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础教育正经历着一次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性变革。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学科自身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门类、形式和材料,另一方面美术学科内部与外部各门类之间也彼此联系,互相融通。这给我们进行综合性美术欣赏活动提供了新的可能。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的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以及学科教学专业化、单一化的局面,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而通过资源整合下的美术欣赏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达到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差异与联系,学习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探究性、整合性的美术欣赏活动,认识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要协调多种因素和力量,提高学生对知识融合贯通的能力和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美术欣赏与学科内部的整合
“整合就是创造”。把艺术作品不同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在大脑中形成反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利用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是形成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过程。在学生与美术作品的“对话”中通过美的熏陶,激发其情感,陶冶其性情,使审美情感更加纯净、完善而丰富。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趣闻,创作的历史背景、风格流派,进而综合提炼主题思想。然后帮助学生了解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后进而判断评价。“艺术欣赏的目标并不在于分析绘画或学习了解一件艺术品,更重要的是在使个人能辨别其价值,而使自己能与它发生有意义的关系。”学生在分析作品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作品的表面内容、作品不同艺术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对作品产生了好恶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进而判断评价。教师可提出下述问题:“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触?”以此来调动学生知觉、情感的感受,在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
2.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把音乐与画面结合起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欣赏教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紧跟上述欣赏过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艰苦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本身就由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当学生进入联想境界后,教师如能用激昂的语调在音乐声中诵出俄罗斯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句:“到伏尔加河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象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拉纤夫们在痛苦地行进。”这时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的审美享受一下子就变得清晰了:那优美而辽阔的伏尔加河风景与倍受苦难的纤夫处境鲜明对比,仿佛是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里混然震颤,学生开始随主人公一起痛苦、挣扎,逐步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设置情景等“不择手段”而为之,往往事半功倍。
3.美术欣赏与现实社会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进行美术欣赏审美活动的主渠道,但决不能忽视社会美术活动的审美教育作用,两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尽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美术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并把书本的知识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可寻找合适的机会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和观看美术作品展览等等。可以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运用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就如学校的艺术节可以让学生去独立承办,学生在承办艺术节的过程中,有很大的积极性。他们从整个学校的氛围的营造到艺术节整个的组织情况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如宣传标语、横幅的书写,艺术节口号的拟定,吉祥物的绘制,课间音乐的选择与播放,各个比赛项目的编排与操作,包括汇报演出的舞美设计等等,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活动,虽然学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他们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甚至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都能综合地运用,笔者认为,学生得到的东西更多,这不仅仅是欣赏几幅画或几堂欣赏课就能达到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对知识融合贯通的能力和发展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课整合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集批判与创造为一身,融理论与操作为一体的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大美术教育。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整合性的美术欣赏活动,确实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寻找适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寻找美术欣赏与内部门类、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美术欣赏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学科资源整合领域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收稿日期:2009-10-20
作者地址: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213300
1.美术欣赏与学科内部的整合
“整合就是创造”。把艺术作品不同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在大脑中形成反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利用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是形成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过程。在学生与美术作品的“对话”中通过美的熏陶,激发其情感,陶冶其性情,使审美情感更加纯净、完善而丰富。
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趣闻,创作的历史背景、风格流派,进而综合提炼主题思想。然后帮助学生了解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后进而判断评价。“艺术欣赏的目标并不在于分析绘画或学习了解一件艺术品,更重要的是在使个人能辨别其价值,而使自己能与它发生有意义的关系。”学生在分析作品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作品的表面内容、作品不同艺术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对作品产生了好恶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进而判断评价。教师可提出下述问题:“你喜欢这幅作品吗?为什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触?”以此来调动学生知觉、情感的感受,在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的同时,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
2.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把音乐与画面结合起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欣赏教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紧跟上述欣赏过程,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让学生再仔细观察纤夫们在艰苦劳动下的各种不同的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就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而自觉地体验画面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学生积极认同的心理活动本身就由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当学生进入联想境界后,教师如能用激昂的语调在音乐声中诵出俄罗斯著名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句:“到伏尔加河去!是谁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呻吟?这呻吟声象是一支沉痛的歌曲,那就是拉纤夫们在痛苦地行进。”这时学生们原先模糊的、朦胧的审美享受一下子就变得清晰了:那优美而辽阔的伏尔加河风景与倍受苦难的纤夫处境鲜明对比,仿佛是一曲低沉的号子在炎夏的闷热中与河水的悲吟里混然震颤,学生开始随主人公一起痛苦、挣扎,逐步进入“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转轴拨弦两三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审美心境,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采用电化教育法、语言描述法、设置情景等“不择手段”而为之,往往事半功倍。
3.美术欣赏与现实社会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进行美术欣赏审美活动的主渠道,但决不能忽视社会美术活动的审美教育作用,两者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尽量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美术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并把书本的知识和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可寻找合适的机会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和观看美术作品展览等等。可以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运用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就如学校的艺术节可以让学生去独立承办,学生在承办艺术节的过程中,有很大的积极性。他们从整个学校的氛围的营造到艺术节整个的组织情况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如宣传标语、横幅的书写,艺术节口号的拟定,吉祥物的绘制,课间音乐的选择与播放,各个比赛项目的编排与操作,包括汇报演出的舞美设计等等,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活动,虽然学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他们把各个学科的知识,甚至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都能综合地运用,笔者认为,学生得到的东西更多,这不仅仅是欣赏几幅画或几堂欣赏课就能达到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对知识融合贯通的能力和发展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课整合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集批判与创造为一身,融理论与操作为一体的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大美术教育。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整合性的美术欣赏活动,确实能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此,寻找适合当前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的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寻找美术欣赏与内部门类、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美术欣赏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连结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学科资源整合领域的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收稿日期:2009-10-20
作者地址: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2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