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垃圾这件事儿,你要小心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py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少有人意识到,对一个家庭来说,垃圾袋是比卧室更私密的地方。
  情人节当天两张相邻座位的话剧票,会让单身女青年的一段地下恋情曝光。隔三岔五的可樂、汉堡和膨化食品包装袋,多半来自某个体脂严重超标的肥胖人士。一次性拖鞋、牙刷数量激增,很可能是老家来了借宿的亲戚。
  城市里,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外人甚至很难搞清楚一扇关着的大门后面,究竟藏着几口人,他们以怎样的方式投入生活。
  但每一个“黑匣子”都需要输入和输出。
  在网购不那么发达的年代,“输入端”是超市购物车。一个典型的家庭主妇,购物车里装的是大桶色拉油、家庭装抽纸、几捆蔬菜和一条鱼;而刚毕业的小男生则会拎上几大包方便面和一箱啤酒回家。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网上购物,家庭的“输入端”不再连接着超市收银台——它们被打包在一个个纸箱里,也成为秘密的一部分。
  而“输出端”始终是垃圾袋,无法掩饰,也无从掩饰。
  一个500毫升的全脂牛奶包装纸盒、几张揉成一团的购物小票、两本书的腰封、一个洗发水空瓶、一些过期的药物、一个6只装的鸡蛋盒、半袋发霉的面粉、两个外卖餐盒、几包看上去还不错的过季衣物……如果把所有这些线索串联在一起,一个独居女性的生活状态会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你眼前。
  除非像我父母那代人。如果按照通行的分类法,他们每天生产最多的是厨余垃圾。至于其他,一是他们早就习惯了一件东西要修了再修之后才能彻底丢弃,二是有限的生活垃圾也会按照纸张、玻璃瓶、易拉罐等方式归类,攒够一批之后,再招呼收废品的小伙子上门。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家庭的垃圾袋更换频率过低,这本身也是一条重要线索。
  曾经看到过一段话:这时代有两个空间应当秘不示人,一个是冰箱,一个是垃圾桶。一个是保存,一个是丢弃,它们是两块互相嵌套的积木,夹缝里是你的脾性、好恶、社会属性。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在某次大扫除之后,用旧床单兜了一堆垃圾扔到楼下。他随即意识到,如果打开床单,人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人:酒鬼,去过宜家,会几个英文,参加过几个展会,公司有打印机。
  那天他还发现,第一趟下楼扔掉一床棉被,第二趟下楼扔掉几把椅子,第三次再下楼准备扔掉一个大纸箱时,椅子已经不见了。
  没错,无论你怎样努力,都逃不过垃圾桶前那些有“拾荒”爱好的人。他们会津津乐道你家的垃圾里都有些什么,甚至能准确说出几楼几号新换了什么牌子的冰箱,抱怨几楼几号的垃圾没有“含金量”。他们洗干净手换了干净衣服之后会对街坊说,那家人三天吃一次虾。


  当然,如果你过分在意扔垃圾这件事,很可能会被视为怪人。比如老照,他在收拾房间时准备了两个大垃圾袋,凡是带有字迹的纸张,统统撕碎,两个袋子里各扔一部分。其他没办法撕毁的东西,也要有意识地分开丢弃。等一切都搞定之后,他会把两个垃圾袋拿到楼下,分别放到小区里不同的公共垃圾桶中。
  现在想想,这个被我狠狠嘲笑过的行为,应该是值得尊重的。因为垃圾袋里装着的,是那个终究要被带出去的曾经属于你的秘密。
其他文献
来,刷新一下你的记忆库,还记得2015年都发生了什么吗?  羊肉卷糖醋里脊大龙虾?乳液面霜精华液洗面奶?纸尿裤安全座椅奶嘴刷?……别拦我,给我块豆腐撞撞清醒清醒先……  呐,就是这货,笑cry(笑哭了),被牛津词典选为2015年度热词,全球最热哟。这种哭笑不得的表情最适合用来代表2015年的民众情绪了。那么,除此以外,还有哪些表情值得一提呢?一起来看下吧。  对于“笑cry”被选为年度热词一事,“
期刊
我们也许不会主动去伤害一个弱者,但向强者示好,却是本能。  鄙视和轻慢都是暴戾之气,是对主流的取悦。  有不少作家在作品中描写来自人群的恶意。比如严歌苓有一个短篇叫《耗子》,写到在一群漂亮、活泼的文工团女兵里面,有个女兵叫黄小玫,有不少小毛病,邋遢又虚荣,还爱撒谎,种种原因使黄小玫成为女兵集体轻侮的对象。甚至连黄小玫自己,也成为她们的帮凶,每次面对其他女兵的捉弄,她便又赖皮又轻贱地笑个不停。她急于
期刊
瘾是追求,但上瘾在逃避追求  从英文字面意义看,上瘾(Addictive)与追求有关。人的生命一旦有了自我意识就开始了不懈的追求,而在一个充满发展进取的年代里,生命存在的意义让每个人都充满焦虑。最近20年,中国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普遍追求金钱、权力、成就、名誉,努力去满足各种欲望,精英文化、舒适生活成为大家的共识。而对某事某物上瘾,能够帮我们暂时摆脱这种生命意義上的焦虑感。  瘾意味着执著的追
期刊
痛苦的中国式和谐家庭关系  有一对夫妻找我做心理咨询,双方都受过很好的教育,郎才女貌。老公抱怨妻子不接纳自己,对自己挑剔;妻子总抱怨孤独寂寞,缺少陪伴。老公一听寂寞这个词就火:“我在家工作,一周7天差不多天天都和你在一起,你却总是不满足,你这是心理有问题!”妻子非常委屈,却说不清楚到底痛苦在哪里。  细细了解这个男人的成长史,男人从小跟父母一起生活,没分离过,父母也几乎不吵架,更是从来不打骂说教孩
期刊
上期答案  第一题:  济阳 卢杨  在这场面试中,那6个人才是真正的应聘者,而郑皓是董事长。郑皓亲自设计了一个推理谜题作为面试题,让这6个人根据事先安排好的人的口供和动作举止,推断出真正的“凶手”,这是在考察应聘者的观察力和判断力。郑皓亲自客串了其中的嫌疑人,同时也作为真正的主考官与6位应聘者见见面。  第二题:  莱西 董硕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个故事中有两起绑架案,但交易地点却在
期刊
属于节俭年代的手艺,已经随风远去了。  1990年前,上海瓷器店尚有一种“琢字”项目,李家买了碗盏,请店伙计在每个碗内“叮叮叮”琢出一个“李”字,表明城市人的公用厨房,邻里相对开放的种种状态,餐具刻了字,避免相互之间混淆。如今这一类“字碗”,即使是在老辈人的饭桌上,也见不到了,只有小古董店瓷器架里,那些早期民窑器中,偶尔会看见匠人的手刻字,即便多笔画字“潘”、“臧”、“樊”,也铁画银钩,柳风颜骨,
期刊
琴姑娘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后头还跟着一个只小她1岁多的弟弟。那个年代,这样的兄妹组合往往意味着,生下琴姑娘只是迫不得已,原本想要的是一个儿子。  后来许多年,琴姑娘的回忆里想必都会反复播放这样的场景:她出生的那个冬天,母亲还未出月子,靠在床畔,头上包着毛巾,整日忧伤地看着她没心没肺地吃了睡睡了吃。直到有一天,院子里来了个陌生女人,胖胖的,站在母亲床头,用指头刮她的小脸,那个亲昵劲仿佛一辈子
期刊
小时候不像现在有大棚,冬日里基本就是白菜、萝卜、土豆。土豆其实是后来才多了起来,以前也少见,老百姓叫做地蛋。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回出去买菜回来,遇见一个同学正要去买菜,问我买到了什么,我就说买了点土豆,他听了一怔,执意要看看我买了多少,待其看过,一脸放心地说:“噢,就是地蛋啊。”我这才明白,他不知道土豆指的是什么,又不好意思问,这才要看看。  土豆再早的时候一度叫做“马铃薯”,是苏联文学作品里常常提
期刊
我有一位学生,严格说是实习生,男,80后,86年的。7年前,跟着我在报社实习,出去采访新闻。2009年,他毕业,做了记者,可惜机不逢时,正赶上传统媒体这艘大船开始漏水、一点一点往下沉。他记者做了两年就离开了。后来,我们也就逐渐断了联系。  上周,他通过果壳网APP“在行”(我受邀入驻,在里面当“老师”),约了我,请教“3个月之内如何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然后,我们就见了面。寒暄着,得知他离开报社之后
期刊
曾经去宜家购了一次物。  在宜家那些充滿了创作灵感奇思妙想的居家产品中,穿行着不少即将开始共同生活的青年男女。他们手里拿着购物单,或商商量量地一路走一路买,或小跑着看这个定那个。那种兴致与和谐使我很强烈地感受到时下的年轻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重视。  现在年轻人虽然生活压力很大,但他们对于生活的实际投入比父辈多很多。他们中的男人不会像他们的父亲那样回家把工资袋一扔就甩手不再过问家里的事,他们中的女人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