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全国中小学全面实施《英语课程标准》以来,小学英语教学成为起点,初中英语教学是在小学英语基础上的延续和提高,两者彼此独立又相辅相成。现在,在六、七年级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小学与初中英语教材脱节、知识内容跳跃大,七年级新生面临许多英语学习的困惑,他们的英语成绩两极分化现象过早出现。所以,如何使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自然地延伸过渡是防止两极分化、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中小学教材版本不同,但是小学英语教材(陕旅版)与中学英语教材(冀教版)编写思路相同: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两者都突出对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突出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良法”。在吃透教材体系和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在充分地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有效地开展了中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和中小学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加强了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密切交流。通过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并尝试了新课程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我们探讨了共性问题和有效对策,再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对中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适当调整,重新组合,再度开发,有效地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式——组织学生参与交际
我们尝试采用“任务链型”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交际、使用英语、完成任务。“任务链”一般模式为:话题导入→任务活动→语法点拨→任务评价→新任务。具体程序是:a.提供听觉或视觉的输入信息引入话题,作为真实任务目标的示范;b.提供本节课要完成的各项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相关语境和训练形式;c.设计完成任务的输出形式(填表,做笔记,进行小组讨论,对话采访、课堂游戏等);d.完成任务,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接着设计过渡语或简短的活动,使学生顺利地转入下一个活动所需要的状态。确保课堂活动连贯紧凑、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动静结合、学生兴奋。学生在不断运用正在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进行综合语言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活动化课堂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展示自我
我们坚持课堂教学过程活动化,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感受成功。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新课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把英语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英语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展示风采。为此,教师事先寻找中小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创造“展示”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表现”。如: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展示自我;在对话表演中让学生展示自我;在模拟采访中展示自我。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
另外,我们还针对中小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如:一分钟朗读、李阳一口气英语、英文书法赛、英文歌曲赛、词汇PK赛等等。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情感。
三、小组化语言情境实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我们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小组化,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据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课堂环节是“小组活动”。这是因为:第一,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广度和节奏,是初中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第二,小组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平等、友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和达到教学目标,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第三,小组活动证明了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单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 出来的,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目的。
在开展小组活动前,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内容、分配、示范、时间的安排、潜在的困难和可能的结果等都要尽可能有所预见。如:设法让活动内容能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有层次差异(能照顾到学生的学能差异、个性差异等),能达到活动中人人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或帮助学生分组,明确各自在任务中的角色,做到活动中人人有事做。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密切注意活动的进展,细心观察学生的反映,以便随时作出必要的调整。在小组活动后,师生一起对活动进行反馈,总结活动中的得失(指语言点和能力培养方面),给出以肯定鼓励为主的意见(尤其是不能过分渲染语言点错误)。
需要补充的是教师不把语言掰开揉碎地讲,使学生没有可动脑筋的余地;而是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共享。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运用到语言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作者单位:723600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良法”。在吃透教材体系和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在充分地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有效地开展了中小学课堂教学调研和中小学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加强了中小学英语教师之间的密切交流。通过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并尝试了新课程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我们探讨了共性问题和有效对策,再根据自身的教学经历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地运用教材,并对中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适当调整,重新组合,再度开发,有效地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任务型教学设计模式——组织学生参与交际
我们尝试采用“任务链型”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参与交际、使用英语、完成任务。“任务链”一般模式为:话题导入→任务活动→语法点拨→任务评价→新任务。具体程序是:a.提供听觉或视觉的输入信息引入话题,作为真实任务目标的示范;b.提供本节课要完成的各项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相关语境和训练形式;c.设计完成任务的输出形式(填表,做笔记,进行小组讨论,对话采访、课堂游戏等);d.完成任务,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价。接着设计过渡语或简短的活动,使学生顺利地转入下一个活动所需要的状态。确保课堂活动连贯紧凑、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动静结合、学生兴奋。学生在不断运用正在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逐步提高运用英语进行综合语言实践活动的能力。
二、活动化课堂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展示自我
我们坚持课堂教学过程活动化,鼓励学生展示自我、感受成功。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新课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要方式,把英语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英语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展示风采。为此,教师事先寻找中小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创造“展示”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表现”。如: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展示自我;在对话表演中让学生展示自我;在模拟采访中展示自我。这样的课堂,老师轻松了,效率却提高了,学生思维也活跃了。
另外,我们还针对中小学生争强好胜、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组织一些小竞赛活动。如:一分钟朗读、李阳一口气英语、英文书法赛、英文歌曲赛、词汇PK赛等等。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情感。
三、小组化语言情境实践——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我们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小组化,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据调查,中小学生最喜欢的课堂环节是“小组活动”。这是因为:第一,小组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广度和节奏,是初中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活动方式之一;第二,小组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平等、友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和达到教学目标,提供了大量的向其他同学学习的机会,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第三,小组活动证明了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单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 出来的,他们在一个近似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以达到语言学习目的。
在开展小组活动前,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内容、分配、示范、时间的安排、潜在的困难和可能的结果等都要尽可能有所预见。如:设法让活动内容能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有层次差异(能照顾到学生的学能差异、个性差异等),能达到活动中人人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或帮助学生分组,明确各自在任务中的角色,做到活动中人人有事做。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密切注意活动的进展,细心观察学生的反映,以便随时作出必要的调整。在小组活动后,师生一起对活动进行反馈,总结活动中的得失(指语言点和能力培养方面),给出以肯定鼓励为主的意见(尤其是不能过分渲染语言点错误)。
需要补充的是教师不把语言掰开揉碎地讲,使学生没有可动脑筋的余地;而是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共享。学生通过小组活动进行大量操练,加深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理解,从而使“言语技能运用到语言交际”的发展成为自然和可能。
(作者单位:723600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