔者认为,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应坦然直面《意见》,加强中小学图书馆专业理论修养,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同行图书馆的经验与成果,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整合和利用与自身发展相关的资源与技术,按照《意见》指引的路线与方向,化繁为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改变中小学图书馆一成不变的工作作风,使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的守旧心理随着中小学图书馆发展所呈现出的新面貌、新形象得以舒展,负面情绪得以缓解,推动中小学图书馆迈上奋进的轨道。
2.2 畏缩心理
害怕困难、害怕失败、害怕承担风险与责任是实施《意见》常见的心理阻碍,也是当下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在守旧之外,影响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第二大心理因素。畏缩心理让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失去了挑战自我的勇气与毅力,失去了原本可与中小学教育发展随影同行的机遇。
《意见》提出的开放、多元、融合的理念为中小学图书馆今后的发展开启了许多先前尚未涉足的领域与项目,如网络图书馆建设、与其他类型图书馆开展协作建设、为学科服务等都有待于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积极地探索与尝试,并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正确认识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风险,化解各种矛盾与冲突,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贯彻和落实《意见》的精神和要求。
中小学校也需要向本校图书馆这场改革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给予中小学图书馆宽松、包容的改革氛围,使中小学校成为本校图书馆改革的实验场所,允许试错,包容失败,从而让中小学图书馆人员放下思想包袱,减少畏缩心理,进而在工作中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勇于实践,促使《意见》提出各项精神和要求逐步落地、生根,成为现实。
2.3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
中小学图书馆赖以生存的母体环境是基础教育[2],这也决定了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要紧紧围绕与贴合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然而,现实中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普遍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倾向,图书馆人员一心专注于馆内建设,全然不顾教育环境的变化,致使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偏离了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轨道。
新出台的《意见》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内发展的价值取向,“使图书馆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成为学校信息资源高地和师生智慧中心、成长中心、活动中心”,这就要求中小学图书馆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全面融合于教育教学环境中,浸润于师生的需求之中,嵌入到课堂教学主阵地之中[3],发挥中小学图书馆的资源、人力与专业优势,开展个性化、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使中小学图书馆在学校中逐渐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幕后走向前台、由边缘走向中心。
中小学图书馆在开展工作中,不仅要关注本馆的建设,还要关注与中小学图书馆相关领域的发展,还要关注学校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教学改革、科研需求等,以主人翁的姿态深入到学校的各个领域中,使中小学图书馆的工作重心由馆内向馆外拓宽,由注重资源收藏向资源利用转移,由注重管理向注重服务转移。
3 落实《意见》需要的保障措施
人、财、物是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保障,也是中小学图书馆再发展的关键要素,落实与《意见》相配套的人、财、物,有助于提高中小学图书馆贯彻与推进《意见》目标的达成,提升各项改革举措落实的质量。
3.1 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主体
任何改革都离不开人的关键因素。新颁布的《意见》促使中小学图书馆从内涵发展和跨界发展两个维度上进行深入地探索,无疑对中小学图书馆人员队伍的构成和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小学图书馆人员队伍构成不能局限于馆内人员,不能局限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能囿困于低学历、低职称的水平线上,而应积极构建人才梯队,各施其长,各展其职。
3.1.1 馆长
馆长,是落实《意见》的主要责任人,承担着学校图书馆工作的策划、协调、组织之责,需要具备纵观全局、注重统筹与整合各方资源、善于发挥图书馆优势的能力。在中小学校中,馆长最理想的人选是由校长担当,站在学校的高度,在学校中践行书香校园,同时也为中小学图书馆助推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建设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3.1.2 馆员
馆员,是落实《意见》的骨干力量,承担着为师生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之职。可以通过建立资格准入制,提升入职门槛;设立中小学图书资料系列职称,给予在岗人员应有的专业地位和相应的待遇;制订专职人员配比数,保证中小学图书馆人员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开展实践,从而使新时期赋予中小学图书馆的职责更好地得以贯彻。
3.1.3 学科馆员
学科馆员,是实现中小学图书馆核心服务的中坚力量[4],承担着开展学科教学和为学科教学服务双重的任务[5]。中小学校的学科馆员最合适的人选是让学科教师兼任,由图书馆和教学处加强其业务培训、实行教学管理与考核,并给予学科馆员在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优先,使学科馆员放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科教学与服务之中,提升学科教学的质量。
3.1.4 志愿者
志愿者,是中小学图书馆充实队伍,提升服务能力的有效路径[6]。中小学图书馆的志愿者可由在校师生逐渐向家长、社区、社会扩展。活动的项目可从阅读做起,通过阅读项目的引领,让志愿者了解中小学图书馆,熟悉阅读活动的推广与组织形式[7],并充分利用志愿者的口碑传播阅读活动的效果,扩大阅读活动的影响力,从而带动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到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中,最终在全民阅读中发挥图书馆独特的作用。
3.2 财,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经济基础
财,是中小学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充足的财力投入有利于《意见》目标的达成。中小学图书馆的财源主要包括人员收入、采购经费和图书馆建设经费等。
3.2.1 人员收入
中小学图书馆在中小学校中处于教辅地位,使得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在职称的评聘、绩效的考核都逊色于教师,甚至出现了等同于后勤人员的待遇,严重挫伤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新颁布的《意见》在开放、多元、融合的理念指导下,需要中小学图书馆人员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当劳动的收入和付出的成本不对等时,将会使中小学图书馆人员放弃改革的念头。中小学人员的收入分配需打破教师与教辅人员二元体制的束缚,应按照岗位贡献的大小、付出的多寡、效益的高低来设定收入,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从而激发起中小学图书馆人员的内生动力,促使中小学图书馆向《意见》所要求的方向转型。
3.2.2 采购经费
以上海为例,目前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图书采购经费是依据上海市中小学生公用经费中列支的学生人均图书经费乘以在校学生数换算而成。据统计,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每年可支配的购书经费在10 000~60 000元不等。就目前看,这笔经费能基本满足师生对纸质图书的需求,但要建设数字图书馆,尤其是引进、开发特定阅读需求的数字资源产品,经费还捉襟见肘。因此,大幅度增加中小学图书馆可支配的数字资源采购经费,才能让中小学图书馆自主引入数字图书产品,有机会与数字资源商开发适合本校需求的数字产品,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让中小学图书馆能更好地服务于本校师生,更好地向社区、社会开放,助推书香社会的建设。
3.2.3 图书馆建设费
图书馆建设费主要用于中小学图书馆空间改建、设施设备的添置、软件的更新与维护等。中小学图书馆由于长期缺乏建设专用经费,使中小学图书馆在空间改造、设备投入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建设缓慢。增设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专项经费,采用集约化的供给方式,由市区统筹,以项目申报的形式,加强项目实施前后的监管,最大化地发挥建设经费的效益。
3.3 物,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物质保障
物是指中小学图书馆在建设中所添置的各类设施设备。中小学图书馆在开放、多元、融合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将实现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并存的建设格局,不断拓展图书馆功能,满足师生个性化、多样化和泛在的阅读需求。
3.3.1 实体图书馆建设
实体图书馆是中小学图书馆的主阵地。开展实体图书馆的建设首先要配足配齐书架、书橱、报架、阅览桌椅等常规物件,并在颜色、形状、高度、大小的选取上满足师生良好视觉效应和舒适的阅读需要。其次,在开放理念指导下的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将得到拓展,中小学图书馆还需增配电子白板、投影仪、音响、电子屏等满足中小学图书馆多功能的发展需要。再次,为突显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小学图书馆还需充分利用墙体、墙角、桌面等空间配置字画、名人名言、花草、艺术品、沙发、空调等以更好吸引师生来馆阅读。
3.3.2 虚拟图书馆建设
虚拟图书馆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满足师生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中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首先需要建设流畅的网络环境,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施;其次,配备满足需求的电子阅览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IPAD等实现在线或移动阅读;再次,增设用于师生自助服务的终端,如电子触摸屏、电子书借阅机、打印机等为师生提供使用虚拟图书馆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师生多样化的阅读需要[8]。
4 结语
由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家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所折射出开放、多元、融合的发展理念将使中小学图书馆由原先在馆中办馆的模式向在学校中办馆、社会中办馆的模式转型,必将对中小学图书馆原有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产生深刻地影响与变化。中小学图书馆唯有正确认识自身的发展状态,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深刻领会《意见》所蕴含的理念,用新的理念统一思想、指导行动,克服思想上、心理上的不适应期,以扎实的专业理论、宽广的视角、勇于探索的精神,把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成为与现代中小学教育相匹配、与图书馆行业相融合,实现中小学图书馆社会化转型,助推学习型社会和书香社会目标的达成。
各级政府、机关团体、学校也要在这场触及中小学图书馆深层次的转型与改革的进程中,积极地为中小学图书馆创设条件,加强顶层设计,促进相关领域的协调与沟通,切实保障中小学图书馆人、财、物的落实,加强监督检查,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工作再上台阶保驾护航[9]。
参考文献:
[ 1 ] 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EB/OL].[2015-05-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moe_1793/201505./t20150520_189496.html.
[ 2 ] 吴建中.转型与超越:无所不在的图书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250.
[ 3 ] 罗亚泓.国内外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研究及主要观点[J].
图书情报工作,2014(6):124-129.
[ 4 ] 许思茵.国内外学科馆员制度比较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65-66.
[ 5 ] 李金芳.美国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典型案例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2(11):75-79.
[ 6 ] 白兴勇.关于图书馆志愿者的理论分析[J].图书馆杂志,2015(2):40-45.
[ 7 ] 张丽萍,王延萍,杨琳,等.基于行业视角的图书馆志愿者行为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3):90-94.
[ 8 ] 魏大威.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十三五”规划思考[J]. 图书馆杂志,2015(6):10-16.
[ 9 ] 柯平.图书馆战略管理.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10-12.
吴 玥 上海市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图书情报中心主任、馆员。上海,200070。
(收稿日期:2015-12-10 编校: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