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以竖笛为“学具”、为“伙伴”,结合歌唱来感知、表现音乐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调动起中学生歌唱的热情、很好的提高其歌唱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音乐;中学;竖笛;歌唱;教学
新音乐课标明确了歌唱与器乐教学都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竖笛教学与歌唱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一、中学生学习音乐现状分析
在初二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我跟学生说:“请同学们演唱一遍歌曲。”学生们反应默然,没有想歌唱的意愿,见此状况,我换了一个说法:“大家可以用手中的竖笛吹奏出歌曲的旋律吗?”学生们立刻有了反应,迅速拿起竖笛就吹了起来,旋律是那么地悠美、响亮。这一状况,让我陷入了沉思: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们,为什么不喜欢开声歌唱了呢?是不是他们不喜欢音乐了?当然不是。看他们吹奏竖笛时的热情和投入,表明了学生们对音乐仍然热爱。我深深体会到,我的音乐课课堂教学模式,也应顺应时代的脚步,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来场改革了。
初中学生大多正处于变声期,他们非常渴望以多样化和有趣的方式来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变声期之前的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多是以唱歌为主的,而当他们进入变声期之后,由于生理、心理上和外界众多媒体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仅对唱歌、音乐欣赏感兴趣,对演奏乐器、创作音乐等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兴趣和爱好,单一的唱歌活动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精神需要了。因此,以唱歌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他们这种心理状态尖锐矛盾起来。如果增加器乐教学,就如同给他们插上了通往音乐圣殿的翅膀。竖笛因其有携带方便、价格低廉,音色优美,易学易懂,简易实用等特点,成为中学课堂器乐教学的首选。
二、教学模式:竖笛与歌唱相结合
我在领会了新课程“新中务实、实中求变”的理念下,摸索出“人人歌唱、堂堂竖笛”的竖笛与歌唱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快乐而有效地学习。
1.竖笛与欣赏课的结合——以笛引趣,吹、听结合,愉快歌唱。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在传统的欣赏课教学中,通常只有两部曲,即教师讲(介绍),学生听(乐曲),单一的教学手法只是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缺乏参与体验,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很难达到学习效果。如果能让学参与到音乐中来用,以竖笛美妙的声音带引出学生嘹亮的歌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编活动,学生们不仅乐在其中,且对音乐的理解会更深入。
2.竖笛与歌唱课的结合——以笛激趣,笛声带动,放声歌唱。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变声状态的到来,男同学的变化较明显,而女同学嗓音变化似乎不大,但女生的羞涩会让她们不敢大声歌唱。男、女生在歌唱的音色和音域上也有了较明显的区别。根据以上的情况,让男、女学生分别用竖笛和歌唱结合的方式来演绎歌曲,很受学生们欢迎。
3.竖笛与合唱课的结合——以笛正音,引导学生,和谐歌唱。我运用竖笛来帮助多声部歌唱的训练,“以笛正音”,借助竖笛固有的音高,引领学生正确地唱准每个旋律声部。采用让部分学生视唱,部分学生用竖笛视奏低、中声部,解决学生低、中声部容易跑调的难题。这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多声部音准训练的时间,也避免了重复多次的演唱对声带的伤害,让学生既感受合唱、合奏的效果,又体验自己和本声部在合唱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协调精神。
“人人歌唱、堂堂竖笛”的竖笛与歌唱相结合教学模式,让竖笛与欣赏课、歌唱课、合唱课等音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起中学生歌唱的热情、提高其歌唱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优化、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音乐;中学;竖笛;歌唱;教学
新音乐课标明确了歌唱与器乐教学都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竖笛教学与歌唱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一、中学生学习音乐现状分析
在初二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我跟学生说:“请同学们演唱一遍歌曲。”学生们反应默然,没有想歌唱的意愿,见此状况,我换了一个说法:“大家可以用手中的竖笛吹奏出歌曲的旋律吗?”学生们立刻有了反应,迅速拿起竖笛就吹了起来,旋律是那么地悠美、响亮。这一状况,让我陷入了沉思: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们,为什么不喜欢开声歌唱了呢?是不是他们不喜欢音乐了?当然不是。看他们吹奏竖笛时的热情和投入,表明了学生们对音乐仍然热爱。我深深体会到,我的音乐课课堂教学模式,也应顺应时代的脚步,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来场改革了。
初中学生大多正处于变声期,他们非常渴望以多样化和有趣的方式来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变声期之前的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多是以唱歌为主的,而当他们进入变声期之后,由于生理、心理上和外界众多媒体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仅对唱歌、音乐欣赏感兴趣,对演奏乐器、创作音乐等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兴趣和爱好,单一的唱歌活动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精神需要了。因此,以唱歌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他们这种心理状态尖锐矛盾起来。如果增加器乐教学,就如同给他们插上了通往音乐圣殿的翅膀。竖笛因其有携带方便、价格低廉,音色优美,易学易懂,简易实用等特点,成为中学课堂器乐教学的首选。
二、教学模式:竖笛与歌唱相结合
我在领会了新课程“新中务实、实中求变”的理念下,摸索出“人人歌唱、堂堂竖笛”的竖笛与歌唱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快乐而有效地学习。
1.竖笛与欣赏课的结合——以笛引趣,吹、听结合,愉快歌唱。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在传统的欣赏课教学中,通常只有两部曲,即教师讲(介绍),学生听(乐曲),单一的教学手法只是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缺乏参与体验,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很难达到学习效果。如果能让学参与到音乐中来用,以竖笛美妙的声音带引出学生嘹亮的歌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编活动,学生们不仅乐在其中,且对音乐的理解会更深入。
2.竖笛与歌唱课的结合——以笛激趣,笛声带动,放声歌唱。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变声状态的到来,男同学的变化较明显,而女同学嗓音变化似乎不大,但女生的羞涩会让她们不敢大声歌唱。男、女生在歌唱的音色和音域上也有了较明显的区别。根据以上的情况,让男、女学生分别用竖笛和歌唱结合的方式来演绎歌曲,很受学生们欢迎。
3.竖笛与合唱课的结合——以笛正音,引导学生,和谐歌唱。我运用竖笛来帮助多声部歌唱的训练,“以笛正音”,借助竖笛固有的音高,引领学生正确地唱准每个旋律声部。采用让部分学生视唱,部分学生用竖笛视奏低、中声部,解决学生低、中声部容易跑调的难题。这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多声部音准训练的时间,也避免了重复多次的演唱对声带的伤害,让学生既感受合唱、合奏的效果,又体验自己和本声部在合唱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协调精神。
“人人歌唱、堂堂竖笛”的竖笛与歌唱相结合教学模式,让竖笛与欣赏课、歌唱课、合唱课等音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起中学生歌唱的热情、提高其歌唱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优化、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