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阅读教学中的感性化倾向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guai1981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对新课标精神的领会和把握存在某些偏差,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感性化倾向比较严重。感性化阅读教学追求阅读方式的灵活性、多样性,意欲体现师生、生生的互动,但由于淡化了对文本语言的细心品味、忽略了对文本内涵的深入分析,把对文本的阅读过程简单地视为课堂互动的过程,忽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结果不仅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互动探究的精神,也违背了学习过程中感性认识必须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规律。它在教学中的表现和危害是:
其他文献
语法,顾名思义就是语言的结构、运用法则。它是语言结构、运用的规律,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在阅读和表达中,借助语法的逻辑思维功能,能够更为全面、理性地认识语言的本质,掌握运用规律,进而还能具体地为语言的理解、分析和语言运用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和清晰客观的评判标准,特别是在以句子尤其是长句为分析对象时体现得更为充分。因此不难理解,如果淡化甚至抛开语法,仅凭感知去阅读、去理解,仅靠习得去学习、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