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人士一直强调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形容想象甚至到了“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的程度。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想象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堂朗读减少,试问:这样怎么让学生去理解文章,怎么才能读出感情,怎么才能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学生没有读过课文,能对课文内容理解吗?当然老师可以用范读的方法让学生模仿,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他们即使可以模仿老师,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的理解了吗?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
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书三部曲”:首先要求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想象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定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传说”,课堂上老师问到:“雪化了后是什么?”“是春天!”(多美好的想象!)可是老师却厉声说道:“不对。”试想:在如此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
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文章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扩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在学到《田忌赛马》一课时,我用牌面1-6的扑克牌让学生给田忌和齐威王分马,刚开始有的学生把1-3都分给了齐威王,面对学生不同的分法,我问学生:“你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仔细读一读课文,认真思考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在反复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在小组同学共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于是1、3、5分给了齐威王,2、4、6分给了田忌。我再让学生演示他们第二次比赛的经过时,学生手拿扑克牌清清楚楚地展示了赛马过程。
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
综合性学习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尽情的放手,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以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的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这样在各个环节中,学生的想像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于是,展示活动成果时,相声、小品、辩论会等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别“牵”着他,该放手时就放手。在有趣的活动指引下,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想象开辟了一方乐土!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课堂朗读减少,试问:这样怎么让学生去理解文章,怎么才能读出感情,怎么才能读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受?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学生没有读过课文,能对课文内容理解吗?当然老师可以用范读的方法让学生模仿,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他们即使可以模仿老师,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的理解了吗?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
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书三部曲”:首先要求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特别是后两个层次,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
二、在质疑解惑中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古语又说:“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由此更可见质疑的重要性。爱因斯坦在成名后介绍经验时也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究底地追究问题罢了。”可是传统教育却恰恰没有给学生的质疑解惑留下想象的余地。往往是课堂上老师精心设计出种种问题,制定出标准答案,再一步步引导学生往事先挖好的陷阱里跳。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传说”,课堂上老师问到:“雪化了后是什么?”“是春天!”(多美好的想象!)可是老师却厉声说道:“不对。”试想:在如此束缚之下,哪个学生还敢说?哪个学生还敢疑?长此以往,学生岂不要被培养成为一个个只会制造标准答案,而没有自己思考的木偶人?
所幸的是,不久后的今天,“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地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文章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全由学生自主解答或小组班内合作解答,学生把握课堂的权利扩大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在学到《田忌赛马》一课时,我用牌面1-6的扑克牌让学生给田忌和齐威王分马,刚开始有的学生把1-3都分给了齐威王,面对学生不同的分法,我问学生:“你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仔细读一读课文,认真思考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交流。”在反复的阅读理解过程中,在小组同学共同的探究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于是1、3、5分给了齐威王,2、4、6分给了田忌。我再让学生演示他们第二次比赛的经过时,学生手拿扑克牌清清楚楚地展示了赛马过程。
没有了师道尊严,学生便敢大胆发言了;没有了老师的大问小问,学生的质疑声反而多了;没有了标准答案,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了。别“告诉”他,他会知道得更多!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大力提倡。”
综合性学习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决定了它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尽情的放手,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以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的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这样在各个环节中,学生的想像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于是,展示活动成果时,相声、小品、辩论会等等,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丰富的内容,独到的见解,精彩的表演,流利的口才……无一不让人感到惊讶!别“牵”着他,该放手时就放手。在有趣的活动指引下,老师的放手,反而更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没有了老师的限制,反而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思维了。综合性学习又给学生的想象开辟了一方乐土!
新课改,以其鲜活的生命力在语文课堂上扎下了深根,愿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真反思,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下去,真正留给学生一片想象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