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用的课堂随文练习的策略研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2122111121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应以学为中心、聚焦语用,这是当下小学语文研究的重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书面练习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紧扣阅读、习作课程目标来确定练习目标,并找准言意兼得的语用支撑点,充分把握学情,根据学习实际选择最佳语用练习模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随文练习;以学定教;指向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8-0047-02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实践性是它的基本特点。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渠道多样,其中的书面练习是主要途径。那如何提高课堂语用的书面练习效率,达成理想的语用课堂呢?
  一、聚焦语用,能级递进——谱写“方法习得”有力前奏
  目标是课堂书面练习的核心和灵魂。只有把目标聚焦于语用,贯穿于练习的全过程,才能更好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能力。我们应以单元训练重点为依托,以语言能力发展为主线,以能级递进为序列,关注语言的学习运用,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听说读写空间,优化语用训练的过程。
  (一)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标对第二学段的教学虽然没有具体的段落要求,但阅读教学仍应以段的教学为重点,以利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课堂的书面练习可以安排摹写段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写一段话。对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课标明确提出要求,应把重点放在篇章训练上。因此,我们可多开展一些写作顺序、文体特点等谋篇布局方面的练习。
  (二)聚焦单元习作,整合全册目标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每单元的习作与组内课文之间存在一定联系。教学时,我们可以围绕单元习作内容来确定练习目标,开展以单元为系列的课堂书面练习。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习作安排的是“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的练习。因此,根据课文特点,我把整组课文的课堂书面练习目标定为以下几点。一是分享、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景观,讲清楚其奇特之处;二是通过一定顺序,描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三是在写景的过程中试着融入自己的感受。目标明确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这样的具体练习。
  在学习第一课《桂林山水》之后,首先引领学生赏读《桂林山水》的开头,聊聊旅游经历,谈谈自己为什么会想到去那一个景点的;然后,适时引导学生阅读选读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与《七月的天山》的开头,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这些课文开头的相同之处;最后,引导学生把旅游經历时那一种“慕名而去”的真实心情记录下来。
  上述以整组课文为体系的练习,以课文为范本,有共同的主题,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有明确的练习目标,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借助课后习题,夯实单篇目标
  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在课文后面都安排有练习题。这些练习题为课堂书面练习指出了明确的目标。如,《检阅》是一篇精读课文,课后练习第三题是这样设计的:“我想对博莱克说几句话,还要把这些话写下来。”在教学中,我根据练习题确立了以下练习目标。一是能够凭借课文的描写,合理地展开想象;二是分步指导,让学生把对博莱克说的话写得通顺、具体、连贯;三是初步学习与别人分享、交流,并修改习作。从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他们想象丰富,写得清楚连贯,很好地达成了第二学段的写话目标。
  二、把握差异,梯度呈现——演绎“以生为本”有力序曲
  无论何时,对学情充分的考虑都是实现有效练习的关键。学生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多层次练习,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以下是宁波市王彧钊老师的《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课堂书面练习设计。
  1.面向全体学生。
  画一画文中写鸟叫的句子,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2.关注个体表达。
  请大家展开联想和想象,读读、圈圈、画画,然后像老师一样把阅读体会写在旁边。
  3.尊重自由选择。
  在“花儿、街道、酒馆”中任选一段,运用联想和想象,尝试用批注的形式赏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样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文字背后的情感与内涵的。
  4.鼓励创新运用。
  如果请你写一篇题目是《鼓浪屿之歌》的文章,要表达鼓浪屿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你会选择哪些材料来写呢?课后去想一想,写一写。
  王老师的练习设计由扶到放、由浅到深、由课内到课外,四个环节、四个梯度既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运用联想、想象这一语用点从课内的学习到联系文本的尝试,直至最后延伸到写别的题材都是很有层次的。这样的书面练习设计,真正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三、精选支点,激发表达——演绎“言意共生”华美乐章
  课堂书面练习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应精心选择言和意的共同支撑点,把握时机,努力达到言意兼得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一举两得
  课文的上下文之间都存在着一定联系。教学时,我们应结合这些有联系的语句,发掘课堂书面练习言和意的支点,实现一练双赢的目标。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去年的树》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书面练习。在读完课文的开头后,王老师声情并茂地说:“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鸟?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请你用上‘特别’这个词来写一写。”
  这一课堂练习,看上去很普通,其实不然。 “特别”一词为练习的题眼,使这次练习有了拐杖,变得具体、可操作。这样,从关注语言的内容走向到关注语言的形式,使学生更深刻地品味语言、内化语言、运用语言。
  (二)联系生活,迁移文本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在课堂书面练习中,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文本语言特点进行写法迁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感受情感。比如,在教学《将心比心》的“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这段文字时,笔者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1.你特别想念出差在外的父母。用课文的这种表达方式,你会怎么表达?
  2.结合练习回读,感受深沉的母爱。
  以上的课堂书面练习,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支撑,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母亲对他人的宽容和对女儿的关爱,达到了“得意”又“得言”的目标。
  (三)巧妙改写,内化语言
  为使课堂书面练习达到言意共生的境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改写,让学生内化语言。例如,教学《蝙蝠和雷达》时,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展开练习。
  假如你是蝙蝠,你会怎样介绍自己呢?请在以下三个主题中任选一个,用第一人称写一写。
  大家好,我是蝙蝠。
  我的外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够闭着眼睛灵活飞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們受到的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改写,巩固了课文内容,运用了文本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该年段要求的围绕一个特点来写一个片段的方法。
  四、丰富模式,学练并进——奏响“和谐共振”的交响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努力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展开课堂练习。书面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在选择时,教师应视学情而定、视文体而定、视文本而定。
  (一)预学合作,学练并进
  预学合作式书面练习模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自学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然后小组合作、互助修改,接着全班展示、互动评价,最后提炼总结学法。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女娲补天》这课时,教师将书面练习的目标定位为“感受神话故事神奇的特点”,并展开这样几个环节的教学。
  1.梳理文脉,概括内容
  课前,我们完成了《女娲补天》预习单。请大家说说女娲做了哪几件事情,然后概括成小标题,最后把这些小标题用连接词串联起来说一说。
  2.示范学习,感受特点
  聚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你感到“神奇”的句子,圈出关键词,感受文体特点,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3. 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课文其他自然段,继续发现“神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总结神话故事的文体特色,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文本补白。
  通过以上几个学习环节,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文体特色,激活了他们的想象,将想象作文写得细腻而生动。
  (二)巧妙归纳,先学后练
  通过前期的预习,学生发现文本中的一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练习;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评价、调整、总结。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时,教师根据这一组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比较多的特点,对课文加以梳理,提炼学习的方法,并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归类比较。
  通过表格梳理,加深了学生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通过讨论、评价,学生掌握了理解这类句子方法。这样,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使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总之,课堂书面练习应明确目标,以生为本,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选准语言训练点,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有所得。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病情反复,很长时间难以恢复,呈迁延型。病情反复和迁延就容易发生肝硬化,患肝癌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因此,及时地了解治疗效果,避免耐药性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专题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某一方面内容精通,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为更好地把“研究性”学习体现在《电工基础》教学当中,特做如下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都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巩固所学理论,既有较强的理
外伤或手术后的皮肤伤口,长好后往往留下瘢痕。骨折后骨头上会不会也留下“瘢”呢?如果有瘢,是不是牢固?还能不能胜任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及运动杠杆的功能?提出这类问题的人并非少
[摘 要]三年级学生初次参加习作考试,不少学生面对陌生的习作要求时往往不知所措,有的学生仅写几行了事。基于以上情况,结合多年的习作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进行考场习作专项练习,即充分利用之前自己写过的习作,通过进行适当的修改,做到一文多用,使学生掌握考试时习作的技巧。  [关键词]作文教学;三年级;考场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三七是我国独有的中药材,又名田七、人参三七、金不换等。云南文山是三七主产地,文山原称“开化”,因此,又有“开化三七”之名;古时广西田州地带也盛产三七,故广西称三七为“田七”
高血糖是急性中风的一种常见现象,也是中风患者病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大约60%的中风患者在其急性期的24~48小时内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中风死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几乎每10名成年人中就有2例抑郁症患者,因此它被称为精神病学中的"感冒"。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乏味,悲观失望,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言语能力的发展绝不能停留在机械训练的维度上,而需要激活学生内在的言语思维,让学生在对比思维、分析思维、表达思维下进行酣畅淋漓的语言实践,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