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认为,要营造良好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就要营造舒适的环境氛围,精选生物教学内容,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多运用鼓励性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教师的爱是最核心的因素。只要教师心中有对学生的爱、有对教育工作的爱,就会用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精心设计教学、尽心呵护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 生物课堂 环境氛围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 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氛,虽然这种气氛并不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情绪和效果。
不同的课堂,教学氛围也不同,有的安静,有的热闹,有的和谐,有的杂乱。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受到学生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但主导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教育机智、性格品质、教学风格和课堂管理方法等都会对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实,营造一个完美的生物课堂氛围,要下的工夫不亚于谱写一首辉煌的乐章。
一、悠扬的基调——营造舒适的环境氛围
基调,指作品中主要的音调,一般用它开始或结束。课堂环境是构建课堂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因素。不同的课堂环境会对师生的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愉快地接受知识。为此,我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深入到班级之中,了解他们的班级文化和班级奋斗目标,认同他们的班级文化,爱他们的班级。另一方面,让班级文化融入到生物学的教学之中,成为育人环境的一部分。这样,我就是他们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如同他们的兄长,这无形之中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对我产生了亲切感。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快乐、很轻松,接受知识也容易了许多。此外,我还根据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控制教学节奏和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的课堂交往和参与更积极、更广泛,使生物课堂教学更有生机;尽量使用多媒体等设施进行教学辅助。这样课堂容量大、效率高,还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上营造“爱”的氛围是很重要的,因为爱是有感染性的。只有你先“爱”学生了,学生才会喜欢你,进而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在教学中,我始终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和欢乐气氛中学习,能有效地消除他们学习生物的心理障碍,同时让所谓的“小学科”获得学生更多的关注。
二、精彩的咏叹调——精选生物教学内容
咏叹调,这是一种配有伴奏的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以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演唱者感情的独唱曲,在课堂中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的选择与处理,它在课堂中是主体。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很多生活中的现象与生物学科知识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城市绿化中植物的最适宜密度、无籽西瓜、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不吃的饭菜为什么可以放冰箱里保存,等等。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活、联系实际,就一定能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兴趣更浓厚。
认知学习理论都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构造合适的问题情境,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一般原理,用布鲁纳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老师则要教会学生学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以及元认知能力。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必须把教材当做范例,精选“知识”,使知识真正进入学生视界。只有学生喜欢的知识、乐于接受和感悟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为此,我依照课程标准、中考指南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联系生活,精心选择授课内容,力求授课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渐渐地,学生对这门课就有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的欲望,这样就能逐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门课的学习中来。比如,在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一段时,我尽量列举学生生活中的例子,问他们:你们家里吃的食品中是否有转基因产品,它们安全吗?让他们课外到超市寻找转基因产品,并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也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再比如,在讲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我问同学们,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吃的桃子是果实的哪一部分,很多同学对吃的部分是果皮感到不理解。其实,他们将生物学上的“果皮”概念与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的“果皮”混为一谈了。
三、活泼的奏鸣曲——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好奇心、兴趣转变为做好生物实验的动力。因此,我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入手,在“兴趣”的协助下,让生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生物实验要有目的,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要设计试验方案、最后得出结论等。如实验:食醋能不能使鱼刺变软?人们认为吃鱼不小心被鱼刺卡住喉咙时,喝醋能使鱼刺变软。是不是这样的呢?同学们按要求设计了试验,按时间段及鱼刺的软硬程度,做了观察记录。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醋使鱼刺变软的速度很慢。可见被鱼刺卡住喉咙时,喝醋不能使鱼刺变软。同学们认为鱼刺卡住喉咙时,最好借助工具取出鱼刺。
再比如制作植物标本,要求课下采集原料,可以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整株植物等,并且拍摄成图片,让学生交流在采集过程中的感受,使学生轻松记住了植物的特点,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可见能力应从培养兴趣开始,并在活动中形成。
无论是课后还是课上,学生都被一些小实验、小活动吸引着。生物课呈现一片欢快繁忙的景象,如同一首奏鸣曲,唱响在课堂内外。
四、宛转的二重唱——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课堂上老师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是指导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讨论中发展,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单纯讲授理论知识——“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实现由教师为主转为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良性互动效应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烘托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活动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示范、指导,促使学生内化和运用知识,并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回答和完成。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景、状态、方式、结果,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困惑和质疑,矫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向着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如:在进行生物反馈练习做选择题和判断题时,要求每一个学生在统一时间用手势表达。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了学习,又能及时知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过程中,学生自身主体性不断得到开发、唤醒,不断变化和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和求异思维的培养,一举多得。
一方面教师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组形式展开教学,但是教师要确保小组人数的均衡性,有时有的组多一两个学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有的实验,如显微实验时有的同学就可能没有显微镜。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调剂,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关心同学的精神,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跳跃的完美音符——发挥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师生情感交流中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建立的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这里起重要作用的便是教师的课堂语言。
美国的一位哲人曾说:“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心灵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信念风帆的信任和赞美。”所以我们要不吝自己的赞美之词,要经常对那些在课堂上犯了错误的同学说:“没关系,你仍然是个好学生。”
比如,在初中生物的教辅资料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下列哪组生物与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
A.藻类和鸟
B.大量的小鱼和大鱼
C.昆虫、小草和细菌
D.藻类和虾
从学生作业反馈得知:本题学生的错误率比较高,A、B、D三个选项都有人选,这反映出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有偏差。于是我就先请同学们共同回顾生态系统的成分,知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再举“我校的校园”这个生态系统的例子加以理解。最后请同学逐项分析这道题。这道题的答案是C。我先作了示范分析:选项A缺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再问一位同学,为什么不选B?学生甲回答:选项B缺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为什么不选D?学生乙回答:选项D缺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这看起来似乎全班同学都达成了共识,我正准备往下讲,忽然看到学生丙想举手、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就问他有什么疑问?他说:“老师,题目中有‘无机环境’分析时就不应该再说非生物成分了。”他平时就很胆小,这时声音也不大,似乎底气不足。这时,就听到后面的学生丁“嘘”的一声,好像在说,这点小事也用得着这么小题大做,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学生丙立刻就低下头。我当时就对学生丙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予以了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向学生丙学习,同时对学生丁的做法予以了否定,说学问学问,贵在学和问,希望大家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自信心不强或自卑的学生,需要教师适时鼓励。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句赞扬、一个肯定,都能激起这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细心观察这类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包括作业稍认真了些,字写得端正了些,甚至坐姿、眼神的变化,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影响课堂教学氛围的因素有很多,教室的物理环境,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的专业素养、气质类型、人格特点、情感态度等因素都会对课堂教学氛围产生影响,但教师的爱是最核心的因素。教师心中有对学生的爱、有对教育工作的爱,就会用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精心设计教学、尽心呵护学生,就能营造出生动有趣、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 生物课堂 环境氛围 教学内容 生物实验 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氛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氛,虽然这种气氛并不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师生教与学的情绪和效果。
不同的课堂,教学氛围也不同,有的安静,有的热闹,有的和谐,有的杂乱。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受到学生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但主导因素是教师,教师的教育机智、性格品质、教学风格和课堂管理方法等都会对课堂教学氛围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实,营造一个完美的生物课堂氛围,要下的工夫不亚于谱写一首辉煌的乐章。
一、悠扬的基调——营造舒适的环境氛围
基调,指作品中主要的音调,一般用它开始或结束。课堂环境是构建课堂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约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因素。不同的课堂环境会对师生的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和谐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放松心情,愉快地接受知识。为此,我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深入到班级之中,了解他们的班级文化和班级奋斗目标,认同他们的班级文化,爱他们的班级。另一方面,让班级文化融入到生物学的教学之中,成为育人环境的一部分。这样,我就是他们大家庭中的一员,我如同他们的兄长,这无形之中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对我产生了亲切感。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很快乐、很轻松,接受知识也容易了许多。此外,我还根据他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控制教学节奏和效率,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让学生的课堂交往和参与更积极、更广泛,使生物课堂教学更有生机;尽量使用多媒体等设施进行教学辅助。这样课堂容量大、效率高,还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上营造“爱”的氛围是很重要的,因为爱是有感染性的。只有你先“爱”学生了,学生才会喜欢你,进而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在教学中,我始终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和欢乐气氛中学习,能有效地消除他们学习生物的心理障碍,同时让所谓的“小学科”获得学生更多的关注。
二、精彩的咏叹调——精选生物教学内容
咏叹调,这是一种配有伴奏的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以优美的旋律表现出演唱者感情的独唱曲,在课堂中表现为教师对教材的选择与处理,它在课堂中是主体。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很多生活中的现象与生物学科知识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城市绿化中植物的最适宜密度、无籽西瓜、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不吃的饭菜为什么可以放冰箱里保存,等等。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生活、联系实际,就一定能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兴趣更浓厚。
认知学习理论都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构造合适的问题情境,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一般原理,用布鲁纳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学生要学会学习,而老师则要教会学生学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以及元认知能力。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它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必须把教材当做范例,精选“知识”,使知识真正进入学生视界。只有学生喜欢的知识、乐于接受和感悟的知识才是有生命力的。为此,我依照课程标准、中考指南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联系生活,精心选择授课内容,力求授课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渐渐地,学生对这门课就有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的欲望,这样就能逐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门课的学习中来。比如,在讲《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一段时,我尽量列举学生生活中的例子,问他们:你们家里吃的食品中是否有转基因产品,它们安全吗?让他们课外到超市寻找转基因产品,并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也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再比如,在讲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我问同学们,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吃的桃子是果实的哪一部分,很多同学对吃的部分是果皮感到不理解。其实,他们将生物学上的“果皮”概念与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的“果皮”混为一谈了。
三、活泼的奏鸣曲——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好奇心、兴趣转变为做好生物实验的动力。因此,我们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从学生身心特点入手,在“兴趣”的协助下,让生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
生物实验要有目的,要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要设计试验方案、最后得出结论等。如实验:食醋能不能使鱼刺变软?人们认为吃鱼不小心被鱼刺卡住喉咙时,喝醋能使鱼刺变软。是不是这样的呢?同学们按要求设计了试验,按时间段及鱼刺的软硬程度,做了观察记录。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醋使鱼刺变软的速度很慢。可见被鱼刺卡住喉咙时,喝醋不能使鱼刺变软。同学们认为鱼刺卡住喉咙时,最好借助工具取出鱼刺。
再比如制作植物标本,要求课下采集原料,可以是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整株植物等,并且拍摄成图片,让学生交流在采集过程中的感受,使学生轻松记住了植物的特点,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可见能力应从培养兴趣开始,并在活动中形成。
无论是课后还是课上,学生都被一些小实验、小活动吸引着。生物课呈现一片欢快繁忙的景象,如同一首奏鸣曲,唱响在课堂内外。
四、宛转的二重唱——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课堂上老师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是指导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讨论中发展,在愉悦的情景中获取新知、提高能力。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单纯讲授理论知识——“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实现由教师为主转为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良性互动效应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烘托出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活动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讲授、示范、指导,促使学生内化和运用知识,并对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布置一定的作业,让学生自主、能动地回答和完成。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景、状态、方式、结果,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困惑和质疑,矫正自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兴趣、学习需要,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向着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如:在进行生物反馈练习做选择题和判断题时,要求每一个学生在统一时间用手势表达。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参与了学习,又能及时知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过程中,学生自身主体性不断得到开发、唤醒,不断变化和发展。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的张扬和求异思维的培养,一举多得。
一方面教师传授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分组形式展开教学,但是教师要确保小组人数的均衡性,有时有的组多一两个学生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有的实验,如显微实验时有的同学就可能没有显微镜。若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及时帮助学生进行调剂,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关心同学的精神,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跳跃的完美音符——发挥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师生情感交流中教师的积极情感是建立的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这里起重要作用的便是教师的课堂语言。
美国的一位哲人曾说:“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心灵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信念风帆的信任和赞美。”所以我们要不吝自己的赞美之词,要经常对那些在课堂上犯了错误的同学说:“没关系,你仍然是个好学生。”
比如,在初中生物的教辅资料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下列哪组生物与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
A.藻类和鸟
B.大量的小鱼和大鱼
C.昆虫、小草和细菌
D.藻类和虾
从学生作业反馈得知:本题学生的错误率比较高,A、B、D三个选项都有人选,这反映出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有偏差。于是我就先请同学们共同回顾生态系统的成分,知道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再举“我校的校园”这个生态系统的例子加以理解。最后请同学逐项分析这道题。这道题的答案是C。我先作了示范分析:选项A缺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再问一位同学,为什么不选B?学生甲回答:选项B缺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为什么不选D?学生乙回答:选项D缺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这看起来似乎全班同学都达成了共识,我正准备往下讲,忽然看到学生丙想举手、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就问他有什么疑问?他说:“老师,题目中有‘无机环境’分析时就不应该再说非生物成分了。”他平时就很胆小,这时声音也不大,似乎底气不足。这时,就听到后面的学生丁“嘘”的一声,好像在说,这点小事也用得着这么小题大做,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学生丙立刻就低下头。我当时就对学生丙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予以了表扬,鼓励其他同学向学生丙学习,同时对学生丁的做法予以了否定,说学问学问,贵在学和问,希望大家积极思考勇于提问。
自信心不强或自卑的学生,需要教师适时鼓励。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话语、一句赞扬、一个肯定,都能激起这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细心观察这类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包括作业稍认真了些,字写得端正了些,甚至坐姿、眼神的变化,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影响课堂教学氛围的因素有很多,教室的物理环境,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的专业素养、气质类型、人格特点、情感态度等因素都会对课堂教学氛围产生影响,但教师的爱是最核心的因素。教师心中有对学生的爱、有对教育工作的爱,就会用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精心设计教学、尽心呵护学生,就能营造出生动有趣、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