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换外贸增长方式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ie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 陆林森 华琪美
  
  从整体上看,我国外贸一步一层楼,强势特征十分明显。但是,从发展和创新的角度看,我国外贸需要尽快转换增长方式。这是因为,我国外贸“做得很大,但不是很强”;这是因为,被有些经济学家称作为“中国因素”的我国外贸,“高消耗,低成本”;还因为,已经发生的,或者潜在的贸易摩擦,若隐若现,阻击着一个东方“赫尔墨斯”*巨人的脚步。我们没有理由不进行“转换”,也没有理由延误“转换”的时机。
  
  主持人:近年来,我国的外贸从整体上说,强势特征十分明显,形势非常好。如果着眼于外贸的表现形态,虽然出现了“顺差”和“逆差”两者之间的不平衡状,但发展趋势是向好的,令人刮目的。可以说,发展中的我国外贸,是国际市场上异军突起的一支生力军。2005年,尽管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之音,如美国,欧盟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设限,但我国的外贸态势依然慨当以歌,傲然独步子世界经济之林,令人深为振奋。当然,我们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已经发生的,或者潜在的贸易摩擦,如同时隐时现的红灯,阻击着一个东方“赫尔墨斯”巨人的脚步,因此,无论从我国外贸业自身的特质,还是外部世界出现的新的变化,都要求我们换一种思路,寻求一种新的外贸增长方式。
  
  关于“做得很大,但不是很强”的理性思考
  
  徐海宁:当下,外贸增长方式是一个热门话题。我国的外贸,业绩显著,为什么还要探讨增长方式的转换?我说几点看法,以为引玉。第一,就投入产出的规模效应而言,中国以前采用的出口导向政策比较适合小国家,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出口导向政策是不太可能长久的。当然,这样的发展方式在早期是对路的,但长期不行。第二,随着我国外贸业绩的放大,资源大量消耗,造成国内资源短缺。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不久我们关于铁矿石进口与别国的谈判。在世界市场上,好像不管什么产品,只要有中国介入,价格就大大上升,所以有些经济学家引入了“中国因素”这个说法。“高消耗,低成本”的贸易模式,会产生能源危机问题。我们在前些年提出“西气东输”,现在正在和俄罗斯进行的能源合作商谈,都是在解决因大量消耗能源带来的能源短缺问题。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都是想把能源、资源消耗的问题解决好。第三,现在中国的环境问题很突出。不少人认为,我们现在是在破坏子孙后代的利益,我们的后代如果要把我们污染的环境复原,成本大得惊人。美国有这样的一个规定,如果一个企业在发展中造成污染,必须将环境复原。当然,还有一个人文环境恶化的问题,这是我要说的第四个问题。这个问题因牵涉到出口企业的工人劳动保障,有点题外了,但不少私人企业以不正当的手段促使人力成本下降,促使出口产品价格下降,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是极不正常的。
  姚 莉:2005年,我国整体出口形势非常旺盛,与外界所谓“2005年中国外贸出口会有大幅度下滑”的预测,产生了思维方式上的一个落差。为什么会发生现实和预判的背离呢?我以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我国加入WTO后,不少人低估了外贸企业的活力,二是低估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还有,由于2003年、2004年强势出口造成的惯性,一些外贸企业2005年做的单子有一部分是在2004年签的。回顾我国外贸的运行方式,主要以粗放型。加工型为主。虽然出口商品的结构发生了某种变化,如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商品,正在以新兴的科技力量作为支撑,产品结构升级换代了,但机电产品的出口70%以上都是加工贸易。以资源型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出口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与飞速发展的新经济不相适应。实际上,“九五规划”时就已提出要尽快改变我国外贸的增长方式,可这样的状况仍然持续了10年左右的时间。这10年,我国外贸额增长很快,达到了上万亿美元的规模,位居世界前三,数额越来越大,增长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由于“做得很大,但不是很强”,结果导致我国外贸依存度非常高,进出口依存度高达70%。而全球的平均进出口依存度为40%,美国为25%,日本为20%。如此一对照,我国外贸增长从数量上看,确实一步一层楼,但综合实力却未必尽如人意。
  殷德生:我们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我们这个贸易大国转换成一个贸易强国,在转换中将要面临哪些挑战,贸易思路如何转变,无论是政府、企业、或是学术界,对这个问题都比较重视。目前,我国的人均贸易量为880美元,远远低于世界的2400美元。按WTO统计,美国人均贸易量为8427美元,日本为7136美元,韩国为7920美元。我国外贸总量和人均外贸量的不平衡,由此可见一斑。我国的出口产品,从结构上看,加工贸易仍然占有主导地位。其中的高新技术产品,占总出口的比重只有28%,总体水平较低。在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比重上也表现得很不协调。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占整个世界贸易的20%左右,但我国的比重还不到10%。从另外一个层面说,以粗放性增长为主的我国外贸,在国际产业链中属于末端,在所有的出口产品中,我们拥有的自主品牌还不到20%,缺乏核心竞争力。当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其发展方式必定要进行转换,在WTO框架下,不同体制的国家要在统一的竞争规则下竞争,这意味着我们现在有些企业的竞争行为要和国际接轨。2002年,我国70%的企业受到技术壁垒的限制。正是诸如国际间的技术壁垒。劳工标准等,决定了我国“高消费,低成本”贸易增长的不可持续性。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反映了我国外贸的依存度,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动,就会很快影响到国内经济。贸易顺差,其实也是一种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如果持续贸易顺差,会产生生产资料配置的扭曲,产生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使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加大。目前,我国有些产品已经表现出了贸易大国的特征,进出口行为会影响到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出口过快,国际市场价格会有所下降;进口过快,则使价格上升,如果这样,会导致我国贸易条件恶化。因此,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是:如何将贸易大国转换成贸易强国?在转换中将要面临哪些挑战?我们如何进行贸易思路转变?无论是政府、企业,或是学术界,对这些问题都是相当重视的。
  
  主持人:诚如专家学者感官,2005年我国整体出口的态势良好。总的来说,我国在这一年的出口,如大鹏展翅,扶摇直上,快速增长。但是,在快速增长的另一极,贸易摩擦频发。国际市场对我国外贸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是耶?非耶?评判的标准不一,说法也不尽相同。对于这种情况,专家和学者的看法基本趋同,也就是说,贸易增长方式的转换并非主观臆断,而是扎根于现实基础,脱胎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国际间的贸易关系,需要和谐,我国的出口企业更需要营造一个良性发展的环境。运行在外贸轨道上的企业,对此颇有心得,体会颇深。
  
  胡开建:2003年和2004年间,我们从相关机构及媒体宣传中获得信息,说是2005年配额取消后,纺织品出 口前景阳光灿烂。又说,企业应该抓住机遇,调整规模,争取在新的市场机制中处于领先地位,总之,看好之声不绝。2003年底,我们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结果却陷入困境。我们做的主要是欧洲客户的定单,7月20日这一天是我们的黑色一天,欧盟宣布中国纺织品禁止进口,公司产品没法出口。我们花了大力气准备的配额,成了一张废纸。2005年,低档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对我们的产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一年下半年,本来应该是销售旺季,我们很多产品却无法出口。因为我们做的是知名品牌,公司的很多客户是国外顶级服装商,他们不允许走灰色路线,取消了绝大部分订单。2005年5月8日,我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长三角地区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经济论坛”,专家指出,后配额时代出口风险将增加,欧美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开始设限,将采取特保措施、反倾销等手段,限制中国纺织品出口。我们公司立即研讨对策。2005年,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甚至有部分企业破产、倒闭。转换贸易增长方式,是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必由之路,有关方面也需要增强服务企业的意识,有利企业发展的信息及时地、准确地、透明地传达给企业,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传达给企业。
  楼德宏:我想结合我们公司的体制改革讲一下贸易增长方式的转换。我先介绍公司概况。1992年以前,我们公司只是上海轴承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个出口办公室,那时集团有了自营进出口权,成立了国际贸易部,通过4年发展,出口额从57万到760万,最后超过1000万。1997年,外经贸部有个规定,自营出口创汇达到1000万元的,可以申请成立一个独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上海轴承进出口有限公司应运而生。1995、1996年,国际贸易部开始内部机制转换,1997年后公司有了很大发展。2000年6月,公司要搞体制改革,巧的是,那时侯《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登出了有关上海国有外贸体制改革的社论。经过长达27个月的时间,公司改制方案批下来了:30%国有控股;70%由经营者和员工控股。这样,企业性质已经不再是国有企业。就在这当口,公司产品面临美国量大面广的反倾销,一旦反倾销失败,公司前途未卜,大家面临着一个抉择,积极应诉。我们最后赢了这个案子。这是中国进入WTO后美国提出的第一例反倾销案,也是目前我国取得全赢的第一个案子。企业机制的变革印证了什么?我觉得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是应对国际大市场的需要。现在,企业“走出去”的呼声很高,但是,旧有的贸易方式面临着国际环境的挑战,外贸增长方式不能墨守陈规,需要顺应潮流,提高转换节奏。
  孙凤墨:行业内有许多企业对全球取消配额有非常高的预期,产业链上的企业,大量进口设备,扩大投资,尽可能分享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利益,因此,纺织企业的产能和出口急剧上升,然而由此引发的欧美国家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进行设限,贸易摩擦不断,使2005年下半年我国纺织企业的出口,出现了难于乐观的状况。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2005年进口国对我国的产品进行特保,现在又重新设限至2008年,这表明我国纺织产品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关注。2006年出口增速虽然会有所放慢,行业利润虽然也会有所下降,但我认为受影响的因素仍然是人民币升值问题。人民币如果升值,将会导致原料和劳动力价格上升,加上欧美包括其他国家的限制,我国2006年出口总量会大于2005年,而增长幅度小于2005年。同时,欧盟国家可能对中国配额进行量的限制,还有非关税壁垒,包括出口检测标准方面,也可能加大限制。欧美市场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基地,某些类别的产品如果进行特保设限,这将会影响我国的产品出口。现实雄辩地证明,因循守旧是没有出路的,外贸增长方式需要转换,需要创新。
  
  主持人:专家学者的理性思辨,拓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企业家们的直抒胸臆,使我们领受了风云际会的国际市场的竞争,子我们对转换贸易增长方式的认知。普莫大焉。在WTO框架下,我们探讨外贸增长方式转换,意在提高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将积聚的企业能量以产品出口的方式加以释放。企业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时候,首先需要对增长方式的转换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一招一式,当以思维创新为先导。“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说的是春天的兰花和秋天的菊花,各自是它们开花季节里的最出色的花卉,用来借喻今日外贸业的葳藉盛况,并不为过。为数众多的外贸企业,如兰如菊。因此,我们今天的探讨,不论是微富大义,抑或一孔之见,也算是对外贸业界的善意进宫。援引一句老话,这叫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姚 莉:我觉得2006年出口总体来说还会保持增势,但肯定不会像2005年那样飞速增长。从单一行业角度看,2005年我国与美国、欧盟达成了纺织品协议,2006年纺织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不可能出现像2005年二位数增长那样的突发性增长。从整体行业看,2005年的贸易摩擦,不仅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采取各种贸易管制、市场抵制,发展中国家也同样如此,如阿根廷、印度等国,都对中国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中国是遭受反倾销诉讼的大国,而且是数量最多的一个国家。对于未来,不管预测如何,我们的外贸方式都应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垂直分工、保留优势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发展水平分工。商品结构要加强自主创新。过去,我们很少创新,一些高新产品的出口,绝大部分贴的是外国牌子,有些高科技行业虽被视为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但实际在介入过程中,方式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些都需要转变。第一,要掌握核心技术,第二,要自主创新,要有自己的品牌。
  徐海宁:说到品牌,我有同感。改变贸易增长方式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创立我国的自主品牌。我国的出口贸易,数量非常大,产品虽然都是中国制造,但大部分贴的是国外品牌,中国品牌不到10%。没有自主品牌,使中国制造业处在全球产业链的最末端。200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36515亿元。其中品牌所创造的总值不到20%。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由品牌创造的价值,占60%。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跨国公司往往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一生产链中,参与的主要是中游附加值最低的部分。“加工在岸,利益离岸”,如跨国公司在华生产的耐克球鞋,在美卖100美元,给中国不过10%加工费,其余90%被跨国公司赚去了。加强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这个问题虽然大家都知道,但现在普遍急于求成,急于产出效益。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研发道路也非一帆风顺。科学本身是个探索过程。韩国基因研究丑闻,也暴露了科学领域存在急于求成的现象。无论是基础科学研究还是应用基础研究,都需要心平气和,还未研究明白就急于“成果化”,势必事与愿违。
  殷德生:改变一种贸易增长方式,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有个过程。我们要继续发展我国的传统优势。我 国的传统优势是劳动力优势,我国的劳动力要不断积累经验,要不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在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效益比较高的产业,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使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原来强调的比较优势,往往是静态的,一个国家根据静态比较优势进行分工,不一定会使其贸易利益增加。我特别强调动态的比较优势。韩国汽车产业之所以发展得非常好,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韩国工人在钢铁、汽车产业中自身水平的提升。我们也可以借鉴,并非需要等到人力资本非常丰裕以后才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在政府支持下,选择适合我们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先发展起来。还有,我们要促进国内市场的统一,改变国内地区贸易分割的局面。按照新贸易理论,本地效益的理论,在报酬递增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倾向出口本国市场规模大的产品。也就是说,一种产品想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这种产品必须在国内拥有充分的市场。国内市场规模大的话,就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其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也可充分体现。要重视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动态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规模经济是贸易产生的原因,因为规模经济使得产品成本下降,使产品具有竞争优势。通过产业集聚,可以形成正的外部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两种效应都会使产业成本下降。
  
  主持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员魂。国际市场理同于此。不难想象,市场的眼光永远是挑剔的,犹如一条充满活力的的河,需要不断地以新的商品。新的有价值的东西去充填它的河床。我们所说转换贸易增长方式,就是要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生产和创新的经蕾理念及其营销方式与国际市场对接。在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我们有不少专家学者创新思维,创新理论,也有不少企业从容应对,勉力寻求一条开拓创新之路。创立品牌就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胡开建:我曾经与一些国际著名设计师有过接触,设计师的成就靠的不仅仅是对创新的领悟,而且还需要具有广博的知识,他们不仅是视觉大师,也是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对政治、经济,宗教知识都有深入的了解,这样他们设计的服装才能引导潮流,设计师现在应该设计和创造出2007年的服饰潮流。同时,这些设计师应该有一大群追随他们的忠实消费者,他们的设计会引起好多人模仿。我们设计出服装当然是希望被国际市场接受,希望能进入顶级消费市场,但是做到这一点很难。国内目前的设计师在这些方面还与国际设计师有距离,而且是很大的距离。我们不仅需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且还需要品牌经营。包括品牌营销、包装、策划,这些都需要成本投入。一个顶级模特的出场费要百万美金,一个品牌的建立,当然也需要巨量投入。但即使投入了,能不能被市场接受,看来仍然充满了悬念。因此,要想在短期内创立服装的国际品牌,并非易事。我们公司以产定销,目标是零库存,利润小。风险也小。转换外贸增长方式,不能拘泥,要变通,也就是说要创新,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现在,我们在样品、原料开发和特殊设计上,加大了投入,利用国外的设计和企业自己的领悟,制成样品。客户的需要越来越个性化了,比如最少的一个定单,数量是6件,客户要求的尺寸倒有4个。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市场定位,有的跑量,我们以高品质取胜。
  楼德宏:要转换贸易增长方式,对于贸易公司来讲,尽管难度较大,但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首先,在产品结构上,要及时了解该产品在海内外的技术动向,主动把行业中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推荐给客户。其次,从被动、少量的进口逐渐转向主动、批量的进口。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新的销售增长点。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外汇风险上的对;中机制。第三,贸易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联合、参资、融资等方式建立实体,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出发,涉足制造业。不能单靠买进卖出,不然路会越走越窄。出于发展战略需要,我们公司在金山买了地办厂,希望做到专业产品专一经营,因为像轴承这样的产品,很多人都可以做,竞争得非常厉害,专一经营实际上也是一种品牌经营。
  胡开建:跨入2006年,进口国对我们重新设配额限制,我们凭借技术优势和实际生产能力开拓市场,避免了与低档产品竞争的局面。我们委托上海对外投资委员会与意大利驻上海领事馆联系,希望到意大利开设窗口。我们希望意大利领事馆给我们提供建议,给机会与意大利时装公司会晤,同时我们将在3月份去意大利考察。至于选择哪一种方式,这要看考察的结果。因为我们是民营企业,资金很重要,每一分钱的投入都是有风险的。进入意大利后,我们将以此为跳板,进入其他欧洲国家。希望政府方面能多考虑我们这些生产型企业的难处,用工难,融资难,等等。像浦东外贸协会,为我们提供了跨出国门的机会,并经常为我们举办各类讲座,包括在广交会和华交会为我们提供好的层位。这对我们企业了解市场、增加客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孙凤星:从单一产品看,我觉得中国纺织企业应该提高纺织品出口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加大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是低端产品,低附加值、廉价,面料大约40—50元/米,而国外的面料价格在百元以上,高档面料在中国很少生产。出口企业已经认识到要提高科技含量,已经认识到品牌的作用,并且在向品牌化和科技化转变,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化纤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产业链较短及创新动力不足,导致一个共同的缺点是缺乏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能力,但是这件事一定要有人做,否则我们只能永远给别人打长工。中国纺织品提升科技含量,走品牌化道路是中国纺织品企业必走之路,这一点,纺织界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品牌化需要深厚的积淀。不同的企业有自己的不同特征。在整个产业链中究竟是走选择品牌化道路还是走提升科技含量的道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科技和品牌是每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不少小企业还是局限于赚钱为大,注重扩张,而国外不少小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拥有不少核心技术,或拥有深厚的品牌文化。可口可乐的股东们凭着可口可乐的商标品牌,就足以东山再起。而很多国外企业也凭着一项技术或产品的创新发明,就可称霸某一领域。微软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中纶纺织当初设立的时候就预测到未来产业形势的变化,认识到用高科技提升产品的出口附加价值,自上而下进行创新,在细节上创新,在服务上也创新,所以我们不是单纯的纺织贸易公司,而是一家真正的纺织科技公司,从事纺织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应用推广,集研发、生产和营销为一体。
  
  主持人:转换贸易增长方式,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探讨的话题。三位专家学者,三位企业家,以不同的视野,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独到看法,有虚有实,务虚务实,虚实相兼,不失是一席紧扣热点的“虚实谈”。新一年的外贸篇章需要有识见的人士奋力去写,可以预期,“稻花番里说丰年”,2006年又将是不平凡的一年。
  
  徐海宁:目前我们有很多大型企业在并购外国公司,利用那里的资源,实质就是为了打开外国市场,打通销售渠道,关注增值空间更大的市场营销和服务环节。前不久,联想收购了IBM的PC业务。TEL在这方面也有所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为他人做嫁衣不是长久之计。在“微笑曲线”里,盈利高的在价值链的两头,一头是核心技术研发设计,一头是品牌销售,加工部分的盈利较低。中国只有抓住了两头,才可改变束缚于产业链末端的尴尬。
  殷德生:走出去战略,从理论上说,就是我们中国的企业要发展成为跨国公司。一个国家的跨国公司越多,贸易产业的效益就越高。跨国公司的产生,正是因为要节约其交易成本,通过公司内分工,公司内贸易,使得企业的市场交易成本下降。国内企业要提高效率,把国内市场搞好。跨国公司不仅在节约成本方面,而且在进入策略方面和内部化效益方面都应有很好体现。
  姚 莉:很多发达国家比较倾向于产业内贸易,而发展中国家,特别像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更多倾向于产业间贸易。在分工过程中,我国主要以垂直分工为基础,原因主要还是与我前面谈到的结构有关。我国的出口主要立足于我国的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我们有一些老祖宗留下的资源,也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但从现今发展情况来看,这些优势可能将变为劣势。如果还不赶紧提出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那以后我们能够做大的,也不会做大。转换的前提,还有一个产业结构的问题。发达国家3/4以上的产业贡献来自第三产业,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服务业。但在中国,到目前为止这个数据没有超过50%,甚至比一些非洲的国家还要低。这说明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还很薄弱。外贸增长方式的契机就在于第三产业。我们借助服务业快速增长,为我国第三产业或相关服务贸易进出口提供更大的市场与产品来源,两者相互依托。我国的出口结构本身也反映了产业结构,其实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只要在做好工业、农业的同时,把第三产业再进一步加强,那这部分所产生的能量会非常惊人。
  
  主持人语:本刊记者吕 莱、刘 敏、柴 晔、张娟协助采访整理
  *赫尔墨斯:古希腊神话中主管贸易、旅游之神。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其全部疆域由连接东南亚大陆的马来西亚半岛和位于婆罗洲的沙巴和沙捞越组成。马来西亚,气候温暖湿润,全年温度介于21—30摄氏度,称为热带天堂。    马来西亚经济掠影    2004年,马来西亚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183亿美元.年GDP增长达7.1%。其中服务业占总GDP比重的5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625美元。马来西亚是世界闻名的半导体、视听器材和石
期刊
一条“走出去”跑道铺在了渴望“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面前,压抑已久的国际化“梦想”,终于有了“成真”的可能。然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走出去”需要什么?依笔者之见,需要厘正如是几条思路:其一,是企业“走出去”还是政府“走出去”?其二,是用脚“走出去”还是用脑“走出去”?其三,是一哄而起“走出去”还是循序渐进“走出去”?这些思路不厘正,“走出去”只能是空想,即使走了出去,企业也还是难以存活的。  对此
期刊
加速现代物流业发展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推进航运中心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上海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2006年国际货运代理协会联合会(FIATA)年会”将于2006年9月在上海召开,届时将有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型物流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FIATA总部、联合国、欧盟等国际机构官员共千余名参加会议。  上海市副市长周禹鹏、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出席了“2006FIATA年会”组委
期刊
2006年FID将以品牌和服务为核心,以城市功能开发为动力,在保持吸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着重加强现代服务业,尤其是服务外包产业的招商,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依托海外办事处和网络资源,将投资促进工作的重点向海外延伸,全面提高FID双向投资促进的国际化水平。  FID2006年的工作思路分为四大部分:一是开展专业投资促进活动。针对最新区域功能定位,加强重点行业招商;开展专业专题招商会,培养专
期刊
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塔之父杜苏里(F.Tozzoli)先生,已经是第67次来到中国。这位耄耋老人鹤发童颜,语音低沉有力。他向我们介绍了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以及中国加入该协会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和长者交谈总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尤其是和一位曾经获得9次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老者。2005年9月21日,第36届世界贸易中心协会(World TradeCenter Association,以下简称WTCA
期刊
越南拟削减近9000种商品进口关税  据越南媒体报道,为履行东盟自贸区关税减让计划(CEPT)的承诺,越南从2006年1月1日起,将8946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削减至5%以下,使将采用上述低税率的产品总数达10283种。占越南进出口税表商品种类的96%。与此同时,自2006年起,越南将陆续下调砂糖、蛋类、稻谷、水果等27种敏感商品的税率,将除砂糖以外的敏感商品的关税降至5%以下。    塞内加尔暂停进
期刊
尹翔硕: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副院长、博导  顾卫平: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教授  朱士铮:上海法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 勇: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  主持人:陆林森 华琪美    在世界经济之林,我国对外贸易如江河奔腾,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连续11年来的贸易顺差,却让人从中透视到了进口与出口的失衡。当下,需要采取措施适当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健
期刊
自1994年国务院决定由中国海关履行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措施以来,截至2005年10月,上海海关累计查获各类侵权案件910起,案值逾1.49亿元人民币。涉及的国际著名商标有“PHILIPS(飞利浦)”、“LV(路易·威登)”、“GILLETTE(吉列)”、“BENZ(奔驰)”、“BMW(宝马)”、“SONY(索尼)”、“BOSCH(博世)”等;涉及的国内知名品牌有“蝴蝶”、“白象”、“钻石”等。   
期刊
蒋以任  现代服务业是重中之重    曾长期分管上海经济工作的蒋以任主席指出,上海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是一个远东闻名的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因此,上海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也具有很雄厚的产业基础。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显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阶段,是服务业增长最快的阶段。现在上海已经超过5000美元,正在向8000美元跨越。上海服务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黄金阶段。加快现代服
期刊
中式家具在美国有流行趋势    在“靠边站”了近70年后,“中国风”又刮回了美国家具设计业。现在,中国的家具制造商开始生产自己设计的家具了,这些家具既有传统也有现代特色,往往是具备明式家具特点的腿部设计,配合现代人喜欢的明快色调,使用的也是铬合金、玻璃和皮革等现代材料。卡罗来纳州HighPoint计划在今年10月举行一场家具博览会;总部位于亚特兰大的家具零售商Dir ectlons准备在此推出一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