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12332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直观到抽象的循序过程,人们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步就达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学习便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难以登天,揠苗难以助长,唯有循序方可渐进。
  任何知识点的习得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老师就要将这个发展过程分解开来,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进行有序分层教学,一步一步引导,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建构新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分层观察——有效促进知识构建
  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学习钟表知识。这一课的教学,首先是让学生认识钟面。而教学认识钟面的这一环节,很多老师都会让学生猜一猜,然后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哪些,再让学生一一叙述钟面的组成。然而,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钟面毕竟是一个复杂的组成体,有形状,有刻度,有数字,还有长短粗细不同的指针。好在生活中常见到这个东西,否则第一眼实在看不明白里面的玄机。因此,要让学生准确地读出时间,首先要让学生准确地认识钟面。钟面了解透彻,认识时间也就不难了。而要让学生对钟面有深刻的认识,就要像走楼梯一样,拾级而上,一步一个脚印。
  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认识钟面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师:喜羊羊为我们送来了一幅画,我们一起去看看,是什么呢?课件出示:喜羊羊画了一个圆。师:猜一猜,他会画什么呢?生:太阳、气球、向日葵、西瓜……师:再往下看,是不是你们猜的呢?课件出示:沿圆形依次出示从1到12的数字。师:你有没有猜对呢?现在看出来是什么了吧?生:钟。师:对啦。继续看。课件出示:分别出示钟面的12个大格以及大格之间的小格。师:想一想钟面上还有什么呢?生:还有两根针。问: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生:长的叫分针,短的叫时针。师:说得真棒。同桌互相指一指学具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在这一环节中,这位老师教学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并没有将整个钟面出示给学生,而是以游戏的形式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将钟面一层一层地出示,圆——数字——大格和小格——分针和时针,每一层的出示都是一个小知识点的教学,学生也就一步一步地学习。如此细腻地展示,相信一个完整的钟面已在学生心中构建而成,而且清晰、深刻。
  二、分层体验——有效促进知识生成
  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总有一些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的概念性知识,如倍数、因数、面积、体积、比等。这些知识点都是比较概括、抽象的,需要学生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或者发挥空间想象力进行学习。因此,在诸如此类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通过分层体验,慢慢渗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细细感受,逐步体会,从而有效的知识结构在头脑中生成。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的过程中是这样教学的。第1步:摸一摸——物体有面。师:小朋友们知道刚才我们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叫什么吗?生有说手心,有说手掌。师:大家说得都对,更确切地说叫作手掌面。伸出手来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学生摸自己的手掌面。师:谁再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怎么来证明呢?生:把两个手掌面重叠在一起比较一下。第2步:瞧一瞧——面有大小。师:那你们能在教室里找出比老师的手掌面大的物体的面吗?学生举例课桌面。师:还有吗?生举例:椅子面、课本封面、黑板表面、门面等。第3步:说一说——面积意义。师:一个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那我们用什么来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呢?谁知道?生:面积。师:正确。在数学上,我们一般用面积来表示物体表面的大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师:比如,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你也能举例说说物体的面积吗?学生举例:课桌面的大小是课桌面的面积;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等。第4步:比一比——面积大小。师:如我们所见,物体的面积是有大小的,那你能选两个面积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吗?学生进行比较。
  这一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地认识面积这一抽象的概念,我通过借助学生身边的具体事物(手掌、桌面、黑板、课本、门等)逐步抽象到面积这一概念。虽是一个小小环节,却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汇集摸、看、听、说、想于一体。多管齐下,仍稳中有序,主要在于我将这一教学环节有序地分步进行。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摸一摸、瞧一瞧、说一说、比一比这四个层次,一步一步地体验物体有面、面有大小、面积意义、面积大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面积的意义,使物体的面积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构建生成。比起老师单纯地进行概念讲述,这种有序分层探索教学方式的效果更加显而易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也要多尝试这种化静为动,化听为做的有益探索活动,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将知识充分掌握,有效习得。
  三、分层思考——有效促进知识内化
  “教育是慢的艺术”,不是一蹴而就,不能急功近利,无法立竿见影,数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作为数学老师,我们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将知识逐步内化的过程,内化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当然,内化就像食物的消化过程一样,本身就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老师能将知识逐层分解,循序渐进,化难为简,学生一定能有效地内化吸收,将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运用。
  去年11月有幸参加了江苏省优质课评比。其中,来自丹阳的张炜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这一课中,就是通过细化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负数这一概念。以下教学片段就是其中一个细腻的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都知道,暑假的天气都很热,气温基本都在30℃以上。在这个温度计上,你能指出30℃吗?(课件出示温度计。)请学生在温度计上指出30℃。师:到了秋天,早晨的温度降到4℃左右。你能指出这个温度吗?请学生指出刻度,并说明是怎么找的。師:冬天来了,水开始结冰,温度下降到了0℃。0℃是最低温度吗?生:不是,还有零下的温度。师:没错。寒冬腊月,温度到了零下4℃。(指着零上4℃)是这里吗?生:不是,在零度的下面。请学生在温度计上指一指零下4℃,并说一说怎么找的。师:零上4℃和零下4℃能不能都用4℃来表示呢?应该怎样记录?学生尝试纪录方法,组织全班交流。比较并得出结论:需要一个统一的记录方法,即+4℃和-4℃。
  张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并没有像以往的老师那样同时呈现书上三幅情境图(上海、南京、北京某一天的气温)来展示零下4摄氏度的不同,进而揭示负数的意义,而是通过一步一步细腻的情境体验,从夏天的气温30℃,到秋天的气温4℃,再到水结冰的温度0℃,最后到冬天—4℃,引发学生自主生成内需,从而引出负数,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零度以下就要用负数来表示了。这一过程的教学,是一个有层次的过程,一个学生对温度意识渐变的过程,使学生更加明白什么时候该用负数了。如此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自然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吸收。
  囫囵吞枣,浑然不知其味;细嚼慢咽,方可有效吸收。对于教材中复杂、抽象、大块的知识,老师要学会分一分的教学策略,将知识合理分解,教学有序分层,在老师智慧的引导下,学生会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学好每一个知识,筑好每一块基石。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其他文献
9月11日,龙湖集团在重庆发布了自己全新的养老产业品牌——“椿山万树”,宣告龙湖正式跨界进军养老产业。龙湖集团副总裁、集团养老事业部总经理胡浩表示,目前地产养老没有很好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是城市的住房供应数量有限,使得城市的房地产的发展发生根本的变化。因此,国家应对各地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民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与要求也随之不断增长。而大力开展市政绿化正是满足我国民众环境需求的最
幽默是一种高雅的情感呈现,它不仅能给人以轻松与欢笑,而且能给人们带来启迪与思考,它就是巧妙思考和深刻体会的有机统一。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运用幽默,往往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收和记忆新知识”,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是
<正>高中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当中不断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已有的信息当中提炼更为独特的新的信息,能够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分析观察相同的事物,能够从单一的知识点和内容联
总体运行态势是:在投资拉动和政策推动下,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汽车消费拉动作用明显,效益状况好于整体工业。全年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1%,同比加快7.3个百分点:以200
只如初,矢志不渝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尚如此,泛而化之到行业、到国家,依然如此.这样可敬的长者,如一好书,时翻时有新;如一老酒,越品越醇厚——贾教授就是这样.我们
期刊
今年初,新型单身公寓正在兰州兴起,统一装修、清新风格、智能家电配备让单身生活不再狼狈。公寓管家每周或每月登门,提供公共区域保洁、消毒、衣物干洗等免费及增值服务。“免押
【正】看到这样一个题目,有人都可能会说:"听,谁不会呀,还用学吗?"请看这样一个事例。有一天下午,我带十几名小班幼儿做了这样一份作业:比比、说说,每幅图中谁大谁小?请给大
2013年4月23日,DMG/MORI SEIKI新闻发布会在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盛大举行,这意味着世界机床行业两大巨头在中国合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