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卫生投入的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如何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政府投入的资金如何监管成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文章就社区卫生服务站如何强化其职能以及资金监管方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 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社区服务站蓬勃兴起,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发展,但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如何,社区居民究竟得到了哪些服务?政府投入资金是否落实到位?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多少?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就龙泉街道社区服务站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采取走访居民群众、查看服务站账务以及与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座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现行运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龙泉街道共有14个社区,辖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万余人,按照上面要求,街道现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龙泉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南门社区由市一医代管,未设服务站)。政府资金的投入采取“以钱养事”的形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居民提供,标志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整合。目前,社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服务项目主要有基本医疗、预防接种、儿童保健、老人保健、妇女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慢性病管理等8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在硬件设施方面,除厂矿医院兼顾的服务站外,其余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为租赁的私房。医疗设备方面,具备一般诊断能力。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宣传,居民健康意识有效增强
2009年以来,以龙泉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13个社区服务站以各种形式分别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发放资料。各社区共发放健康手册共6000余册,发放疾病预防资料10000余份,宏图社区还发放健康教育处方300余份。二是办宣传专栏。共办健康知识专栏30余期。三是培训讲座。各社区分别请资深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5次,共培训居民达3000多人。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居民预防疾病的能力。
(二)优质服务,居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较为优质的服务。
1、保健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免费对0-3岁儿童实行“4•2•1”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开展与儿童相关的服务和新生儿保健、访视。二是开展妇女保健服务。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三是开展老年人保健服务。对老年人疾病预防、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自我保健等服务。元-8月对儿童共实行“4•2•1”管理监测1980人,随访新生儿218人,进行各种疫苗接种3193人次;共开展孕产妇保健服务233人;登记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六类慢性病人3297人。2、计划生育服务指导有力。1-6月共开展计划生育服务指导286人次。3、基本信息管理严格。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等重点实行分类管理,对其它人实行动态管理。截止目前,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7893户,86256人。
(三)强化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
一是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措施进一步有力,责任进一步加强。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得当。今年,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迅速启动预案,严格监测,及时报告,排查出入境人员,坚持七日健康监测,共查出入境人员933人,监测入境人员47人,有效控制了疫情漫延。三是卫生消毒制度落实到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坚持开展消毒灭菌活动,配合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公共卫生环境得以净化。
三、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体系不顺,双向转诊机制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广大居民群众的需求。随着国家许多惠民政策的出台,广大居民时逢春风化雨,实现了医疗服务及利益最大化。但由于服务体系不顺,社区卫生服务站效能未能体现。主要是资源配置重心不一。卫生医疗配置资源集中在县以上大医院,向基层社区倾斜力度不大。按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合理分配是80%在社区,20%在社区以上医疗机构,而现行配置恰恰相反,重大医院,轻小社区服务站,同是社区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医院门庭若市,社区服务站门可罗雀的现象。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大医院差距较大,加上居民对社区卫生站服务了解不够,医疗服务的需求较高,导致居民看病流向大医院,这样,在客观上导致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习惯和流程还未形成,社区卫生机构和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双向转诊即社区不能治疗的由社区出诊断书,再送大医院继续诊断治疗的合作机制)。使有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益服务未完全体现。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其主要工作依托的是社区,所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最终落脚点是社区,那么,社区居委会理应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层管理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与服务、考核与评价,社区居委会都应参与。自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以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多任务下达在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来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协调完成,可以说,脱离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将无法谈发展。但是,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明显问题。一方面把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混同于“伙伴”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上,未让社区居委会参与。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及办法》(试行)的通知(鄂社卫领办发[2007]1号)明确规定市、区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根本没有把街道及社区居委会列入考核单位。社区服务站的管理与街道社区脱钩。另一方面在社区服务站机构的成立、审批、布点都未经社区审核,成为社区管理盲区,致使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的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是否认真、居民群众是否满意,能代表基层意见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无从知晓,这种体制必须迅速理顺。
三是人员流通不顺,用人机制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加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均系民营私立性质,人才不能统一配置,学历较高的院校毕业生不愿进等,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从调查情况看,龙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除几所厂矿医院外,其余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中,没有一个第一学历是本科毕业的,人才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是经费渠道不顺,影响卫生服务站发展活力。2008年,国家实施“3342”(中央3块、省3块、市4块、区2块)财政补贴,下拨龙泉社区卫生服务站补助经费110万元(一般的卫生服务站6万元,较大的卫生服务站7万元,较少的卫生服务站3万元),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由于经费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追求经济利益以支撑生存,而忽略了群众的健康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
五是财务管理体制不顺,账务处理体系不健全。根据笔者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规模不一,有年收入超过60万元的,工作人员6-7人,有年收入仅10万元左右,工作人员2-3人的,对于前者,可以设立专业的收费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财务培训;对于后者,很难再配备专业收费人员而增加其营业成本,很多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这种财务岗位的配置不足,致使财务工作管理混乱,大部分服务站存在着根本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及账务处理体系,只有一本现金日记账,而且也难以找到原始凭证,财政资金的拨入与用途均无凭证可查。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完善机制,坚持建、管、用的原则。政府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纳入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在批准规模小区建设时,要审定规划具有服务功能的卫生服务站的地点。进一步完善由街道、社区参与管理的联运机制。同时,把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考评纳入监督机制,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民所办、为民所用。
二是用活政策,促进社区机构与辖区大医院双向转诊的合作关系。主管部门要切实把国家医疗政策用好、用活,并落到实处,深入探索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的新路子,充分引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把握政策尺度,坚持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大医院协作互动,建立和稳定双向转诊关系。社区卫生机构要努力引导和培植居民小病在社区的就医习惯,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用优质服务,赢得群众认可、满意。
三是强化宣传,营造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氛围。有关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要着力加大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力度,扩大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影响,同时,要搞好两个培训,即居民健康教育培训、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培训,通过强有力的培训,扩大宣传效果,树立自身形象,进一步让群众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能和作用。
四是转变投入方式,改革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政府加大投入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保障。但关键是要转变投入机制,使为居民群众谋实利的财政资金切实花到实处。一要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人才的引进。政府应积极予以政策上的扶持,使专业人员愿意走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提高服务站的整体素质。二要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建立健全“以钱养事”机制,推行绩效考评,对服务站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量化考评,街道与社区居委会也应参与考评活动,并将结果与政府投入相结合,为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拨款依据,以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率。在财务管理方面,基层做为医改资金投入的重点,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是探索推广注册会计师审计披露和代理会计核算工作,政府财政部门则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再监督。同时,接受政府资金投入的服务站要将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通过网络公开,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确保社区居民享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使其真正成为社区的品牌站,群众的民心站。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站 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卫生体制的改革,社区服务站蓬勃兴起,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发展,但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如何,社区居民究竟得到了哪些服务?政府投入资金是否落实到位?居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了多少?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就龙泉街道社区服务站工作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采取走访居民群众、查看服务站账务以及与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座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站现行运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龙泉街道共有14个社区,辖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5万余人,按照上面要求,街道现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龙泉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南门社区由市一医代管,未设服务站)。政府资金的投入采取“以钱养事”的形式,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居民提供,标志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整合。目前,社卫生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服务项目主要有基本医疗、预防接种、儿童保健、老人保健、妇女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慢性病管理等8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在硬件设施方面,除厂矿医院兼顾的服务站外,其余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为租赁的私房。医疗设备方面,具备一般诊断能力。
二、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宣传,居民健康意识有效增强
2009年以来,以龙泉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13个社区服务站以各种形式分别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发放资料。各社区共发放健康手册共6000余册,发放疾病预防资料10000余份,宏图社区还发放健康教育处方300余份。二是办宣传专栏。共办健康知识专栏30余期。三是培训讲座。各社区分别请资深专家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5次,共培训居民达3000多人。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居民预防疾病的能力。
(二)优质服务,居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
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开展了较为优质的服务。
1、保健服务成效明显。一是免费对0-3岁儿童实行“4•2•1”管理和生长发育监测,开展与儿童相关的服务和新生儿保健、访视。二是开展妇女保健服务。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保健系统管理。三是开展老年人保健服务。对老年人疾病预防、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自我保健等服务。元-8月对儿童共实行“4•2•1”管理监测1980人,随访新生儿218人,进行各种疫苗接种3193人次;共开展孕产妇保健服务233人;登记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六类慢性病人3297人。2、计划生育服务指导有力。1-6月共开展计划生育服务指导286人次。3、基本信息管理严格。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区居委会为依托,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精神病等重点实行分类管理,对其它人实行动态管理。截止目前,共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7893户,86256人。
(三)强化措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处置
一是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要求进一步明确,措施进一步有力,责任进一步加强。二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得当。今年,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期间,迅速启动预案,严格监测,及时报告,排查出入境人员,坚持七日健康监测,共查出入境人员933人,监测入境人员47人,有效控制了疫情漫延。三是卫生消毒制度落实到位。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坚持开展消毒灭菌活动,配合社区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公共卫生环境得以净化。
三、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服务体系不顺,双向转诊机制未形成。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国家卫生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广大居民群众的需求。随着国家许多惠民政策的出台,广大居民时逢春风化雨,实现了医疗服务及利益最大化。但由于服务体系不顺,社区卫生服务站效能未能体现。主要是资源配置重心不一。卫生医疗配置资源集中在县以上大医院,向基层社区倾斜力度不大。按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合理分配是80%在社区,20%在社区以上医疗机构,而现行配置恰恰相反,重大医院,轻小社区服务站,同是社区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医院门庭若市,社区服务站门可罗雀的现象。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站与大医院差距较大,加上居民对社区卫生站服务了解不够,医疗服务的需求较高,导致居民看病流向大医院,这样,在客观上导致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习惯和流程还未形成,社区卫生机构和大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双向转诊即社区不能治疗的由社区出诊断书,再送大医院继续诊断治疗的合作机制)。使有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资源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益服务未完全体现。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制不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其主要工作依托的是社区,所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最终落脚点是社区,那么,社区居委会理应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层管理者,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与服务、考核与评价,社区居委会都应参与。自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以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许多任务下达在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来组织社区卫生服务站协调完成,可以说,脱离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将无法谈发展。但是,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明显问题。一方面把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混同于“伙伴”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在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上,未让社区居委会参与。湖北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标准及办法》(试行)的通知(鄂社卫领办发[2007]1号)明确规定市、区财政和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根本没有把街道及社区居委会列入考核单位。社区服务站的管理与街道社区脱钩。另一方面在社区服务站机构的成立、审批、布点都未经社区审核,成为社区管理盲区,致使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的服务,特别是公共服务是否认真、居民群众是否满意,能代表基层意见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无从知晓,这种体制必须迅速理顺。
三是人员流通不顺,用人机制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加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均系民营私立性质,人才不能统一配置,学历较高的院校毕业生不愿进等,影响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发展。从调查情况看,龙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除几所厂矿医院外,其余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中,没有一个第一学历是本科毕业的,人才问题是社区卫生服务站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是经费渠道不顺,影响卫生服务站发展活力。2008年,国家实施“3342”(中央3块、省3块、市4块、区2块)财政补贴,下拨龙泉社区卫生服务站补助经费110万元(一般的卫生服务站6万元,较大的卫生服务站7万元,较少的卫生服务站3万元),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实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由于经费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站存在追求经济利益以支撑生存,而忽略了群众的健康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
五是财务管理体制不顺,账务处理体系不健全。根据笔者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规模不一,有年收入超过60万元的,工作人员6-7人,有年收入仅10万元左右,工作人员2-3人的,对于前者,可以设立专业的收费人员,对其进行专业的财务培训;对于后者,很难再配备专业收费人员而增加其营业成本,很多工作人员都是身兼多职,这种财务岗位的配置不足,致使财务工作管理混乱,大部分服务站存在着根本没有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及账务处理体系,只有一本现金日记账,而且也难以找到原始凭证,财政资金的拨入与用途均无凭证可查。
四、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完善机制,坚持建、管、用的原则。政府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纳入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在批准规模小区建设时,要审定规划具有服务功能的卫生服务站的地点。进一步完善由街道、社区参与管理的联运机制。同时,把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考核考评纳入监督机制,真正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民所办、为民所用。
二是用活政策,促进社区机构与辖区大医院双向转诊的合作关系。主管部门要切实把国家医疗政策用好、用活,并落到实处,深入探索社区居民双向转诊的新路子,充分引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把握政策尺度,坚持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的原则,积极主动与大医院协作互动,建立和稳定双向转诊关系。社区卫生机构要努力引导和培植居民小病在社区的就医习惯,切实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用优质服务,赢得群众认可、满意。
三是强化宣传,营造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氛围。有关部门及社区卫生服务站要着力加大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宣传力度,扩大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影响,同时,要搞好两个培训,即居民健康教育培训、医护人员业务素质培训,通过强有力的培训,扩大宣传效果,树立自身形象,进一步让群众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能和作用。
四是转变投入方式,改革创新财务管理模式。政府加大投入是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保障。但关键是要转变投入机制,使为居民群众谋实利的财政资金切实花到实处。一要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及人才的引进。政府应积极予以政策上的扶持,使专业人员愿意走进社区卫生服务站,提高服务站的整体素质。二要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建立健全“以钱养事”机制,推行绩效考评,对服务站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进行量化考评,街道与社区居委会也应参与考评活动,并将结果与政府投入相结合,为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供拨款依据,以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率。在财务管理方面,基层做为医改资金投入的重点,一个较为有效的办法是探索推广注册会计师审计披露和代理会计核算工作,政府财政部门则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再监督。同时,接受政府资金投入的服务站要将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通过网络公开,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确保社区居民享受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使其真正成为社区的品牌站,群众的民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