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下肢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 :浙江创伤外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tterfly1982_2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下肢手术患者共12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实验组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63例,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63例。观察指标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麻醉前0、5、10、15、30、60、90分钟时的SBP、DBP、MAP、HR、SpO2的变化。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的时间。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使用麻黄碱的例数及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等相关不良反应。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下肢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结果①实验组SBP在麻醉给药10、15、30分钟后高于对照组,血压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在麻醉给药0、5、60、90分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BP、MAP、HR、SpO2在所有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实验组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同样运动神经阻滞时间慢于对照组(P<0.05),作用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③术中麻黄碱使用例数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头痛、尿储留、恶心呕吐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方式进行麻醉可有效降低手术的风险,且具有操作简便,容易掌握,适应症宽等特点,用于下肢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空心病”一词,最早出自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之口,是用来描述大学生中存在的“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现象。事实上,随着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的日渐增
报纸
针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启动受很多因素的制约问题,阐述了IC反应器污泥接种和一次启动阶段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就IC反应器接种污泥、进料方式、运行温度和负荷的提高方法等
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外伤性脾破裂手术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取保脾手术治疗,总结分析临床
<正> 急性心肌梗塞时用溶栓法使血管再通、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痉挛缓解以及心脏外科手术恢复冠脉灌注,均可能造成大块心肌急性缺血后再灌注损害,且使心电不稳定,诱发再灌注性
围绕"空心病"现象的产生原因、范围程度和应对策略开展研究,立足理想和信念教育的主线,剖析现象背后的教育回归问题,对青年学生价值归属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动性对策。
在西方几百年的启蒙思想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歌剧的诞生、发展及繁荣都有着不可泯灭的影响。《丑角》是意大利作曲家列昂卡瓦洛的艺术成就之主要集中体现,该剧洋溢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