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中年级是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既不能停滞于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也不能要求过高,只有循序渐进,在指导学生写好每个单元一次作文之外,还应该借助教材,留心生活,结合实际为学生精心设计一些富有情趣、难易适度的片段训练,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步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片段仿写训练呢?
一、根据文本中某些自然段的句式表达,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寻找课文中在遣词造句,修辞方法等方面有特色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感受语言魅力,然后进行仿写。如在教学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捞铁牛》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船……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又请熟悉水性的人……”这一段就有“先……然后……再……又……”这一句式,具体的写出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程序。学完课文后,组织学生完成一件事,如进行植树活动,要求学生学习这种表现手法,把植树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就形成了一篇优美的作文片段。
二、认识文章段式结构,进行仿写训练
一篇课文有很多的片段,不是每个片段都要进行仿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有明显特点的片段进行仿写。如教学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张衡》,有一片段原文是这样的:“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顶上有凸起的盖,四周铸有八条龙,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着八只铜铸成的蛤蟆,仰着头,张着嘴,对准上面的龙嘴。要是哪个地区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就会张开嘴巴,吐出铜球。铜球当啷一声,正好落在蛤蟆的嘴里。人们听了,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这个片段就有明显的特点,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地动仪的构造:形状像大酒坛(整体),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介绍,最后再讲地动仪的用途。选择这样的片段进行仿写,介绍一种物品。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有个漂亮的文具盒,是用铁皮围成的。它是一个长方体形的文具盒,整个文具盒的颜色是浅绿色的,盒面上的图案非常的精美:两只可爱的小猪正在睡懒觉,盒面右下角写有英文“PENCIL BOX”等字眼。盒里面有钢笔、铅笔、圆珠笔,还有三角板、尺子等文具,有了这个文具盒,我的文具就不会丢三落四,我需要用到铅笔时,打开文具盒就能找到了。它每天陪伴着我一起学习,有了它,我在学习上使用一些学具方便多了,它是我的好朋友,我很喜欢它,也很爱护它。段落是篇章的雏形,学生能把段写好,也就为写篇章的成功打好了基础。
三、围绕训练重点,仿写具有特点的片段
学完某篇课文,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某一特色片段,让学生体会,再进行迁移训练。如教学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翠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部位的顺序叙述非常的清楚:它分爪、颜色、眼睛和嘴四部份分别写了翠鸟的外形。在写颜色时,又分别写了头上、背上、腹部的羽毛各是什么颜色。根据写作特点,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仿写,经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构段的规律,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读文中认识文章结构,培养迁移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使选好了片段,如果教师不注意去指导,简单地让学生仿写,那么也起不到提高写作的效果。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结构在写法上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的表达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下列三种:一是总—分式,即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分述;二是总—分—总式,既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分述,最后进一步概括说明,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三是分—总式,既是具体分述,后概括介绍。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的结构方式来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动起笔来就有章可循了。如教学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庐山的云雾》就是一篇按“总—分”的结构来写景的文章,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再分述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教学时,我让学生理清总分关系后,要求学生仿照这篇文章的布局谋篇的方法写家乡的一处景物。通过如此仿写,避免了学生初学写作不知从何下笔的茫然,激发了学生尝试写作的兴趣。
五、时间发展顺序的仿写
比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以诗一般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的诱人景色。在指导学生仿写这些段落时,要提前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然后组织学生在班上互相说一说体会,最后进行仿写。当然结构特点也可以按“早晨、黄昏、夜景”或“春、夏、秋、冬”等多种形式来写,只要观察仔细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段落。
当然,进行片段训练的仿写方法远不止这些,以上所谈的只是本人在教学中一些粗浅的尝试罢了,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转折点。这个时期,教师必须抓好片段训练这一过渡性的作文教学,为高年级作文的布局谋篇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老师能成功地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以阅读为手段,以培养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取法于课文,运用于写作,就能在作文实践中为中年级作文仿写点亮一盏灯。
一、根据文本中某些自然段的句式表达,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寻找课文中在遣词造句,修辞方法等方面有特色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感受语言魅力,然后进行仿写。如在教学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捞铁牛》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然后让人准备了两只很大的船……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又请熟悉水性的人……”这一段就有“先……然后……再……又……”这一句式,具体的写出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程序。学完课文后,组织学生完成一件事,如进行植树活动,要求学生学习这种表现手法,把植树的过程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就形成了一篇优美的作文片段。
二、认识文章段式结构,进行仿写训练
一篇课文有很多的片段,不是每个片段都要进行仿写,而是需要精心地选择有明显特点的片段进行仿写。如教学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张衡》,有一片段原文是这样的:“地动仪用铜铸成,形状像大酒坛。顶上有凸起的盖,四周铸有八条龙,龙头对准八个方向,每条龙的嘴里含着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着八只铜铸成的蛤蟆,仰着头,张着嘴,对准上面的龙嘴。要是哪个地区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就会张开嘴巴,吐出铜球。铜球当啷一声,正好落在蛤蟆的嘴里。人们听了,就知道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这个片段就有明显的特点,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了地动仪的构造:形状像大酒坛(整体),然后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分别介绍,最后再讲地动仪的用途。选择这样的片段进行仿写,介绍一种物品。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我有个漂亮的文具盒,是用铁皮围成的。它是一个长方体形的文具盒,整个文具盒的颜色是浅绿色的,盒面上的图案非常的精美:两只可爱的小猪正在睡懒觉,盒面右下角写有英文“PENCIL BOX”等字眼。盒里面有钢笔、铅笔、圆珠笔,还有三角板、尺子等文具,有了这个文具盒,我的文具就不会丢三落四,我需要用到铅笔时,打开文具盒就能找到了。它每天陪伴着我一起学习,有了它,我在学习上使用一些学具方便多了,它是我的好朋友,我很喜欢它,也很爱护它。段落是篇章的雏形,学生能把段写好,也就为写篇章的成功打好了基础。
三、围绕训练重点,仿写具有特点的片段
学完某篇课文,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某一特色片段,让学生体会,再进行迁移训练。如教学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翠鸟》一文的第一自然段,部位的顺序叙述非常的清楚:它分爪、颜色、眼睛和嘴四部份分别写了翠鸟的外形。在写颜色时,又分别写了头上、背上、腹部的羽毛各是什么颜色。根据写作特点,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进行仿写,经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构段的规律,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学法指导,让学生在读文中认识文章结构,培养迁移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使选好了片段,如果教师不注意去指导,简单地让学生仿写,那么也起不到提高写作的效果。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结构在写法上的表达方式。文章结构的表达方式很多,常见的有下列三种:一是总—分式,即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分述;二是总—分—总式,既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分述,最后进一步概括说明,起到前后呼应的效果;三是分—总式,既是具体分述,后概括介绍。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的结构方式来教学生,使学生对课文结构有了感性认识,动起笔来就有章可循了。如教学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庐山的云雾》就是一篇按“总—分”的结构来写景的文章,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再分述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教学时,我让学生理清总分关系后,要求学生仿照这篇文章的布局谋篇的方法写家乡的一处景物。通过如此仿写,避免了学生初学写作不知从何下笔的茫然,激发了学生尝试写作的兴趣。
五、时间发展顺序的仿写
比如,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作者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以诗一般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小兴安岭的诱人景色。在指导学生仿写这些段落时,要提前布置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然后组织学生在班上互相说一说体会,最后进行仿写。当然结构特点也可以按“早晨、黄昏、夜景”或“春、夏、秋、冬”等多种形式来写,只要观察仔细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段落。
当然,进行片段训练的仿写方法远不止这些,以上所谈的只是本人在教学中一些粗浅的尝试罢了,中年级作文教学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转折点。这个时期,教师必须抓好片段训练这一过渡性的作文教学,为高年级作文的布局谋篇打下坚实的基础。只要老师能成功地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结合,以阅读为手段,以培养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为目的,取法于课文,运用于写作,就能在作文实践中为中年级作文仿写点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