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歌唱,堂堂竖笛

来源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328453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以竖笛为“学具”、为“伙伴”,结合歌唱来感知、表现音乐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调动起中学生歌唱的热情、很好的提高其歌唱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音乐;中学;竖笛;歌唱;教学
  新音乐课标明确了歌唱与器乐教学都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竖笛教学与歌唱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一、中学生学习音乐现状分析
  在初二年级的一节音乐课上,我跟学生说:“请同学们演唱一遍歌曲。”学生们反应默然,没有想歌唱的意愿,见此状况,我换了一个说法:“大家可以用手中的竖笛吹奏出歌曲的旋律吗?”学生们立刻有了反应,迅速拿起竖笛就吹了起来,旋律是那么地悠美、响亮。这一状况,让我陷入了沉思: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们,为什么不喜欢开声歌唱了呢?是不是他们不喜欢音乐了?当然不是。看他们吹奏竖笛时的热情和投入,表明了学生们对音乐仍然热爱。我深深体会到,我的音乐课课堂教学模式,也应顺应时代的脚步,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来场改革了。
  初中学生大多正处于变声期,他们非常渴望以多样化和有趣的方式来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变声期之前的孩子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多是以唱歌为主的,而当他们进入变声期之后,由于生理、心理上和外界众多媒体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仅对唱歌、音乐欣赏感兴趣,对演奏乐器、创作音乐等也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兴趣和爱好,单一的唱歌活动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精神需要了。因此,以唱歌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他们这种心理状态尖锐矛盾起来。如果增加器乐教学,就如同给他们插上了通往音乐圣殿的翅膀。竖笛因其有携带方便、价格低廉,音色优美,易学易懂,简易实用等特点,成为中学课堂器乐教学的首选。
  二、教学模式:竖笛与歌唱相结合
  我在领会了新课程“新中务实、实中求变”的理念下,摸索出“人人歌唱、堂堂竖笛”的竖笛与歌唱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快乐而有效地学习。
  1.竖笛与欣赏课的结合——以笛引趣,吹、听结合,愉快歌唱。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关键 。在传统的欣赏课教学中,通常只有两部曲,即教师讲(介绍),学生听(乐曲),单一的教学手法只是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缺乏参与体验,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很难达到学习效果。如果能让学参与到音乐中来用,以竖笛美妙的声音带引出学生嘹亮的歌声,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编活动,学生们不仅乐在其中,且对音乐的理解会更深入。
  2.竖笛与歌唱课的结合——以笛激趣,笛声带动,放声歌唱。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入青春期后,随着变声状态的到来,男同学的变化较明显,而女同学嗓音变化似乎不大,但女生的羞涩会让她们不敢大声歌唱。男、女生在歌唱的音色和音域上也有了较明显的区别。根据以上的情况,让男、女学生分别用竖笛和歌唱结合的方式来演绎歌曲,很受学生们欢迎。
  3.竖笛与合唱课的结合——以笛正音,引导学生,和谐歌唱。我运用竖笛来帮助多声部歌唱的训练,“以笛正音”,借助竖笛固有的音高,引领学生正确地唱准每个旋律声部。采用让部分学生视唱,部分学生用竖笛视奏低、中声部,解决学生低、中声部容易跑调的难题。这大大缩短了学生对多声部音准训练的时间,也避免了重复多次的演唱对声带的伤害,让学生既感受合唱、合奏的效果,又体验自己和本声部在合唱整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协调精神。
  “人人歌唱、堂堂竖笛”的竖笛与歌唱相结合教学模式,让竖笛与欣赏课、歌唱课、合唱课等音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起中学生歌唱的热情、提高其歌唱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更优化、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往往能真实反应学生当时的状态,认知起点及困惑等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错误,并通过操作和实验等数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因势利导,让学生在错误中反思,得到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数学;小学;错误;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遇到来自学生的错误。学生的学习错误往往是其思维的真实反映,蕴涵着宝贵的“亮点”,是教学活资源。因此,在
【摘要】“主题沙龙”式数学磨课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落脚点,以问题性、合作性和全程性原则指导展开,重点着眼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真实表现,介入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合作备案、跟踪实践、微型反思、再次实践,让教师在螺旋前进中轻松快乐地获得专业成长。  【关键词】数学;小学;校本;磨课模式;专业发展  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早在2000多年前,《学记》就
目的:术后疼痛是由于疾病或手术造成组织损伤后出现的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而且是造成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着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命质量,几乎是每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发现兴趣、选择专业并为一生奠基的重要时期。高中数学教师为了完成国家赋予的职责,实现国家教育目的,应从培养高中生数学兴趣着眼,从培养学生专注精神着手。  【关键词】数学;高中;兴趣;专注精神;求美  一、为什么要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兴趣  从高中生当前阶段面临的考试升学压力而言,数学兴趣是提高数学成绩的内在的、有效的、持久的学习动力。学生如果见了数学就头疼,把它当作沉重的负担,内心
【摘要】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与学习计算方法和掌握解题方法密不可分,同样需要练习进行,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紧密相联的。  【关键词】数学;小学;教学;思维;培养  时代需要创新型人才。要创新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项最要任务。数学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何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呢?笔者凭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