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聊城市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实际,对道路地下市政管线及其他各种专业管线设计的布置、间距以及交叉等提出意见及建议,为同类管线设计提供参考,共同提高管线设计水平。
关键词:城市道路;管线设计;布置;间距;交叉;聊城市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极大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区道路不断新建、改建,市政的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地下管线维系着城市道路正常运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避免其他专业管线对道路的影响,管线综合设计已经成为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合理地设计地下管线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聊城市近年来城市道路设计的工程实际,来谈谈对城市管线设计的体会。
2管线的布置
近些年来,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也逐年增加,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日益复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许多专业管线不能做到先于城市道路施工,致使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各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下空间位置成了当前困扰设计单位的难题。
新建道路其道路两侧的地块大多还没开发,道路制约红线边的建筑物很少,另外拟建道路下面也没有已建其它管线制约,所以雨、污水管道位置设计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只要按照满足管道的设计规范要求和收水功能、节约工程造价、给其它管线预留布置空间的三个原则设计即可。
老路下面原来已经埋设过雨污水管道,对于这种情况,一般设计时,如果采用老管利用,则原有位置不变。如设计废除老管,新建雨水和污水管道,建议根据拟改造道路下已建保留和拟建的各种管线情况,以及改建道路的路幅分配,参照新建项目酌情处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污水干管是否宜布置在距道路红线内边1m的位置,需要充分结合道路两侧建筑物的情况再确定。如果老路两侧有建筑物,并且离道路较近,小于2m,则污水管道就再设计在距道路红线内边1m的位置。因为污水管道埋设一般较大,深挖沟槽会对建筑物的基础安全有影响。所以在设计时,必须以安全为第一考虑,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再考虑方便收水、缩短预留管长度、减少预留井数量等。
聊城市是一个山东西部的城市,主要的管线有:雨水、污水、给水、电力、煤气、路灯、电信、综合通讯等。根据聊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线在地下的排布次序,从道路两侧向路中心线方向一般依次为:电力、煤气、电信、综合通讯、路灯、污水、雨水。根据道路板块的不同,地下管线的次序也稍为不同。例如路灯电缆孔径较小,不承受车荷载,排在雨水管之后。
3管线间距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规定了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由于受到道路的宽度、断面以及历史的原因,有时不能满足。在实际施工中,管线之间虽不能满足最小水平净距的要求,但它们相互之间还有一定的间距,一般不会对管线的敷设产生较大的影响。相邻的两条管线之间的中心距按下面两个公式中的较大值控制:
(1)1/2管线A外径+1/2管线B检查井结构宽度;
(2)1/2管线B外径+1/2管线A检查井结构宽度。
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这在聊城市城区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净距>0时即可施工,在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零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采用管道混凝土方包加固,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一般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0即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工程中主要的雨、污管线因受各因素制约,一般业主均不愿将雨、污水管设置于快车道下,而愿设于慢车道下,其原因在于下水管易堵塞且需经常清通而影响交通,若将雨水管分两根设于慢车道下又会带来雨、污水管的间距问题,特别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了避免破坏板块的整体性和板块受力时造成应力集中而使板块出现裂缝,将检查井布置在板块正中或齐缝式布置来适当调整管位,因此管线之间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4管线交叉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管线之间的交叉。根据各管线的性质,自地面以下的排列顺序为:路灯电缆、电力、给水、煤气、电信、综合通讯、雨水、污水。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米左右,电讯管沟深为1.3米,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3米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5米左右,即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管线在高程上相碰时,原则要按照“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主管”来设计,具体在设计中发生矛盾是,应遵循(电力、电信、通讯、给水、煤气、路灯)让(雨水、污水)。在设计中,由于雨、污水管属重力管,设计埋深较大,在特殊的情况下埋深较浅,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有时候上层管线种类不能满足最小覆土深度的规定,甚至进入道路的结构层,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特殊保护手段。一般在城区常用的方法是C20混凝土满包。
5管线最佳布置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设计仅仅是基本和前提,更主要的是规范打点。每座城市都应设管线专门管理部门,该部门有规划地下管线的权力,各管线施工前均应由该部门进行管线综合并获得该部门的核准,施工后必需由该部门来验收,由该部门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安插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类管网,并力争使新建道路的地下管线施工同时一次完成,已建道路须增设地下管线时也能有计划、较规范地实施,尽量避免频繁破路的现象,为管线正常运行缔造一个好的环境。
道路人行道宽度应有足够的宽度,管线应尽可能布置在人行道下面。主要原因有:(1)管线的埋深可以减少,减少工程造价。(2)避免长期车荷载对管线造成的破坏。(3)各种管线需要检查、维修,对道路的交通影响可以降低。但是,考虑管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全部布置在人行道是不可能的,出现这样的情况,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在慢车道下。
6同类管线的布置
近年来,伴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各种通信管线敷设,常常破坏路面,人行道的破坏特别严重。为了避免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建议可以将这类的管线敷设在同一管沟中,采用“同沟异井”的做法,在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设计时,其只占据一个管位。这样一来,既节约利用了有限的地下空间,還可以使到各管线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牵头,在城市道路建设或改造的同时,与各部门协调好,把同类的管线合成一家,以防止再次破坏路面。
7结语
城市道路管线设计是一项知识面要求广、需要与各部门配合协调的工作,在各个地方的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形成一些惯例。但与其它的地方又有较大的差异,希望广大同行互相交流设计经验,共同提高设计水平。同时,城市道路管线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人员的应该做的,对于任何一座城市来说,更重要的是合理、规范管理。每座城市都应设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该部门有规划地下管线的权力,各管线施工前均应由该部门进行管线综合并得到该部门的批准,施工后必须由该部门来验收,由该部门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布置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种管网,并力争使新建道路的地下管线施工同道路建设一次完成,已建道路须增设地下管线时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尽量避免频繁破路的现象,为管线正常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GB 50014-2006)》
【2】郝红雨.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设计.丹东纺专学报.2005.2
【3】亓国军,郝相林.管网综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地下管线管理.1997.2
关键词:城市道路;管线设计;布置;间距;交叉;聊城市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极大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区道路不断新建、改建,市政的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地下管线维系着城市道路正常运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避免其他专业管线对道路的影响,管线综合设计已经成为城市道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合理地设计地下管线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聊城市近年来城市道路设计的工程实际,来谈谈对城市管线设计的体会。
2管线的布置
近些年来,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也逐年增加,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日益复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许多专业管线不能做到先于城市道路施工,致使城市道路二次开挖现象非常严重,不但影响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如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各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下空间位置成了当前困扰设计单位的难题。
新建道路其道路两侧的地块大多还没开发,道路制约红线边的建筑物很少,另外拟建道路下面也没有已建其它管线制约,所以雨、污水管道位置设计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只要按照满足管道的设计规范要求和收水功能、节约工程造价、给其它管线预留布置空间的三个原则设计即可。
老路下面原来已经埋设过雨污水管道,对于这种情况,一般设计时,如果采用老管利用,则原有位置不变。如设计废除老管,新建雨水和污水管道,建议根据拟改造道路下已建保留和拟建的各种管线情况,以及改建道路的路幅分配,参照新建项目酌情处理。但是必须注意的是,污水干管是否宜布置在距道路红线内边1m的位置,需要充分结合道路两侧建筑物的情况再确定。如果老路两侧有建筑物,并且离道路较近,小于2m,则污水管道就再设计在距道路红线内边1m的位置。因为污水管道埋设一般较大,深挖沟槽会对建筑物的基础安全有影响。所以在设计时,必须以安全为第一考虑,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再考虑方便收水、缩短预留管长度、减少预留井数量等。
聊城市是一个山东西部的城市,主要的管线有:雨水、污水、给水、电力、煤气、路灯、电信、综合通讯等。根据聊城市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线在地下的排布次序,从道路两侧向路中心线方向一般依次为:电力、煤气、电信、综合通讯、路灯、污水、雨水。根据道路板块的不同,地下管线的次序也稍为不同。例如路灯电缆孔径较小,不承受车荷载,排在雨水管之后。
3管线间距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中规定了工程管线间的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在具体的工程设计中,由于受到道路的宽度、断面以及历史的原因,有时不能满足。在实际施工中,管线之间虽不能满足最小水平净距的要求,但它们相互之间还有一定的间距,一般不会对管线的敷设产生较大的影响。相邻的两条管线之间的中心距按下面两个公式中的较大值控制:
(1)1/2管线A外径+1/2管线B检查井结构宽度;
(2)1/2管线B外径+1/2管线A检查井结构宽度。
一般市政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为0.15m,个别管线如电力管沟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为0.50m,这在聊城市城区实际工程操作时很难做到。一般管线净距>0时即可施工,在排水管道之间净距大于零且小于管道基础厚度的情况下采用管道混凝土方包加固,因此在市政管线综合规划时,一般管线综合规划时的管线最小垂直净距>0即可。在实际工程设计中,有些管线很难避开,如工程中主要的雨、污管线因受各因素制约,一般业主均不愿将雨、污水管设置于快车道下,而愿设于慢车道下,其原因在于下水管易堵塞且需经常清通而影响交通,若将雨水管分两根设于慢车道下又会带来雨、污水管的间距问题,特别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为了避免破坏板块的整体性和板块受力时造成应力集中而使板块出现裂缝,将检查井布置在板块正中或齐缝式布置来适当调整管位,因此管线之间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4管线交叉
合理安排好各管线平面位置后,还应合理控制各管线高程。一般来说,在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管线之间的交叉。根据各管线的性质,自地面以下的排列顺序为:路灯电缆、电力、给水、煤气、电信、综合通讯、雨水、污水。电力管(沟)一般深为1.2米左右,电讯管沟深为1.3米,因此将煤气管、给水管覆土控制在1.3米左右,而将雨、污水管覆土控制在1.5米左右,即可在高程上使各管线基本相互错开。管线在高程上相碰时,原则要按照“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径让大管径”、“支管让主管”来设计,具体在设计中发生矛盾是,应遵循(电力、电信、通讯、给水、煤气、路灯)让(雨水、污水)。在设计中,由于雨、污水管属重力管,设计埋深较大,在特殊的情况下埋深较浅,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有时候上层管线种类不能满足最小覆土深度的规定,甚至进入道路的结构层,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特殊保护手段。一般在城区常用的方法是C20混凝土满包。
5管线最佳布置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设计仅仅是基本和前提,更主要的是规范打点。每座城市都应设管线专门管理部门,该部门有规划地下管线的权力,各管线施工前均应由该部门进行管线综合并获得该部门的核准,施工后必需由该部门来验收,由该部门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安插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类管网,并力争使新建道路的地下管线施工同时一次完成,已建道路须增设地下管线时也能有计划、较规范地实施,尽量避免频繁破路的现象,为管线正常运行缔造一个好的环境。
道路人行道宽度应有足够的宽度,管线应尽可能布置在人行道下面。主要原因有:(1)管线的埋深可以减少,减少工程造价。(2)避免长期车荷载对管线造成的破坏。(3)各种管线需要检查、维修,对道路的交通影响可以降低。但是,考虑管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全部布置在人行道是不可能的,出现这样的情况,较为普遍的做法是布置在慢车道下。
6同类管线的布置
近年来,伴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各种通信管线敷设,常常破坏路面,人行道的破坏特别严重。为了避免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建议可以将这类的管线敷设在同一管沟中,采用“同沟异井”的做法,在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设计时,其只占据一个管位。这样一来,既节约利用了有限的地下空间,還可以使到各管线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由城市建设主管部门牵头,在城市道路建设或改造的同时,与各部门协调好,把同类的管线合成一家,以防止再次破坏路面。
7结语
城市道路管线设计是一项知识面要求广、需要与各部门配合协调的工作,在各个地方的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已经有一定的固定模式,形成一些惯例。但与其它的地方又有较大的差异,希望广大同行互相交流设计经验,共同提高设计水平。同时,城市道路管线设计,不仅仅是设计人员的应该做的,对于任何一座城市来说,更重要的是合理、规范管理。每座城市都应设立地下管线管理部门,该部门有规划地下管线的权力,各管线施工前均应由该部门进行管线综合并得到该部门的批准,施工后必须由该部门来验收,由该部门掌握地下管线的资料等,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布置好城市道路下错综复杂的各种管网,并力争使新建道路的地下管线施工同道路建设一次完成,已建道路须增设地下管线时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尽量避免频繁破路的现象,为管线正常运行创造必要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年版)(GB 50014-2006)》
【2】郝红雨.城市道路管线综合设计.丹东纺专学报.2005.2
【3】亓国军,郝相林.管网综合—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基础工作.地下管线管理.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