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希尔和菲莉普·琼斯:用艺术表达可持续发展理念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j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数十亿年的演化,大自然才呈现出我们如今看到的样子,壮丽而优雅。相比于山川江河,人类社会的历史非常短暂,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却日益明显。渐渐地,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何可持续发展,成为了重要的社会议题。
  如果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时只是一味索取,不考虑其可持续发展,那么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特别是自工业化时代开始,人类贪婪的欲望越发彰显。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人们在进行工业生产时常常不考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因此创造的财富越多,资源消耗和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多,形成了“資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线性循环”。
  其实,大自然也时刻感知着人类对其做出的每一个改变。当我们珍惜自然资源,高效、有目的地利用自然资源时,自然也会配合我们,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当人类循环利用自然资源时,废弃物也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剩余价值。而随后,自然资源会“再生”而供再利用。
  这一循环模式在新西兰艺术家马丁·希尔(Martin Hill )和菲莉普·琼斯(Philippa Jones)的创作中可以看出来。他们已合作有30多年,一起创作环境雕塑作品,并用摄影的方式将这些作品记录下来。这些环境雕塑艺术专注于利用自然元素,并借助“圆”这个符号,来表现自然的循环往复规律。这些作品,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如果与自然和谐相处将无比美好,也在告诫我们,对自然的破坏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威胁。他们希望通过作品,促使每一个观众反思其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大自然的循环系统,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阿拉斯戴尔·福斯特是策展人、作家和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现居于悉尼,工作范围遍及全球各地,你可以在www.culturaldevelopmentconsulting.com上了解更多。)
  与马丁·希尔(Martin Hill )对谈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拍照的?
  马丁·希尔:大约在我10岁时。我父亲是一名业余摄影师,他自己制作了一些洗印设备,并常常将浴室当作临时暗房,晚上在里面冲洗照片,这些都令我非常着迷。
  我的专业是艺术设计,后来也从事相关工作。最初我在伦敦工作,后来到了新西兰。1992年,我开始重新规划我的生活和工作,并专注用影像表达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你和菲莉普·琼斯的合作是怎么开始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马丁·希尔:1994年,我们在攀岩时相识,不久就成了一起攀岩的同伴、生活的伴侣和创作上的合作者。多年来,我们从工作伙伴成了交流思想、分享经验并一起冒险的知己。菲莉普不仅聪明、博学、对事物充满好奇,而且总是有很多想法,并拥有很强的执行力。
  你们制作和拍摄环境雕塑的过程是怎样的?
  马丁·希尔: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一般会从整体来构思。我慢慢明白,只要引起社会和生态的不可持续发展就是错误的发展模式。因此,我决定通过创作,试图寻找解决方案。
  在创作中,我利用自然中原有的材料制作雕塑,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采用象征符号,使我的表达更加明晰、有力。
  你在雕塑中,使用了什么象征符号?
  马丁·希尔: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圆。因为圆形视觉效果好,并象征万物生生不息。(图03)
  在我的作品中,球体和圆经常用来表示地球,它们都是由半圆和半圆在水中的倒影组成的。比如,《冰环》(Ice Circle)这个雕塑,是在深冬时节创作的,湖里的冰必须足够厚才能形成这样的圆盘。阳光照射,使整个冰面变得五光十色,恰好折射在我的雕塑上。(图04)
  通过这个富有象征意味的雕塑,你想表达什么?
  马丁·希尔:我们必须保护地球冰循环,以确保全球的气候适宜人类生存。
  雕塑的表现形式和材料多样化,我特别喜欢《秋叶环》(Autumn Leaf Circle)这幅作品,喜欢它简单、有力的表达方式。(图05)
  马丁·希尔:我们用小木棍将河岸上的落叶推到克鲁萨河(Clutha River,新西兰南岛最长的河)的浅滩上,形成了这样的圆环,我爬到树上拍下这张照片。漂浮的树叶之所以不动,是因为它们被扎在河床中的树枝固定了,圆圈一半虚一半实的设计象征着自然界营养物质的循环转换。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让人模拟出人类生命的循环。
  创作中,你还设计了哪些象征符号?
  马丁·希尔:螺旋状,象征着成长;无穷符号,代表永恒或连续流动(图06);正方形、三角形和菱形,常用来表示人类的发展和先进技术。(图07)
  比如《求解图案》(Solve for Pattern)这个雕塑,是从堆积的雪中雕刻出来的。菱形代表人类,圆代表大自然的循环系统,菱形镶嵌于圆中代表人类要适应大自然的发展需求。《求解图案》象征着维护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推动大自然健康发展。(图08)
  雪地里的脚印是怎么来的?
  马丁·希尔:那是一只兔子在夜晚留下的。
  近来,你的雕塑中融入了人的元素。
  马丁·希尔:是的,因为我们正进入“人类世”时代(即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气候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编者注),而人类是地球上最有力量的生物,也是能够改变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的唯一物种。
  2012和2013年,我们在阿尔伯特伯恩山麓(Albert Burn Saddle)拍摄了《分水岭》(Watershed )项目,那里是两条主要河流的分水岭,是拍摄水循环项目的绝佳之地。使用“分水岭”这个名称,是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现在也处于一个“分水岭”状态。
  这些照片是怎么拍摄的?
  马丁·希尔:《热带雨林守护者》(Rainforest Guardian)这张照片,是在树木繁茂的河谷拍摄的。这里是一片由山毛榉木形成的原始森林,丰富的苔藓使一块烂树根逐渐形成一个守护者的样子。我们引导营地篝火冒出的烟穿过树林,增添气氛。我们认为,森林是地球之肺,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调节气候变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图09)   拍摄《冰原守卫者》(Ice Guardian)这张照片是个偶然,冰块是我们为另一个作品准备的,当它被打破时,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冰雕,恰好与阿斯拜恩山(Mount Aspiring)的形状相似。黎明时分,菲莉普站在冰雕后面,就像人类的守卫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冰川能使全球气候和海平面保持稳定,因此,保护冰资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防止全球变暖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图10)
  《燃烧》(Burning Issues)这个雕塑从反面揭示了潜在的气候问题。由干草制作的人形雕塑竖立在高山地区的小湖中,燃起的火将它彻底毁灭。这是在警告人类,如果我们不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图11)
  1999年,你们开始拍摄《千年项目》(Millennium Project),向我们介绍一下吧。
  马丁·希尔:我们从各种各样的环境中选取不同材料,创造了许多雕塑,构成了《千年项目》。每个临时装置都与“2000”这个元素有关,图12是拍摄于鲁阿佩胡山( Mount Ruapehu)的黎明,被命名为《2000圈》(2000 Circles),拍摄的是一个有2000个孔的冰盘。太阳慢慢升起,阳光便从其中一个孔中照射出来。
  你们是如何拍摄复杂的形状的,比如《协力》(Syn-
  ergy)这个弓形雕塑?(图13)
  马丁·希尔:2009年,我们受邀参加一个艺术创作项目,其中有四个新西兰艺术家。当地的毛利人向我们介绍了瓦纳卡湖(Lake Wanaka)近些年的生态环境情况,而我们也需要对瓦纳卡湖的情况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他艺术家们也都各抒己见。由于瓦纳卡是我生活的地方,因此我先对名字的起源做了介绍,瓦纳卡在毛利语中的意思是“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也决定学习一些新的东西。
  在研究自然进化理论时,我发现可以利用压力和张力作用,采用最少的原材料,便能设计出最有力的模型,巴克敏斯特·富乐(Buckminster Fuller)将这个理论命名为“张力结构”。《协力》这个雕塑,就是将蒲草秆用亚麻线编织在一起形成的造型,由于张力作用,蒲草杆之间互不触碰,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结构。我们将雕塑安装在湖边,与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圆形。在这里,“协力”指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概念。
  在大自然的进化中,时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堆石球》(Stacked Stone Sphere)这个雕塑代表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流逝吧?(图14~15)
  马丁·希尔:2011年,我们的创作实践被詹姆斯·布莱克( James Blake)和乔伊·班尼亚(Joey Bania)拍成电影《秀美画布》(A Delicate Canvas),《堆石球》这个雕塑就是电影中的一个场景。这个球体是由散落在山腰的岩石组成的,代表地球。这幅作品的构想是,让球体坐落在岩石边缘,看起來非常脆弱,有随时散落的可能,暗示人类与大自然的微妙关系。我们在夏季和冬季分别拍摄了一次,以展示季节的变化。
  时间也是《一年,一个地方,一个生命》(One Life One Place One Year)这个系列的主要元素?
  马丁·希尔:是的,我们被委托去瓦纳卡玛图其图其河口(Matukituki River)拍摄。那里是一个群山环绕的美丽半岛,被当地人称为“一生一世”(Just One Life )。菲莉普和我根据季节变化,用了一年时间研究并制作这些临时装置,拍摄,然后编辑了《一年,一个地方,一个生命——对地域、时间和生态的探索》(One Life One Place One Year–an exploration of place, time and ecology)一书。在这次拍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将其应用在之后的《分水岭》(Watershed)项目中。(图16)
  《鸿线计划》(Fine Line Proj-
  ect)系列是一组影响非常深远的作
  品,创作地点也多。(图17)
  马丁·希尔:这是我们正在创作的项目,共有12套临时雕塑作品,目前第10个雕塑已经拍摄完成。这组作品是在全世界不同的“制高点”上创作的,这些点连在一起可以绕地球一圈,象征着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与我们生活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网络。我们已经在北极、南极、加拿大、冰岛、肯尼亚、马达加斯加、新西兰、苏格兰、瑞士和美国分别拍摄了环境雕塑。
  每去一个地方,我们都采用当地特有的、与众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这个系列的第一个雕塑是1995年在美国约赛米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拍摄的,雕塑坐落于峡谷的平坦岩石上,我们将花岗岩砂用手慢慢地摆成螺旋状的浮雕。约赛米蒂谷是由几百年前移动的冰川形成的,如今仍然被自然侵蚀着。
  观众对你们的作品有何反应?
  马丁·希尔:20年来,我们的临时环境雕塑作品在国际上很受欢迎。2015年9月,我们在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作了一个主题为“临时风景”(Temporal Landscapes)的展览,收到了非常好的反馈。
  然而,即使这些作品被大家所喜欢,但近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观者对我们作品的欣赏存在一些误区,特别是数码时代的年轻人,他们甚至认为我们的作品是借助 Photoshop后期处理完成的。当然不是这样的,从根本上讲,他们忽略了我们创作这些雕塑的本意——使人类更加接近大自然,帮助人们了解自己在自然中的位置,以及自然循环系统的奇妙。
  据说有一张作品特别受欢迎?
  马丁·希尔:是的,那是我和菲莉普在1994年创作的《石环》(Stone Circle)雕塑。
  这个独特的浮石是我们在新西兰火山地带的陶波湖(Lake Taupo)发现的。石头里面填充着空气,表面柔软,质地轻盈,甚至可以浮在水面上。利用火山石的属性,我们将石头用柳条串好,再将柳条弯曲成半圆形的拱门插在浅水中,与水中的倒影形成圆形。黎明时分,我们采取低位拍摄完成了这个环形雕塑。我认为这张作品最重要的特质就是简单。
  通过这些年的创作,你明白了什么以前不理解的?
  马丁·希尔:我明白了不以商业目的出售作品,谋生是多么困难。但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亲身参与一项创造性工作,对我们生活的意义。反过来说,这也是对我们整部作品的反馈。
其他文献
“美即是真,真即是美。这是世界上我们所知并需知的一切。”  ——约翰·济慈  玛格丽特·奥洛夫斯是一位南非开普敦的时尚编辑和摄影师。她出生成长于约翰内斯堡,并在约翰内斯堡国家艺术学院获得视觉传播学位。毕业后,奥洛夫斯在开普敦开始了时尚摄影之旅。之后三年,她一直在开普敦和柏林两地进行拍摄。  得益于父母的熏陶,奥洛夫斯早在3岁时便开始接触艺术。不幸的是,8岁的时候,她被诊断出患有心脏方面的疾病,但这
期刊
今年2月,赶在CP+展会前夕,佳能更新了旗下的入门可换镜头相机产品线,其中包括本文的主角:EOS 77D和800D。佳能三位数入门机一直是佳能的重量级产品,购买量大、用户众多,所以佳能对这条产品线非常重视。两年前,佳能推出了EOS 760D,第一次在入门机上增加了肩屏,用户不用花费过多就能获得接近中端机的使用体验。这次推出的EOS 77D和800D会有怎样的表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外观  E
期刊
西藏浪卡子县堆瓦村坐落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蒙达岗日雪山脚下,海拔约5070米,全村43户159人,都是牧民,共有3000多只羊。由于海拔高,夏季时间短,陆地上的草场无法满足牛羊过冬的饲料需求。每年隆冬时节,当有“仙女眼泪”之称的普姆雍措封冻成冰湖,牧民只好冒着危险赶着羊群到普姆雍措湖心岛上过冬,让它们度过产仔期。这种转场牧业方式,在这片离天最近的地方已延续了上千年。  堆瓦村的牧民索朗扎西今年60
期刊
对我来说,摄影是一门“放框框”的艺术。我时常思考两个问题——如何在这个无边无际的世界里,放下你的框框,框住某个影像?而当你放下那个框框时,又如何产生一种创造性的、摆脱框框的观看?有时,明明是框住现实的一角,却可能创造出现实中所没有的意涵,一种因观看而产生的意涵。  另一方面,在我的认知中,摄影亦同时包含了对外的发现与对内的探索,是一种双向观看。透过摄影,我可以不断去观看外面的世界,看看生活中的人与
期刊
孙俊彬1986年出生于广东潮州,一直专注于具有深度的视觉报道项目。在他的作品中,与新疆有关的选题不少。除了为他获得“色影无忌2016年新锐摄影师”EOS年度青年影像奖的《静静的南疆》外,他还曾跟着《与死亡之海相伴》《饥荒岁月的逃疆者》等创作小组几进新疆拍摄报道。  从2015年开始,他断断续续前往新疆的南疆地区拍摄《静静的南疆》,尝试呈现在南疆地区定下“去极端化”(2012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期刊
4月20日,第20届China P&E正式开幕的前一天,索尼再次吸引了全世界摄影媒体、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注意——索尼微单TMA9正式发布,同时宣布于5月底上市,官方售价31999元。  作为定位专业用户的相机,索尼A9提供了最高20张/秒、取景器无间断连拍、1/32000秒快门,以及覆盖率达93%的693个自动对焦点,其中有不少“全画幅第一”。  A9号称“无黑屏拍摄”。在高速连拍过程中,这块3
期刊
作为以图片报道见长的期刊,美国《生活》杂志曾在20世纪世界新闻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经过三次停办与复刊,《生活》杂志还是没有幸存至今,但是它的图片评判标准,特别是“图片故事”的评判标准直到今天仍具有重要价值,甚至被奉为准则。而很多历史中著名的报道摄影名家也都因为《生活》杂志而成就不凡人生。  《生活》杂志创刊后,曾委派多名摄影师来华拍摄,也曾刊发不少非杂志摄影记者的照片。除了上文所记述的卡尔
期刊
上世纪20年代,除了“喝”过洋墨水、懂洋文的少数人士有能力把玩摄影外,摄影一直被照相馆垄断,作为营生不肯轻易示人。如果想学摄影,必须拜师学艺私相传授,否则,你无法揭开罩在摄影上的神秘面纱。1930年7月,柯达公司继《柯达商报》《柯达画报》之后,推出了《柯达杂志》,这份杂志面向大众、服务大众、娱乐大众,除了自身的商品推介目的之外,它还起到了启蒙我国大众摄影的作用。中文版的《柯达杂志》从 1930年7
期刊
2010年大学毕业后,许康平成为杭州《都市快报》的摄影记者,开始依靠手中的相机挣生活。虽初为摄影记者,许康平对报道摄影却一点也不陌生。而之所以选择摄影记者为职业,正是因为他从2008年5月开始便靠拍新闻照片积累了不小的名气。那时,许康平还在读大二,便签约了国内几家图片库,在网上销售自己的新闻照片,还是学生的他很快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组稿本期专题时,有人力荐采访许康平,因为他在商业图片库编辑类图片
期刊
四年前,索尼微单TM和富士、奥林巴斯、松下等无反相机发展迅猛,对佳能单反相机造成了严重冲击。而当时的佳能似乎是怕影响自家单反,并不打算花大力气开发无反相机迎战,于是打造了一台拥有最小巧机身、可以使用庞大的EF镜头群的普及型单反相机EOS 100D应对。这台造型简洁时尚、操作简单易用的小单反上市后出人意料地大受欢迎,以至于后来又推出了专为女性用户设计的白色机身、白色EF 40mm F2.8 STF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