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中经典语段应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练笔。我们应精心设计小练笔,合理评价小练笔,让我们的语文课上得更为有效,更为灵动,让课堂练笔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键词:小练笔;阅读教学;作用
阅读课上的“小练笔”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学习的内容,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的片断写作训练。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如一缕清风,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使人们耳目一新,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好处。
一、加深理解 充实文本
1.从实际出发练笔 充分理解课文
《穷人》一课中,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内心忐忑不安,正是这种复杂心理,反衬出桑娜的善良。在教学到这一节时,我让学生以《今天我没写完作业》为题,写一段话。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唉,今天我没写完作业都怨自己,为什么昨晚贪看电视不写作业呢?老师一定批评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可我该怎么给老师说呢?就说自己看电视看得太入迷了……不,不能这样说……要么就说忘了老师留的作业……唉,也不行。”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联系上下文,桑娜当时那种担心、自责、后悔矛盾的心理就容易理解了。
2.以重点词语练笔 深化对文本的感悟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体会人物形象、情感的聚集点,引导学生想象词语表现的形象,感悟词语内在的情感,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的鲜明形象,可以让学生从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于永正老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对“饱经风霜”一词的练笔设计历久弥新。
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师:写得多好啊,“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二、积累语言 提高写作
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这一点毋庸质疑。教学中,引领学生朗读文质兼美的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内化和提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仿写一段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的同学写道:“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道:“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还有的写道:“它把红色给了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灯笼,向人们点头微笑。”
小练笔中不仅可以积累优美的语言,也是学习表达方式的好渠道。如《荷花》一课第二自然段和《太阳》第四自然段都属于先总述后分述的结构特点,但又不完全一样,《太阳》的分述是采用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太阳和植物、动物、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再讲我们吃的、穿的、烧的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一旦了解很容易掌握。这时,我马上让学生以“空气”为题,仿写一段话。通过对各种形式的练习,慢慢地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
三、激发想象 锻炼思维
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留有空白,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学生可以依据潜伏信息去想象创造,达到意境深远,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这就是空白艺术的精妙之处。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作者对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地坚持喂海鸥这一内容的叙述近似白描,于是也成为了一个言语生长点,笔者以为可以安置这样一个想象写话:在这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冬天,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这期间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它虽然没有写在书里,也没有挂在老人的嘴上,但是我们一定可以体会得到。也许有一天一觉醒来,老人就感觉浑身无力,也许是昨天太累了,赶回来就病了,怎么办?你看到了怎样的老人?也许这一天喂完海鸥天色已晚,老人跌跌撞撞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老人……透过学生对来回途中老人的想象描述,一个个鲜活、灵动的老人形象便呈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敏捷性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小练笔”,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训练项目,达到训练要求,因此,学生必须迅速吸纳、加工、输入信息。这样思维的敏捷性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讲《李时珍》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概括的话:“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教学中,我让学生咬住“品尝”二字,发挥想象,嚼出味来,进行“小练笔”,要求写出李时珍“亲口品尝”的情景。学生只有发挥思维的敏捷性才能写出来。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李时珍把药材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着,嚼出了味,慢慢的分辩。他时而紧皱双眉不住的摇头,时而捋着胡子微微点头。李时珍边嚼边想,当判明了药性和药效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频频的点头,并挥笔记录了下来。”通过这一咬文嚼字的训练,学生不仅对李时珍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增强感悟 丰富情感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学生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时,我们可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感受到了往日圆明园的辉煌与华丽,也感受到了外来侵略者的恶劣行为,内心有许多独特的想法。我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如果此时这些侵略者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可以用上文本积累的成语和句子。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下来,大约十来分钟,学生就写好了,他们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次小练笔很成功,不仅让学生再次感受了侵略者的无耻行为,还让学生在练笔中运用了积累的词句,丰富了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1]《名师作业设计经验》肖川主编.
[2]《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教学》.
[3]《挖出生长点上出语文味》孙忠心.
[4]《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12期.
关键词:小练笔;阅读教学;作用
阅读课上的“小练笔”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学习的内容,围绕一个重点或中心进行的片断写作训练。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在阅读教学中如一缕清风,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使人们耳目一新,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好处。
一、加深理解 充实文本
1.从实际出发练笔 充分理解课文
《穷人》一课中,当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后,内心忐忑不安,正是这种复杂心理,反衬出桑娜的善良。在教学到这一节时,我让学生以《今天我没写完作业》为题,写一段话。有个学生这样写道:“唉,今天我没写完作业都怨自己,为什么昨晚贪看电视不写作业呢?老师一定批评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可我该怎么给老师说呢?就说自己看电视看得太入迷了……不,不能这样说……要么就说忘了老师留的作业……唉,也不行。”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再联系上下文,桑娜当时那种担心、自责、后悔矛盾的心理就容易理解了。
2.以重点词语练笔 深化对文本的感悟
课文中有些重点词语,是体会人物形象、情感的聚集点,引导学生想象词语表现的形象,感悟词语内在的情感,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的鲜明形象,可以让学生从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于永正老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对“饱经风霜”一词的练笔设计历久弥新。
师:请大家想一想,那位车夫“饱经风霜”的脸是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出来,我给大家开个头:“那位拉车的才三十多岁——”请同学们接着写。
生:这位拉车的不过三十多岁,可看上去足有五十多岁,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一道又一道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
师:写得多好啊,“饱经风霜”的意思就在其中了。
二、积累语言 提高写作
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这一点毋庸质疑。教学中,引领学生朗读文质兼美的语段,是一种美的享受,学写这样的语段更是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内化和提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文,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如:“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仿写一段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的同学写道:“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道:“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还有的写道:“它把红色给了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灯笼,向人们点头微笑。”
小练笔中不仅可以积累优美的语言,也是学习表达方式的好渠道。如《荷花》一课第二自然段和《太阳》第四自然段都属于先总述后分述的结构特点,但又不完全一样,《太阳》的分述是采用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太阳和植物、动物、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再讲我们吃的、穿的、烧的都和太阳有密切的关系,学生一旦了解很容易掌握。这时,我马上让学生以“空气”为题,仿写一段话。通过对各种形式的练习,慢慢地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了逐步提高。
三、激发想象 锻炼思维
语文教材中,很多作品都留有空白,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提供了驰骋想象的无限空间。学生可以依据潜伏信息去想象创造,达到意境深远,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这就是空白艺术的精妙之处。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中,作者对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地坚持喂海鸥这一内容的叙述近似白描,于是也成为了一个言语生长点,笔者以为可以安置这样一个想象写话:在这十多年来的每一个冬天,老人每天都要步行二十余里来喂海鸥,这期间肯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它虽然没有写在书里,也没有挂在老人的嘴上,但是我们一定可以体会得到。也许有一天一觉醒来,老人就感觉浑身无力,也许是昨天太累了,赶回来就病了,怎么办?你看到了怎样的老人?也许这一天喂完海鸥天色已晚,老人跌跌撞撞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老人……透过学生对来回途中老人的想象描述,一个个鲜活、灵动的老人形象便呈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敏捷性是思维的重要品质。“小练笔”,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训练项目,达到训练要求,因此,学生必须迅速吸纳、加工、输入信息。这样思维的敏捷性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在讲《李时珍》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概括的话:“他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教学中,我让学生咬住“品尝”二字,发挥想象,嚼出味来,进行“小练笔”,要求写出李时珍“亲口品尝”的情景。学生只有发挥思维的敏捷性才能写出来。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李时珍把药材放进嘴里,细细地嚼着,嚼出了味,慢慢的分辩。他时而紧皱双眉不住的摇头,时而捋着胡子微微点头。李时珍边嚼边想,当判明了药性和药效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频频的点头,并挥笔记录了下来。”通过这一咬文嚼字的训练,学生不仅对李时珍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也切实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增强感悟 丰富情感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人文性很强的课文,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内容,向学生传达着人世间美好的情感,给学生以道德情感上的熏陶。学习这类课文,学生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时,我们可设计一些小练笔,让他们把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凝结成文字。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感受到了往日圆明园的辉煌与华丽,也感受到了外来侵略者的恶劣行为,内心有许多独特的想法。我安排了一次小练笔:如果此时这些侵略者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可以用上文本积累的成语和句子。让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下来,大约十来分钟,学生就写好了,他们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次小练笔很成功,不仅让学生再次感受了侵略者的无耻行为,还让学生在练笔中运用了积累的词句,丰富了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1]《名师作业设计经验》肖川主编.
[2]《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创新意识》《小学语文教学》.
[3]《挖出生长点上出语文味》孙忠心.
[4]《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