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爱的灯塔 引领迷航的孤舟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0001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发现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父母争吵、分居、离婚、再婚、父母一方的缺失等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儿童的心灵遭受创伤,精神发生偏移,甚至危害终生。在众多的家庭变故中,离婚是造成子女心理异常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父母离异意味着亲情的崩溃,被迫与父亲或母亲的分离,使孩子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重创。很多儿童在父母离婚的心理刺激下,性情发生改变。有的变得孤僻、忧郁、退缩;有的变得敏感、多疑、猜忌;有的变得粗暴、烦躁,甚至出现严重的攻击性行为。
  我校是一所偏远的城乡结合式小学,流动人口较多,班四十多个同学,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家庭出现问题,即这些孩子必须面对家庭的变故。如父母离异后跟着父亲或母亲过日子的;有生活在父亲或母亲再婚后复杂的家庭里的;有属于未婚生子,又不能跟亲生父亲生活的;有的既不跟父亲,也不跟母亲的,只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这些孩子面临家庭的变故,变得自卑、敏感、无所适从,甚至是自暴自弃等。例如我班的路畅是家里宠坏的一个小男孩,因为是家里最小的,所以养成了任性、偏激的个性,只接受别人的表扬,绝对受不了别人的指责和批评。把家里以我为中心的陋习带到了学校,在班里只要同学的东西是自己喜欢的就会占为己有,课堂上经常随心所欲地想说就说,情绪容易激动,爱打闹,真的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了。班主任跟他爸爸沟通,了解到原来爸爸到外地工作,专门在家照顾他的妈妈非常宠溺他,舍不得大声说他半句,逐渐就形成不听教的坏习惯了。但是随着他爸爸和妈妈的感情破裂,完整的家庭破碎了,妈妈离开了家远走他乡,爸爸为了养活一家人,必须在外地工作,只能一周回来一次,又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家住,只好把他放到补习社去寄宿。可想而知,一个家里宝贝,一瞬间成了没人要的孩子,他的心情是多么的失落,多么颓丧,渐渐变成破罐子破摔。于是,上课纪律更差,经常不完成作业发展到完全不沾边,隔三差五要老师打电话传召他的爸爸来学校。这样一来,令他的爸爸无法安心工作,老师对他的教育也没有任何办法了。
  二、现状分析
  1、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怨恨感等消极情感
  离异家庭的子女由于在家庭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那种完整的温馨亲情,在学校里又常常受到同学的轻视,甚至讥笑和嘲弄,社会的传统偏见和舆论又往往使得他们抬不起头,他们为父母的离异感到羞耻,觉得低人一等,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
  父母离婚前的反目,已经破坏了和谐的家庭气氛,而婚姻解体,则更使家庭分崩离析,这样,孩子必将忍受失去父爱或母爱的痛苦,必将失去已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而产生被遗弃感和恐惧感。
  2、出现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儿童的个性是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成人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儿童性格的形成。离婚的家庭,从父母情感破裂开始,家庭人际关系失和,父母整日无休止地打闹,直至离婚的整个过程,既是对孩子施加各种不良影响,造成严重心理创伤的过程,也是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特征的过程。有的孩子因长期抑郁而逐渐形成孤僻、怯懦的性格,成为对他人、对社会都极端冷漠、缺乏信任感的人;有的孩子由于长期生活在争吵打骂的环境中,变得情绪暴躁而形成蛮横、粗野和冷酷的性格;还有的则可能由于父母常迁怒于孩子,经常无故殴打孩子,使孩子经常在恐惧中度日而变得神经质,有的孩子由于对家庭、父母感到失望而逐渐产生厌恶、敌视以致形成双重人格。这些消极的性格特征,必将作用于孩子与同伴的交往活动,最终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交往、同伴关系,造成与人交往相处能力下降。据有关学者研究认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不良的影响不仅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逐步积累,愈演愈烈,引起更加严重的交往困难,甚至造成交往障碍。
  3、缺乏生活和学习上的自信心,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的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子女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指导,同时由于破裂家庭给他们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致使他们丧失生活与学习的信心,在行为上具有与社会和周围的发展不相适应的异常现象,问题行为的发生率较高。据研究表明,在品德方面,离异家庭子女的问题行为发生率为24.94%,而完整家庭子女仅为6.38%,在性格方面的问题行为,离异家庭子女的平均比例为21.22%,完整家庭子女为5.81%。情绪方面的问题行为,离异家庭子女为19.32%,完整家庭子女为5.58%。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父母离异,子女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很难较快地适应新的生活。
  4、离异子女的心灵创伤持续时间较长,难以平息和恢复
  父母离异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往往要持续很长时间。据有关资料表明:离异家庭子女中有37%的孩子,在父母离异5年后,心灵上依然创伤未愈;另有29%的孩子正处在勉强对付,努力熬过艰难的时期。这说明离婚给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在短期内是难以恢复和抚平的。
其他文献
【教材简析】《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介绍了作者环绕世界旅行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读书方法。告诉我们要与书为友,以书为侣;善于读书,常读常新,其乐无穷,充满了人文情怀。文章紧密围绕教材本单元的专题“我爱阅读”编排,短小精致,角度新颖,比喻、假设、反问等独特灵活的表达方式,能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设计理念】崔峦老师强调:教
期刊
随着普通话的广泛推广,汉语教学也在各级学校,不同民族中普遍展开。作为最基层的汉语教师,在尽职尽责地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根据实际,不断探索,找出一条适宜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汉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第二语言学习技巧,促进学生发展。本人将从以下几方面展示观点:  一、加强拼音教学,使学生掌握准确的拼读技能  生活在农牧区的民族学生,毫无汉语基础,父母亲人也没有能
期刊
一、为了增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使中小学生体质达到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而当今社会,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学校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体质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因此,学生只有一个好的体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目前,中小学生的体质状况却非常令人担忧。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体质更
期刊
本文针对新课改中的体育教学而做出的探究,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关注现今基础教育中体育的发展与改革,立足于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对体育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聚焦,进而提出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策略,旨在提高初中体育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最终达到体育学科的育人目的。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类似于企业的运作,企业都渴望以投入最少的人力、物力
期刊
【摘 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富有时代气息的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市场不断开放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获得长期发展的途径之一。本文阐释了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并积极探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 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
期刊
不管从地理还是历史上来看,中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远超其他国家,在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两国之间的联系则更为密切,语言是连接中日友好的桥梁,而语言教育则是筑起这座桥梁的伟大工程。如何能更好地帮助日本学生学习汉语也成为了老师学者们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将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试从对比分析的角度,探索对日汉语教学中部分元音的教学方法。  比较和对比是我们客观地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之一,
期刊
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是说数学只有在应用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新课程的教学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切实感知数学知识之源、数学知识之本、数学知识之用。让学生深切地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趣、有用的;新课程的教学打破了学科界限,注重感知数学知识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开展在数学文化背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形式是语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教育与指导下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陶冶思想情操的过程。它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优化语文课堂活动形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意义非常重大。  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我们明显地感到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不少学生到了初三(九年级),阅读能力还是很弱。课
期刊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其实已经从备课开始了,备课是教师为所教知识而做的充分准备,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不是备好了课就一定能上好课,我看未必。但做为教师必须明白的是没有充分的准备是上不好一堂课的。有了好的备课,我们还需要寻求学生的配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学习的前提,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喜欢学习,因此导入时运用多种手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是当前农村未成年人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依靠任何一方的努力是不够的,须全社会重视和参与。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班主任老师,我探索出了几点经验:培养“留守儿童”的“家庭”观;创建新的班级管理机制,营造“留守儿童”的“家”的氛围;走进“留守儿童”心里,唤醒和引导他们,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深入每个“留守儿童”家庭,搭建呵
期刊