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技巧,老师支招
写作心得:体验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灵性;精读书籍,涵养自己的性情;积累摘抄,锤炼文章的语言。这些可以说是我体会最深的写作心得。我一直认为,作为学生,不得不学习应试话语,但一定不能丢掉属于自己的写作话语!
今年第一次作文,题目是“我与诗歌”,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开头和叙述过程是相似的。开头都是一段优美的描写,多数还是排比句,甚至有几个孩子的用词都一样。最初还以为是学生的写作灵感受到了抑制,但后来学生自由写作的时候,写出来的文字颇有灵性,文采飞扬。于是,我明白了,学生其实是有两套话语系统的,一套是“应试作文话语系统”,一套是“自由写作话语系统”。当自由写作时,例如发表微博、QQ说说,总是会用精彩的句子表达内心的想法,而面对考试或正规作文时,则自动切换为“应试话语”。这确实是值得深思的现象。
由此,我也会想起自己读小学和初中的情景。我出生于农村,在农村长大,要说“观察外物”和“体验生活”,没有比一个农村的孩子体会更深刻了。初春,攀折柳条是我们的活动;暮春,则是上山捉蝎子;夏天,就到村前的小河里游泳;秋天,上山摘酸果;冬天,户外玩雪。这种经历,让我在读沈从文的《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一文时特别有感触。我很庆幸,自己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而没有消磨在辅导班、培训班里。沈从文先生说:“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这就是一种写作的灵性,最终则会从思维的灵性转化为文字的灵性。
上学之后,自然要接触很多记叙文写作的方法、顺序、描写等,而我对这些“规则”颇有新鲜感。于是就央求母亲给我买回来一本《中小学经典作文》,那是小学时期我唯一的读物,每篇文章都不知被读了多少遍,唯一遗憾的就是这本作文书里记述的事情过于成人化,离我的生活很远,我甚至想象不出来那种与爱国、统一、战争等相关的话题。不过,我最基础的文字表达,都得益于那本书。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作文书或者说其它作品,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精读、熟读。多,仅仅是一种知识面和生活经验的扩展;精,才会让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初中之后,我们开始写略微复杂的记叙文,小学时积累的经验渐渐不适用于中学。记得当时我所能够理解的“立意深刻”就是通过记叙一件小事,表达一个宏大的主题,例如某种生活道理、某种人生感想。现在想来,那可能是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一种“故作深沉的幼稚”。老师给我指出这一点之后,我不再挖空心思地去概括什么“道理”,表现多么崇高的“情怀”,而是开始注重真实的感情,用现在饱受争议的一个词说就是“真情实感”。虽然每次写出来的在我看来是颇为真挚的文章,得分都不高,但写完之后,心里总是很舒服,或许是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而之前写在作文纸上的话,或许是自己编造出来的,或许是被迫那样说的,反正不是自己想要说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我的愿望,如果我们长期说自己不愿意说的话,而自己想说的话又得不到认可,我们的写作天赋和灵性就会受到压抑。说自己想说的话,看似容易,实际上很难,这不仅需要外在评价标准的变化,同时也需要作者有超人的胆识和勇气。
真实,并非作文的唯一追求。文章,毕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讲究语词的修炼与语言的修饰。那时,当找到作文得分不高的原因之后,我便开始将目光投向文章语言。最直接的办法便是摘抄精美散文中的有文采的句子,然后利用早读课反复朗读甚至背诵,这也是流行于中小学的“好词好句摘录法”,虽然有专家质疑,但却是学习语言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县城的书摊上买到了一本盗版的《中国古代诗词名句赏析》的书,装帧粗糙,字迹也不清晰,但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优美诗句!捧到那本书之后,我便没日没夜地阅读、朗诵,翻了差不多一年,书终于“散架”了,我才忍痛割弃。也正是那段经历,让我对文章的语言艺术有了最深切的体会。即使现在已经成年,工作之余,推窗而望,见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头脑中马上会冒出一句诗: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写作心得:体验生活,保持对生活的灵性;精读书籍,涵养自己的性情;积累摘抄,锤炼文章的语言。这些可以说是我体会最深的写作心得。我一直认为,作为学生,不得不学习应试话语,但一定不能丢掉属于自己的写作话语!
今年第一次作文,题目是“我与诗歌”,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开头和叙述过程是相似的。开头都是一段优美的描写,多数还是排比句,甚至有几个孩子的用词都一样。最初还以为是学生的写作灵感受到了抑制,但后来学生自由写作的时候,写出来的文字颇有灵性,文采飞扬。于是,我明白了,学生其实是有两套话语系统的,一套是“应试作文话语系统”,一套是“自由写作话语系统”。当自由写作时,例如发表微博、QQ说说,总是会用精彩的句子表达内心的想法,而面对考试或正规作文时,则自动切换为“应试话语”。这确实是值得深思的现象。
由此,我也会想起自己读小学和初中的情景。我出生于农村,在农村长大,要说“观察外物”和“体验生活”,没有比一个农村的孩子体会更深刻了。初春,攀折柳条是我们的活动;暮春,则是上山捉蝎子;夏天,就到村前的小河里游泳;秋天,上山摘酸果;冬天,户外玩雪。这种经历,让我在读沈从文的《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一文时特别有感触。我很庆幸,自己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而没有消磨在辅导班、培训班里。沈从文先生说:“我的心总得为一种新鲜声音,新鲜颜色,新鲜气味而跳。我得认识本人生活以外的生活。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却不须从一本好书一句好话上学来。”这就是一种写作的灵性,最终则会从思维的灵性转化为文字的灵性。
上学之后,自然要接触很多记叙文写作的方法、顺序、描写等,而我对这些“规则”颇有新鲜感。于是就央求母亲给我买回来一本《中小学经典作文》,那是小学时期我唯一的读物,每篇文章都不知被读了多少遍,唯一遗憾的就是这本作文书里记述的事情过于成人化,离我的生活很远,我甚至想象不出来那种与爱国、统一、战争等相关的话题。不过,我最基础的文字表达,都得益于那本书。由此,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作文书或者说其它作品,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精读、熟读。多,仅仅是一种知识面和生活经验的扩展;精,才会让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初中之后,我们开始写略微复杂的记叙文,小学时积累的经验渐渐不适用于中学。记得当时我所能够理解的“立意深刻”就是通过记叙一件小事,表达一个宏大的主题,例如某种生活道理、某种人生感想。现在想来,那可能是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一种“故作深沉的幼稚”。老师给我指出这一点之后,我不再挖空心思地去概括什么“道理”,表现多么崇高的“情怀”,而是开始注重真实的感情,用现在饱受争议的一个词说就是“真情实感”。虽然每次写出来的在我看来是颇为真挚的文章,得分都不高,但写完之后,心里总是很舒服,或许是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而之前写在作文纸上的话,或许是自己编造出来的,或许是被迫那样说的,反正不是自己想要说的。每个人都有表达自我的愿望,如果我们长期说自己不愿意说的话,而自己想说的话又得不到认可,我们的写作天赋和灵性就会受到压抑。说自己想说的话,看似容易,实际上很难,这不仅需要外在评价标准的变化,同时也需要作者有超人的胆识和勇气。
真实,并非作文的唯一追求。文章,毕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讲究语词的修炼与语言的修饰。那时,当找到作文得分不高的原因之后,我便开始将目光投向文章语言。最直接的办法便是摘抄精美散文中的有文采的句子,然后利用早读课反复朗读甚至背诵,这也是流行于中小学的“好词好句摘录法”,虽然有专家质疑,但却是学习语言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县城的书摊上买到了一本盗版的《中国古代诗词名句赏析》的书,装帧粗糙,字迹也不清晰,但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我。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优美诗句!捧到那本书之后,我便没日没夜地阅读、朗诵,翻了差不多一年,书终于“散架”了,我才忍痛割弃。也正是那段经历,让我对文章的语言艺术有了最深切的体会。即使现在已经成年,工作之余,推窗而望,见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头脑中马上会冒出一句诗: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