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两种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黄疸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8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的患儿给予间歇性蓝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的观察时间均为72小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
结论: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多次间歇性蓝光照射,不仅可以取得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因此,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蓝光治疗时,可以对间歇性治疗的方式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06-01
黄疸是新生儿在出生早期的一种常见疾病,新生儿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为胆红素在体内大量聚集,导致患儿的体液、粘膜、皮肤、巩膜以及其它组织被感染,最终出现黄色的现象[1]。对于此类患儿,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就会出现核黄疸,最终导致新生儿的神经、听力以及智力系统受到一定的损害[2]。为了对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80例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8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4例女孩,46例男孩,患儿的孕期为38—42周,其出生时的Apgar评分[3]为8—10分。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的孕期、性别以及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的患儿给予间歇性蓝光进行治疗,即每照射8小时,停4—6小时;对照组患儿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的观察时间均为72小时,且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0.5g妈咪爱口服,每天给药3次,对患儿的酸碱失衡情况进行纠正,并对其给予适当的补液,以此来加快胆红素的排泄,对于存在感染情况的患儿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本研究所有患儿的照射灯管寿命一致,其光疗总瓦数为0.2—0.4kw,在治疗72小时后对患儿的进行抽血检查,以此来对其胆红素含量进行间接抽查。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其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出生早期,此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以及生理性黄疸。如果患儿体内的高胆红素含量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很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核黄疸。特别是对于早产儿,其出现黄疸的概率相对较高,导致此类患儿出现黄疸的病理因素主要有低血糖、严重感染、酸中毒以及缺氧等。
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蓝光照射治疗的主要原理为:胆红素可以吸收光线,其中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作用最强[4]。在对患儿进行光照治疗时,其体内游离胆红素在光作用下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使其转化为能够溶于水的异构体,使其随胆汁排泄到肠腔内,或直接从尿液中排出,以此来使血清胆红素浓度不断降低,最终达到退黄的目的。目前,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光疗的方法主要有连续治疗以及间歇治疗这两种,大量的临床治疗显示,在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这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2.5%,其中有2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0%,其中有12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由此可见,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本研究所提到的两种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来进行治疗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较低,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多次间歇性蓝光照射,不仅可以取得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因此,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蓝光治疗时,可以对间歇性治疗的方式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惠敏,潘攀,邓益斌等.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8):56-57
[2]杨旭,瞿遥来,刘勇毅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3):494-495
[3]周莹.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7):9-10
[4]江毅.两种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6):10,12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8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的患儿给予间歇性蓝光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的观察时间均为72小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
结论: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多次间歇性蓝光照射,不仅可以取得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因此,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蓝光治疗时,可以对间歇性治疗的方式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06-01
黄疸是新生儿在出生早期的一种常见疾病,新生儿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为胆红素在体内大量聚集,导致患儿的体液、粘膜、皮肤、巩膜以及其它组织被感染,最终出现黄色的现象[1]。对于此类患儿,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儿就会出现核黄疸,最终导致新生儿的神经、听力以及智力系统受到一定的损害[2]。为了对此类患儿的临床治疗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80例黄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所收治的80例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4例女孩,46例男孩,患儿的孕期为38—42周,其出生时的Apgar评分[3]为8—10分。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的孕期、性别以及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观察组的患儿给予间歇性蓝光进行治疗,即每照射8小时,停4—6小时;对照组患儿持续蓝光照射治疗。两组患儿的观察时间均为72小时,且在治疗过程中均给予0.5g妈咪爱口服,每天给药3次,对患儿的酸碱失衡情况进行纠正,并对其给予适当的补液,以此来加快胆红素的排泄,对于存在感染情况的患儿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本研究所有患儿的照射灯管寿命一致,其光疗总瓦数为0.2—0.4kw,在治疗72小时后对患儿的进行抽血检查,以此来对其胆红素含量进行间接抽查。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症状,其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出生早期,此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以及生理性黄疸。如果患儿体内的高胆红素含量不能得到有效地控制,很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核黄疸。特别是对于早产儿,其出现黄疸的概率相对较高,导致此类患儿出现黄疸的病理因素主要有低血糖、严重感染、酸中毒以及缺氧等。
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蓝光照射治疗的主要原理为:胆红素可以吸收光线,其中波长为450—460nm的光线作用最强[4]。在对患儿进行光照治疗时,其体内游离胆红素在光作用下就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使其转化为能够溶于水的异构体,使其随胆汁排泄到肠腔内,或直接从尿液中排出,以此来使血清胆红素浓度不断降低,最终达到退黄的目的。目前,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光疗的方法主要有连续治疗以及间歇治疗这两种,大量的临床治疗显示,在实际的临床应用过程中,这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基本一致。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2.5%,其中有2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0%,其中有12例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由此可见,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本研究所提到的两种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基本一致,但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来进行治疗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相对较低,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临床治疗时,采用多次间歇性蓝光照射,不仅可以取得与持续蓝光照射相同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患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因此,在对黄疸新生儿进行蓝光治疗时,可以对间歇性治疗的方式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惠敏,潘攀,邓益斌等.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28):56-57
[2]杨旭,瞿遥来,刘勇毅等.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的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2,33(3):494-495
[3]周莹.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7):9-10
[4]江毅.两种蓝光治疗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2,(26):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