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临海 317000)[关键词] 脑出血;脑组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_0242_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传统的内科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外科手术可 提高抢救成功率,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传统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广泛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 除术。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利用YL_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1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治疗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43~79(平均60.6±1.2)岁,所有 病人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1],并经脑CT证实,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2例, 出血量为40~100ml,丘脑出血4例,出血量15~43ml,其中破入脑室者5例。脑叶出血为5例 ,出血量50~80ml;手术时已有脑疝者6例。发病6~12h手术者为39例,发病3天后手术者2 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脑出血病人35例作为对照组,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基础疾病与治疗 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天行ESS评分,对照组亦同 时进行评分。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剃头备皮后在手术室进行。在CT指导下用头皮标记物作引导物, 选择以血肿量最多与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为穿刺点。应用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 司生产的YL_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手术尽量避开血管和大脑重要功能区。以血肿深度 选择相应长度的穿刺针。常规消毒铺巾,以利多卡因局麻后,用手电钻带穿刺针穿过颅脑和 硬脑膜,卸下电钻及钻头,插入针芯,将穿刺针推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后即有黑色血液溢 出。拧上帽盖,从侧管用5ml注射器震荡抽吸20%~50%陈旧性血液。然后用针形粉碎器向颅 内注入2~4万U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闭管2~4h后开放引流。以后用肝素盐水通过针形粉碎 器反复冲洗血肿腔,直至冲洗液变清为止。冲洗完后向血肿腔内注入肝素、尿激酶混合液, 闭管2~4h再次开放引流。每日重复治疗1~2次。手术后1、3、5天为复查CT的时间。如血肿 大部分清除,闭管24h后拔出穿刺针。对照组常规脱水、降压及对症治疗。
2 结果
治疗组41例病人,死亡5例,死亡率12.2%。其中基底节区出血死亡1例,丘脑出血死亡1例 。基底节区死亡病例在手术前已有脑疝形成,1例为术后再出血死亡。其余3例均死于肺部感 染。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对照组死亡18例,死亡率51.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评分见表1。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YL_1型颅内血肿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疗效,死亡率明显下降,ESS14天评分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是近年临床研 究的重点。过去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可达70%~80%,而出血量大于60ml死亡率达100%[2]。传统开颅手术,脑组织损伤大,脑水肿严重,死亡率仍高达60%,致残率极高。 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特别是运用YL_1型颅内血肿穿刺技术以来,这种局面有很大改善。全 国已收治超过10万病例,总死亡率在20%~30%,有些医院报道能降到15%,本文结果显示治 疗组死亡率12.2%。我科通过41例病例体会,YL_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创伤小,其穿刺针直径 仅3mm,为一次性硬通道,颅内自锁固定技术保证了穿刺针固定在血肿中心位置,减少了脑 组织损伤,术后病人恢复较快,本文结果显示第14天ESS评分明显提高。配套使用的针形血 肿粉碎器,加上血肿液化剂的使用,加快了血肿的清除,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 的经济负担,特别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开展。同时我们在手术室进行,最大可能地避免了颅内 感染的发生,本文41例穿刺病人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但任何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微创术 并不适合所有脑出血的病人,尤其是活动性出血。因此应对脑出血的病人临床表现结合头颅 CT动态观察,然后选择手术方式。
我们认为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手术尽量在6h以后进行,以减少再出血的几率和引流不 畅的问题。而手术越晚风险相对越小,部分血块已开始液化容易冲洗引流。展望未来应用微 创术治疗高高血压脑出血必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而YL_1型颅内血肿穿刺技术特别适合广大 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中华神经外科,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
[2]胡长林,吕海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76-77.
[3]王爱平,张小林,朱遂强,等.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内科 急危重症杂志,2003,9(4):185-187.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 识码:B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0)03_0242_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传统的内科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外科手术可 提高抢救成功率,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传统的治疗方式,近年来广泛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 除术。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利用YL_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1例, 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治疗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43~79(平均60.6±1.2)岁,所有 病人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1],并经脑CT证实,出血部位基底节区32例, 出血量为40~100ml,丘脑出血4例,出血量15~43ml,其中破入脑室者5例。脑叶出血为5例 ,出血量50~80ml;手术时已有脑疝者6例。发病6~12h手术者为39例,发病3天后手术者2 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的脑出血病人35例作为对照组,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基础疾病与治疗 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天行ESS评分,对照组亦同 时进行评分。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剃头备皮后在手术室进行。在CT指导下用头皮标记物作引导物, 选择以血肿量最多与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为穿刺点。应用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 司生产的YL_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手术尽量避开血管和大脑重要功能区。以血肿深度 选择相应长度的穿刺针。常规消毒铺巾,以利多卡因局麻后,用手电钻带穿刺针穿过颅脑和 硬脑膜,卸下电钻及钻头,插入针芯,将穿刺针推入血肿中心。拔出针芯后即有黑色血液溢 出。拧上帽盖,从侧管用5ml注射器震荡抽吸20%~50%陈旧性血液。然后用针形粉碎器向颅 内注入2~4万U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闭管2~4h后开放引流。以后用肝素盐水通过针形粉碎 器反复冲洗血肿腔,直至冲洗液变清为止。冲洗完后向血肿腔内注入肝素、尿激酶混合液, 闭管2~4h再次开放引流。每日重复治疗1~2次。手术后1、3、5天为复查CT的时间。如血肿 大部分清除,闭管24h后拔出穿刺针。对照组常规脱水、降压及对症治疗。
2 结果
治疗组41例病人,死亡5例,死亡率12.2%。其中基底节区出血死亡1例,丘脑出血死亡1例 。基底节区死亡病例在手术前已有脑疝形成,1例为术后再出血死亡。其余3例均死于肺部感 染。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对照组死亡18例,死亡率51.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两组评分见表1。
3 讨论
本文结果表明YL_1型颅内血肿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良好疗效,死亡率明显下降,ESS14天评分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是近年临床研 究的重点。过去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可达70%~80%,而出血量大于60ml死亡率达100%[2]。传统开颅手术,脑组织损伤大,脑水肿严重,死亡率仍高达60%,致残率极高。 随着微创技术的开展,特别是运用YL_1型颅内血肿穿刺技术以来,这种局面有很大改善。全 国已收治超过10万病例,总死亡率在20%~30%,有些医院报道能降到15%,本文结果显示治 疗组死亡率12.2%。我科通过41例病例体会,YL_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创伤小,其穿刺针直径 仅3mm,为一次性硬通道,颅内自锁固定技术保证了穿刺针固定在血肿中心位置,减少了脑 组织损伤,术后病人恢复较快,本文结果显示第14天ESS评分明显提高。配套使用的针形血 肿粉碎器,加上血肿液化剂的使用,加快了血肿的清除,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 的经济负担,特别适合广大基层医院开展。同时我们在手术室进行,最大可能地避免了颅内 感染的发生,本文41例穿刺病人无1例发生颅内感染。但任何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微创术 并不适合所有脑出血的病人,尤其是活动性出血。因此应对脑出血的病人临床表现结合头颅 CT动态观察,然后选择手术方式。
我们认为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手术尽量在6h以后进行,以减少再出血的几率和引流不 畅的问题。而手术越晚风险相对越小,部分血块已开始液化容易冲洗引流。展望未来应用微 创术治疗高高血压脑出血必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而YL_1型颅内血肿穿刺技术特别适合广大 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中华神经外科,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29(6):379.
[2]胡长林,吕海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76-77.
[3]王爱平,张小林,朱遂强,等.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临床研究[J].内科 急危重症杂志,2003,9(4):18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