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外出打工,借此改善家中的经济环境。但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很多农村人口无法将孩子带在自己身边,只能将其留在农村家庭中。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因此产生。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的生存情况并不良好,并且由于多数留守儿童会跟随自己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传统的教育观念也会对其造成较为消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教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育 小学留守儿童 生存状况 教育对策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195-01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情况
总体来说,我国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情况并不良好,多数留守儿童都处于一个较为困难的生活环境中。针对于照顾留守儿童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交由家中的年迈长辈负责照顾;第二,父母其中一方外出,由另一方家长照顾。但是留在农村的家长通常会比较辛苦[1]。一方面,其需要负责照顾家中的老人,另一方面还需要负责家中的农活,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关注孩子;第三,父母双方军外出,将孩子交给亲戚朋友代为监管。相比于前两种情况,这一情况相对较少。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留守儿童都会形成较大的心理缺失感以及失落感,隔代亲、单亲以及代管教育均无法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爱与引导,长此以往,孩子必定会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一)构建完整的社会监护机制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为留守儿童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比如,政府部门可以对留守儿童的户籍制度进行适当改善。例如我国的中山市就实行了一个“16周岁以下暂住儿童随行卡”的制度。在中山市,凡是具有身份證以及暂住证的夫妻,均可以为自己16岁以下的孩子办理一张随行卡,凭借这张卡孩子们可以在教育以及医疗等方面受到一些援助。这一制度的存在能够适当减缓农村人口的生活压力,也能够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基层社区的建设。在社区中,通过资金投入以及设备投入的方式,构建一个良好的互助体系。例如,村委会可以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形成关注,必要时为其提供一些生活援助以及学习援助,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2]。
最后,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农村社团组织的构建,尽量选择一些能力较强热心以及责任心作为浓厚的农村人口参与到这个组织中,为留守儿童提供公益性的教育服务以及生活服务,必要时也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社工人员参与到扶贫救困工作中,在完整的社会大家庭中,推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完善学校的教育监护结构
针对于缺乏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来说,有效强化学校的教育力度,构建完整的教育监护结构,是农村小学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与孩子家长是能够站在一条统一战线上的,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未来,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在这一基础上,针对于家庭方面所形成的教育缺失,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弥补。
(三)强化家庭的内部教育体系
首先,在教育工作中,学校需要对留守儿童个体进行适当的引导,促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这一件事情。很多情况下,农村父母之所以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都是一种无奈之举,所以在教育期间,学校可以先面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对于爸爸妈妈这一行为所展现出的态度。通过调查学校可能会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表示理解,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自己。而针对于父母不在身边所形成的这种失落感以及无助感,学校就需要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进行调解,比如在学习中勤奋刻苦、在生活上主动面对等等。此外学校还需要鼓励留守儿童多多的主动与父母交流,当自己在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也要及时的与父母联系,以此构建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确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会产生心理问题。
其次,针对于家长来说,学校方面可以定期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为其提供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或者是生活中的情况等等,帮助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到自己孩子的状态。同时,学校也可以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教育,通过平等沟通的方式对其进行劝导,鼓励其尽量在一定期间内回来一次,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一个短期的接触,抚慰孩子的心理空缺感。
最后,学校方面可以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家中的实际情况,必要时也可以与附近的青年邻里进行沟通,在获取家长认可的前提下,与邻里构成一个稳定的联系,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时刻处在一个被关注以及被关心的环境中。
(四)加强源头控制
想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问题,就要从加强经济一体化建设出发,提升居民收入,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鼓励居民就地创业,依靠当地优势与特色解决岗位问题。其次,要适当放低准入门槛,鼓励农民工子女能够进入到所在城市学校中,或是可以针对农民工降低就业门槛,确保其能够有工作可做,发挥教育一体化优势,最大限度减少两极分化现象。最后,完善宿管制度。如对于源头难以有效控制的现象,那么就要借助自身优势来帮助留守问题,提升其生活质量。通过选择留守儿童相对较多的地方建立留守儿童之间等,以此来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避免留守儿童出现孤单等问题。家长与志愿者也可以以监护人的身份参与留守儿童管理,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补偿,确保其能够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之家中。
(五)开展宣传教育建立档案
在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时,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掌握目前留守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准宣传重点,鼓励家庭、学校与社会积极参与留守儿童教育活动,以多样化教育手段向家长、监护人等宣传相关知识,帮助其掌握规范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在当地也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等媒体力量,开展宣传活动,传授教育经验。其次,要求学校要及时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与生活情况等进行分析,做好调查与登记工作,并收集家长的工作地址、电话以及身体状态等,制定出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实现动态化管理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生存情况来说,其仍旧是我国当代比较注重的一个问题。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教育,留守儿童的生活以及心理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很多孩子会因此而产生较大的心理障碍。所以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国就应该加强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注,通过构建社会监护机制、完善学校教育结构、强化家庭教育体系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弥补,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全的环境,推动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保平,杨红蕊.六盘山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状况与生存现状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57.
[2]王维青.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7.
【关键词】农村教育 小学留守儿童 生存状况 教育对策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195-01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情况
总体来说,我国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情况并不良好,多数留守儿童都处于一个较为困难的生活环境中。针对于照顾留守儿童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父母双方均外出,孩子交由家中的年迈长辈负责照顾;第二,父母其中一方外出,由另一方家长照顾。但是留在农村的家长通常会比较辛苦[1]。一方面,其需要负责照顾家中的老人,另一方面还需要负责家中的农活,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关注孩子;第三,父母双方军外出,将孩子交给亲戚朋友代为监管。相比于前两种情况,这一情况相对较少。
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留守儿童都会形成较大的心理缺失感以及失落感,隔代亲、单亲以及代管教育均无法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爱与引导,长此以往,孩子必定会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一)构建完整的社会监护机制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为留守儿童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比如,政府部门可以对留守儿童的户籍制度进行适当改善。例如我国的中山市就实行了一个“16周岁以下暂住儿童随行卡”的制度。在中山市,凡是具有身份證以及暂住证的夫妻,均可以为自己16岁以下的孩子办理一张随行卡,凭借这张卡孩子们可以在教育以及医疗等方面受到一些援助。这一制度的存在能够适当减缓农村人口的生活压力,也能够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基层社区的建设。在社区中,通过资金投入以及设备投入的方式,构建一个良好的互助体系。例如,村委会可以对留守儿童的家庭形成关注,必要时为其提供一些生活援助以及学习援助,为留守儿童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2]。
最后,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农村社团组织的构建,尽量选择一些能力较强热心以及责任心作为浓厚的农村人口参与到这个组织中,为留守儿童提供公益性的教育服务以及生活服务,必要时也可以聘请一些专业的社工人员参与到扶贫救困工作中,在完整的社会大家庭中,推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完善学校的教育监护结构
针对于缺乏家庭教育的留守儿童来说,有效强化学校的教育力度,构建完整的教育监护结构,是农村小学应该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学校与孩子家长是能够站在一条统一战线上的,都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未来,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在这一基础上,针对于家庭方面所形成的教育缺失,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教育来弥补。
(三)强化家庭的内部教育体系
首先,在教育工作中,学校需要对留守儿童个体进行适当的引导,促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爸爸妈妈不在身边这一件事情。很多情况下,农村父母之所以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都是一种无奈之举,所以在教育期间,学校可以先面对留守儿童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对于爸爸妈妈这一行为所展现出的态度。通过调查学校可能会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表示理解,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自己。而针对于父母不在身边所形成的这种失落感以及无助感,学校就需要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进行调解,比如在学习中勤奋刻苦、在生活上主动面对等等。此外学校还需要鼓励留守儿童多多的主动与父母交流,当自己在生活中出现问题时,也要及时的与父母联系,以此构建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确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会产生心理问题。
其次,针对于家长来说,学校方面可以定期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为其提供一些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情况或者是生活中的情况等等,帮助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到自己孩子的状态。同时,学校也可以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教育,通过平等沟通的方式对其进行劝导,鼓励其尽量在一定期间内回来一次,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一个短期的接触,抚慰孩子的心理空缺感。
最后,学校方面可以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家中的实际情况,必要时也可以与附近的青年邻里进行沟通,在获取家长认可的前提下,与邻里构成一个稳定的联系,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时刻处在一个被关注以及被关心的环境中。
(四)加强源头控制
想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问题,就要从加强经济一体化建设出发,提升居民收入,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鼓励居民就地创业,依靠当地优势与特色解决岗位问题。其次,要适当放低准入门槛,鼓励农民工子女能够进入到所在城市学校中,或是可以针对农民工降低就业门槛,确保其能够有工作可做,发挥教育一体化优势,最大限度减少两极分化现象。最后,完善宿管制度。如对于源头难以有效控制的现象,那么就要借助自身优势来帮助留守问题,提升其生活质量。通过选择留守儿童相对较多的地方建立留守儿童之间等,以此来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避免留守儿童出现孤单等问题。家长与志愿者也可以以监护人的身份参与留守儿童管理,政府也要给予一定的补偿,确保其能够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之家中。
(五)开展宣传教育建立档案
在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时,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掌握目前留守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准宣传重点,鼓励家庭、学校与社会积极参与留守儿童教育活动,以多样化教育手段向家长、监护人等宣传相关知识,帮助其掌握规范的教育观念与方法。在当地也可以借助广播、电视等媒体力量,开展宣传活动,传授教育经验。其次,要求学校要及时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与生活情况等进行分析,做好调查与登记工作,并收集家长的工作地址、电话以及身体状态等,制定出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实现动态化管理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生存情况来说,其仍旧是我国当代比较注重的一个问题。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教育,留守儿童的生活以及心理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并且很多孩子会因此而产生较大的心理障碍。所以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国就应该加强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注,通过构建社会监护机制、完善学校教育结构、强化家庭教育体系的方式,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弥补,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全的环境,推动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保平,杨红蕊.六盘山区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状况与生存现状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03):57.
[2]王维青.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