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走出单纯知识教学的误区,为学生未来生活和发展奠基。高中政治教学更要充分发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关键词】政治教学 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改变传统的单纯知识教学的简单应试做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发展,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爱因斯坦曾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象的”。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建设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展现学生个性的空间
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重视考试成绩,管得过死,教学方法呆板等,都有碍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如能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的人。对此,要求政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独占课堂,而应充当教学的“组织者”,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把课堂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上好政治课。其次,教师要灵活巧妙的调节课堂气氛,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从而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倡导大胆提出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培养创造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二、构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
个性化思考是发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进行标新立异的个性化思考。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使整堂课充满新意,以激起学生的创造精神。首先,要设疑引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释疑难,有所进取。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培养创造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的提出问题,用正问、反问、曲问等方法,大胆提出假设,引起学生思考。如:在教“商品的含义”时,教师可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①提到商品,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商店的食品、衣服、家电等。那么,这些商品是怎样来的呢?它们又到哪里去呢?②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③医院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④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⑤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其次,要以辩促思。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社会的某个重点或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通过摆事实、交流争辩,以辩促思,以辩明理,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讨论争辩,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胜过教师讲解好几遍。例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就“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分为二”观点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此怎么“一分为二”?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教师要把握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发展创新能力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实践也是培养和发展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发明无一不是努力实践的结果。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创造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政治课教学更应重视实践的作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在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部分内容时,拟定一份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调查,学生通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大量的事实对比,以及耳闻目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看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通过社会调查还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关键词】政治教学 创新能力 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学生形成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独特优势,改变传统的单纯知识教学的简单应试做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发展,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爱因斯坦曾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是不可想象的”。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建设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展现学生个性的空间
活跃、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分重视考试成绩,管得过死,教学方法呆板等,都有碍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学生如能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勇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敢于发表独特见解,便会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的人。对此,要求政治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以绝对权威自居,独占课堂,而应充当教学的“组织者”,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把课堂变成一个启迪学生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学生在平等愉快的教学气氛中上好政治课。其次,教师要灵活巧妙的调节课堂气氛,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从而把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要求。逐渐使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探索者,问题的发现者,矛盾的解决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倡导大胆提出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培养创造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二、构建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
个性化思考是发展创造能力的关键。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敢于打破常规,进行标新立异的个性化思考。创设积极思考的教学氛围,使整堂课充满新意,以激起学生的创造精神。首先,要设疑引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释疑难,有所进取。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培养创造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的提出问题,用正问、反问、曲问等方法,大胆提出假设,引起学生思考。如:在教“商品的含义”时,教师可采用多角度、多层次的迂回式提问:①提到商品,同学们很快就想到了商店的食品、衣服、家电等。那么,这些商品是怎样来的呢?它们又到哪里去呢?②大自然中的阳光、空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③医院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为什么?④你送给同学的生日礼物是不是商品?⑤劳动产品是不是商品,关键看什么?这种迂回式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到深,由窄到宽,由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创造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等要素都得到了有效训练。其次,要以辩促思。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社会的某个重点或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自己所关心的问题。通过摆事实、交流争辩,以辩促思,以辩明理,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事实证明,让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讨论争辩,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胜过教师讲解好几遍。例如: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就“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同学们踊跃发言,气氛热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建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展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学习方式的改革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对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一分为二”观点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此怎么“一分为二”?这是个发散思维的火花,教师要把握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从对这个求异思维的进一步讨论中,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实践中发展创新能力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而实践也是培养和发展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古今中外科学家的发明无一不是努力实践的结果。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创造能力是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政治课教学更应重视实践的作用,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在讲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部分内容时,拟定一份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调查,学生通过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大量的事实对比,以及耳闻目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从中看到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通过社会调查还增强了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