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知识是技能的支撑,技能则是知识学习最重要的目的,对于国内众多英语学习者来说,往往技能与知识呈现脱节现象。追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知识在不断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但由于无法形成系统的结构,且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外语思维,因此,思维与语言没有达到共同作用的目的。本文重点研究了思维与语言结构化对英语学习的重要作用,并构建教学过程中,三构合一的英语学习模式。
关键词: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思维结构
一、研究背景
对于高校英语专业来说,英语是一门重要专业学科,毕业后将在各个领域担当着交流、翻译、传授等重要任务。中国正走向国际化舞台,英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是走向世界的桥梁。
就目前中国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其呈现投入高效果低,教学质量还有待改善。国内的英语开课从小学便开始,但到大学仍未达到满意的效果,多年来,国内英语教育专家不断探讨英语教学问题。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与中文处于同等地位,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形成一定的情境及思维结构,避免“哑巴英语”。
二、相关介绍
结构是某种事物的部分体、部分要素,其要素有:整体性、具转换规律或法则、自身调整性。结构化则是形成结构的过程,它们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形成规律。根据美国教育家乔伊斯的观点,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逻辑学上来说,语言与思维的形式是对应的,思维借助于语言表达,语言则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且影响我们的感知和记忆,从心理上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英语专业课程标准,高校的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课程标准有较大的差异,其培养目标更严格:“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语言教学通常是分为四个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英语语言技能是将所习得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境,并达成目的,因此,语言技能首先是语言知识为支撑。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思维快速运行,比如,阅读,阅读我们可以从浅显的字面意思理解,也可以更深层次的研读,第一层次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而第二层次则是思维,因此,思维才是核心。当我们拥有了足够的语言知识和思维,则我们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符合情境,及需要动作、表情的辅助,这样才能算是合格的英语语言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达到“英语思维”只属于最理想的状态,以长期生活在国内的人来说,没有绝对的语言环境及切身经历,很难培养出“英语思维”。
三、英语结构化教学模式建构与应用
1、三大结构
其一,知识结构,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即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是实际经验或理论 形式存在于人大脑中,对客户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其中本质和规律性是不能单靠感知或直觉认知到的,必须通过理解性思维方式。因此知识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活动,以语言表达其概念或本质等外部形式对客观外部世界的一种反应方式。人类生活经历的相似性决定了知识的共知性和普遍性,然而各类文化和不同的历史之间的差异决定了知识的差异性和独立性。知识来源于生活经历,生活经历恰恰也发生运用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但历史总归有局限性,人们对知识的苛求和认知是无限的,因此知识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不断去完善。
其二,认知结构,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但远远高于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只是人们对事物的表面感受和表象,在事物表象下在感性认知基础上,通过抽象和紧密、分析总结、对比和研究等思维方式,人们逐渐对事物由表向里,从现象到本质产生了知识。知识的其中之一表现手段就是语言。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通过感性和理性思维,其思想内容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出来,以文字或符号形式书写成文。
英语教学的知识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现代普通三维分法侧重知识的作用,三类知识显得比较分散,之间的关联不明显;布鲁姆的四维分类法强调了概念和事实的区别,加强说明了掌握概念知识比事实知识更需要四维的参与,就像中学英语教学中不重概念,而重视文字的记忆;加涅的分法强调了陈述和程序的关系,其中以概念运用为核心。所以聪明可靠的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性过程中完成一定的智力操作活动,如学医中学英语教学时运用加涅分法,进行学习过程就是智慧操作,更容易学习掌握。
其三,思维结构,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逻辑,从不同的形象获得经验,经过抽象思维进行概念和结构。人们日常生活中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评价,这个过程便是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每一种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特定作用,或是帮助人们认知事物或人,或是对一件事情的质疑等。
2、概念化到结构化的转变
语言形式多种多样,每年网络出现的新的语言句式突破了原有的语言局限,但无论怎么进行语言组织,终究离不开有限的语言结构。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词汇和语法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内容,学生首先要进行概念的构建,理解词汇真正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才能聚合语言形式,达到抽象性的理解,才能在真实世界中恰当的情境中运用它们。
然而,我们现在正面临的问题是,英语概念的学习长达十多年,为何还是有众多学生无法运用自如?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者只学会了“规则+例外”,对于例外的现象只有依赖于背诵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往往是零散、孤立、无系统化,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学生无法快速进行知识提取。结构化则是帮助学习者将这些零散的语言知识聚合在一起,使知识更系统、有序地储存在脑海中。
除了加强知识的结构化,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者的思维结构的改变。结构化能够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思维则能够减轻结构化记忆过程中的负担,提高记忆效率。英語教学是以“听、说、读、写”四方面运用能力为目标,学习者一方面要依赖于机械记忆,不断地模仿、练习,另一方面,对于缺乏联系的知识,与母语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理解,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对于已经存在的概念,学习母语概念的转换,对于没有的概念,则新建概念,注重知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让语言结构与思维相互作用。
3、教学模式的构成
教师,在新旧知识、母语与外语、概念与知识、概念与语言形式之间进行转换,其主要作用是为学习者构建简约、明晰的知识结构。因此,作为概念转换者的教师要具有更高思维能力,在概念转换过程中必须要综合、对比、分析、具体化等多项思维活动,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将已经拥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经验、概念和知识进行重组,将母语与英语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不同于机械模仿、练习、记忆,而是主动思考和建构,要不断提高思维水平,运用思维学习英语。
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英语学习的互动不能只停留在言语的对话互动,而是思维活动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思维互动应当保持同步。
四、总结
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不仅是人们互相交流的语言工具,更是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重要国际交流的语言平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求与考试要求混为一谈,各阶段的英语课程没有良好的衔接,学校更重视英语的工具性,忽略了能力培养和语言运用。英语结构化教学是将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三构合一”,将概念化向结构化转变,构建“外语思维”,从而促进学习者语言与技能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齐秀冲,周桂兰.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J].北方论丛,2002(6).
(作者单位:安徽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思维结构
一、研究背景
对于高校英语专业来说,英语是一门重要专业学科,毕业后将在各个领域担当着交流、翻译、传授等重要任务。中国正走向国际化舞台,英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是走向世界的桥梁。
就目前中国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其呈现投入高效果低,教学质量还有待改善。国内的英语开课从小学便开始,但到大学仍未达到满意的效果,多年来,国内英语教育专家不断探讨英语教学问题。英语首先是一门语言,与中文处于同等地位,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形成一定的情境及思维结构,避免“哑巴英语”。
二、相关介绍
结构是某种事物的部分体、部分要素,其要素有:整体性、具转换规律或法则、自身调整性。结构化则是形成结构的过程,它们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形成规律。根据美国教育家乔伊斯的观点,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它环境中的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逻辑学上来说,语言与思维的形式是对应的,思维借助于语言表达,语言则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且影响我们的感知和记忆,从心理上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
英语专业课程标准,高校的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课程标准有较大的差异,其培养目标更严格:“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
语言教学通常是分为四个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英语语言技能是将所习得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境,并达成目的,因此,语言技能首先是语言知识为支撑。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思维快速运行,比如,阅读,阅读我们可以从浅显的字面意思理解,也可以更深层次的研读,第一层次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而第二层次则是思维,因此,思维才是核心。当我们拥有了足够的语言知识和思维,则我们的运用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符合情境,及需要动作、表情的辅助,这样才能算是合格的英语语言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达到“英语思维”只属于最理想的状态,以长期生活在国内的人来说,没有绝对的语言环境及切身经历,很难培养出“英语思维”。
三、英语结构化教学模式建构与应用
1、三大结构
其一,知识结构,知识是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即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知识是实际经验或理论 形式存在于人大脑中,对客户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其中本质和规律性是不能单靠感知或直觉认知到的,必须通过理解性思维方式。因此知识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认知和理解,通过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活动,以语言表达其概念或本质等外部形式对客观外部世界的一种反应方式。人类生活经历的相似性决定了知识的共知性和普遍性,然而各类文化和不同的历史之间的差异决定了知识的差异性和独立性。知识来源于生活经历,生活经历恰恰也发生运用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但历史总归有局限性,人们对知识的苛求和认知是无限的,因此知识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不断去完善。
其二,认知结构,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但远远高于生活经验。生活经验只是人们对事物的表面感受和表象,在事物表象下在感性认知基础上,通过抽象和紧密、分析总结、对比和研究等思维方式,人们逐渐对事物由表向里,从现象到本质产生了知识。知识的其中之一表现手段就是语言。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通过感性和理性思维,其思想内容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出来,以文字或符号形式书写成文。
英语教学的知识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现代普通三维分法侧重知识的作用,三类知识显得比较分散,之间的关联不明显;布鲁姆的四维分类法强调了概念和事实的区别,加强说明了掌握概念知识比事实知识更需要四维的参与,就像中学英语教学中不重概念,而重视文字的记忆;加涅的分法强调了陈述和程序的关系,其中以概念运用为核心。所以聪明可靠的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性过程中完成一定的智力操作活动,如学医中学英语教学时运用加涅分法,进行学习过程就是智慧操作,更容易学习掌握。
其三,思维结构,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逻辑,从不同的形象获得经验,经过抽象思维进行概念和结构。人们日常生活中不由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评价,这个过程便是思维活动的主要形式,每一种思维活动具有一定的特定作用,或是帮助人们认知事物或人,或是对一件事情的质疑等。
2、概念化到结构化的转变
语言形式多种多样,每年网络出现的新的语言句式突破了原有的语言局限,但无论怎么进行语言组织,终究离不开有限的语言结构。因此,在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词汇和语法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内容,学生首先要进行概念的构建,理解词汇真正的含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才能聚合语言形式,达到抽象性的理解,才能在真实世界中恰当的情境中运用它们。
然而,我们现在正面临的问题是,英语概念的学习长达十多年,为何还是有众多学生无法运用自如?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学习者只学会了“规则+例外”,对于例外的现象只有依赖于背诵记忆,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往往是零散、孤立、无系统化,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学生无法快速进行知识提取。结构化则是帮助学习者将这些零散的语言知识聚合在一起,使知识更系统、有序地储存在脑海中。
除了加强知识的结构化,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者的思维结构的改变。结构化能够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思维则能够减轻结构化记忆过程中的负担,提高记忆效率。英語教学是以“听、说、读、写”四方面运用能力为目标,学习者一方面要依赖于机械记忆,不断地模仿、练习,另一方面,对于缺乏联系的知识,与母语的知识结构结合起来理解,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对于已经存在的概念,学习母语概念的转换,对于没有的概念,则新建概念,注重知识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让语言结构与思维相互作用。
3、教学模式的构成
教师,在新旧知识、母语与外语、概念与知识、概念与语言形式之间进行转换,其主要作用是为学习者构建简约、明晰的知识结构。因此,作为概念转换者的教师要具有更高思维能力,在概念转换过程中必须要综合、对比、分析、具体化等多项思维活动,增加教学过程的生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将已经拥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经验、概念和知识进行重组,将母语与英语的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不同于机械模仿、练习、记忆,而是主动思考和建构,要不断提高思维水平,运用思维学习英语。
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英语学习的互动不能只停留在言语的对话互动,而是思维活动的互动,学生与老师的思维互动应当保持同步。
四、总结
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不仅是人们互相交流的语言工具,更是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重要国际交流的语言平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求与考试要求混为一谈,各阶段的英语课程没有良好的衔接,学校更重视英语的工具性,忽略了能力培养和语言运用。英语结构化教学是将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思维结构“三构合一”,将概念化向结构化转变,构建“外语思维”,从而促进学习者语言与技能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齐秀冲,周桂兰.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J].北方论丛,2002(6).
(作者单位:安徽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