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3)14-01-02
教育学生创新,教师更要创新。
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需要广博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创新有形式创新,有内容创新,有方法创新。
一、形式创新
案例一 2004年
上课铃响之前,我迅速走进教室,打开电脑、电视,然后点击鼠标,瞬间嘹亮动听的《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响彻教室。原本乱哄哄的教室一下子既安静又激动。这时候,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在起立以后带着激情等着我的发言。
“同学们,刚才这首歌是哪里的歌?”同学们齐声说:“《蓝猫淘气三千问》。”“对,”我说,“蓝猫是一个勇敢、聪明好问的孩子,你们喜欢他吗?” “喜欢!”“好,希望大家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做一个像蓝猫一样的好孩子。”
“行!”课就在这样激昂的氛围中开始了。
这一课是三四年以前的课了,现在已经不算什么创新了,但在当时却有新意。此案例说明了要想有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必须在一开始就制造出一个好的氛围,有了一个好的氛围课就成功了一半。要想创造一个好的氛围,必须了解孩子的心,必须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当时正在热播,蓝猫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自然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是再熟悉不过的,因此歌曲的出现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心,同时蓝猫那种爱思考肯动脑的习惯也正是我们数学课求之不得的。
案例二 2008年4月
《认识人民币》
多媒体教室。起立已毕,学生们静坐,等待我的第一句话,不想我没有开口,而是让投影先开口了:“这样的大票见过吗?一块的,这边还有五块的…….” 冯巩滑稽的表演吸引了大家,最后画面定格在冯巩手中的钞票上面。
这是我开口了:“他拿的是什么?”
“钱!” “他手里拿的钱又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人民币。”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我的课开始了。这一录像片断,我相信中国人都知道,但有几个人能及时把这样新鲜的东西搬到课堂?估计不多,这样的开课,使学生感到新鲜,同时这一画面又是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场景——投币,跟钱息息相关,使学生感到亲切、生动。画面的准确定格又紧紧的把学生的思想吸引到了人民币上面来。这一设计来源于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和科技手段的熟练掌握,同时也倾注了创新的教学理念。
二、内容创新
案例三 2006年
《两小儿辩日》
多媒体教室,起立已毕,银幕上出现了神舟五号飞船升天、杨利伟在飞船内工作、宇宙中看地球的的情景。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吸引在银幕上。
这时画面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
“在今天,我们探索宇宙,有天文望远镜,有运载火箭,有宇宙飞船,那么在古代人们是怎样探索宇宙的?下面我们就从《两小儿辩日》看起。”
《两小儿辩日》是五年级语文的一篇古文,对于这一课大家在讲课中往往重视挖掘文中三个人物的精神品质,很少人会想到它还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宇宙的思考,表现了古代人民渴望探索宇宙的思想,我觉得这是教学这一课的缺憾,因此在开始讲课前不但引用了神五录像而且从探索宇宙的角度导入课文《两小儿辩日》
面对古文,多数人都有一种畏惧的感觉,更何况是五年级的学生;同时人们还觉得古文是干巴巴的一种文体,讲起来很难生动。怎样能改变这一现状也很重要。而此时神舟五号飞船正好刚刚发射成功。这样的机会怎能放过,因此作了这样的安排。
三、方法创新
案例四 2004
《几个几相加》
乘法教学刚刚开始,为了让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加深,开始上《几个几相加》
“同学们,你能说出下面这几个数是几个几相加的吗?”
(示课件)
如果你知道的话就请你来老师这里,点击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如果对了电脑会展示出正确的答案并出示后面的题,如果错了电脑就不会变化。你愿意来试一试吗?
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抢着要操作。教师指名说出答案并上电脑操作。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问题中,没有一个走神的。在教学中,举手回答,上黑板演示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教学的方法也应该不断创新,用新方法把它们吸引到教学中来。电脑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但在课堂上让学生操作电脑进行问题回答仍然很少,在学生们已有电脑操作的技能的基础上,教学加入这样的方法必定会让学生心无旁骛。
案例五 2006年
《两小儿辩日》
……
中午的太阳和早晨的太阳一样大,那我们为什么看起来却是早晨的显得大而中午的小呢?这是因为早晨太阳四周有参照物就显得大,而到了中午,太阳升到高空四周没有参照物就显得小了。下面我们做个试验。
示课件“早晨图”击鼠标转换到“中午图”,并迅速转换多次。
学生在实验中明白了以上道理。
……
在《两小儿辩日》中问题不但困扰着古人,今天我们有很多人也不明就里,因此解释文中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没有电脑以前,我曾利用投影机投影“早晨图”、“中午图”两个图,因为更换投影片速度较慢,效果很不好,学生往往感受不到视觉中太阳的差异。而电脑克服了这一缺点,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创新使用。时过境迁,这些案例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对于今天也许都不是什么创新,但是在当时上课时这些技巧和技能的运用不但使学生惊讶不已,就连老师也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快乐的是自己,享受的是别人。
(作者单位:山西省高平市实验小学046700)
教育学生创新,教师更要创新。
创新需要具有创新意识,需要广博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创新有形式创新,有内容创新,有方法创新。
一、形式创新
案例一 2004年
上课铃响之前,我迅速走进教室,打开电脑、电视,然后点击鼠标,瞬间嘹亮动听的《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响彻教室。原本乱哄哄的教室一下子既安静又激动。这时候,上课铃响了,学生们在起立以后带着激情等着我的发言。
“同学们,刚才这首歌是哪里的歌?”同学们齐声说:“《蓝猫淘气三千问》。”“对,”我说,“蓝猫是一个勇敢、聪明好问的孩子,你们喜欢他吗?” “喜欢!”“好,希望大家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仔细观察,做一个像蓝猫一样的好孩子。”
“行!”课就在这样激昂的氛围中开始了。
这一课是三四年以前的课了,现在已经不算什么创新了,但在当时却有新意。此案例说明了要想有一个好的课堂氛围必须在一开始就制造出一个好的氛围,有了一个好的氛围课就成功了一半。要想创造一个好的氛围,必须了解孩子的心,必须知道他们喜欢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当时正在热播,蓝猫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自然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是再熟悉不过的,因此歌曲的出现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的心,同时蓝猫那种爱思考肯动脑的习惯也正是我们数学课求之不得的。
案例二 2008年4月
《认识人民币》
多媒体教室。起立已毕,学生们静坐,等待我的第一句话,不想我没有开口,而是让投影先开口了:“这样的大票见过吗?一块的,这边还有五块的…….” 冯巩滑稽的表演吸引了大家,最后画面定格在冯巩手中的钞票上面。
这是我开口了:“他拿的是什么?”
“钱!” “他手里拿的钱又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人民币。”出示课题《认识人民币》,我的课开始了。这一录像片断,我相信中国人都知道,但有几个人能及时把这样新鲜的东西搬到课堂?估计不多,这样的开课,使学生感到新鲜,同时这一画面又是生活中最常遇到的场景——投币,跟钱息息相关,使学生感到亲切、生动。画面的准确定格又紧紧的把学生的思想吸引到了人民币上面来。这一设计来源于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和科技手段的熟练掌握,同时也倾注了创新的教学理念。
二、内容创新
案例三 2006年
《两小儿辩日》
多媒体教室,起立已毕,银幕上出现了神舟五号飞船升天、杨利伟在飞船内工作、宇宙中看地球的的情景。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吸引在银幕上。
这时画面结束了,大家意犹未尽。
“在今天,我们探索宇宙,有天文望远镜,有运载火箭,有宇宙飞船,那么在古代人们是怎样探索宇宙的?下面我们就从《两小儿辩日》看起。”
《两小儿辩日》是五年级语文的一篇古文,对于这一课大家在讲课中往往重视挖掘文中三个人物的精神品质,很少人会想到它还反映了古代人民对宇宙的思考,表现了古代人民渴望探索宇宙的思想,我觉得这是教学这一课的缺憾,因此在开始讲课前不但引用了神五录像而且从探索宇宙的角度导入课文《两小儿辩日》
面对古文,多数人都有一种畏惧的感觉,更何况是五年级的学生;同时人们还觉得古文是干巴巴的一种文体,讲起来很难生动。怎样能改变这一现状也很重要。而此时神舟五号飞船正好刚刚发射成功。这样的机会怎能放过,因此作了这样的安排。
三、方法创新
案例四 2004
《几个几相加》
乘法教学刚刚开始,为了让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加深,开始上《几个几相加》
“同学们,你能说出下面这几个数是几个几相加的吗?”
(示课件)
如果你知道的话就请你来老师这里,点击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如果对了电脑会展示出正确的答案并出示后面的题,如果错了电脑就不会变化。你愿意来试一试吗?
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抢着要操作。教师指名说出答案并上电脑操作。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问题中,没有一个走神的。在教学中,举手回答,上黑板演示这些方法对学生来说已经司空见惯,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教学的方法也应该不断创新,用新方法把它们吸引到教学中来。电脑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但在课堂上让学生操作电脑进行问题回答仍然很少,在学生们已有电脑操作的技能的基础上,教学加入这样的方法必定会让学生心无旁骛。
案例五 2006年
《两小儿辩日》
……
中午的太阳和早晨的太阳一样大,那我们为什么看起来却是早晨的显得大而中午的小呢?这是因为早晨太阳四周有参照物就显得大,而到了中午,太阳升到高空四周没有参照物就显得小了。下面我们做个试验。
示课件“早晨图”击鼠标转换到“中午图”,并迅速转换多次。
学生在实验中明白了以上道理。
……
在《两小儿辩日》中问题不但困扰着古人,今天我们有很多人也不明就里,因此解释文中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没有电脑以前,我曾利用投影机投影“早晨图”、“中午图”两个图,因为更换投影片速度较慢,效果很不好,学生往往感受不到视觉中太阳的差异。而电脑克服了这一缺点,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随着技术设备的不断更新,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创新使用。时过境迁,这些案例已经是多年以前的事了,对于今天也许都不是什么创新,但是在当时上课时这些技巧和技能的运用不但使学生惊讶不已,就连老师也耳目一新,津津乐道。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快乐的是自己,享受的是别人。
(作者单位:山西省高平市实验小学04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