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时期,新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对象,教师如何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真正成为为人师的典范,不辱使命,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一 、热爱追求知识是教师人格力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二、真诚、平等、宽容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具体表现;三、淡泊名利是教师人格的真正内涵”教师的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真诚热情、宽容平等,必然是学生追求敬仰的楷模,如春雨润物,必然对学生产生影响,真正发挥其引领作用。
关键词:教师 人格 力量
人格即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也就是人的内在、外在的品质表现,那麽教师的人格品质表现就是“为人师表”。这句朴素通俗的词语实实在在地道出了教师的行为规范,给教师进行了人格定位,所以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象春蚕,似春雨,如蜡烛……这些美好的赞誉之词是对教师人格品质的颂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高尚的代表,神圣的写照.古往今来那些真正为人师者确实用他们的人格力量引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面对新世纪,新时期,新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对象,教师如何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真正成为为人师的典范,不辱使命,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
一、热爱知识,追求知识是教师人格力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首先自己得有道,授业,授什麽,怎麽授,解惑,用何解,这些就需要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储存。如果不热爱知识,,不追求知识,不积累知识,在学生面前只是照本宣科,那不能称为传道、授业、解惑,连起码的教书匠都不配。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网络信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时刻都应有面临知识贫匮的危机感。当学生问及什麽是高速公路、何谓数字地球时,而你的储存记忆中还仍只有教课书中的匀速运动,圆周率,对此茫然无所知,在学生面前该是一种怎样的尴尬!当教师的都知道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这虽然成为陈旧的观点,但毕竟说明了教师储存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你的学科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课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在此书中他讲了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事例。这位教师上一堂观摩课,课后邻校的一个教师问他: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有极大的感染力。请问您花费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一堂课?这位教师回答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这位老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每一天、一辈子都在不断学习、积累,用自己的知识去感染学生,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敬佩和爱戴。面对当今的教育形势,教师必须不断储水,不断充电,这就需要做教师的要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掌握知识,钻研知识,运用知识。这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学生,为事业。所以只有热爱知识,追求知识,才能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让学生举一反三,教师首先要举一反十。一位数学教师每给学生讲一道题,他都要准备几种、十几种的解法,当学生问他上课时为什麽不看课本,不看教案,却能讲得那样生动,那样灵活,他说每道题我课前都要做出十种以上的解法。如果没有一种对知识的热爱,没有钻研精神,何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何以赢得学生的敬佩?其实作为教师热爱知识,追求知识就是热爱职业,就是敬业。那位用终生的时间备好每一堂课的老教师不就是因为有对知识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吗?因此才产生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的人格力量应当体现在热爱知识,追求知识上。
二、真诚、平等、宽容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具体表现
教师是教育者,不是权威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一个总是高高在上,让学生不敢亲近,自己的一切都正确的教师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敬重感的,只能产生惧怕感,疏远感,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能引起学生的亲切欲,相处欲,这样你的行为思想才能产生影响,发挥教育者的作用。特别是如今我们面对的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受宠,受重视,在学校如果教师总是以权威者的姿态,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他们是不会真心接受你的,是不会与你交心的。另外,做教师的要大度宽容,要保持一颗平常人的心态,你是教师,你是父母,你是普通人,你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幼稚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可塑性极强,要教育他们上进,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光为他们取得成绩而高兴,也容忍他们犯错误。喜欢好学生,更能善待有错误的学生。人虽无过,何况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要宽容地善待有错误的学生。那些因为一时一事触怒了自己而向学生大发“今天有你我不上课”“你不走我走”的“威力”教师,只能在学生心目中威信飘然,形成不了你的人格,更无法产生人格的影响力量。特级教师魏书生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经常叫他们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写一篇说明文……一些教师深深的体会到,与自己感情最深的学生常常是那些在学校被称为差生的学生,因为你在他身上花费的时间比优生要多,你对他或她倾注的心血多,待他懂事理,明是非之后,自然会记住你为他做的一切。你的宽容能为他们提供改变自己的机会。我们有些教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经常是一语定位,诸如“朽木”“不可救要”等及伤学生自尊的词语。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在平日里给学生判作业时,对错误的内容从来不用X,都是用 ,他告诉学生,你们的任何错误都是可以改掉的,我的这个斜竖是在期待改错。当学生改正了错误的作业之后,再提上一笔就是一个完整的对勾。他的学生在回忆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时非常感激老师给了他们改错的机会,他说在我们的作业本上没有改不掉的ⅹ,我们总是在老师的期望中不断改错,不断进步。这位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宽容地善待学生的错误,不仅是方法问题,也是教师的个人修养问题,人格问题。
三、淡泊名利是教师人格的真正内涵
一个教师如果能做到热爱学习,热爱知识,一定能做到热爱工作,热爱事业,对工作对事业产生极大兴趣时,也就不再有名利观了。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让人想到“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听起来似乎有些伤感、悲凉,其实不然,这正是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精神的具体写照。有一篇文章题目叫《钓胜于鱼》文中赞赏的那些欣赏钓而不计较是否有鱼,不计较名利的精神品质,因为,工作奋斗的过程比结果更美丽。教师的工作是从事未来的工作,与名利无缘。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面对效益挂勾,面对个人利益的驱使,更应耐得住清贫,守得住清贫。如果为了多上一节课去讨论经济价值,为了八小时以外的付出而挖空心思,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较尽脑汁,就不可能形成你的教师人格,而且有损于人格。一名小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到:“老师听说妈妈在一家皮货店里帮人卖皮衣,就让给他买一件,而且要便宜的,妈妈很为难,但为了我又不能不办,于是用自己的钱满足了老师,可是,这个月我们全家没有吃上一顿肉,妈妈答应为我买的东西也没能实现,我恨他,一见到他我就会想起这事,我真的恨他……”这样的老师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私欲而不想不顾学生,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样的老师怎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古至今,世人似乎早已读懂了教师的清贫,正是这清贫形成了教师的人格力量,因为在这清贫中有崇高,在清贫中有伟大,在这清贫中培养着未来,孕育着富有。面对市场经济,面对经济效益的诱惑,能否耐得住清贫,守得住清贫,确实是对教师人格的考验,所以说淡泊名利是教师人格的真正内涵。
总之,教师的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真诚热情、包容平等,必然是学生追求敬仰的楷模,因此教师要用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美好的形象感染学生。既然选定了教师的职业,就要形成自己的教师人格,为了学生,应该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自己的真诚和执着去影响学生,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教师 人格 力量
人格即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也就是人的内在、外在的品质表现,那麽教师的人格品质表现就是“为人师表”。这句朴素通俗的词语实实在在地道出了教师的行为规范,给教师进行了人格定位,所以人们把教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象春蚕,似春雨,如蜡烛……这些美好的赞誉之词是对教师人格品质的颂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教师是知识的化身,高尚的代表,神圣的写照.古往今来那些真正为人师者确实用他们的人格力量引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面对新世纪,新时期,新的教育形势,新的教育对象,教师如何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引导学生,真正成为为人师的典范,不辱使命,完成教书育人的责任?
一、热爱知识,追求知识是教师人格力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传道首先自己得有道,授业,授什麽,怎麽授,解惑,用何解,这些就需要教师有大量的知识储存。如果不热爱知识,,不追求知识,不积累知识,在学生面前只是照本宣科,那不能称为传道、授业、解惑,连起码的教书匠都不配。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网络信息、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时刻都应有面临知识贫匮的危机感。当学生问及什麽是高速公路、何谓数字地球时,而你的储存记忆中还仍只有教课书中的匀速运动,圆周率,对此茫然无所知,在学生面前该是一种怎样的尴尬!当教师的都知道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这虽然成为陈旧的观点,但毕竟说明了教师储存知识的重要性。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你的学科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课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在此书中他讲了一个有33年教龄的历史老师的事例。这位教师上一堂观摩课,课后邻校的一个教师问他: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有极大的感染力。请问您花费了多长时间来准备这一堂课?这位教师回答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这位老教师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每一天、一辈子都在不断学习、积累,用自己的知识去感染学生,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敬佩和爱戴。面对当今的教育形势,教师必须不断储水,不断充电,这就需要做教师的要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掌握知识,钻研知识,运用知识。这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学生,为事业。所以只有热爱知识,追求知识,才能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让学生举一反三,教师首先要举一反十。一位数学教师每给学生讲一道题,他都要准备几种、十几种的解法,当学生问他上课时为什麽不看课本,不看教案,却能讲得那样生动,那样灵活,他说每道题我课前都要做出十种以上的解法。如果没有一种对知识的热爱,没有钻研精神,何以产生这样的效果,何以赢得学生的敬佩?其实作为教师热爱知识,追求知识就是热爱职业,就是敬业。那位用终生的时间备好每一堂课的老教师不就是因为有对知识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吗?因此才产生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作用。所以教师的人格力量应当体现在热爱知识,追求知识上。
二、真诚、平等、宽容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具体表现
教师是教育者,不是权威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一个总是高高在上,让学生不敢亲近,自己的一切都正确的教师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敬重感的,只能产生惧怕感,疏远感,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能引起学生的亲切欲,相处欲,这样你的行为思想才能产生影响,发挥教育者的作用。特别是如今我们面对的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受宠,受重视,在学校如果教师总是以权威者的姿态,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样子,他们是不会真心接受你的,是不会与你交心的。另外,做教师的要大度宽容,要保持一颗平常人的心态,你是教师,你是父母,你是普通人,你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幼稚的学生,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可塑性极强,要教育他们上进,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光为他们取得成绩而高兴,也容忍他们犯错误。喜欢好学生,更能善待有错误的学生。人虽无过,何况正在成长中的学生。要宽容地善待有错误的学生。那些因为一时一事触怒了自己而向学生大发“今天有你我不上课”“你不走我走”的“威力”教师,只能在学生心目中威信飘然,形成不了你的人格,更无法产生人格的影响力量。特级教师魏书生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经常叫他们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写一篇说明文……一些教师深深的体会到,与自己感情最深的学生常常是那些在学校被称为差生的学生,因为你在他身上花费的时间比优生要多,你对他或她倾注的心血多,待他懂事理,明是非之后,自然会记住你为他做的一切。你的宽容能为他们提供改变自己的机会。我们有些教师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经常是一语定位,诸如“朽木”“不可救要”等及伤学生自尊的词语。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在平日里给学生判作业时,对错误的内容从来不用X,都是用 ,他告诉学生,你们的任何错误都是可以改掉的,我的这个斜竖是在期待改错。当学生改正了错误的作业之后,再提上一笔就是一个完整的对勾。他的学生在回忆中学时代的学习生活时非常感激老师给了他们改错的机会,他说在我们的作业本上没有改不掉的ⅹ,我们总是在老师的期望中不断改错,不断进步。这位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宽容地善待学生的错误,不仅是方法问题,也是教师的个人修养问题,人格问题。
三、淡泊名利是教师人格的真正内涵
一个教师如果能做到热爱学习,热爱知识,一定能做到热爱工作,热爱事业,对工作对事业产生极大兴趣时,也就不再有名利观了。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烛,让人想到“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听起来似乎有些伤感、悲凉,其实不然,这正是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精神的具体写照。有一篇文章题目叫《钓胜于鱼》文中赞赏的那些欣赏钓而不计较是否有鱼,不计较名利的精神品质,因为,工作奋斗的过程比结果更美丽。教师的工作是从事未来的工作,与名利无缘。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面对效益挂勾,面对个人利益的驱使,更应耐得住清贫,守得住清贫。如果为了多上一节课去讨论经济价值,为了八小时以外的付出而挖空心思,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较尽脑汁,就不可能形成你的教师人格,而且有损于人格。一名小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到:“老师听说妈妈在一家皮货店里帮人卖皮衣,就让给他买一件,而且要便宜的,妈妈很为难,但为了我又不能不办,于是用自己的钱满足了老师,可是,这个月我们全家没有吃上一顿肉,妈妈答应为我买的东西也没能实现,我恨他,一见到他我就会想起这事,我真的恨他……”这样的老师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私欲而不想不顾学生,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样的老师怎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古至今,世人似乎早已读懂了教师的清贫,正是这清贫形成了教师的人格力量,因为在这清贫中有崇高,在清贫中有伟大,在这清贫中培养着未来,孕育着富有。面对市场经济,面对经济效益的诱惑,能否耐得住清贫,守得住清贫,确实是对教师人格的考验,所以说淡泊名利是教师人格的真正内涵。
总之,教师的敬业爱生,严谨治学,真诚热情、包容平等,必然是学生追求敬仰的楷模,因此教师要用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美好的形象感染学生。既然选定了教师的职业,就要形成自己的教师人格,为了学生,应该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自己的真诚和执着去影响学生,发挥教师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