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约定” 引导儿童发展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说:“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
  从小班到大班,凡凡一直是孩子们眼中的“调皮大王”——收玩具音乐响起,他充耳不闻,继续游戏;集体活动时,注意力常常分散,咬手指、摇椅子、跟旁边小朋友聊天……中班下学期,他的问题相较同班孩子更加明显,自控力弱,自我中心倾向明显,经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经过专业的医疗机构诊断,凡凡被确诊为多动症儿童。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说:“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志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制度的设计和教育计划的实施应该考虑到这些特性和需要的广泛差异。”我们应该为每个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特殊教育。针对凡凡的情况,我决定和他制订一些约定来帮助他规范行为,更好地融入集体。
  第一步:依托观察,找准需要
   现象一 集体分享时,涵涵正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在沙池里玩的游戏,坐在座位上的凡凡大声说:“我在沙池里挖了一条小河!”这引发了班里其他孩子的讨论,凡凡更兴奋了,迫不及待地大声说道:“我在(沙池)里面搭的是房子。(进)沙池里要穿雨鞋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涵涵茫然地站在台上不知所措。
   现象二 区域游戏结束后,孩子们陆续收拾材料,搬来椅子准备交流分享,凡凡依然在美工区继续游戏。彤彤上前对他说:“收玩具啦!”凡凡不愿停下自己手里的工作,嘟囔道:“我还没做完呢!”彤彤打算帮助凡凡,一看彤彤伸手碰到了自己的材料,凡凡大声喊:“我自己收!”说完伸出拳头重重地打在了彤彤身上。彤彤哭着向老师诉苦……此时的凡凡也憋着眼泪,皱着小脸,躲进卫生间里不肯出来。教师跟他交流时,他反复重复着一句话:“我要自己收的,她非要来抢,是她先不对!”
   现象三 每到排队下楼开展集体活动时,凡凡总是丢三落四、拖拖拉拉。例如,戶外活动时,孩子们要带着水杯和遮阳帽自己下楼,可是凡凡从来不带水杯和帽子。每次问他,他都说忘记了。回到教室后,他又因为口渴而喝很长时间的水,交流分享时总是姗姗来迟。
  第二步:分析行为,确立方向
   (一)幼儿的有
   1.能力的提高
   升入大班,随着年龄的增长,凡凡的抽象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能理解规则的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订游戏和活动规则。凡凡在小班和中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学习、游戏及运动经验,能够感知与践行这些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例如,进餐时保持安静,区域游戏结束后主动整理收拾区域,集体教学活动中举手发言,仔细倾听他人的发言,等等。
   2.有努力向上的本能
   凡凡的自尊心比较强,喜欢积极承担任务,会为自己好的行为感到高兴。在社会领域发展中,凡凡呈现出自尊、自主、自信的意识和能力,说明他愿意并且有能力理解规则、遵守规则,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自己的行为。
   3.个体心理的需要
   凡凡的行为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往往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或刺激,或是由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每个人都有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人生发展阶段支配着个体的行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除了生存的基本需要,人还有心理需要,如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等。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个体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就会影响个体发展的方方面面。孩子当下出现的问题,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都在彼处,也就是时间发生的前情。个体行为和环境相互作用,环境可以影响个体行为,个体行为也可以改变环境。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凡凡行为发生的前情进行具体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这才是解决他行为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幼儿的缺
   1.假期过后规则意识淡化缺失
   暑假结束,孩子们刚回到集体,规则意识淡化了,他们往往能记住一些大的规则,如听到音乐要集合、排队自己盛饭菜等,但对于一些细节规则,如游戏结束后要收拾玩具、吃饭时要保持安静等,还需要进一步提醒和强化。集体活动中常有分组自由讨论,整体氛围比较宽松,我也鼓励孩子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由此导致孩子们只顾着自己说,倾听意识比较弱。
   2.环境变化,需要适应过程
   刚升入新的班级,随着环境的变化、作息时间的调整,孩子们也有一些不适应。例如,班级里多了一个材料柜,而材料柜里的东西应该如何取放,孩子们并不清楚。这对于自控力弱的凡凡来说,则需要更长时间来适应。
   3.特需儿童的行为特点
   对于多动症儿童来说,他们的行为特征有注意缺陷和多动,自我中心倾向明显,为人处世常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不考虑他人的利益和客观条件,与人相处困难。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差,自我控制力薄弱,缺乏调节和控制自己思想感情、行为举止的能力。当凡凡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他往往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时会在冲动下伤害同伴。
  第三步:共看现状,共商约定
   (一)以照片、视频回放的形式,引发幼儿反思自身行为
   当凡凡出现拖拉、插嘴、影响同伴等行为时,我及时用相机记录下来,但没有在集体中播放,而是选择在特定时间单独播放给凡凡看。例如,选值日生时,凡凡积极举手报名,但我没有把机会给他。凡凡有些生气和沮丧。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就把他吃饭的视频播放给他看。凡凡和我达成了约定:仔细听课不插嘴,安静用餐,不影响别人。
   我让他把这些约定画下来,贴在座位上,时刻提醒自己。同时,为了鼓励凡凡好的行为,我特意拍摄了他自控较好的时刻,并在下一次选值日生时播放给全班孩子看,表扬了他的进步。凡凡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自信心得到了提升,更愿意积极展现自己的好行为了。    (二)代币奖励,正向引导,鼓励幼儿积极维持好行为
   针对凡凡参加户外活动不带水杯、帽子的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物品记录表(见下表),并跟他约定:只要记得帶水杯、帽子,就可以在表格里打上星星,如果一个星期画满了星星,就可以得到一次当小老师或值日生的机会作为奖励。当时,画星星的时间也有限制,如果超过了时间,即使带了水杯、帽子,也不能画星星。这样,凡凡对自己要带的物品有了携带和保管的意识,不用老师催也能主动记得带了。
   (三)找准心理需求,改变与调整任务
   当我们对儿童的某种不恰当行为的前情进行分析后发现,该儿童的不恰当行为与其进行的某些任务或活动存在紧密联系,那么我们可以调整儿童正在完成的任务,使任务和活动的难易度、数量等适宜儿童的能力,以免激发幼儿的不恰当行为。凡凡在集体活动的过渡环节经常出现拖拉现象,我就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一些小任务给他,如收晨检牌、摆椅子或拆分雪花片,并且对凡凡为集体服务的行为进行了表扬,让他愿意完成这些小任务。等他完成了这些任务,班级里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进入下一环节了,彼此没有干扰,他的拖拉行为也减少了。
   (四)家园沟通,将有效策略同步到家庭教育
   有一段时间,凡凡常常因为自我中心而与其他同伴发生矛盾。我及时与凡凡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并让他自己把事情的经过画在日记中带回家。凡凡的家长对此也非常重视,在家中对他进行了教育,并让他自己画了保证书:遇到问题时要好好说,不能动手;听到音乐就要收玩具。第二天,凡凡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展示了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约定,并向同伴表示了道歉。小朋友原谅了他,凡凡感受到了自己被集体所接纳。我还让凡凡的家长在家为他制订代币奖励的表格,强化其好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家长反馈这样的方式十分有效,并会继续坚持该策略。
  第四步:创设隐性规则,将约定辐射全班
   凡凡的问题其实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我跟全班小朋友进行了交流,最终确立了“排队的约定”和“倾听的约定”两项班级公约,在环境创设上也要加强隐性规则的引导。例如,在材料框上贴上材料标签,在摆放框的位置贴上横线,暗示材料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在各区域中贴上孩子自己表征绘画的区域规则,随时提醒幼儿。
   制订约定很简单,难的是针对个体儿童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尝试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有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儿童,如心理治疗、行为改变和环境改变等干预方法,多从儿童的心理与情感需要出发,引导儿童慢慢改变不恰当的行为,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帮助其更好地融入集体,融入社会。P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诊断急性胰腺炎(AP)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急性胰腺炎患者85例,其中轻症胰腺炎(MAP)61例为MAP组,重症胰腺炎(SAP)24例为SAP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入院0、24、48 h的CRP与D-Dimer水平。结果SAP组入院0、24、48 h CRP水平分别为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前单纯化疗及放化疗联合干预对保肛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确诊为低位直肠癌且择期行低位直肠癌术的患者5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术前实施放化疗联合干预,对照组术前仅实施单纯化疗干预,两组均行低位直肠癌术。手术期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比较两组保肛率,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3+、CD4+、CD8+、CD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5~6岁幼儿“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規则和交通规则”。我园所在小区车多人杂,没有明显的交通信号标志,很多居民缺乏相应的交通安全意识,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大有人在,区域环境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大班幼儿运动能力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走路时不再愿意牵着大人的手慢慢走,经常会一个人奔跑,甚至横穿马路。幼儿通过教师、家长或其他渠道学到了一些过马路的方法,如走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
期刊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纤维化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将脐血干细胞经肝动脉途径移植入患者体内,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分别于移植前及移植后第2、4、8、12、24周检测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移植术后患者临床症状(乏力、腹胀、纳差等)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自移植术后第4周始患者的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Ⅲ型前胶原逐渐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逐渐增高,至移植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继发癫痫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影像学特征及脑电图改变。结果65例患者中简单部分性发作5例,复杂部分性发作8例,全面强直-阵挛发作36例,12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结论病毒性脑炎引起的大脑皮质损伤易继发癫痫。影像学提示脑皮层特别是颞、额叶皮层受累,脑电图显示中、重度异常的患者,需要注意癫痫发作。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联合少腹逐瘀颗粒对腹腔镜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收集行腹腔镜手术确诊为子宫内膜内异症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腹腔镜手术,对照组术后给予丹参酮ⅡA,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少腹逐瘀颗粒。治疗结束后
目的探讨紫杉烷类药物与蒽环类药物用药顺序对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的影响,旨在为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用药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第1天用多西他赛,第2天用表柔比星;对照组第1天用表柔比星,第2天用多西他赛。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近期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6.
持续时间:2021年5—6月  年龄段:小班  小班的孩子对小动物有着特别的喜爱,天空中的一只小鸟,草地上的一只小兔子,水里的一条小鱼……都能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小班第二学期,小(1)班迎来了一位小客人——一只背上印有西瓜图案的小乌龟,孩子们亲切地叫它“小西瓜”。每天早晨一入园,大家都会先去自然角看看这只小乌龟,甚是喜爱。可是某一天,“小西瓜”突然不见了!在课程游戏化全面推进的今天,我们决定抓
期刊
目的分析盆腔生物反馈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自行在家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观察组应用生物电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持续收缩力、最大尿流量、协调性以及盆底肌肉最大收缩力等各项指标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效率为60.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胸大肌和前臂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3月至2013年3月口腔癌患者7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6例。胸大肌皮瓣组采用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术后缺损,前臂皮瓣组采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手术指标。结果胸大肌皮瓣组优良率为83.3%(30/36),低于前臂游离皮瓣组的94.4%(34/36),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