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笔,开启大作文课堂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myaccou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见了害怕,老师见了头疼。作文该怎么教,学生的写作水平该如何提高?老师往往把视线聚集在写作技法的探究上。新课改之后,三年级书上的课后习题和课堂作业本变化不少,最明显的是差不多每篇文章后面多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联系的小练笔。这一改变,从传统角度看,是给学生增加了不少的负担。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是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小练笔模仿理解拓展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090-02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而小练笔作为促进语言积累、运用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以其耗时少,篇幅短小精悍,形式多样灵活,注重吸收表达而颇为实施新课程的教师们所青睐。它又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影响和制约着写,写又反过来促进了读。而就文取材的“小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
  郭沫若曾说过:“应该时常练习写作,写多了写得久了,自然也就会巧起来,好起来。”《卖油翁》说的也是这个理:熟能生巧。可见,要提高写作水平,重在练,重在熟,才有巧,才有好。随着新课改理念在课堂的扎根,小练笔改变了传统课堂上动口不动手的现象,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的局面。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亦可开辟练笔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学生从二年级的写话训练一下子到三年级的写篇训练,估计很难一下子适应过来。如果光靠教材中的8次习作和为数有限的小练笔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习作兴趣,收效甚微。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倡导就文取材,随文练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负担小,效率高。三年级的课文有不少的小练笔资源,如何在语文教材中充分挖掘,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做法,实现小练笔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提升。
  
  1 模仿——与文本求方法
  模仿自古以来就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之一,脍炙人口的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从李白的“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中脱胎而来。著名语文教师丁有宽强调“儿童学习欲望具有模仿性,要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对段的结构以及语言组织的能力显得很薄弱。在仿写时,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从中体味到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这将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模仿不仅是初读者有效的手段,也是走向创新的基础。
  首先,模仿从仿句开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特别重视。不仅要求学生品评遣词造句,还要引导领会其表达意图,进而学会应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文中有两句较典型的句子:“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感受文本独特的语言美。然后抛出一个问题:“秋天的雨还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呢?”让我们学着课文的样子也来写几个美丽的句子。学生有了课文的引导,结合生活经验,很快写出了许多美丽的句子:如:“它把红色给了苹果,红红的苹果像一盏盏小灯笼,照哇照哇,照亮了整个果园。”
  学生通过这次写话,不仅感受到秋雨给大地带来的绚丽多彩,更学会了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这样的练习,“贴船下篙”,效果立竿见影。
  其次,是模仿段落。除了课文优美的句子可以仿写外,那些典型的结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仿写。下面介绍几种模仿特色段落的方法。
  1.1 模仿开头和结尾
  开头是文章起始之笔,结尾是点睛之处。俗话说“编席篓,重在收口;描龙凤,妙在点睛”。抓住文章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指导学生读中悟道,仿中创新,是一种很便捷的方法。例如,《桂林的水》一课的文中开头和结尾相互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老师让学生仿写练习中结合自己暑期游览黄山的体会写出了这样的开头和结尾:开头:“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年暑假,我有幸随爸爸游览黄山,观赏黄山的壮美景色。”结尾:“这样的树护卫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烘托着这样的树,再加上山上云雾缭绕,山间鸟鸣声声,山下泉水潺潺,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俯瞰云海漫山间,奇山异树云中立,天下美景数黄山’。”
  1.2 模仿段落中的修辞方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篇文章中若有几个充满灵气的佳句,则会锦上添花,而采用修辞方法,就会使文章妙趣横生。如我校有位教师教学《林海》一文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她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文字分析,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来体味这句话的意境: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但写出了兴安岭绚丽的色彩,还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布置课后作业时,她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依照课文中“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的方法,运用任何一种修辞描述事物。没想到,从第二天上交的作业看,练习的效果非常好,有的学生写道:“老师,你是一朵美丽荷花,每当你笑着走进教室,我们就闻到了花的清香”。这是多么值得欣喜的句子啊,相信在这里,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修辞手法,还学会了如何在记叙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
  1.3 模仿段落中的标点
  三年级已经开始学习引号的正确使用,在语文园地二“我的发现”中,出现了引号的三种用法。学生一时半会还记不住,于是在学习之后,我让学生回家留心与家人的对话,并用三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录下来。孩子们写下了“饭桌上的对话”、“难题辩解”、“散步风波”等,别有一番趣味,相信学以致用,对学生的印象一定很深刻。不言而喻,引号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 理解——与作者同感受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入选教材的课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内容含蓄,语言凝重,在一些精妙的词语、句子、段落处,作者独具匠心地给我们留下了耐人寻味地情感或艺术的空白,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使词语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
  2.1 理解关键词语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二泉映月》一课中对“坎坷”一词的练笔前是这样说的:“是啊,你把‘坎坷’这个词语读成了长长的一段话。闭上眼睛,让我们用心地去看,这些话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看哪,也许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早晨,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阿炳在干什么?也许因为他双目失明而撞上了一摊水果,你看到了什么?也许他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你看到了什么?来把你看到的画面形象写成几句话。”
  ……
  “坎坷”一词的练笔,丰富了学生对阿炳这一人物视像的立体感和对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的认识,进入了“坎坷”的意象世界。像王老师这样的设计,是值得我们潜心学习的。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可让学生在获得语言滋养的同时,情感受到熏陶,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这一小小练笔的设计,收获还真不少。
  2.2 重要情节补白
  课文有些地方写的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可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充,也是非常不错的小练笔资源。
  例如: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文章的最后讲到高尔基对秘书说:“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写到这里,文章就结束了,当然到此为止,已经能非常好地体现高尔基对孩子的呵护与关心了。但是,这里有很重要又适合的情节补白,给孩子们留出了练笔的空间:“小男孩会再回来吗?为什么?接下来的事情又会怎样发展?”通过自己的联想,每个孩子都编写出属于自己的《小摄影师》的新结局,过了一把当作家的瘾。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样的小练笔,不仅解决了写作时没有“下锅之米”的窘境,又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得水融相交。更重要的是这种课堂小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高度统一。
  又如《七颗钻石》的结尾写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对这一情节插上想象的翅膀,写写大地上会有怎样的变化。
  有学生写:“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大地一下子变了样;地上长出了绿油油的小草,望上去一片绿;山上开满了野花,五颜六色的,真美丽;田野里庄稼喝足了水,长得特别茂盛。人们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置身于此情此景中的学生心神觉醒、灵性飞扬。这样的小练笔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我想抓住文本中的这些重要空白点,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放飞出自己的灵性,文本就会变得更丰满。
  2.3 大胆想象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很多时候,思维的定势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当孩子们大胆地突破这种定势的时候,想象的大门就已经敞开,思维的火花就会绽放地十分耀眼。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学生自主研读完第三自然段后,我让学生为海产品做代言人,
  珊瑚:大家好,我是海底美丽的公主,我和我的姐妹形态各异,你看,我们的样子不正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吗?
  鱼:我们的家族成员遍布海底的各个角落,我们被称为“海底时装模特”,你瞧,我们每天都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海底做巡回演出呢!
  
  3 拓展——与生活相联系
  拓展,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是学习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也是文本语言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脚点。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情节非常生动的文章,这为练笔提供了很多很好的材料。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生活的大门,让学生能顺利地进入习作的门路。
  课文《给予树》后面,安排了一个练笔情境,让学生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因为对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再加上学生对金吉娅做法的赞同,他们写下了自己的心声。如:“你送给我的礼物,我已经收到了,感谢你帮我完成了心愿。我真的特别高兴。”
  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小练笔,除了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更为学生直抒胸臆留下了空间,最后学生的交流,让感情得到了更深的升华。
  《玩出了名堂》一文中,列文虎克玩放大镜,最早发现了微生物。上完之后,我让学生结合课外的阅读,让他们说说古今中外,还有哪些科学家也像列文虎克那样具备了这些可贵的品质,最终也玩出了大名堂?在讨论交流之后,安排小练笔:平常我们都爱玩,那你在玩中一定有乐趣或收获吧,让我们来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吧。玩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总有说不完的内容,再加上有了阅读与交流的铺垫,练笔的难度迎刃而解。
  
  4 感悟——与心灵相交融
  许多课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在教师进行精当的讲解之后,学生与课文产生了情感共鸣,有许多话要说,这正是练笔的好时机。课上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时,他们就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及时引导儿童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儿童心理的需要,而且也是教学的需要。因此,提供学生交流情感的机会就尤为重要,让学生写写内心的感受更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这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是“我笔写我心”的真实写照。
  如教《荷花》时,我让学生配乐朗读录音,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美的意境。画面美好的意境,唤起了学生的美感,引发了学生的联想,此时让学生进行一次练笔: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那么急切,那么激动,那么争先恐后,那么心花怒放。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朵白荷花,现在,你最想说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
  一生说:“我是一朵从这些挨挨挤挤的大圆盘中冒出的白荷花。”我想骄傲地说:“瞧!我长得多美!”
  这样的练笔,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是学生与作者心灵相交融的的想象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作文变得不再是骑虎难下,训练的多了,孩子们会开始乐写、善写。
  作文小练笔就如同一座现代化立交桥,从四面八方通向作文的主要干道。在教学中,我把课内小练笔的训练当作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落实,因文而宜,找准切人点,引导多角度地思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习作的灵感,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
  以小练笔作抛砖引玉状,以小练笔得驾轻就熟感,最终实现大作文的平稳过度,做句结束语吧,愿小笔者心态,盼大作文改观。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Z].
  [2] 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Z].2009,10.
  [3] 小学语文教师[Z].2004,8.
  [4] 教学艺术论新编[Z].
  [5] 小学教学改革与实验[J].人教论坛.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对三维目标的理解从概念性逐步走向现实性,深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也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积累经验、培养能力。本篇论文从亲历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亲历几何知识中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亲历计算课中算法优化过程,亲历统计过程,亲历应用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探索能力、计算能力、统计能力建立数模的能力。  关键词:亲历 数学素养  中
摘 要:中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英语学习中是很重要的,有助于教师在情景教学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听读 说写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135-01      什么叫自主学习?有资料显示,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己能自觉、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所遇到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学习和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外学习。而这两种形式相互联系,互相渗透,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种形式,把他们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如何掌握这两种学习英语途径的方法和技巧与同行进行交流。    1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
摘 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是一门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学科。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较强的时期,什么都想试试,什么都想动动,这既是学生的一个特点,又是创造良好课堂效果的一个难点。如何抓住特点,克服特点,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探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成为学科教师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 兴趣 创造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要:有效进行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把信息技术融入音乐课堂,为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对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的作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学 信息技术 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3(c)-0000-00    1进行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优点显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