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实践课程开发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zhiyou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实践课程开发可从社区营造理论与实践、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志愿者服务精神与能力培养这三部分内容展开理论及实践的通识教育,从而打破学科边界,提高大学生用知识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素养;通识教育;社区营造;田野调查;志愿服务
  在欧美、日本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学课程通识教育中,与社区营造、田野调查以及志愿者服务培训等内容相关的教学与实践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中国大陆高校开设的旨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课程仍较少,或者说缺少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培养方向的实践课程。而我们所研究的《社区营造》系列课程,可以作为高校的通识实践课或短学期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大部分高校在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空白。本文主要介绍三块内容,分别是参与社区营造对大学生的意义、田野调查的关键技术以及志愿者服务精神培养。
  一、大学生参與社区营造的意义
  (一)何谓社区营造
  社区的定义多样,获得普遍认可且简明扼要的“社区”定义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在属性上,具有社群性、基层性、草根性、生活性等基本特征。
  “社区营造”是关于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社区营造的基本内涵是指居住在同一地理范围内的居民,共同面对社区的生活议题并解决问题的同时,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从而建立起紧密的社区联系。
  社区营造的核心是公共参与,要求共同建设优美社区,重构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社区营造的目的是重现居住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其中包括社区的规划建设、历史建筑的保护、开发管理与生活环境的改善等。
  (二)大学生参与社区营造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社区营造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社区营造反过来也会对大学生个人的人文素养起到深入的促进作用。其意义有如下几点:
  其一,能够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知识服务社会。
  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学科知识积极参与社区营造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让知识发挥价值。例如,当大学生深入乡村考察当地的文化资源、文化景观、与村民反复沟通,再结合所学知识就会产生更多的乡村发展的创意,充当政府与乡村发展的纽带,为地方政府提供调研报告,激发乡村社区发展的的活力。同时,大学生们借助实践课堂,在真实場景中把知识转化为实质性力量,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抽象内容概念,这有助于大学生内化知识,把课堂上的知识真正掌握为自己的、对社会有益的东西。除此之外,大学生们通过努力,为社区提供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教育服务,能提升居民的社区认同和归属感,在社区内营造一种互助友爱、安定祥和的良好社区风尚,不断提高社区的精神文明层次。
  不论何种专业,大学生都可以找到知识服务社会的方式。例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搜集当地的传说、故事、歌谣、曲艺等,发掘其文化渊源与内涵;历史专业的学生可以帮助社区发掘地方文献资料;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可以美化社区的环境;美术、音乐、体育等专业的学生均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丰富社区文化。
  其二,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主体意识
  人作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最活跃、最本质的生产力。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学习社区营造,广泛参与到社区建设的过程中来,可以增强作为社会个体的主体意识,社区是锻炼和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与能力的重要场所。以我国台湾地区为例,台湾高校积极倡导各专业大学生投入社区营造活动,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投身于基层社区进行社区服务和创业,为社区营造提供新鲜血液和智力支持。例如,台湾大学农学专业大学生深入新北区坪林社区进行有机茶叶种植与拓展,在台湾大学城乡所所长张圣琳教授的指导下,带动坪林茶叶向新的高度发展。他们利用高校的跨领域学科、食养学科等,通过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利用茶博馆、茶街、茶农店家名片进行宣传,播放茶店宣传资料,扩大生态有机茶的影响力,从而将学术界、消费者和商业领域等三者有机融合,更好地为社区服务。这些大学生在参与社区营造活动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社区的同时,除了培养了实际运用能力提升了社会经验之外,对于社区情感的培养与倾入更是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大学生感受到社区的发展与自己的付出密切相关,从而促使更多的未来大学生愿意去做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事情。
  二、田野调查的关键技术
  田野调查是社区营造的重要途径,文化学者进行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模式,包括思维模式、生计模式、组织模式以及各种模式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观察是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关键。同时,实地考察还可以检验研究对象的叙述与其行为模式是否相符。在某种程度上,观察法和访谈法是田野调查的关键技术。
  (一)观察法
  观察法主要包括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系统观察三种方式:直接观察是指研究者亲临现场以旁观者的角色观察并记录所发生的事情,直接观察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观察对象、地点、时间、方式以及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参与观察是指研究者长期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活动,进而达到客体与主体相连接并深度互动,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观察方法。其优点是可以大幅度提高资料的可信度,深入社区文化的内部以及增强对社区文化真实性的认知。
  (二)访谈法
  在参与观察一些外显的信息之外,当然还需要通过访谈来了解特定文化中社区民众的观念和想法。这个过程中,调查者只能通过观察体验形成一些初步理解与调查对象的阐述进行对比,而此时已经潜在地展开了“主位”和“客位”视角的综合矫补。同时,由于田野调查的时间有限,并且对于特定的一些调查者无法在场的情况下,客观上只能通过访谈来获得相关信息。
  访谈主要通过对研究对象提问或与之就某一问题展开交流的方式进行。理论上,根据受访者回答问题时被允许自由阐述的开放程度,访谈一般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结构性访谈。即调查者根据其研究主题,事先设计好具体问题,系统地对受访者进行访谈。第二种,半结构性访谈。指调查者在一次访谈中同时要求受访者回答事先设计好的具体问题,同时也允许受访者自由阐述一些相关的其他问题。可以使调查者在获得具体问题答案的同时也了解被访者看待问题的视角和舆论立场。第三种,无结构性访谈。即调查者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由受访者自由阐述。在具体的访谈中,可以根据受访对象的合作意愿、精力状况、现场反应灵活运用以上方法。   三、志愿者服务精神的培养与意义
  社区营造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往往需要借助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而这两者都需要参与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时培养参与者的志愿服务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志愿服務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自发地或有组织地参加社会活动,自愿奉献知识、技能、体能、精力和财富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在志愿者服务团队中,青年志愿者是志愿者队伍中的核心力量,大学生志愿者则是青年志愿者核心的组成部分。高校社区志愿服务对社区营造具有如下几点意义:
  其一,开拓志愿服务的新领域,促进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可以把社会实践活动的领域从校园延伸到社区和社会。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专业技能为社区居民服务,实现理论知识向社会实践的初步转化,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帮助弱势群体,有助于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增强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深入社区、接触社会,必将实现服务他人与教育自我的有机结合,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促进他们更好地与社会融为一体,实现全面发展、全面成才的目标。
  其二,探索志愿服务的新方法,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途径,建构了新平台,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破校园界限,向社会进行延伸,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另外,在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大学生能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其三,注入志愿服务的新活力,促进社区建设有序开展。
  社区发展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充分利用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来发展社区。大学生在社区开展社区营造志愿服务,不仅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服务,而且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有利于促进社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
  其四,拓展志愿服務的新内容,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社区营造式的志愿服务不仅拓展了大学生实践锻炼的工作空间和服务内容,也促进了青年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有效融合。此外,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参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风尚,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四、结语
  总体而言,《社区营造》系列课程旨在不断提高同学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启动同学们的社会实践力,系统地、全面地挖掘同学们的潜质,整合个人资源,提高自身的人文核心素养,不断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提高社会竞争力,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莫筱筱,明亮.台湾社区营造的经验及启示[J].城市更新与保护,2016.
  [2]严志兰.台湾地区社区发展的特征、问题及其启示[J].台湾研究,2015.
  [3]陈茂祥.一个由大学引导推动社区营造的案例[N].台湾:《终身教育》,2014.
  [4]朱蔚怡,侯新渠.谈谈社区营造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5]张仲国,聂鑫,刘淑艳.雷锋精神与志愿者活动[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3.
  [6]王逍.超越大山 浙南培头村钟姓畲族社会经济文化变迁[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15.
  课题来源:2016年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项目:“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实践课程项目设计”。
  指导教师:王逍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物流行业、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及毕业生的广泛调研,明确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趋势, 对吉林省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改革等提出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职业岗位分析;教学改革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基本思路与方法  1.调研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尊重行业企业对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结合本专业毕业生从业现状和职业生涯发
期刊
摘要:多元函数积分学是高等数学的重难点内容,作为基础,二重积分的简化途径的掌握非常必要,本文基于被积函數的奇偶性和积分区间的对称性来简化二重积分的计算。  关键词:奇偶函数;对称性;二重积分  二重积分的计算是高等数学的重难点内容,是多元函数积分学的基础,是对定积分的推广,因此一元函数中奇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简化计算方法页适用于二重积分,本文基于被积函数的奇偶性和积分区域的对称性来简化二重积分的计
期刊
摘要: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和信息化产业对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大连科技学院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将CDIO理念引入教学过程,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项目化建设,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方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CDIO;项目化;创新能力  0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
期刊
摘要:混合式学习是将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相整合,综合使用同步技术和异步技术来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和学习理论。本文从混合式学习的背景谈起,阐述了什么是混合式学习、使用混合式学习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面对面教学;网络教学;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的一系列变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
期刊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的一线工作者,不只有传道授业的责任更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导作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至关重要。作为一名优秀辅导员,应该从思想方面、学习方面、人文方面作为切入点给予学生正确的导向,使大学生成为优秀的国家栋梁。  关键词:大学生;引导作用;切入点  大学生教育的遵循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那辅导员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应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作者认为,高校辅导员
期刊
摘要:文章结合工作实际,论述了通信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节能减排的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通信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效能  1引言  节能减排,既是通信企业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号召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也是通信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实现节能减排,总体来说有两类手段。第一类手段是采取技术改造,例如采用新风节能系统,空调变频改造,谐波整治,功率因数补偿等方法。这类措施需要前期投入
期刊
摘要:“安全是第一生产力”这同样适用于大学校园。从实行教育改革以来,各大院校在日常的管理当中也日趋开放化和社会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导致了一系列校园安全隐患的存在,为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下面我们就简单的对大学校园安全管理当中存在的现实性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出一份力,如有不足之处,还望能够多多指正。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中国目前的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劳动供给压力正在减弱。目前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但每年增加量正在减少。15-59岁年龄段劳动人口预计会增长到2011年,15-64岁年龄段劳动人口增长会持续到2014年左右,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规模会逐渐缩小。与劳动供给变化不同的是,劳动需求增长强劲。随着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标志的结构调整接近尾声以及劳动力资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素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视电大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对于电大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电大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电大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现状及问题,探索了英语阅读素养培养问题的原因,并探索了电大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电大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培养;策略  全球化发展对社会人才的英语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而英语阅读能力是社会人
期刊
摘要:经调查,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约占全年的48%,但是调查显示,相当部分学生不能够合理、有效地安排课余生活,处理好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对课余生活质量与效率总体满意度较低。从大学生个人发展来讲,有必要强化自我管理,做好课余生活的整体规划,并身体力行;从学校角度来讲,应正视主流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差异性,急需在主流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途径与方法上创新;此外,学校要不断加大文体娱乐设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