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来源 :卓越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ts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优秀毕业生”到“合格员工”有多远?从“博士”到“企业家”有多远?从“知识”到“生产力”有多远?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知”与“行”的距离。而决定这距离的是学校与企业间“校企合作模式”的距离。如何发展和实践“知行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呢?我从企业的角度谈一些看法,供大家探讨。
  
  “知行合一”校企合作模式的概念
  “知行合一”就是把知识和行为合二为一,也就是把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合二为一。理论来源于实践又要高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实践指导理论,在实践中践行理论、总结理论,挖掘和提升理论,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作为“知”的主体“学校”和作为“行”的主体“企业”合二为一,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结合,互为补充、互通有无。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行知教育模式。目前,许多学校和企业都在探索和尝试这类模式,但真正做得好、做得到位、做得有效的还不是很多。
  
  普通教育与行知教育的区别
  (一)教育目的不同 普通教育的目的只有一个,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只要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了“德、智、体、美、劳”等固定课目的考试,也就完成了教育的目的。试想,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都要学好,科目和内容可谓广、多、杂,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量的教学,只能是抛砖引玉、蜻蜓点水。至于学生是否适应企业的需要,能适应到什么程度,只能是学生毕业后的事情。而行知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出适合社会现实需要的适岗适用人才,知行合一的学生不需要再进行后续的继续培养、继续实习、继续实践、继续寻找自己的社会定位,从学校走出去直接融入社会,是教育的合格成品,专、精、强的人才精品。
  (二)教育的主体不同 普通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学校单独承担学生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一切从学校、学生、学习出发,为学而教、为学而学,为学而考。学校完成的只是教育任务,学生完成的只是考试成绩。教育的最终成果受教育政策,学校综合实力、师资力量、专业水平、教材选用、学校市场化等方面的绝对影响。而行知教育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学校必须尊重社会的需求、企业的需要,必须换位思考,因需施教,因材施教;企业会为学校提供最先进的技术、最前沿的信息、最准确的需求。学校和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理论结合实践、知识结合技能。
  (三)学生身份不同 在普通教育里,学生的身份很单纯就是学生,只须想学生应该想的事,做学生应该做的事,一切的日常学习、生活均为“学生”身份,出了校门还是学生,对企业要从头学起,重新定位。行知教育中的学生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也是企业的学徒工。以“学徒”身份在企业的生产岗位接受技能培训,又以“学生”身份在学校接受文化基础和理论教育。他们要想的、做的必须既要符合学校的要求成为好学生,同时也必须适应和逐步满足员工的身份。知道现在自己是什么,将来必须成为什么?在潜移默化中由学生身份向员工身份逐步转移。双重身份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行为能力、适应能力大相径庭、天壤之别。
  (四)教育模式不同 在学校教育里,教育模式是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教师按照要求把教材中和大纲中的要求向学生灌输,学生完全是被动的接受。自己本不熟悉也没兴趣的海量知识被硬性传递。行知教育是自主性的实践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在操作中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到书本中寻找答案或理论支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趣味性强,吸引力大,成长得快,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潜移默化的技能。
  (五)教材侧重不同 学校教育的教材是课本,是教育专家们编制的应试教材,是全国或某些学校通用的统一教材。不管学生毕业后进入哪个行业,进入某个行业就职什么产品线,进入某个产品线做具体的哪项工作,课本都是相同的。而且课本受教学计划、篇幅、成本的影响内容是受限的,课本的更新时间也是受限的,可能落后现实5年也可能是10年。行知教育的教材是课本、课程、课业结合现实、现场、现物,课本只是引导、参考、释义,更符合社会、市场、产品、客户要求的东西来源于现实、现场、现物。学生学的知识、练就的技能基本上都是为就业、发展和前途服务的。
  (六)考核导向不同 学校教育是以学分定优劣,学生为了毕业,为了取得好成绩,为了获得奖学金,为了成为优秀毕业生,就必须按照考试要求学习,为了学分而学。行知教育以技能论英雄,要学以致用。即使考试也分为实践技能考试与专业知识考试,书面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求学生必须能学进去,也要能走出来,要知行合一,以理念指引实践,通过实践提高理论。
  (七)教育价值不同 普通教育后还需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价值结果是一本大学毕业文凭,是学习后的智力成果。有的专家戏称:“学习毕业后拿到的文凭是家长交学费的收据,高分未必能强”;行知教育的成果是稀缺人才、行知兼备,可以立即换成工资、工作和财富,可以直接转化为真金白银,成为成功的奠基石。
  
  行知教育模式探索的途径和建议
  (一)对学生提前分流,为他们量身定制发展方向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所需人才,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应要根据学生的爱好、能力、家庭情况、择业方向及社会需求等方面的不同,提前进行引导、分流和定向。不要千军万马都过“考研、读博”的独木桥,也不要都“拼重点、挤热门”,要有效分流、科学调配、量需而行、量力而行。据资料显示,目前德国大约只有30%左右的适龄青年上大学,不能或不愿上大学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接受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而我国2010年底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30万人,考研和准备考研的队伍更是越来越大。我们的社会现在真的需要这么研究生、大学生吗?他们的教育符合目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吗?都是个未知数。而技能型的技师、技工却极为短缺,未来5年都会非常紧俏。
  (二)进行教材改革,要因需定教,为“用”定“材” 教材内容要实、要符合市场要求。我国现行的教材均偏重系统理论,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以技能等级考核标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体系,应当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重点。教材必须因需而定,走“专、精、强”的改革路子。德国的高科技、精细化工业最为发达,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职业教育的务实和专业化。有个经典案例,“我国某市的校长去德国宝马公司考察,想借鉴宝马职业学院的教材,对方只拿出四本书。我们的校长很惊讶,你们只有四本书,我们有些专业有上百种教材呢!对方的校长很幽默,我们学四本书可以生产宝马,你们学上百本书能生产什么车呢?”现代制造业分工越来越细,要求越来越高,是技术、创新与时速的竞争,需要在资本、人力、技术、资源、信息等各方面的专业、高端人才去创新,更需要在这方面非常专业的技师和技工将这些创新成果执行到位。
  (三)有的放矢的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必须有的放矢,因需而定。综合性大学、专业性大学不要互抢饭碗,务虚争宠。搞理论研究的把重点放在理论体系上,搞专业的就把专业作为重点。公共课与专业课要有轻重之分;数、理、化、外语的分布、深浅也要适可而止;理论与实践的接合必须加强。德国执行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企业中的实践和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在为期3年左右的职业培训中,学生每周约有3-4天在企业里作为“学徒”受训,余下1-2天到职业学校作为学生上理论课及一些文化课。
  教育的另一个重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启迪、启发式教育。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犹太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问了什么问题,”前者的落脚点“学知识”,后者的侧重点是“提问题”。我们不但要教“知其然”还要启迪和引导学生思考“其所以然”。知道是这样,但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现象,不知事物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是教育不出有用人才的。
  (四)提高教师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和水平 教师有一桶水的知识,才能给学生传授一瓢的知识。传授过程中肯定会有消耗、流失的,还有学生接受能力问题。所以教师的能力、水平非常重要。为什么德国职业教师做的好?因为德国的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资格审定和培养非常严格。职教师资至少要有一年以上的企业实习工作经历,教师每年带薪脱产进修。有的大学直接承担一些继续教育工作,教师培训进修机构与职业学校和企业联系非常密切。同时,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或和企业一起合办的科研所。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进行科研,通过校企合作的优势把最新的技术进行试验、推广。教师既是老师又是研发人员,既是理论的传授者又是实践的带头人,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也就保证了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五)与时俱进,转变教学链条各单元的观念 实行“知行合一”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需要与时俱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企业、家长、学生的观念都必须改变。教育政策必须紧跟和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要,改变“应试教育、本本教育”,小打小闹的尝试性改革很难有大的变化。学校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自己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走“专、精、强”的发展道路;企业必须承担起自己的继续教育或参与教育的义务,自己承办职业学校或扩大参与校企合作,解决人才短缺和用工荒的问题;家长不要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和束缚,为了面子让孩子上大学,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让孩子进行知识的“高消费”;学生自身更应量力而行,放下虚荣,脚踏实地,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选择自己的职业和未来。观念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环境的变化、时间的洗涮、市场的孵化和机遇的酝酿,“知行合一”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成熟尚需时日,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探索!
其他文献
装修这件事儿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人生必将经历的阶段。随着现在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每个人对于装修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时,一线城市的房价飙升对于部分人来说,购买二手房也是不错的选择,所以很多人将老房子重新改造翻新。但老房翻新不同于新房装修那么简单,原始水电排布线路图等可能由于年代久远而缺失,往往会给翻新带来很多不便于麻烦。那么,老房翻新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看了本文绝对会让你在翻新之路上事半功倍。  
期刊
(一)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要着重培养员工的精神境界,为企业生产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精髓就是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锤炼形成又反过来激励员工的一种精神支柱。对此,枣矿集团柴里煤矿在实际工作中注重把总结出的丰富经验和成熟理论,融入并始终贯穿于培育员工企业精神之中,成立了专职的文体宣传中心,大力举办各种形式文化活动,如知识竞赛、辨论会、专题征文、
期刊
最近有不少读者来电咨询,想要了解近期橱柜有什么行情变化。厨房的装修一直是很多家庭关心的大问题,毕竟这里关系着我们的五脏庙,而且一个漂亮干净的厨房,自然会有好的食欲;反之难看又不实用的厨房,怎么会有做饭的心情呢?于是,编辑带着大家的殷切希望,走访了上海的几大橱柜品牌,带回了一些近期的橱柜新行情和新变化,给读者们一个参考。  门板设计各有特色  橱柜门板就是橱柜的面子,它的材质、颜色决定了整套厨房的风
期刊
房子的价值并不在于外部装修如何,而在于能给人提供什么。简洁也好,豪华也罢,重要的是里面的人健康、愉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家用空调的选择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中央空调更加舒适,更便捷,更有层次,受到越来越多业主朋友的亲睐,但也有不少人对于其选购还心有疑虑,摸不着头脑。这次,我们就借着业主家不同的户型,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选配适合自己家的中央空调。  案例一:大户型别
期刊
推荐理由:  它最大的功劳不是推动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运动,而是提供了堪称为中国企业管理者洗脑的“系统思考”(即”第五项修炼”)的新思维方式。       这本由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撰写的著作,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最具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还荣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的开拓者奖!   15年前,许多《第五项修炼》的核心理念都曾显得很激进。但这些理念的许多应用
期刊
一、健全制度,丰富开发方式,充实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健全制度。今后可以制定更多的鼓励政策,特别是在奖励人才市场薪酬待遇方面,根据不同技能操作队伍的特点,细化技能人才层次,扩大覆盖面,鼓励更多技能操作人员立足岗位成才。  丰富开发方式,建立“五型人才”开发模式。进行技能人才开发,需要针对不同人员进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技能型人才。他们熟悉各项工作业务流程,掌握较高的工作技巧,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工作中
期刊
什么是免费模式?什么样的产品和市场才适合免费模式?怎样把免费顺利转化成收费?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免费报纸、免费食物、免费软件等各种免费产品。五花八门的免费产品不仅让顾客挑花了眼,也让人担心这些公司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将免费进行到底。然而,层出不穷的免费模式用传奇的发展速度吸引着众人眼球。那么,免费模式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运营并盈利的?  一、盈
期刊
推荐理由:  本书创造了”五种力量分析”等竞争分析的基本工具,是关于企业战略最经典的著作。     《竞争战略》是迈克尔·波特在管理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  他的书可以在很多商学院学生、大学教授、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甚至国家领导人的书架上找到;他的“竞争和战略”理论已经或者正在被全球大部分的国家和企业深入研究;他的学术成果被美国国内的经济会议以及众多世界性的经济学术论坛列为正式的、重要的讨论议题。正
期刊
技术学校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从业前,必须进行有计划有准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旨在提高技校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且激励技校学生提高从业认知;另一方面有助于调节我国从业人员队伍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维护行业整体的对外形象从而促进入职行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就技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教育,阐述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正确科学的职业道德观念是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期刊
有句广告这么说:水是生命之源。除了解决我们口渴,满足生理需求,用水清洗自己也必不可少的生活环节。想象一下头顶35度高温,脚踏火烧般的地面,大汗淋漓地冲回家,你第一时间最想做的是什么?绝对是洗个爽快的澡,或者仅仅是洗把脸,让凉水从面颊缓缓流下,冲去黏腻的汗水,换来一阵的清爽。如果此时的花洒、龙头出现问题,你的一切舒爽画面将戛然而止。  我们挑选卫浴龙头和花洒的时候总是容易被各式各样的介绍迷花了眼,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