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在现实的教育中,很多生物教师只把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这就丧失了教育的本质。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一、巧用教材中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苏科版教材中穿插了许多小故事,有些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故事蕴含的深意,只是让学生阅读或者根本不读,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笔者在讲述故事时应充分挖掘故事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如教材中提到了由李时珍撰写的闻名世界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至今仍在我国的医药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从而缓解了人类的粮食危机……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些小故事,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强化学生报效祖国的神圣使命。
二、重视实验教学的育人职能,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教学中利用人道主义的观点教育学生,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如在“人类与动物关系”中提及动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时,笔者列举了最近一段时间我国一些地区虐猫、虐待动物园动物以及残杀野生鸟类的新闻,学生听后都义愤填膺,一致认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保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更要用人道主义精神去对待用于实验的动物,如在观察“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笔者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创造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环境,以减轻对鼠妇的伤害。实验结束后,笔者还引导学生将鼠妇放回它们原来生活的地方。笔者还提议在校园内不要追逐学校养的鸭子,到动物园游玩时不要大声喧哗,以免惊扰动物,也不要喂食给动物吃,以防引起动物消化不良。这些教育的点滴细节都有利于学生养成尊重自然、爱护生命、保护生命的良好品质。
三、挖掘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暴露出诸多心理问题。我校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从预防的角度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但由于每班每周只有一节课,远水解不了近渴。为此,笔者充分利用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人类的生殖”“青春期”等章节的教学中,介绍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以及人类的第二性征时,尽量使学生认识到男女有别,应该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关系,强调不宜早恋的生理原因以及早恋的危害,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度过青春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大脑的功能,知道人类的大脑结构几乎都是相同的,即便是爱因斯坦的大脑也与其他同龄人无多大区别。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大脑的先天发育情况基本相同,之所以成绩不同,和后天努力有很大关系,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重视生态学教学,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在生物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环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和补充环境破坏的危害性、严重性等内容,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在“动物多样性”“植物的主要类群”等章节的教学中,介绍了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些动植物在自然界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人类剥夺一个自然物种的生存权时,就有可能失去一道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人类毫无节制地从大自然掠夺资源,随意砍伐树木,随意掠杀动物,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行为的产生主要是人类法制意识淡薄。为此,笔者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了《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教育,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总之,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极为丰富,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笔者始终把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生物教学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来加以落实。笔者始终相信,只要认真分析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的因素,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智育双赢的目的。
(责任编辑黄春香)
一、巧用教材中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苏科版教材中穿插了许多小故事,有些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和利用故事蕴含的深意,只是让学生阅读或者根本不读,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笔者在讲述故事时应充分挖掘故事中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如教材中提到了由李时珍撰写的闻名世界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至今仍在我国的医药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从而缓解了人类的粮食危机……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些小故事,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强化学生报效祖国的神圣使命。
二、重视实验教学的育人职能,培养学生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教学中利用人道主义的观点教育学生,能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崇尚科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如在“人类与动物关系”中提及动物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时,笔者列举了最近一段时间我国一些地区虐猫、虐待动物园动物以及残杀野生鸟类的新闻,学生听后都义愤填膺,一致认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和保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更要用人道主义精神去对待用于实验的动物,如在观察“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笔者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创造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环境,以减轻对鼠妇的伤害。实验结束后,笔者还引导学生将鼠妇放回它们原来生活的地方。笔者还提议在校园内不要追逐学校养的鸭子,到动物园游玩时不要大声喧哗,以免惊扰动物,也不要喂食给动物吃,以防引起动物消化不良。这些教育的点滴细节都有利于学生养成尊重自然、爱护生命、保护生命的良好品质。
三、挖掘教材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暴露出诸多心理问题。我校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从预防的角度开设了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但由于每班每周只有一节课,远水解不了近渴。为此,笔者充分利用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人类的生殖”“青春期”等章节的教学中,介绍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以及人类的第二性征时,尽量使学生认识到男女有别,应该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关系,强调不宜早恋的生理原因以及早恋的危害,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度过青春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大脑的功能,知道人类的大脑结构几乎都是相同的,即便是爱因斯坦的大脑也与其他同龄人无多大区别。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大脑的先天发育情况基本相同,之所以成绩不同,和后天努力有很大关系,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重视生态学教学,强化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在生物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环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和补充环境破坏的危害性、严重性等内容,可以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在“动物多样性”“植物的主要类群”等章节的教学中,介绍了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些动植物在自然界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人类剥夺一个自然物种的生存权时,就有可能失去一道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人类毫无节制地从大自然掠夺资源,随意砍伐树木,随意掠杀动物,会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导致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这些行为的产生主要是人类法制意识淡薄。为此,笔者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了《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教育,加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总之,生物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极为丰富,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笔者始终把学生的道德教育作为生物教学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任务来加以落实。笔者始终相信,只要认真分析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的因素,选择科学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学生在获得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达到德育、智育双赢的目的。
(责任编辑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