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吉林省,居住着众多回族居民,这些少数民族人群在这片土地上,勤劳、朴实的生活着,他们的身上有回族特有的民族特征。本文从回族居民的文化、教育、饮食方面来阐述其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上述内容的研究,为我们民族融合、互相尊重提供相关基础信息
【关键词】吉林省;回族居民;文化;教育;饮食
一、吉林省地区独特的回族现代文化的主要特点
(1)人文性格方面。回族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融合是其现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信仰为本,尚洁求真是回族人的主要人文性格。同时回族也是一个乐于学习和吸收外族文化的民族,他们对生活环境及社会条件有极大的适应性,但不会牺牲自己本民族的信仰。(2)文化科技方面。据相关资料记载,回族人在省内的科学研究机构中技术人员的数量也占不小的比例。在吉林松原有天厂矿单位,也有一些技术人员奋战在一线。文艺方面也有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文学创作、表演艺术等不同行业都有回族人的身影。
二、吉林省地区回族教育
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吉林省在长春市、吉林市等地均有回族小学、中学,其他地区主要集中在回族乡内。回族的孩子接受教育的形式与汉族孩子相同,她们使用的书本都是全国统一的教科书,与普通的学校没什么大的差异,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怀和经费的优惠。(1)传统教育。第一,家庭教育。我国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先生指出:家庭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私人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明朝時期,回族的先民渐渐失去元时在政治、科技等方面的优越地位。由于明清两代统治者的汉化、“抑回”政策,加之明朝全面实行“海禁”,在中国,内地的回族和阿拉伯世界没有更多的联系,尤其是生活在吉林省境内的回族人民,宗教职业者稀缺,加之汉语的全面推广,回族大分散、小聚集的居住模式,使得原来回族家庭中那种自发的、零散的纯粹用阿拉伯文、波斯文教育子女的状况已不多见,越来越多的回族人已看不懂波斯文、阿拉伯文,无法领会《古兰经》精神。传统的回族家庭教育对此已无能为力。随后由胡登洲将回族家庭教育推向经堂教育。后在清末经堂教育失传。解放后回族的家庭教育与回族社区教育、经堂教育等形成了回族独特的家庭教育。第二,学校教育。吉林省的回族学校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前后开始兴起。最早是在吉林市北极街建立的一所回族幼儿园,规模很小。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青年男女就业人数的增加,对儿童的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也有了较高要求。回族的小学和中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校的学生受到的是和其他民族相同的书本教育,并且有很多优惠政策。(2)现代教育。第一,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过渡。主要是经堂教育向现代学校教育的过渡。这种过渡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上的变化。经堂教育是在清真寺经堂里实施的教育。内容一般为阿拉伯文的形态学、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以及哲学、《古兰经》注疏学、文学、历史等。主讲教师大多为清真寺聘讲的知名阿訇,或为某些学科的专家。现代学校教育主要在教室里完成,由各学科的老师传授相应学科的知识,和汉族的学生没有区别。第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传统的回族文化和现代的教育相结合,把最新最快的现代知识传授给回族的新生力量。同时,现代教育中的开放精神也给回族的学生带来新鲜的信息和勇于拼搏的勇气,形成现代回族特有的文化素养。第三,回族现代教育现状。有专门的回族学校,也有一部分回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起在学校里学习,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在省内有长春市回族小学、长春市回族中学、吉林市回族学校、九台市胡家回族学校等。
三、饮食经济
(1)独特的饮食经商之路。回族人由于居住比较分散,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没有固定的工作。在长时间的生存压力下,很多人走上了饮食经济的道路。在吉林省内,有很多回族人经营的回族特色饭店、回族牲畜加工点、副食销售点等。除了能看到“都阿”外,还能见到一块写有“清真”或“西域回回”, 饭店或小吃部前都挂着“蓝幌”。这些都为回族人带来了生存上的满足,并且也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了促进的作用。通过回族人与当地汉族人的交流,加深了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做到了隐性的保障。同时,回族饭店的对外开放,也让很多其他民族的学生品尝到了美味的回族美食。(2)吉林省地区饮食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回族的饮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所以回族的饮食经济得以较快的发展,并且饮食经济也可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屠宰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副食销售等行业都具有可观的前景,已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这种民族饮食经济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吉林省;回族居民;文化;教育;饮食
一、吉林省地区独特的回族现代文化的主要特点
(1)人文性格方面。回族人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融合是其现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信仰为本,尚洁求真是回族人的主要人文性格。同时回族也是一个乐于学习和吸收外族文化的民族,他们对生活环境及社会条件有极大的适应性,但不会牺牲自己本民族的信仰。(2)文化科技方面。据相关资料记载,回族人在省内的科学研究机构中技术人员的数量也占不小的比例。在吉林松原有天厂矿单位,也有一些技术人员奋战在一线。文艺方面也有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文学创作、表演艺术等不同行业都有回族人的身影。
二、吉林省地区回族教育
回族以长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吉林省在长春市、吉林市等地均有回族小学、中学,其他地区主要集中在回族乡内。回族的孩子接受教育的形式与汉族孩子相同,她们使用的书本都是全国统一的教科书,与普通的学校没什么大的差异,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怀和经费的优惠。(1)传统教育。第一,家庭教育。我国家庭教育专家赵忠心先生指出:家庭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私人教育,是一种非正规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明朝時期,回族的先民渐渐失去元时在政治、科技等方面的优越地位。由于明清两代统治者的汉化、“抑回”政策,加之明朝全面实行“海禁”,在中国,内地的回族和阿拉伯世界没有更多的联系,尤其是生活在吉林省境内的回族人民,宗教职业者稀缺,加之汉语的全面推广,回族大分散、小聚集的居住模式,使得原来回族家庭中那种自发的、零散的纯粹用阿拉伯文、波斯文教育子女的状况已不多见,越来越多的回族人已看不懂波斯文、阿拉伯文,无法领会《古兰经》精神。传统的回族家庭教育对此已无能为力。随后由胡登洲将回族家庭教育推向经堂教育。后在清末经堂教育失传。解放后回族的家庭教育与回族社区教育、经堂教育等形成了回族独特的家庭教育。第二,学校教育。吉林省的回族学校教育从20世纪70年代前后开始兴起。最早是在吉林市北极街建立的一所回族幼儿园,规模很小。随着社会的发展,回族青年男女就业人数的增加,对儿童的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也有了较高要求。回族的小学和中学发展到现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校的学生受到的是和其他民族相同的书本教育,并且有很多优惠政策。(2)现代教育。第一,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过渡。主要是经堂教育向现代学校教育的过渡。这种过渡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上的变化。经堂教育是在清真寺经堂里实施的教育。内容一般为阿拉伯文的形态学、语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以及哲学、《古兰经》注疏学、文学、历史等。主讲教师大多为清真寺聘讲的知名阿訇,或为某些学科的专家。现代学校教育主要在教室里完成,由各学科的老师传授相应学科的知识,和汉族的学生没有区别。第二,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传统的回族文化和现代的教育相结合,把最新最快的现代知识传授给回族的新生力量。同时,现代教育中的开放精神也给回族的学生带来新鲜的信息和勇于拼搏的勇气,形成现代回族特有的文化素养。第三,回族现代教育现状。有专门的回族学校,也有一部分回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一起在学校里学习,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自己。在省内有长春市回族小学、长春市回族中学、吉林市回族学校、九台市胡家回族学校等。
三、饮食经济
(1)独特的饮食经商之路。回族人由于居住比较分散,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没有固定的工作。在长时间的生存压力下,很多人走上了饮食经济的道路。在吉林省内,有很多回族人经营的回族特色饭店、回族牲畜加工点、副食销售点等。除了能看到“都阿”外,还能见到一块写有“清真”或“西域回回”, 饭店或小吃部前都挂着“蓝幌”。这些都为回族人带来了生存上的满足,并且也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了促进的作用。通过回族人与当地汉族人的交流,加深了民族之间的认同感,对当地的社会发展做到了隐性的保障。同时,回族饭店的对外开放,也让很多其他民族的学生品尝到了美味的回族美食。(2)吉林省地区饮食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回族的饮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所以回族的饮食经济得以较快的发展,并且饮食经济也可作为回族文化的一个切入点。屠宰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副食销售等行业都具有可观的前景,已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这种民族饮食经济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