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提问是幼儿园活动中最直接的师幼互动形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置的问题情景;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纲要》指出:“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启发想象思维、引导操作实践,促使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合理的提问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抑制幼儿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问的艺术,将合理、适当的提问贯穿教学之中。那么,怎样提问才能引发幼儿思考,带领幼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问题的本质,把握事实的真相呢?
一、开放式提问,增强幼儿参与意识
开放式的提问,答案是多样的,没有限制,没有框架,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而封闭式的提问,答案是唯一的,是有限制的,有框架的,幼儿只能在框架里选择作答。从中可以看出,开放式的提问比封闭式的提问具有更强的导思功能,所以教学中的提问应多采用开放式提问。如:语言活动《小蛇多多》教师出示两张小蛇多多的图片,用吃惊的语气询问:“咦!小蛇多多怎么了呀?它怎么会这样的呀?”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两张图片上,然后马上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大胆想象与猜测,说:“小蛇多多肚子里有小宝宝了。”“小蛇多多生病了。”“小蛇多多吃了太多的东西。”然后我又问:“那你们猜猜看,小蛇多多都吃了些什么呢?”孩子们马上就说:“吃了牛奶、吃了树、吃了饼干等等。” “小蛇多多吃了这么多东西不能动力,真难受。怎么办呢?如果你看见了,你会怎么帮助它,让它不难受呢?”孩子们说:“我看见了就送它去医院。”“我看见了就拿江中健胃消食片给它吃,等等。”这些开放性的提问,没有限制,没有框架,幼儿可以收集以往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回答。自由发挥、大胆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了解事物,进而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接纳和肯定的回应,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又能使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二、分层次提问,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纲要》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因人施教。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可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可以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倾听就能够回答出的问题。这样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如:科学活动《转动的乐趣》教师可以设计:“刚才你和同伴一起玩的是什么玩具,你们是怎么样让玩具转动起来的呢?你能用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转动吗?我们的身体能转动吗?能怎么转?”等难易层度不同的问题。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想象,获得有关于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因此,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教师适当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增加高认知层次问题的数量,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递进式提问,易于幼儿理解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递进式提问,是教师在提出一个较难问题之前,所提出的一系列作为铺垫的简单问题,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如:语言活动《小蛇多多》教学中,教师提问“小蛇多多走着走着,看见了什么?”“多多吃了什么?走着走着,他又看见了什么?”“多多吃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很难受,那是不是看到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吃下去呢?”“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呢?”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四、鼓励式提问,师幼双向互动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切进步都是由疑问开始的。如果只有老师的提问,没有幼儿的提问,也不能收到很好的启迪效果。所以在向幼儿提问的同时,我们还可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思维深刻。如: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当好老师拿着塑料尺在毛巾、头发上来回摩擦吸出小纸屑时,孩子们不由得发出惊叹声。这时一幼儿不相信的说:“老师,你在我衣服上摩擦试试,看能不能吸小纸屑。”有了一个幼儿的发问,更多的问题就接踵而来:“老师,在桌上摩擦一下。”“老师,黑板上摩擦后能吸小纸屑吗?等等。”还有女孩子拿自己头上的发夹来做实验。就这样,在师幼的不断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思索、探究,感知了物体摩擦带电的原理,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去慢慢经营、摸索,才能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出提问的有效性,真正的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在轻松而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本领。今后,我们将进行更多的尝试,把有效提问运用到更宽广的教学领域中去。
一、开放式提问,增强幼儿参与意识
开放式的提问,答案是多样的,没有限制,没有框架,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而封闭式的提问,答案是唯一的,是有限制的,有框架的,幼儿只能在框架里选择作答。从中可以看出,开放式的提问比封闭式的提问具有更强的导思功能,所以教学中的提问应多采用开放式提问。如:语言活动《小蛇多多》教师出示两张小蛇多多的图片,用吃惊的语气询问:“咦!小蛇多多怎么了呀?它怎么会这样的呀?”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两张图片上,然后马上结合已有经验进行大胆想象与猜测,说:“小蛇多多肚子里有小宝宝了。”“小蛇多多生病了。”“小蛇多多吃了太多的东西。”然后我又问:“那你们猜猜看,小蛇多多都吃了些什么呢?”孩子们马上就说:“吃了牛奶、吃了树、吃了饼干等等。” “小蛇多多吃了这么多东西不能动力,真难受。怎么办呢?如果你看见了,你会怎么帮助它,让它不难受呢?”孩子们说:“我看见了就送它去医院。”“我看见了就拿江中健胃消食片给它吃,等等。”这些开放性的提问,没有限制,没有框架,幼儿可以收集以往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回答。自由发挥、大胆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了解事物,进而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接纳和肯定的回应,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又能使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二、分层次提问,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纲要》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注重个别、因人施教。因此,在设计提问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可让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可以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倾听就能够回答出的问题。这样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如:科学活动《转动的乐趣》教师可以设计:“刚才你和同伴一起玩的是什么玩具,你们是怎么样让玩具转动起来的呢?你能用更多的方法让它们转动吗?我们的身体能转动吗?能怎么转?”等难易层度不同的问题。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想象,获得有关于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因此,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教师适当提高问题的认知层次,增加高认知层次问题的数量,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递进式提问,易于幼儿理解
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递进式提问,是教师在提出一个较难问题之前,所提出的一系列作为铺垫的简单问题,由浅入深、层次递进。如:语言活动《小蛇多多》教学中,教师提问“小蛇多多走着走着,看见了什么?”“多多吃了什么?走着走着,他又看见了什么?”“多多吃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很难受,那是不是看到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吃下去呢?”“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呢?”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四、鼓励式提问,师幼双向互动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切进步都是由疑问开始的。如果只有老师的提问,没有幼儿的提问,也不能收到很好的启迪效果。所以在向幼儿提问的同时,我们还可引导幼儿提出问题,这样的互问互答才能使其语言流畅,思维深刻。如:科学活动《摩擦起电》当好老师拿着塑料尺在毛巾、头发上来回摩擦吸出小纸屑时,孩子们不由得发出惊叹声。这时一幼儿不相信的说:“老师,你在我衣服上摩擦试试,看能不能吸小纸屑。”有了一个幼儿的发问,更多的问题就接踵而来:“老师,在桌上摩擦一下。”“老师,黑板上摩擦后能吸小纸屑吗?等等。”还有女孩子拿自己头上的发夹来做实验。就这样,在师幼的不断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思索、探究,感知了物体摩擦带电的原理,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欲望。
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去慢慢经营、摸索,才能很好的了解和掌握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发挥出提问的有效性,真正的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在轻松而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本领。今后,我们将进行更多的尝试,把有效提问运用到更宽广的教学领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