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挖掘中国传统诗歌的合理内涵,推动历史教学改革,使我们的历史更有魅力,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历史教师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力图对诗歌引入历史教学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应做到每节课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即新课的“导入”。例如在讲授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第22节《祖国的统一大业》时采用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来导入新课。我首先简单介绍于右任的生平事迹,接着播放的陈铎先生朗诵的《望大陆》诗歌视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百度视频《望大陆》)陈铎先生的情绪深深感染了学生,同时于右任先生在诗歌中表达出来的痛切心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更强烈的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眼眶里都闪烁晶莹的泪光!于是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于先生怎样的情感和愿望?”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正确答案“表达了于先生强烈期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愿望”。然后笔者进一步总结设疑:“由此可见,实现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那么,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怎样的方针政策呢?”由此水到渠成引出“一国两制”,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唯物论的历史观分析问题
历史学习中的核心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提供一些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来完成。在选择历史材料时,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诗歌来创设历史教学新情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在讲授《短暂的隋朝》这节课有关大运河的评价问题时,笔者运用了如下四首评价大运河的诗歌。胡曾的:“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宗元鼎的:认“帝业兴亡几时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李敬方的:“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皮日休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四位诗人观点各异,有的持批判态度,有的在批判中有肯定,但是只有能够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才能得出正确韵结论。这些诗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再如一些诗人截取历史上一时一事,一人一物,作诗咏史,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和看法。这些作品有的寓意精深,有的偏颇甚至错误。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对之进行正确的辨析,既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例如;对于昭君出塞,杜甫有诗感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欧阳修更是哀叹“红颜胜人多薄命”。他们在对昭君命运的悲苦寄以极大同情的同时,却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耻辱。而翦伯赞却赞扬说:“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在此,如能点拨学生比较、分析,就很容易认识到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认清古人错误的民族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唯物史观。
三、激发爱国情怀,实现美育功能
历史教学除了要传授历史知识以外,还得渗透思想教育,而爱国主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在讲到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可引用一些诗词。如南宋抗元斗争的杰出将领文天祥,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七百多年来,一直为豪杰志士扼腕称道;再如抗金英雄岳飞,曾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抒情达意,其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溢于言表;陆游热血丹心,铮铮铁骨,一腔愁绪,似水柔情,一首《示儿》表达了他毕生渴望南北统一的强烈愿望;抗倭名将戚继光,拔剑浩歌,慷慨赋诗,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言壮语,直抒其抵御外辱,誓灭倭寇的宏伟抱负。近代的林则徐、秋谨等矢志报国,所写诗篇,格调高昂,无不洋溢着强烈的献国爱家之热忱。
作为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并亲历血雨腥风,终缔造共和国历史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留下的大量革命诗篇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合理选择部分使用可以起到激化爱国主义情感的效应。如:“少年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何处青山不埋人”抒发了毛泽东立志求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情。可以勉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教人勇于克服困难,努力拼搏;教人珍惜时间的如:“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教人乐观的“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等等,只要运用得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把诗歌词曲巧妙适时的引入历史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科综合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了解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疑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应做到每节课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即新课的“导入”。例如在讲授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的统一第22节《祖国的统一大业》时采用了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来导入新课。我首先简单介绍于右任的生平事迹,接着播放的陈铎先生朗诵的《望大陆》诗歌视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百度视频《望大陆》)陈铎先生的情绪深深感染了学生,同时于右任先生在诗歌中表达出来的痛切心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更强烈的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他们眼眶里都闪烁晶莹的泪光!于是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在这首诗歌中表达了于先生怎样的情感和愿望?”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正确答案“表达了于先生强烈期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情感和渴望回归大陆的愿望”。然后笔者进一步总结设疑:“由此可见,实现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那么,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制定了怎样的方针政策呢?”由此水到渠成引出“一国两制”,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运用唯物论的历史观分析问题
历史学习中的核心能力是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提供一些新材料,创设新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来完成。在选择历史材料时,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诗歌来创设历史教学新情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在讲授《短暂的隋朝》这节课有关大运河的评价问题时,笔者运用了如下四首评价大运河的诗歌。胡曾的:“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宗元鼎的:认“帝业兴亡几时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李敬方的:“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皮日休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四位诗人观点各异,有的持批判态度,有的在批判中有肯定,但是只有能够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才能得出正确韵结论。这些诗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再如一些诗人截取历史上一时一事,一人一物,作诗咏史,以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历史观点和看法。这些作品有的寓意精深,有的偏颇甚至错误。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对之进行正确的辨析,既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唯物史观。例如;对于昭君出塞,杜甫有诗感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欧阳修更是哀叹“红颜胜人多薄命”。他们在对昭君命运的悲苦寄以极大同情的同时,却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耻辱。而翦伯赞却赞扬说:“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在此,如能点拨学生比较、分析,就很容易认识到昭君出塞的历史意义,认清古人错误的民族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唯物史观。
三、激发爱国情怀,实现美育功能
历史教学除了要传授历史知识以外,还得渗透思想教育,而爱国主义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在讲到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可引用一些诗词。如南宋抗元斗争的杰出将领文天祥,他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七百多年来,一直为豪杰志士扼腕称道;再如抗金英雄岳飞,曾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抒情达意,其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溢于言表;陆游热血丹心,铮铮铁骨,一腔愁绪,似水柔情,一首《示儿》表达了他毕生渴望南北统一的强烈愿望;抗倭名将戚继光,拔剑浩歌,慷慨赋诗,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言壮语,直抒其抵御外辱,誓灭倭寇的宏伟抱负。近代的林则徐、秋谨等矢志报国,所写诗篇,格调高昂,无不洋溢着强烈的献国爱家之热忱。
作为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并亲历血雨腥风,终缔造共和国历史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留下的大量革命诗篇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合理选择部分使用可以起到激化爱国主义情感的效应。如:“少年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何处青山不埋人”抒发了毛泽东立志求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情。可以勉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教人勇于克服困难,努力拼搏;教人珍惜时间的如:“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教人乐观的“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等等,只要运用得当,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把诗歌词曲巧妙适时的引入历史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科综合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认识了解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无疑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