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ext_(大陆) Photo_中信出版社 Design_Phil Mattson亲爱的鲸鲸:
我还深深地记得,那个晚上,一口气看完你的《失恋33天》——豆瓣上第一部日记体小说。我在你的书里,认出了自己在某时某刻的某个身影。
你用一支会笑会刻薄的笔,写失恋的眼泪和苦痛;你写失恋的“失”,更写失恋的“得”——《失恋33天》像一束温暖真诚的灯光照进读它的人的心里。你说,就算是漫天乌云,乌云背后仍然有一颗发光发热的太阳,为它镶上金边。
带来温暖和慰藉的,并不仅仅是你的故事。
还包括豆瓣上2684个“我们是花粉”小组死忠成员们,大家一起追着连载,彼此倾诉、聆听、支撑、分担。
还包括无数的转载和分享。这本写给失恋人的指南,电子版迅速地出现在各个网站,一个隐形的失恋阵线联盟日渐庞大,虚拟背后,有着那么多感同身受的真实。
当然,更包括手中这本实体书,它诞生的过程也许是业内的一个小奇迹。封面上坐在草地和天空之间的女孩,我想她在说:恋而失,胜于无。
后来,我看了你所有的豆瓣日志。里面活脱脱一个生机勃勃的姑娘,有聪明的调侃和自嘲,幽默又犀利,像是在江湖中得意洋洋骑着小马疾驰而过,招展一面“绝不风花雪月”的大旗,我忍不住在电脑前大笑无数次。
再后来,找到你的毕业作业,《时间呼叫小光圈》的短剧。你是编剧,你是导演,我才知道你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电视剧编剧系。干净温暖的剧本,干净温暖的画面,干净温暖的配乐……拍出这样片子的人,心里应该揣着一个单纯明亮的孩子。
《失恋33天》的作者介绍中,你自称大龄少女,知名怨妇。而豆瓣上大家乐呵呵地阅读那些老辣的文字,一口一个“花姐”,你也底气十足地应着。可在照片里,分明又是一张年轻又有点羞涩的脸,黑黑头发,齐眉刘海,连拍封面照都是素颜。
你画朴拙的画。爱柯南。也会安静地坐在钢琴前。
我想,这个名字里有三只鱼的姑娘,身体里像是住着六个不同的自己,赤脚踩在绿草地上,接着地气儿,活得闪闪发亮。
那么鲸鲸,现在,就来听你讲《失恋33天》和你自己的故事。
你的朋友: 仪宁
亲爱的仪宁:
很高兴你愿意倾听,我们就来随意聊聊。
我们还是要爱得再勇敢一点
我从2008年起成为一名“豆瓣er”快一年的时间里,一直没在上面写过什么东西,豆瓣对我来说,大概算是一个资讯丰富的基地。
2008年的夏天,我和男朋友有过一次很伤筋动骨的争吵,“分手”这两个字被明晃晃地提上了日程。在一次大吵过后,我失魂落魄地在回家路上躲进了一个书店里,我多么希望手旁能有一本书,可以坦诚真挚地告诉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每一天应该怎么排解寂寞,教我如何度过当下这个让人痛到难以启齿的时刻,应该怎么重塑这千疮百孔的生活。
那天我没有在书店里找到这样一本失恋指南。
2009年5月17日,我以“大丽花”为ID,在豆瓣网的花粉小组里,发布了这个失恋日记第一天的内容。我开始为自己写这样一个指南,我希望通过文字,来做一种最有益身心的情绪释放。
发布过后一分钟,一位豆瓣网友回复了我,“加油。”一天后,89位网友回复了我。写的时候,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我觉得哪怕只有一个人看,就已经挺好的了。有些话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简而言之,每一位热情加了我好友的同学,每一位鼓励我的同学,我想谢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很厚实很纯粹的希望。
2009年8月20日凌晨,我发布了大结局。是的,回溯这九十八天,每一天我都在经历着一种细微的蜕变,但滴水成冰。
也许每一次失恋,都是一次以痛苦为大背景,让自己新活再生的过程。
我想我和花粉们,对“失恋”的特质,都有了更乐观的认识。这世界虽然明枪暗箭,我们还是要爱得再勇敢一点。
网络能带来特别的安全感
其实连载这个帖子之前,我和我的男朋友,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冷战后,终于和好了。我们之前没有大得不可宽恕的原则问题。以前总是不懂得退让,总觉得该改变的人是对方——这是我在写这个帖子的过程中学习到的。
又走到一起时,我们之间也需要“灾后重建的心理建设”,但这种建设必须不能再次伤害到彼此。选择在豆瓣上连载,是觉得这样释放情绪挺安全的,没有谁认识我,最多就被不认识的人嘲笑一下:你失恋了!这也没什么丢脸的,谁没失恋过啊。
在发布第一天的内容时,我只希望能把自己的情绪发泄一下,没做过长远打算,只想着什么时候心情好转了,什么时候就结束这个帖子。但是,在更新到第三天时,有一个网友这样留言:“对我来说,这不是小说,是指南,求生指南。我正在寻找离开那个黑洞的路上,谢谢你,写下了这些话。”
这个回复让我很感动,因为我明白那样的感受。从那天起,我决定认真地写完这个帖子。所以,这个帖子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小说,或是指南》。
从那时起,我才开始正经把它当一个小说来写,给它情节,结构,细节。
我人生中唯一没有列入计划表的,就是《失恋33天》
我是摩羯座。这个星座的人特点就是:正事很靠谱,但小事特别钻牛角尖。
我会给生活规划好各种小格子,喜欢任何事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会在每一周都做好计划表;我希望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自己掌握当中,能在安心踏实的情况下做到尽可能的完美;最怕不确定。有一次和心理医生聊天,他说我是个“泛OCD患者”,其实就是“控制欲强迫症”。
别人看了小说或网上的文字,都觉得我性格就应该是黄小仙;可实际的生活中,我更倾向于王小贱。换句话说,“现实生活里越做不成什么样儿,小说里越写成什么样儿。”
不过,我人生中唯一没有列入计划表的,就是《失恋33天》。
那还是2009年6月份的时候,连载到第7、8天,一个做图书策划的女孩子在豆瓣上看到,推荐给了闫超(注:《我们台湾这些年》的策划)。他看完马上做了一个非常棒的策划提案报给中信出版社,中信很快就和我签了出版合同,责任编辑没有给我任何限制,只是等着我把它写完。我写着写着,几乎忘记了曾签过合同这件事。
我得永远保持双手空空的状态
比起电脑打字,我更习惯手写。我的电脑坏过一次,所有资料都丢了,从此我就对这东西有点儿不信任。
现在我回头看,无论是《失恋33天》,还是《时间呼叫小光圈》,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写出来的。我的灵感来得很快,也许谁说了一句话,看到一张照片,忽然冒出的某个念头,就能变成一个故事;但清空得也很快。每次写都没有草稿,就像一件东西从左手流淌到右手,写完了,我就能永远保持双手空空的状态。
《失恋33天》大概11万字,初稿写好之后,我很想学成熟作家那样,一本正经地改改二稿,再转交给编辑。可我发现,我就像搭了一间房子,尽管歪歪扭扭的形状很不靠谱,但实际上砖缝儿都抹得特别瓷实……想抠出一块砖来改改都挺痛苦。我当时差不多要哭了,和朋友打电话说,我怎么这样啊。
后来,基本上二稿也只改了错别字,就出版了。
其实我……
其实我23岁。算是个宅女。
其实我挺双重性格的,理性和感性两个自己斗争斗争,一天就过去了,挺忙的。
其实我和黄小仙一样,唱歌跑调,唱K时负责用铃鼓调动气氛;也会做稀奇古怪的梦。
其实我1994至2004年,学习音乐。2004至2008年,学习电影。2008年至今,学习如何成为一个靠谱的成年人。
其实我从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做过编剧。我的工作不是像书里黄小仙那样当婚礼策划,而且正相反,我是为普通的逝者写生平传记的,这是我从毕业后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我现在也没把写作当成事业——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如果哪天我觉得它不好玩了,也就不写了。但是为逝者写生平传记,是我一直会坚持做的,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的事业,我想,它是一份关于美好记忆的工作。
其实我有点后悔。早知道这本小说能被喜欢成这样,我当时就不随便起“大丽花”的名字了,应该起个有气质一点儿的ID,或是威风一点儿的,大丽花是一种特别臭的花啊。
我期待平稳的波线
到现在为止,我为9个人写过传记。我常常想,这辈子,真正能有多少机会去了解另一个人的一生呢?在了解他们的过程中,如果去掉所有细节,把人生浓缩成为一张图表,你会发现无论多么平庸的人,也会有波峰波谷般的大起大落;那些似乎只存在于电视剧里的情节,也会出现在普通人的人生中。
2009年的际遇,对我来说完全没出现在人生计划里。出了一本书,之后开始有很多公司来和我谈改编成影视剧的事情,特别是《蜗居》的滕华涛导演,和他见面的时候,我激动的膝盖一直在抖……虽然这些都令我兴奋,我也很珍惜,但也带来未知的不安定感。是不是太顺利了?我知道我现在就在上升的曲线当中,等它爬到最高,就一定会“梆”地开始回落。
所以,其实我期待的人生,最好能是一条平稳的波线。我现在没办法给我目前的状态评分,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常态。等过了这段,安定了,我才能梳理清楚我的收获和我的失落。
现在的我,生活和以前一模一样,我从来没觉得我出名了。还是每天坐地铁,还是得晚上十二点前按时回家。
谢谢你喜欢我的作品。接下来我会和朋友完成一本恐怖绘本书,她画,我写。我们要去探访香港所有在恐怖片里出现的场景。
你的朋友: 鲸鲸
我还深深地记得,那个晚上,一口气看完你的《失恋33天》——豆瓣上第一部日记体小说。我在你的书里,认出了自己在某时某刻的某个身影。
你用一支会笑会刻薄的笔,写失恋的眼泪和苦痛;你写失恋的“失”,更写失恋的“得”——《失恋33天》像一束温暖真诚的灯光照进读它的人的心里。你说,就算是漫天乌云,乌云背后仍然有一颗发光发热的太阳,为它镶上金边。
带来温暖和慰藉的,并不仅仅是你的故事。
还包括豆瓣上2684个“我们是花粉”小组死忠成员们,大家一起追着连载,彼此倾诉、聆听、支撑、分担。
还包括无数的转载和分享。这本写给失恋人的指南,电子版迅速地出现在各个网站,一个隐形的失恋阵线联盟日渐庞大,虚拟背后,有着那么多感同身受的真实。
当然,更包括手中这本实体书,它诞生的过程也许是业内的一个小奇迹。封面上坐在草地和天空之间的女孩,我想她在说:恋而失,胜于无。
后来,我看了你所有的豆瓣日志。里面活脱脱一个生机勃勃的姑娘,有聪明的调侃和自嘲,幽默又犀利,像是在江湖中得意洋洋骑着小马疾驰而过,招展一面“绝不风花雪月”的大旗,我忍不住在电脑前大笑无数次。
再后来,找到你的毕业作业,《时间呼叫小光圈》的短剧。你是编剧,你是导演,我才知道你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电视剧编剧系。干净温暖的剧本,干净温暖的画面,干净温暖的配乐……拍出这样片子的人,心里应该揣着一个单纯明亮的孩子。
《失恋33天》的作者介绍中,你自称大龄少女,知名怨妇。而豆瓣上大家乐呵呵地阅读那些老辣的文字,一口一个“花姐”,你也底气十足地应着。可在照片里,分明又是一张年轻又有点羞涩的脸,黑黑头发,齐眉刘海,连拍封面照都是素颜。
你画朴拙的画。爱柯南。也会安静地坐在钢琴前。
我想,这个名字里有三只鱼的姑娘,身体里像是住着六个不同的自己,赤脚踩在绿草地上,接着地气儿,活得闪闪发亮。
那么鲸鲸,现在,就来听你讲《失恋33天》和你自己的故事。
你的朋友: 仪宁
亲爱的仪宁:
很高兴你愿意倾听,我们就来随意聊聊。
我们还是要爱得再勇敢一点
我从2008年起成为一名“豆瓣er”快一年的时间里,一直没在上面写过什么东西,豆瓣对我来说,大概算是一个资讯丰富的基地。
2008年的夏天,我和男朋友有过一次很伤筋动骨的争吵,“分手”这两个字被明晃晃地提上了日程。在一次大吵过后,我失魂落魄地在回家路上躲进了一个书店里,我多么希望手旁能有一本书,可以坦诚真挚地告诉我现在应该怎么做,每一天应该怎么排解寂寞,教我如何度过当下这个让人痛到难以启齿的时刻,应该怎么重塑这千疮百孔的生活。
那天我没有在书店里找到这样一本失恋指南。
2009年5月17日,我以“大丽花”为ID,在豆瓣网的花粉小组里,发布了这个失恋日记第一天的内容。我开始为自己写这样一个指南,我希望通过文字,来做一种最有益身心的情绪释放。
发布过后一分钟,一位豆瓣网友回复了我,“加油。”一天后,89位网友回复了我。写的时候,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喜欢;我觉得哪怕只有一个人看,就已经挺好的了。有些话我不知道该怎么说,简而言之,每一位热情加了我好友的同学,每一位鼓励我的同学,我想谢谢你们,给了我一个很厚实很纯粹的希望。
2009年8月20日凌晨,我发布了大结局。是的,回溯这九十八天,每一天我都在经历着一种细微的蜕变,但滴水成冰。
也许每一次失恋,都是一次以痛苦为大背景,让自己新活再生的过程。
我想我和花粉们,对“失恋”的特质,都有了更乐观的认识。这世界虽然明枪暗箭,我们还是要爱得再勇敢一点。
网络能带来特别的安全感
其实连载这个帖子之前,我和我的男朋友,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冷战后,终于和好了。我们之前没有大得不可宽恕的原则问题。以前总是不懂得退让,总觉得该改变的人是对方——这是我在写这个帖子的过程中学习到的。
又走到一起时,我们之间也需要“灾后重建的心理建设”,但这种建设必须不能再次伤害到彼此。选择在豆瓣上连载,是觉得这样释放情绪挺安全的,没有谁认识我,最多就被不认识的人嘲笑一下:你失恋了!这也没什么丢脸的,谁没失恋过啊。
在发布第一天的内容时,我只希望能把自己的情绪发泄一下,没做过长远打算,只想着什么时候心情好转了,什么时候就结束这个帖子。但是,在更新到第三天时,有一个网友这样留言:“对我来说,这不是小说,是指南,求生指南。我正在寻找离开那个黑洞的路上,谢谢你,写下了这些话。”
这个回复让我很感动,因为我明白那样的感受。从那天起,我决定认真地写完这个帖子。所以,这个帖子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小说,或是指南》。
从那时起,我才开始正经把它当一个小说来写,给它情节,结构,细节。
我人生中唯一没有列入计划表的,就是《失恋33天》
我是摩羯座。这个星座的人特点就是:正事很靠谱,但小事特别钻牛角尖。
我会给生活规划好各种小格子,喜欢任何事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会在每一周都做好计划表;我希望我做的每一件事都在自己掌握当中,能在安心踏实的情况下做到尽可能的完美;最怕不确定。有一次和心理医生聊天,他说我是个“泛OCD患者”,其实就是“控制欲强迫症”。
别人看了小说或网上的文字,都觉得我性格就应该是黄小仙;可实际的生活中,我更倾向于王小贱。换句话说,“现实生活里越做不成什么样儿,小说里越写成什么样儿。”
不过,我人生中唯一没有列入计划表的,就是《失恋33天》。
那还是2009年6月份的时候,连载到第7、8天,一个做图书策划的女孩子在豆瓣上看到,推荐给了闫超(注:《我们台湾这些年》的策划)。他看完马上做了一个非常棒的策划提案报给中信出版社,中信很快就和我签了出版合同,责任编辑没有给我任何限制,只是等着我把它写完。我写着写着,几乎忘记了曾签过合同这件事。
我得永远保持双手空空的状态
比起电脑打字,我更习惯手写。我的电脑坏过一次,所有资料都丢了,从此我就对这东西有点儿不信任。
现在我回头看,无论是《失恋33天》,还是《时间呼叫小光圈》,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写出来的。我的灵感来得很快,也许谁说了一句话,看到一张照片,忽然冒出的某个念头,就能变成一个故事;但清空得也很快。每次写都没有草稿,就像一件东西从左手流淌到右手,写完了,我就能永远保持双手空空的状态。
《失恋33天》大概11万字,初稿写好之后,我很想学成熟作家那样,一本正经地改改二稿,再转交给编辑。可我发现,我就像搭了一间房子,尽管歪歪扭扭的形状很不靠谱,但实际上砖缝儿都抹得特别瓷实……想抠出一块砖来改改都挺痛苦。我当时差不多要哭了,和朋友打电话说,我怎么这样啊。
后来,基本上二稿也只改了错别字,就出版了。
其实我……
其实我23岁。算是个宅女。
其实我挺双重性格的,理性和感性两个自己斗争斗争,一天就过去了,挺忙的。
其实我和黄小仙一样,唱歌跑调,唱K时负责用铃鼓调动气氛;也会做稀奇古怪的梦。
其实我1994至2004年,学习音乐。2004至2008年,学习电影。2008年至今,学习如何成为一个靠谱的成年人。
其实我从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做过编剧。我的工作不是像书里黄小仙那样当婚礼策划,而且正相反,我是为普通的逝者写生平传记的,这是我从毕业后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我现在也没把写作当成事业——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如果哪天我觉得它不好玩了,也就不写了。但是为逝者写生平传记,是我一直会坚持做的,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的事业,我想,它是一份关于美好记忆的工作。
其实我有点后悔。早知道这本小说能被喜欢成这样,我当时就不随便起“大丽花”的名字了,应该起个有气质一点儿的ID,或是威风一点儿的,大丽花是一种特别臭的花啊。
我期待平稳的波线
到现在为止,我为9个人写过传记。我常常想,这辈子,真正能有多少机会去了解另一个人的一生呢?在了解他们的过程中,如果去掉所有细节,把人生浓缩成为一张图表,你会发现无论多么平庸的人,也会有波峰波谷般的大起大落;那些似乎只存在于电视剧里的情节,也会出现在普通人的人生中。
2009年的际遇,对我来说完全没出现在人生计划里。出了一本书,之后开始有很多公司来和我谈改编成影视剧的事情,特别是《蜗居》的滕华涛导演,和他见面的时候,我激动的膝盖一直在抖……虽然这些都令我兴奋,我也很珍惜,但也带来未知的不安定感。是不是太顺利了?我知道我现在就在上升的曲线当中,等它爬到最高,就一定会“梆”地开始回落。
所以,其实我期待的人生,最好能是一条平稳的波线。我现在没办法给我目前的状态评分,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常态。等过了这段,安定了,我才能梳理清楚我的收获和我的失落。
现在的我,生活和以前一模一样,我从来没觉得我出名了。还是每天坐地铁,还是得晚上十二点前按时回家。
谢谢你喜欢我的作品。接下来我会和朋友完成一本恐怖绘本书,她画,我写。我们要去探访香港所有在恐怖片里出现的场景。
你的朋友: 鲸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